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莫言講關於母親的故事

2021-01-13 上海弄堂往事

聽莫言講關於母親的故事2012-12-11 14:33

聽莫言講關於母親的故事
——讀莫言在瑞典的演講
文/蕭樓
  很多好作家都是母親造就的。
  莫言在瑞典獲獎的演講詞我讀了兩遍。莫言說,他的這個演講詞他寫的很順,僅用了兩天的時間。在他前往瑞典的新聞中,看到這個消息,就很想閱讀這個演講。在新聞中聽到了這個演講的一些片段,覺得很有意味。昨天,在東方網博客的專欄上讀到了有網友轉發的這個演講全文,就下載了,印成了文字。下午有個報告會,我邊聽報告邊讀莫言的演講詞,讀出了很多的感動與幸福。我從沒有讀過莫言,讀這樣的演講詞,我覺得莫言的獲獎,是名至實歸。莫言在獲獎詞裡談及他的一些作品,譬如《透明的紅蘿蔔》等,這引發了我讀莫言的興趣。莫言說,對一個作家來說,最好的說話方式是寫作。很多作家都說過,作家必須用作品說話,而不是新聞。所以,他希望我們能耐心讀一下他的書。網絡時代,可怕的是不了解作家的作品而隨意的就在說三道四。我這個小文有這樣的嫌疑,但是,我這裡只是對莫言的演講詞說一些閱讀的感受。今天上午我又認真的讀了一遍這篇演講詞,並用紅筆在文章的邊上記下了一些感受。

  莫言獲獎了,他的母親卻不在了。此刻,他最思念的人,是他的母親。所以,演講詞從回憶母親寫起,母親的墳遷移中已融入大地,莫言說:「我的母親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訴說,就是對母親訴說」。
  母親是我們人生途中的第一位老師,母親的博大造就子女的品格。莫言接連講了三五個故事,都是與母親有關的。用故事或事件來寫人,是最好的敘說方式。很多年前,我讀我喜歡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川端康成在斯德哥爾摩接受獎的演講詞《我在美麗的日本》,讀得我一頭霧水,以後又多次讀,依舊不能夠讀明白。那個演講詞裡面,川端康成用了一些日本的俳句想表明他的一些想法,我是越看覺感覺到糊塗。川端的小說我讀了很多,包含他獲獎的三個長篇《雪國》,《古都》,《千隻鶴》,還有很多優美的中短篇,譬如《母親的初戀》,《睡美人》等。川端的小說是優美憂傷的,但這篇短短的演講詞卻一點讓人感覺不到他的悽美的美感。

  莫言的母親的故事,用簡潔的文字寫了高深的人生道理,尤見大作家的功力。打碎了的熱水壺,寫出天下母親對兒子永遠的寬大與心底裡湧出來的呵護與深愛。莫言心底中最傷痛的一件往事,一個身材高大的人,扇了母親一個耳光,若干年以後,當這個身材高大的強勢者演化成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莫言有了報仇的衝動,被母親攔住了。莫言的母親說出了一句哲人的言語:「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母親是平靜的說出這句話的,裡面卻包含著很深的人世大的感悟。
  還有一個故事,依舊是一位老人,一位要飯的老人。面對家裡難得能吃上一碗水餃,來了位要飯的老人,當老人要來的並不是水餃,而是一小碗的紅薯幹,老人當即表示出不滿,莫言想理論幾句,母親訓斥了莫言,將自己碗中僅有的半碗水餃倒入了要飯的老人的碗中。母親不會說一些高深的人生道理,在對待強勢的弱者時,母親寫下了為人處世樸素精彩的一筆。母親是我們人生的第一位導師就是用這些寫就的。

  十幾歲時,莫言害怕患了嚴重肺病的母親會自尋短見,找了一整天母親的莫言終於見到勞累回家的母親大哭。母親說:「孩子你放心,儘管我活著沒有一點樂趣,但只要閻王爺不叫我,我是不會去的」。有句話說,女人是柔弱的,但做了母親以後的女人是強大的。
  很小的時候就有人嘲笑莫言的相貌醜陋,莫言為此痛苦的時候,母親說:「兒子,你不醜,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醜在哪裡?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醜也能變美」。我讀到這樣的言語,感覺到,這並不是莫言母親的語言,而是一位高深哲人的箴言。
  像很多大作家的母親一樣,莫言的母親也不識字,但她敬重識字的人。對於要買文具之類的用品,哪怕家裡揭不開鍋,母親都會滿足孩子的要求。天下的父母都這樣,我小時候為了要一個書櫥,我的父母將家裡祖上傳下的一床鋪板拿出來忍痛割愛做了做書櫥的材料。莫言應徵入伍時,母親賣掉了結婚時的首飾為他買了一套四本的《中國通史簡編》,讀著這樣的故事,我感覺到,這不僅只是一個買書的往事。
  莫言從聽書成了當今世界上最偉大的說書人。莫言給自己的定位極其的低調。他站在文學的最高領獎臺上,只是說,自己只是一個說故事的人。現在世道,將低調掛在嘴上的人不少,但有幾個是真正低調的。莫言的母親害怕孩子成為靠耍貧嘴吃飯的人,莫言說的很幽默,自己這個莫言的名字,似乎像是對自己的諷刺。實際上,就莫言今天的偉大成就來看,莫言完全可以對這個人世說三道四的,尤其在文學上,但莫言表現出依舊如此這般的農民似的謙遜。

  無聲的自然是莫言的朋友與老師,寂寞童年的與自然對話的時光,是莫言文學想像的寶貴經歷。一個能從自然中得到回音的人,才可能成為大的作家,譬如莫言。莫言說,萬物都有靈性,他見到一顆大樹會肅然起敬。
  這個取得偉大成就的偉大時刻,莫言提及了他寫作上的恩師著名作家徐懷中先生,獲得了諾貝爾獎的莫言,此刻提及徐懷中,這個意義又非同一般。還有他家鄉數百年前的老前輩蒲松齡,這是冥冥中自然造就的深厚土地上的文化底蘊。
  坐火車第一次出遠門是去青島,回來留存記憶中的青島只是一堆木頭。這個故事以外,也有一些發人深省的東西。
  文學總想擺脫過於濃厚色彩的政治。莫言的一段話說的很好,他說,「我必須承認,如果沒有30多年來中國社會的巨大發展與進步,如果沒有改革開放,也不會有我這樣一個作家。」這個講法的定位相當好,也是實話。莫言並不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他得到了國家的肯定,這與他的這些基調有著密切的關聯。沒有一種純文學能夠完全擺脫一個時代大的政治經濟環境的影響。就如莫言初學寫作之初,以為寫好人好事就是文學這也是那個時代給他造就的印象。
  莫言從聽故事開始,自己講故事,講自己的故事,講身邊人的故事,故事並不就是經歷,這就是文學的真實,這不同於生活裡的真實。莫言有一個懂文學的《蛙》裡外的姑姑,更有一位很文學的父親,當很多人物被莫言用了真姓名進入了小說要與莫言理論時,莫言的父親給了一句極其精彩的回答:「他在《紅高粱》中,第一句就說『我父親這個土匪種』,我都不在意你們還在意什麼?」說的多好,這個90多歲的老農民是多麼的文學。
  莫言說,「長期的艱難生活,使我對人性有了較為深刻的了解」,「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難用是非善惡準確定性的朦朧地帶」,明白這些,也就「必然地超越了政治並具備了優秀文學的品質」。說的多好。

  莫言在這篇不長的演講中談及了自己的作品,他最後談到了他的《生死疲勞》中有些話很有意味。這個書名來自佛家,他說,「人世中許多紛爭,在佛家的眼裡,是毫無意義的」。聯繫他前面說的他母親的故事,「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是不是也有些這些意味。他想寫這部《生死疲勞》有些日子,他說05年的時候,當他看到一座廟宇裡「六世輪迴」的壁畫,才有了講述這個故事的正確方法。這使我想起王安憶說過的一句話,一些好的故事本身就蘊涵著很好的形式。
  不識字的母親造就了一位舉世屬目的大作家。母親的故事講完以後,莫言講了一個他小學三年級時候的故事,悟出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宣誓出一位大師的哲言:「當眾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哭成為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

  最後的故事是意味深長的,也發人深省,使人震撼。尤其是最後一句,如同《項鍊》這樣經典的結局一樣,「——那個人剛被扔出廟門,那座破廟轟然坍塌」,言外的韻味,只能由讀者自己來品味,你能夠品出多少,是你的福分。
  莫言說,他只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尤其獲獎以後褒貶不一,他又像一個看熱鬧的人,似乎被爭議的對象,是一個與他毫無相關的人。「我如同一個看戲人,看著眾人的表演」。這也是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你能夠品出多少,也是你的緣分。至於我,只有開始認真讀讀莫言小說的份了,能夠讀多少,讀懂多少,也只能看我自己的造化了。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即刻關注

關注《上海弄堂往事》,閱讀更多懷舊圖文

請關注《上海弄堂往事》。

喜歡本文,請把它放在您的朋友圈上,讓更多人欣賞。

歡迎投稿,文責自負。

來稿請發:xiatiandushu@163.com


蕭樓(上海蕭樓):原名徐日清,江蘇泰縣人,出生上海。

1983開始發表文章,寫了大量記憶懷舊散文,總字數約二百多萬字。近年的上海楊浦馬路記憶文章,廣受讀者的歡迎,點擊率達數10萬。



相關焦點

  • 莫言演講 憶母親 談童年 話創作 直面獲獎爭議
    人民網北京12月8日電  北京時間今日凌晨,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作家莫言在瑞典學院發表文學演講,主題為「講故事的人」(storyteller)。 憶母親:站在大地上的訴說,就是對母親的訴說 莫言說,我母親生於1922年,卒於1994年。
  • 文藝星開講丨莫言:「講故事的人」,回來了
    在《晚熟的人》裡,我既是寫作者,同時也是深度介入到故事裡的一個人物。我與書中的「莫言」相互對視,我在看他,他也在看我。——莫言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轉眼間,滿載挑戰和收穫的2020年即將走到尾聲。首期邀請的嘉賓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作家莫言。在獲得諾獎八年後,莫言攜《晚熟的人》重回公眾視野。在這部中短篇小說集中,莫言根植鄉土,聆聽四面風雨;塑造典型,挪借八方音容。從上世紀到當下社會,莫言從歷史深處步入現實百態,讓讀者不禁感慨,那個「講故事的人」又回來了。
  • 阿城:莫言心中的高人,講故事講成了中國文學界的「掃地僧」
    莫言說:「當時文學系的學生很想請他來講課,系裡的幹事說請了,但請不動。我心中暗想:高人如果一請就來,還算什麼高人。」狂妄如王朔在美國,每星期五晚都必早早的去酒吧聽阿城說段子。在雲南知青那段日子,聽阿城講故事就成了當時知青們唯一消遣時間的方式。從鬼故事到中外名著,他的故事給單調、壓抑的知青生活添加不少色彩。一屋子人,在一盞油燈下,全神貫注的聽著阿城講故事。
  • 《豐乳肥臀》中,母親「借種」生下9個孩子,莫言:偉大的母愛!
    莫言是中國文壇上的大家,他憑藉小說《蛙》獲得了諾貝爾獎這一極高的榮譽,但是可能很多人對於他他的作品都不是很了解。他的作品大多數都是圍繞著農村的許多故事來寫的,常常都說創作來源於生活,他的童年生活以及之後的人生經歷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讓他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之路。
  • 莫言:我記憶中最痛苦的事,就是母親被人打,但後來我原諒了他
    由於愛看書,特別愛看很多世界名著,導致七八十年代的莫言早早就領略了西方文學的魅力,所以在莫言的書中,即便有很多與歐美文化不沾邊的故事或人物,都被莫言"乾坤大挪移"搬到他專注描摹的"山東省高密東北鄉"。比如在《豐乳肥臀》一開篇他就寫了瑞典牧師馬洛亞,黃燦燦的大鬍子,其實他只是豐富作品才被莫言"安"上去的。
  • 小說《豐乳肥臀》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會讓莫言備受爭議?
    莫言也因此受到了批判。對他的批判主要是兩個方面:首先是 「豐乳肥臀」這個書名挑戰了大家的審美,在1995年這個明目張胆的書名帶著很重的情色意味;其次,小說中寫了一個戀乳狂,小說結尾還是漫天的乳房,從讀者的審美的角度看,也是很難接受的。其實,莫言是想用豐乳肥臀來比喻一個強大的母親,比喻生殖能力對農耕社會的重要性。
  • 講故事勝於講道理,人人都會聽故事,但講故事卻少有人會
    俗話說:聽故事勝於聽道理;講故事也勝於講道理。故事,本身有其巨大的魅力。可是,人人都會聽故事,但講故事卻少有人會。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講好一個故事呢?簡單來說,故事應該講述發生的事情是如何影響某個人,而這個人正力圖實現一個困難的目標,最終這個人是如何變化的。也就是說一個故事包括某個人、發生什麼事、遇見什麼困難、有何變化和作者的觀點這五個方面。
  • 莫言的紅高粱家族—最英雄好漢最王八蛋的傳奇,老故事新手法的新...
    《紅高粱家族》的故事是抗日的老故事了,用的手法和精神卻完全不同的概念。看過《檀香刑》的朋友知道,莫言的想像力是飛越整個人類之上的,單單獨創的檀香刑這樣的獨創刑罰,都是超邁千古的。但在《紅高粱家族》裡,還看到了剝皮、強暴、溺死小孩,以及人狗大戰。這些也是非常暴力血腥的。
  • 外媒評價莫言諾獎演講:簡簡單單卻透徹心扉
    ▲莫言在瑞典文學院發表演講。新華社發   「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因為講故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因為講故事我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我獲獎後發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這些故事,讓我堅信真理和正義是存在的。今後的歲月裡,我將繼續講我的故事。」   中國作家莫言 7日在位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老城的瑞典文學院裡如是說。他身著胸前刺繡著「莫言」兩字紅色篆刻圖案的深色中山裝,面對著200多名中外聽眾,做了題為「講故事的人」的演講。
  • 央視主持人追問"你幸福嗎" 莫言回答:我不知道
    連日來接受媒體輪番「轟炸」的莫言談話中顯得有些疲憊,笑稱最希望「結束採訪」。  關於獲獎:驚喜而惶恐 「莫言熱」很快就會過去  得知獲獎後的心情是怎樣的,莫言直言「驚喜而惶恐」。驚,是沒想到獎項會落到自己頭上。喜,是果真頒給了自己。惶恐,是擔心有了這層光環之後,會不會有更多人盯著自己找毛病,為難自己。
  • 愛的傳承:小時候爺爺講故事給我聽,長大後我講故事給爺爺聽
    母親幾個月後不堪家庭的重負也離家出走,留下了我和爺爺。爺爺當時已經年近60歲,操勞了一輩子,本到了安享晚年的時候了,卻沒想到白髮人送走了黑髮人,又碰到了這麼糟心的事情。當時,有人勸他把我送人算了,可爺爺說:「這是我們王家的根,再苦再難我也要把他養大。」此後,我們爺倆相依為命。
  • 是人道——莫言《紅高粱》中,張藝謀拍不出的1個故事
    關於莫言的這部小說《紅高粱家族》,相信大多數人,都是最先從張藝謀的電影知道了《紅高粱》。電影裡餘佔鰲和九兒在高粱地裡的野合,屠戶被日軍所逼而去剝人皮,還有瀰漫著血紅色的氛圍……都給當年的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 《龍貓》關於陪伴,我有個故事一定要講給你聽!
    對於宮崎駿的電影,也許你看過關於成長的《千與千尋》,關於關於愛情的《哈爾的移動城堡》,關於人與自然永恆的《幽靈公主》,這些無疑是宮崎駿大師的代表作品。但是對於宮崎駿來說,真正的具有代表意義的作品是他在1988年推出的關於陪伴的《龍貓》,兩個主人公與宮崎駿有太多的相似的地方了。
  • 《紅高粱》小說和影視劇都很精彩​,莫言卻為什麼突然不火了?
    莫言自詡最會講故事的人,讀他的故事的確會產生一種天馬行空的飛騰感,很難把握故事如何開始,如何發展,如何結束,只有在聽完他所有的講述才會恍然大悟,醍醐灌頂般發出一句驚嘆——哦!原來如此!整個故事通過童年孩子的視角講述了圍繞「我的爺爺、奶奶和父親」——草莽英雄餘佔鰲、烈女豪傑戴鳳蓮以及他們的兒子香官在高密那片長滿了紅高粱的土地上生長出來的那一群人之間爆發般閃現的充滿血淚、充滿掙扎的一生。莫言的故事奇詭,充滿神秘,如同神話小說一般。
  • 翻譯者談莫言作品:有一些罵人的話我覺得很難
    陳安娜:最喜歡的是莫言那種「講故事的能力」  陳安娜生於1965年,師從著名漢學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從事翻譯現代中文作品20多年。截至2012年,她已經翻譯了20部中文小說,其中包括莫言的《紅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勞》,並獲得過瑞典學院的翻譯獎。
  • 莫言第一次見馬爾克斯,開場白想了2個星期,很多人不懂其中含義
    2008年,莫言受邀參加一個在日本舉辦的國際筆會,他本不想去,但對方告訴他馬爾克斯也會參加,莫言立刻改變主意,表示自己會去。為了與偶像的第一次見面不留遺憾,莫言花了兩個星期的時間讀完了《百年孤獨》,並醞釀一句意味深長的開場白:「先生,我在夢中曾經和你一起喝過咖啡,但哥倫比亞的咖啡裡面,有點中國綠茶的味道。」
  • 莫言嘔心瀝血5年大作,《檀香刑》用什麼故事揭露人性!
    相比較用83天莫言創作出的50萬字的《豐乳肥臀》,《檀香刑》可以說是莫言苦心孤詣的嘔心瀝血之作,因為這部作品,從起初的醞釀,到最後成書,是整整5年時間。檀香刑首先是種酷刑,在查遍史書中,沒有這種刑罰的記載,只能說是莫言自創的一種刑罰。其殘酷滅絕程度,到了常人無法想像的地步。
  • 講故事能開發孩子的智力?掌握5個技巧,讓孩子愛上聽故事
    每一個故事就是一個哲理,一個好的故事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故事對孩子智力的開發和個性的塑造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也許很多父母會說,我知道講故事對孩子好,我也照做了,可孩子好像對動畫片更感興趣,故事沒講幾分鐘,孩子就會說:「媽媽,我不想聽故事,想看動畫片。」
  • 用耳朵「閱讀」《紅高粱家族》莫言十部長篇小說變有聲書
    2020年12月,莫言長篇精選有聲劇在喜馬拉雅APP上線,該有聲劇項目集中了莫言十大長篇小說代表作,不僅包括《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蛙》《檀香刑》《酒國》等經典名作,還包括《四十一炮》《天堂蒜薹之歌》《食草家族》《紅樹林》《十三步》。這些劇目是莫言系列長篇小說首次被成規模地改編為有聲劇,均以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莫言長篇小說定稿版為底本,得到莫言先生和出版社的授權,是在有聲書方面的一次全新嘗試。
  • 莫言《豐乳肥臀》:母親用胃「偷」磨坊糧食養育子女,結果怎樣?
    在莫言的小說《豐乳肥臀》中,母親是一個吃盡苦頭的婦人,她堅韌無私養育八胎子女的壯舉感動讀者。其中最為驚人的要數文中母親用自己的胃「偷」食物,而後回到家再嘔出來,給孩子們吃。那麼你要說了,這是不是太噁心了。不是噁心,而是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