兩岸媒體共譜《雙城記》 攜手拉近兩岸生活圈

2020-12-17 中國臺灣網

  鄭麗文(左起)、林中森、李蓉、馬詠睿、郝龍斌、謝國梁、闕枚莎、趙心屏都出席節目開播酒會。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上海東方衛視將與臺灣中天電視臺合制談話性節目《雙城記》!27日雙方宣布將在明年1月起臺北、上海同步播出,節目由中天主播盧秀芳、東方衛視主播王津元共同主持,打開兩岸觀眾視野,進行更全面性的文化交流,節目也邀來大陸知名學者曹景行,替觀眾打造最貼近生活的交流平臺。

  王津元驚聞臺灣節目聊外星人

  王津元素有「全上海嫁得最好」主播之稱,但王個性低調、作風沉穩,從事新聞工作多年,專業能力備受肯定。而她主持了《雙城記》後才發現,臺灣談話性節目竟能討論「靈異事件」、「外星人」等話題,笑說,「這在大陸是沒看過的,就算有比例也非常低。」對臺灣名嘴文化也有初步認識。

  她印象最深刻,是在節目上連線採訪了一位遠嫁到臺灣20年的大陸新娘,她說:「過去兩岸經濟差異大,在非自由戀愛的因素下結婚,確實是這一代人辛苦的地方。」但隨著兩岸交流頻繁、相互了解,大陸經濟的發展,王津元說:「現在兩岸的婚姻,更多是在自由戀愛下的結果。」

  中天主播盧秀芳期許節目成「兩岸互相了解的急先鋒」,她笑說,「現在臺灣人也會用『很牛』來當形容詞,大陸人也會說『哇賽』,有時候都搞不清楚誰才是大陸人,誰是臺灣人。」她認為《雙城記》裡對兩岸民生、文化有更多細節的描述與探討,能藉機介紹臺灣的種種,加快兩岸磨合的速度。

  郝龍斌贊距離更短了

  昨臺北市長郝龍斌、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臺灣「行政院」發言人鄭麗文、「立委」謝國梁等人也到場參與開播儀式,郝龍斌說:「兩個電視臺做一個節目,同步轉播,我相信沒有比這距離更短了。」中天總經理馬詠睿也說:「上海、臺北的一日生活圈,應相互了解,互相支持消弭差異。」上海電視臺副臺長李蓉則說:「臺北的垃圾不落地政策就很值得學習,先前『動車事故』時,節目馬上就以臺灣高鐵建設為題,給觀眾很多的啟發。」

[責任編輯:段方君]

相關焦點

  • 兩岸一日生活圈成型 不同需求將帶動新消費變化
    兩岸一日生活圈成型 不同需求將帶動新消費變化 2008年11月10日 11: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中新網11月10日電 臺北「江陳會」籤訂協議後,其中「空運截彎取直」協議將兩岸距離拉近變成「一日生活圈」。不同生活需求預料將帶動新的消費變化。在臺灣,高貴卻賣得不貴的世界名牌精品、百貨公司繽紛多樣的化妝品以及便宜又好吃的地方美食點心,最為看俏。
  • 「海峽號」平潭到臺北航線首航 兩岸「一日生活圈」形成
    央廣網北京10月10日消息(記者洪波 張子亞)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海峽號」福建平潭到臺北航線昨天(9日)首航,兩岸「一日生活圈」形成。海峽兩岸「一日生活圈」指日可待:  楊成:通過平潭,通過海峽號這個通道,來到達臺灣,建設兩岸共同家園嗎,共同家園共同載體就是海峽號,拉近回家路,讓兩岸更加近,更加方便,更加便捷。
  • 臺灣寫真:臺灣潛水達人陳嘉祺的兩岸雙城記
    臺灣寫真:臺灣潛水達人陳嘉祺的兩岸雙城記 2017-08-14 11中新社記者 李欣 攝     中新社綠島8月14日電 題:臺灣潛水達人陳嘉祺的兩岸雙城記  中新社記者 李欣 路梅  臺灣潛水達人陳嘉祺近日又一次從臺北桃園機場出發,飛赴海南三亞,繼續在當地的潛水教練工作。
  • 臺北內湖線即將通車 兩岸一日生活圈更便捷(圖)
    臺北內湖線即將通車 兩岸一日生活圈更便捷(圖) 2009年07月01日 11:05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兩岸媒體尋根」採訪活動在臺中霧峰林家啟動
    「兩岸媒體尋根」採訪活動在臺中霧峰林家啟動 2014-09-17 00:01:039月16日上午,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辦的「兩岸媒體尋根河洛」大型聯合採訪活動在臺灣百年望族、林氏在臺起源地——臺中霧峰林家啟動,兩岸9家媒體將從臺灣出發,沿著閩南先民入臺足跡一路回溯,經閩南到河南,攜手探尋中華傳統文化流播傳衍的淵源脈絡。  河(黃河)洛(洛水)地區古稱「天下之中」,是中華文明最古老的發祥地。
  • 兩岸年輕人攜手玩轉廈門中山路
    今日(29日),2020海峽兩岸七夕牽手會隆重登場,兩岸青年們一起打卡中山路美食,並且開啟「全城熱戀」的交友聯誼模式,深度體驗廈門這個海濱城市的獨特魅力。晚上六點多,華燈初啟,夜幕降臨。在中山路老虎城龍威臺灣青年創業就業基地,兩岸60名單身青年開始在此匯集。
  • 臺北內湖線7月4日通車 兩岸一日生活圈將成形
    臺海網6月28日訊 即將在7月4日通車的捷運內湖線是第一條通過機場的捷運線,不僅開啟臺北交通新紀元,也將內湖科技產業連結國際,未來只要透過捷運內湖線,兩岸一日生活圈即將成型。  這是臺北第一條連接松山機場的捷運線,名為「松山機場」的站,不僅可以直達松山機場,還可以先在這裡掌握機場航班完整的起降資訊,同時也將內湖科學園區、南港軟體園區以及南港展覽館緊緊串聯起來,尤其兩岸直航後,往返臺北上海或是北京,兩岸一日生活圈儼然成型。
  • 紅網評論員盛讚「兩岸芒果心連心」
    珍惜「小確幸」,湘臺合作必須築牢攜手同行根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由兩岸共同享有,也需要兩岸來共同維護。尤其是在網際網路和全球化語境下,兩岸基層民眾與青年完全可以在諸多創業領域「親上加親」。特別是在大陸鼓勵促進創業創新以及「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上,臺灣民眾可以把握機遇、積極融入。可見要珍惜「小確幸」,推進湘臺合作,兩地就必須築牢根基,攜手同行。
  • 第三屆「海青杯」兩岸青少年棒球邀請賽開幕
    福州新聞網8月6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曾建兵/文 葉義斌/攝)6日,第七屆海峽青年節·第三屆「海青杯」兩岸青少年棒球邀請賽在閩江學院致強體育場開幕。賽事以「家」為主題,旨在通過棒球,有力促進兩岸青少年增進友誼,攜手成長,共譜未來。
  • 從日月山到日月潭 大美青海臺灣行將兩岸距離拉近
    從日月山到日月潭 大美青海臺灣行將兩岸距離拉近 2010年03月17日 08:13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雙城記》明年滬臺兩地同步播出
    人民網上海11月27日電 (記者 曹玲娟)上海廣播電視臺今天在臺北舉行《雙城記》臺灣開播儀式並透露,除保持東方衛視播出外,《雙城記》這檔電視節目將於2013年1月起每周末在中天娛樂臺播出,實現節目兩岸同步播出。據介紹,這也是大陸原創製作的新聞談話節目,首次在臺灣本地頻道常規化播出。
  • 一杯酒拉近兩岸心 探訪金門高粱醉人傳奇(圖)【2】
    原標題:一杯酒拉近兩岸心 探訪金門高粱醉人傳奇(圖)   記者:現在在大陸,「金門高粱兩岸飄香」這個廣告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吳秋穆:我覺得金門高粱現在扮演一個和平使者的角色。你看兩岸距離有多遠?一杯酒的距離。不管是大陸來的朋友,還是臺灣的朋友,把它喝掉就沒有距離了嘛!一杯酒能品出和平。
  • 探訪金門高粱酒的醉人傳奇:一杯酒拉近兩岸心
    記者:現在在大陸,「金門高粱兩岸飄香」這個廣告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吳秋穆:我覺得金門高粱現在扮演一個和平使者的角色。你看兩岸距離有多遠?一杯酒的距離。不管是大陸來的朋友,還是臺灣的朋友,把它喝掉就沒有距離了嘛!一杯酒能品出和平。
  • 臺灣媒體福建行:尋找兩岸的歷史淵源
    中新社寧德5月13日電 題:臺灣媒體福建行:尋找兩岸的歷史淵源  作者 葉茂  臺灣24家媒體的25名記者13日結束在福建寧德市5天4夜的臺灣媒體「清新福建行」活動,啟程返臺。臨行前,第一次「登陸」的臺灣今日新聞(風傳媒)地方中心主編陳紀年對中新社記者說,「今後有機會,還會再來大陸看看。」
  • 《雙城記》東方衛視和臺灣中天將同步播出
    新浪娛樂訊 11月27日,《雙城記》臺灣開播儀式在臺北舉行。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臺北市長郝龍斌、香港政府駐臺副代表黎明暉等海基會、中國國民黨、島內文化主管部門、臺北市政府、新北市政府,以及島內商界、演藝界的代表近百人,到場觀禮和祝賀。上海廣播電視臺副臺長李蓉,臺灣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總經理蔡紹中等共同為節目啟動開播。
  • 兩岸攜手研製臺式烏龍茶國家標準
    兩岸共同研製標準 記者了解到,福建省以臺灣農民創業園為基地,確定由閩臺兩岸專家聯合研製「臺式烏龍茶」系列標準,推進《臺式烏龍茶》《臺式烏龍茶加工技術規範》等兩項國家標準研製。
  • 臺灣媒體福建行:媒體是扇窗 讓兩岸交流更加深入
    臺灣媒體福建行:媒體是扇窗 讓兩岸交流更加深入 2016-05-10 22:56:3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葉茂 攝  中新網寧德5月10日電 (葉茂)「在兩岸交流當中,媒體是一扇窗戶,兩岸民眾通過打開這扇窗戶,相互更深入地去了解。」臺灣導報大陸新聞中心主任蔡淑娟10日在福建寧德市古田縣表示,隨著兩岸交流的增多,臺灣民眾對大陸的印象也在一點點地改變。  當天,「臺灣媒體清新福建行」開啟聯合採訪活動第一站,來到僑鄉古田參訪「婦幼保護神」陳靖姑祖廟——臨水宮。
  • 清雅源攜手臺灣臺鹽聯手打造茶葉新品「兩岸紅」
    清雅源攜手臺灣臺鹽聯手打造茶葉新品「兩岸紅」 2013年09月14日 11:34:00來源:你好臺灣網 日,福建清雅工貿有限公司與臺灣上市公司臺鹽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廈門召開「兩岸紅」茶葉新品上市推廣籤約儀式,由清雅源研發創新的「兩岸紅」將通過臺鹽公司及阿里山尚好茶葉合作社等渠道於中秋後全面進軍臺灣市場。
  • 【雅昌專稿】王慶祥:廣州&臺南藝術雙城記 培植兩岸藝術森林
    2013年年初,在廣州工作生活了近二十六年的王慶祥為促進兩岸藝術文化交流,萌生在廣州花都區建立文創園的念想。2015年王慶祥在臺南啟動「一年三家,三十年一百家」的「藝術森林計劃」,資助藝術家成立私人美術館,2016年初,他成立大新美術館並舉辦兩岸藝術交流展,展覽期間,藝術家李錫奇向他提議,「既然要推廣藝術,何不把這些錢拿來辦個獎?
  • 黑龍江畔焰火璀璨 一江兩岸共慶佳節
    漫天禮花將兩岸夜空裝點得燦爛奪目,兩岸人民的激情被節日的焰火點燃。市領導馬裡、藺波、陳洪生、張野、馬春波、陳曉傑、丁兆祿、鄧福才與市民一起觀看了焰火晚會。絢麗多彩的禮花綻放出兩岸人民心中的吉祥花、幸福花、和平花和友誼之花,展現中俄兩國民相親、心相通,在交流與合作中共贏共進,共譜和諧友好篇章。郭旭東 攝葉萬紅 攝王殿傑 攝人們紛紛舉起手機、相機,把這美好的時刻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