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狗道?是人道——莫言《紅高粱》中,張藝謀拍不出的1個故事

2020-12-20 西安古西樓

關於莫言的這部小說《紅高粱家族》,相信大多數人,都是最先從張藝謀的電影知道了《紅高粱》。

電影裡餘佔鰲和九兒在高粱地裡的野合,屠戶被日軍所逼而去剝人皮,還有瀰漫著血紅色的氛圍……都給當年的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時認為莫言的原著可能也就是講一個:庭院深深,女掌柜得不到男人的滿足,而紅杏出牆和自傢伙計勾搭的倫理情慾故事。

但當看到莫言的原著小說後,我驚呆了,這書中的世界,甚是廣大!

你知道嗎?小說裡有太多精彩的片段,張藝謀沒拍!

或者說,沒法拍!拍不出來!

這根本拍不出來的就是《紅高粱家族》裡的第三章——《狗道》!

小說前面重點寫餘佔鰲和戴鳳蓮的愛情,也就是張藝謀拍的《紅高粱》的故事了。

但在小說裡還遠遠未完!《狗道》這一章便是豆官來做主角了。他帶著自己的小分隊,與兇殘至極的狗群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鬥。

與其說這是狗的世界,不如說這是撕開面紗的人的世界。

整整10章節的故事,莫言都在「以狗寫人」:

寫高密東北鄉的人、寫土匪、寫兩個黨派、寫日本人......

這樣的寫作手法是相當奇特且有趣的,在當時1986年的當代文學環境下,莫言的這種文字屬於一種極其先鋒的筆法!

那《狗道》究竟講了什麼?怎麼就以狗寫出那麼多人了呢?

一、開始, 高密東北鄉的「狗群」非常忠誠

當高密東北鄉還未經歷戰爭時,沒有受到外界動亂的狗,和人一樣平靜安定,恢復到了忠誠的姿態。

關於「我」奶奶家的那幾條大狗最能代表這一狀態:

「外曾祖父第二次來找奶奶,「奶奶那五條狗也團結一致,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外曾祖父一敲響大門,那群狗就在院子裡狂吠。大老劉婆子開了門,群狗衝出,包圍外曾祖父,只叫不咬。」

曹縣長命人大半夜抓我爺爺,「那群狗見我爺爺被抓,撲上去相救。」 」

這些都說明,高密東北鄉的狗現在是普通意義上的狗:看家、護院,聽人話。

它們不咬人,更不會像之後那樣吃人!

它們被人類馴化,為人類所用。是忠誠,勇敢的一種象徵。

假設只對高密東北鄉的人進行描寫,會蒼白無味。而對於狗的描寫,從側面向我們展示了更為豐富的、自然的,真實的高密東北鄉的日常生活。

二、當日本人以殺人放火的態度入侵高密,狗也變了性子!

現實世界那場殘忍的戰爭,不僅改變了高密東北鄉人群的生活方式,還改變了狗群的生活方式。

原本忠誠的狗,學著人進行了派別撕咬、互相殺害。

狗,徹底恢復到了原本的獸性,並討厭被人馴服,成了人群的敵人。

人與狗也發生了戰爭!

日本人進入高密

「爺爺和父親都聽到了狗嘴的巴咂聲和屍體的撕裂聲。」

狗開始蠶食人肉,這種兇殘的本性讓人成為了弱者!

人也開始猖獗地捕獵狗,吃狗肉。

小說描寫狗吃人肉後的樣子,極其讓人震撼:

「「由於吞吃人肉,所有的狗的白眼球上都布滿密密的血絲,幾個月吞腥啖羶、騰挪閃跳的生活,喚醒了它們靈魂深處的被千萬年的馴順生活麻醉掉的記憶,現在它們對人——這種直立行走的動物——充滿了刻骨的仇恨。在吞吃他們的肉體時,他們不僅僅是滿足著轆轆的飢腸。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它們隱隱約約地感覺到,它們是在向人的世界挑戰。是對奴役了他們漫長歲月的統治者進行瘋狂報復。」」

「「人血和人肉,使所有的狗都改變了面貌,它們毛髮燦燦,條狀的腱子肉把皮膚繃得緊緊的。向人類進攻,已經形成了狗群中的一個集體潛意識。」」

人有人道,狗亦有狗道。

人與狗的戰爭,沒有絕對正義道德的一方。

在小說《紅高粱家族》裡,你甚至會產生一種錯覺:

不知是人走入了狗的世界,還是狗模仿了人的世界。

但莫言的寫作是特別聰明的。

在抗日的時間段裡,描寫這麼一大段「人與狗」的戰爭。

恰恰是側面解構了人與人的戰爭。

你無法理解戰爭中的獸性、違背的道德,莫言用人與狗鬥爭,這種魔幻的、荒誕的方式,

讓你自己去體會、去看到、去思考最真實的歷史。

三、狗與狗之間,就會和平相處嗎?

怎麼可能呢?

恢復了野性、獸性的惡狗,

那種首領之間勾心鬥角,碰到利益時候貪婪無情,伏擊在高粱地裡等待落網的人類成為盤中餐的樣子。

簡直和人類一模一樣。

與其說這是狗與狗的世界,不如說這是撕開虛偽的人的世界。

莫言描寫了許多狗與狗之間派別的爭奪:

例如:

「黑狗在與老相好親熱時,綠狗卻偷襲黑狗,把黑狗壓在河灘上,偷襲確實成功了,打敗了黑狗。但這也讓黑狗、綠狗兩敗俱傷。這時,紅狗衝出來咬死了綠狗,又逼得黑狗跳河自殺,最終紅狗漁翁得利。」

這種偷襲,完全違反了狗立下的狗道。

隨即人類才能掌握住狗群的弱點,進行偷襲報復!

莫言好巧不巧,又在小說的同一時間段,描寫了人類之間的偷襲:

「膠高大隊為了過冬禦寒,偷了餘佔鰲貯藏的狗皮。而餘佔鰲利用「綁票」來勒索國共兩支隊伍的武器。膠高大隊又利用餘佔鰲為其妻出殯的機會,對餘佔鰲的隊伍進行伏擊。兩敗俱傷時,國民黨趁虛而入,全部擒拿。最後三支隊伍又被日本人包圍,一同拿起武器共同突圍。」

雖然愛國主義的熱潮席捲了整個中國直至鄉村,可是這些有著愛國熱情的人並沒有因此站在了一起,並不想官方描繪的抗日戰爭統一戰線那麼和諧。

人狗雖然不同種,但和平年代表現出的平靜和遭遇極端變故時的野蠻,表現出的共同行為模式,卻有驚人的相似性。

這種相似性某種程度上是生命原始特徵和本來狀態的復現。

狗道?

什麼狗道!

不過是人道!

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的看過原著小說《紅高粱家族》呢?

如果你以為看了電影《紅高粱》,就可以假裝看了小說的全部,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小說會帶給你一張新的震撼!

讓你震撼的不光是莫言使用的語言,更是莫言構造那個高密東北鄉裡的形形色色。

《紅高粱家族》被譯為二十餘種文字在全世界發行。本書獲得2001年第二屆「馮牧文學獎軍旅文學創作獎」;其中的《紅高粱》作為單篇小說,獲得1987年第四屆「全國中篇小說獎」;在《亞洲周刊》評選的二十世紀中文小說「百年百強」排行榜上位列第十八名;進入英美學界重要期刊WORLD LITERATURE TODAY(《今日世界文學》)評選的七十五年來全世界四十部傑作排行榜,系位列此榜單的唯一一部中文小說。

關注西安古西樓~

在這裡,你不必成為別人,我們只帶你遇見靈魂深處的你自己!

相關焦點

  • 莫言的紅高粱家族—最英雄好漢最王八蛋的傳奇,老故事新手法的新...
    看了莫言的《紅高粱家族》,才知道在1986年,莫言都已經大火了一把。2012年獲諾獎後,更是名揚了全世界,其實我知道莫言,也只是他獲諾獎後的事。 《紅高粱家族》是他的成名作了。在剛發行時,各大書店銷量十分慘澹,直到第二年1987年張藝謀改編的電影《紅高粱》上映,莫言的書才大火起來。
  • 莫言談張藝謀新電影:看哭他這個60歲的老男人
    莫言評價張藝謀的《歸來》說:「這樣的電影我很少看到,在張藝謀拍過的20部電影中是最特別的一部。雖然故事老套,甚至陳舊,但片子演出了人世間最真誠的感情。」莫言誇張地說,自己現在眼睛都還疼,「尤其是我後排的姑娘,她哭得很大聲,我很怕她哭暈過去,我又不能讓她憋著不哭」。  隨後,莫言用一句話概括了他對《歸來》的評價:「我認為這是一部難得的、嚴肅的、直指人心的好電影。」
  • 張藝謀八百元買下版權,幾毛錢一張票,紅高粱賣了400萬
    張藝謀花了800元買下了莫言小說的電影版權,後來電影《紅高粱》票房400萬,都說莫言拿走了100萬,莫言說,那是根本沒有的事。莫言見到張藝謀時第一印象覺得他像生產隊長,張藝謀說莫言像隊裡的會計,生產隊長和會計的合作誕生了電影《紅高粱》,電影票只要幾毛錢的時代,《紅高粱》票房收穫了400萬,這在當時簡直是天文數字。
  • 莫言與電影《紅高粱》拍攝秘聞:高粱 酒 女人
    1986年3月,小說《紅高粱》在《人民文學》第三期發表,在我國文壇上引起轟動,被讀者推選為年度「我最喜愛的作品」第一名。小說中高密東北鄉的人和事深深吸引了張藝謀。同年7月,在《老井》拍攝期間,他從太行山拍攝現場趕赴北京,與莫言協商小說改編權問題,商定由陳劍雨、朱偉、莫言三人將小說《紅高粱》改編成電影劇本。高粱地在影片中不可或缺,張藝謀最想看到的就是大片紅高粱。
  • 在《紅高粱》開機之時,張藝謀去高粱地一看瞬間傻眼了
    結果在《紅高粱》開機之時,張藝謀去高粱地一看瞬間傻眼了,他這時才發現自己被當地村民給忽悠了。那一年,張藝謀36歲,還是陳凱歌的攝像。偶然一次,他在《人民文學》上讀到了莫言的《紅高粱家族》,一下就被他的內容所吸引了。由此也產生了想將這部作品拍成電影的想法。
  • 《紅高粱》:九兒的傳奇人生
    但其實知名度廣的就只有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上映後,引起了國內外觀眾的廣泛關注。張藝謀可以說與莫言先生結下不解之緣,也可以說張藝謀是莫言先生的忠實粉絲,把電影拍攝出來,並且成果得到了觀眾的認可,這對張藝謀來說無疑是極大的鼓勵。
  • 張藝謀的《紅高粱》,30年前沒看懂,30年後才明白到底有多經典!
    張藝謀是大家公認的一個非常善於運用色彩的導演,他對色彩美學有著獨到的了解和準確地運用,他所拍攝的電影畫面都體現出了極具視覺衝擊力的藝術效果。30年前,他的導演處女作《紅高粱》火遍了大江南北,在30年後才明白《紅高粱》有多經典!
  • 張藝謀首談《紅高粱》選角,決定選鞏俐時為何說出「更有味道」?
    張藝謀首談《紅高粱》選角,決定選鞏俐時為何說出「更有味道」?一般在了解一部電影時,往往知道電影的情節和演員的陣容,而卻忽略了導演,在娛樂圈中也是一樣,往往明星的身價都可以碾壓導演也更加賺錢,然而即使我們對於知道的導演遠遠不如了解的明星更多,我們也會知道一些著名的導演如張藝謀、馮小剛、徐克、陳凱歌、陸川等人。而這些導演之中,又以張藝謀成名最早,名氣最大。
  • 《紅高粱》往事:鞏俐用一場戲向莫言證明,張藝謀沒有看走眼
    而鞏俐之所以能成功,全靠她那股不服輸的勁兒,並且她把這股不服輸的勁兒都用在了演戲上。不服輸這三個字說起來簡單,但是古往今來,能做到的人寥寥無幾。但凡配得上這三個字的,無一不是各個行業的佼佼者。誰都不是天生的王者,但骨子裡流著不服輸的血液,才能有機會戴上皇冠。
  • 《紅高粱》:不能忽略的彩色旁白
    實際上,法國導演kirshtov kieselowski在他的《藍白紅三部曲》和張藝謀中已經用顏色來傳達意義,而斯洛夫斯基的色彩美學也深深地影響了中國文學和民族文化思想使張藝謀將這種色彩美學融入張藝謀獨特的敘事風格。紅色是《紅高粱》的主要顏色。在整部電影中,張藝謀使用紅色作為背景色,黃色作為色調,黑色作為渲染,他勾勒出一幅具有民俗色彩和民族風格的寫意畫卷。
  • 《紅高粱》中人們喝的什麼酒,它為何能得到莫言喜愛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著實又大火了一把,要說他寫的最著名的小說,應該是《紅高粱》。《紅高粱》是莫言在1986年於《人民文學》發表的中篇小說,在當時就引起中國文壇轟動。這篇小說以民間視角講述一群普通人的抗日故事,其中最讓我心心念念的,就是單家的「三十裡紅」酒,好喝到讓日本人都嘴饞不已。電視劇版《紅高粱》中,師傅羅漢發現單家三十裡紅品質極高,但沒有釀酒秘方,而是在釀造時加入鹼。且不說加入鹼會不會提升酒質,但那時的老酒無一不是好酒。說起這三十裡紅酒,它的原型莫言喜愛的「紅高粱燒鍋酒」。
  • 張藝謀的《紅高粱》,除了極致的影像風格外,我們還能看到什麼?
    《紅高粱》是張藝謀執導的第一部電影,上映於1987年。並於1988年,獲得西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獎,是國內首部獲得國際A類電影獎的作品。這對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電影而言,具有重要歷史意義。 在電影《紅高粱》之前,沒有幾個人知道莫言的這部小說。
  • 陳年《紅高粱》,醇了還是變味了?
    「電視劇必須圍繞九兒展開」距離電影《紅高粱》上映已20多年,而《紅高粱》的電視劇版權曾被莫言的好友買去,10年沒有投拍,問及一直不開拍的原因,莫言說朋友特別認真,因為前面有張藝謀的《紅高粱》作為標杆,他覺得電視版不能草率開拍,不然就把這個東西糟蹋了。
  • 以《紅高梁》震動文壇 莫言用靈性激活歷史,弘揚民族精神
    1983年的春節,莫言回老家山東高密探親訪友,與舊時的工友張世家喝酒。張世家否定了莫言此前的軍事文學創作,「根本就不行」,並質問莫言:「咱們高密東北鄉有這麼多素材,你為什麼不寫,偏要去寫那些你不熟悉的事?什麼海島,什麼湖泊,你到過嗎?」隨後,他向莫言繪聲繪色地講起了「公婆廟大屠殺」的歷史。
  • 莫言曾是第一代農民工 《紅高粱》歷史確有其事
    [導讀]歷史的真相往往有很多是被遮蔽的,莫言跟他的前輩作家不同,在他的作品中,呈現出了另外一副圖景……歷史的真相往往有很多是被遮蔽的,莫言跟他的前輩作家不同,在他的作品中,呈現出了另外一副圖景……近日,莫言的重要研究者、《收穫》文學雜誌社編輯部主任葉開做客廣州
  • 麥家稱中學生閱讀莫言可從《透明的紅蘿蔔》開始
    麥家推薦中學生閱讀可從《透明的紅蘿蔔》開始  莫言接受諾貝爾獎評委會採訪,被問及推薦給全世界大學生自己的哪本書時回答:「我覺得他們可以先讀一讀我今年在瑞典出版的《生死疲勞》這本書,它強烈的代表了我的寫作風格,以及我在小說意識上所做的探索。然後再讀一讀《紅高粱》、《豐乳肥臀》這些書。
  • 還記得電影《紅高粱》中,可愛的「我爹」豆官嗎?32年過去他在哪
    大家知道,《紅高粱》是由西安電影製片廠攝製,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劉繼等主演的一部電影,1988年上映。該片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同名小說,以抗戰時期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女主人公九兒(鞏俐飾演)與男主人公餘佔鰲(姜文飾演)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粱酒坊,面對日寇侵略,主人公與日軍進行激烈反抗的故事。
  • 莫言第一次見馬爾克斯,開場白想了2個星期,很多人不懂其中含義
    2008年,莫言受邀參加一個在日本舉辦的國際筆會,他本不想去,但對方告訴他馬爾克斯也會參加,莫言立刻改變主意,表示自己會去。為了與偶像的第一次見面不留遺憾,莫言花了兩個星期的時間讀完了《百年孤獨》,並醞釀一句意味深長的開場白:「先生,我在夢中曾經和你一起喝過咖啡,但哥倫比亞的咖啡裡面,有點中國綠茶的味道。」
  • 鞏俐張藝謀罕見合照,相互眼裡有光,張藝謀才是她刻骨銘心的愛情
    當然在內地,張藝謀導演是無上的榮耀,張藝謀塑造的所有女星都有去鞏俐、章子怡等好萊塢,的潛質,雖然沒有前兩位導演那麼多女生,但都是精品。其中,鞏俐和張藝謀這兩個最早的女孩,有著不解之緣。雖然戀愛了8年,最後還是沒能在一起,很可惜。近日,有網友曝光了一組鞏俐在張藝謀,的稀有照片,在文章中說:不知道當年有多少人嚮往鞏俐和張藝謀。當時兩人對視,眼裡都有光。
  • 2019舞劇《紅高粱》濟南站門票_演出信息及詳情介紹
    生為茁壯耐活的高粱,在貧瘠的土地上依然能活出自我;死為豪情萬丈的烈酒,激蕩出熾熱的輓歌,這就是紅高粱,這也是莫言筆下《紅高粱》的故事。關於《紅高粱》觀眾們肯定不陌生,它以抗日戰爭及20世紀三四十年代高密東北鄉的民間生活為背景,講述了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恩怨情仇、國難家恨的故事。由於戲劇感十足,曾被改編成電視劇、電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張藝謀導演的影片《紅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