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小吃文化城:搭建平臺助推「客家菜師傅」工程

2020-12-23 梅州網

  古色古香的裝飾,伴隨客家山歌,餐桌上,筍粄、算盤子等多種美食琳琅滿目,誘人垂涎。在小吃區,一位師傅手法嫻熟地和著麵筋,專心做著薄餅……走進這座位於大埔縣城西郊的小吃文化城,客家風情與美食文化在這裡和諧交融。沉浸其中,宛若置身客家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

  近年來,大埔小吃文化城積極完善小吃文化建設、創新產品,開設廚師培訓班,積極推動「客家菜師傅」工程建設,逐漸成為該縣小吃文化新地標、金招牌。

  創立小吃文化城  大埔小吃有了「大舞臺」

  「小吃作為一個城市歷史、文化重要載體,和旅遊景點一樣,已經引起越來越多外來遊客的關注,例如沒吃到天津『狗不理』包子,就等於沒有去過天津;沒吃過北京烤鴨,等於沒去過北京。同樣,來大埔沒吃大埔小吃,就等於沒來大埔。」大埔小吃文化城負責人羅瑞丹表示,在過去,大埔小吃種類繁多,遊客無法一次性完整體驗,這對於弘揚大埔小吃是不利的。

大埔小吃文化城一角。

  2014年,為把「大埔小吃」轉化為食品工業與特色旅遊相融合的新興產業,大埔縣在縣城西郊西湖公園湖畔的「泰安樓客家文化產業園」4A景區內建起了一幢建築面積8000多平方米,樓高五層的小吃文化城。羅瑞丹精心設計了一套傳承、創新「大埔小吃」的方案,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最終中標入主經營。

  為了建設好小吃文化城,羅瑞丹去珠三角、美國學習國內及國際餐飲行業最先進的管理、經營理念,將其融入大埔小吃文化城的建設和管理。經過5年發展,如今的大埔小吃文化城儼然成為大埔縣城新名片。走進小吃城,小吃文化展示區、現場品嘗區、客家文化藝術展示舞臺等一應俱全。小吃文化的系統打造,讓四海遊客盡情領略大埔小吃悠久歷史。「有吃有看又有玩,這是我在其他地方沒有看到過的新形式,比單純的品嘗小吃有意思多了!」來自潮州的遊客劉文民豎起大拇指為小吃城「點讚」。

各種傳統食材展示。(林翔 攝)

  除此之外,為推介大埔具有特色的農副產品和大埔小吃,讓大埔農產品對接大市場、小山村對接大城市,羅瑞丹還在廣州市海珠區建設「印象大埔」商貿城,採用「博物館+超市」模式,通過對產品特色、產地、文化內涵的推介,展現客家建築文化和飲食文化的精髓。

  技藝內外創新  彙編大埔飲食新篇章

  大埔地處山地丘陵地帶,居民以農耕勞作為主,體能消耗快,需依靠食物補充大量鹽分、糖分,因而在過去,大埔人飲食習慣多以「肥、鹹、香」為主。但隨著「大健康」理念的逐步普及,人們對於食物的要求便向綠色、清淡、健康轉變。

  「這就要求我們餐飲行業在保證美食傳統風味的同時,讓食物側重原生態。」羅瑞丹介紹,違背了生長規律,會導致食材內部結構的改變,讓食物的營養大打折扣,對身體是有害無益的。針對於此,大埔小吃文化城根據本土食材成熟時令,推出「不時不食」菜單及大埔縣長壽食品。

  而根據快節奏生活,大埔小吃城的小吃還體現了「快捷」。記者在大埔小吃文化城出品的小吃包裝上看到,產品注重細節,除了包含食用方法、口感體驗、文化內涵等介紹,內部還搭配了小吃蘸料獨立包裝。羅瑞丹告訴記者,這些產品都出自大埔小吃的冷鏈生產,按QS的標準,用當前食品行業先進技術進行現代化、規模化生產,全部產品統一用「贊粄」商標,具備溯源系統安全保證,實行標準化生產、配送、連鎖經營。「產品是針對當代年輕人工作繁忙無法完整處理食材而設計的,只要稍微加熱,便可品嘗最原汁原味的大埔小吃。」

大埔小吃文化城研發推出了多款速凍小吃產品,統一使用「 贊粄」商 標。

  悠久的客家飲食文化,是大埔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埔小吃有約200種,這些底蘊深厚的大埔美食,每一道菜,都具備客家源遠流長的歷史以及濃鬱的客家民俗文化特色。因此,除了綠色化、便捷化,在傳承發展大埔小吃的過程中,大埔小吃文化城聯合縣人社局整理出版《大埔縣客家菜》一書,全面介紹大埔客家菜起源、流傳、成名的歷程,以及製作工藝等。

  開設廚師培訓班  為傳承添磚加瓦

  大埔小吃源遠流長、種類繁多,那麼如何把小吃做成大產業,實現一業興百業旺,輻射和拉動全縣小吃發展?大埔小吃文化城採取開設職業培訓學校,義務培養客家菜師傅的方式。

  據瑞錦職業培訓學校校長郭曉旺介紹,目前小吃文化城五樓被打造成「大埔小吃」研發基地、就業培訓基地、創業孵化基地,集宣傳、傳播、研發等為一體,用系統的企業標準進行統一培訓和輔導,培訓班每年都會開班,以每月一次的頻率進行培訓,培訓分上下午進行,主要包含食品安全知識、烹飪基礎知識講解,以及小吃、主菜等實操課程。

學員在瑞錦職業培訓學校學習大埔小吃製作技藝。(受訪者供圖)

  去年,瑞錦職業培訓學校開了6期培訓班,有200多人報名。到2018年底學員開辦大埔小吃品牌店的有55家,分布在梅州、廣州、深圳、東莞、清遠、中山等地。今年開辦的3期培訓班共超過105名學員報名參加。

  在大埔縣城虎山路經營夜宵生意的廖永興今年41歲,從事餐飲行業剛滿10年,他在去年1月報名參加培訓班並順利結業。對於培訓成效,他十分滿意。「過去我只經營肉丸生意,參加培訓後,我學會了製作手工面、算盤子、鴨松羹等小吃,這不,菜單都豐富了,調味水平也有所提升。」廖永興告訴記者,這兩年他的餐飲店客流量明顯增多。

  與此同時,為培養高級技能人才,實現客家菜傳統技藝文化更大範圍、更高層次的傳承,大埔小吃文化城還建立客家菜製作技能大師工作室。工作室設施優良,佔地面積900多平方米,具備作品展示區,肩負大埔客家菜傳統藝術創作與傳承、創作與研究、創新與拓展等。

相關焦點

  • 大埔客家菜師傅技能培訓班開班
    本報訊 (記者劉潤濤)日前,梅州市供銷社、大埔縣供銷社、大埔縣小吃辦和大埔縣瑞錦職業培訓學校在大埔縣小吃文化城聯合舉辦「客家菜師傅技能培訓班」。舉辦單位有關負責人、培訓班老師及全體學員參加了開班儀式。 培訓班上,瑞錦職業培訓學校老師為學員們進行了客家菜製作實操培訓。
  • 「大埔小吃文化城」總經理羅瑞丹:傳承創新家鄉美味
    羅瑞丹是「大埔小吃文化城」的掌舵者,也是梅州餐飲界的風雲人物。6年前,三十出頭的她,毅然放棄繁華都市廣州的鐵飯碗,回到小縣城大埔,接過了母親經營近三十年的餐飲事業,將數間星級酒店經營得風生水起。2015年,一直懷著「家鄉小吃情結」的她,帶著傳承、創新大埔小吃的初心,拿下了大埔縣小吃產業發展平臺「大埔小吃文化城」的經營權,開創了中國小吃名縣大埔傳統小吃新天地。
  • 以「客家菜師傅+」助推鄉村振興
    ■ 邱發平 本報報導,12日,我市舉行以「客味悠長、四海飄香」為主題的「客家菜師傅」工程啟動儀式,並舉行了梅州「客家菜師傅」工程暨「客家菜師傅」人才輸送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據悉,實施「客家菜師傅」工程,是我市打造經濟發展新平臺、助推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舉措。
  • 「客家菜師傅+」做好「特」字文章助推全市鄉村振興發展
    「客家菜師傅」工程是梅州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實施「粵菜師傅」工程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將深入推動客家菜文化品牌提升、客家菜產業化建設、客家菜師傅人才培養、客家菜師傅就業創業等四大行動,致力打造一批客家菜名師、名品、名店,把「客家菜師傅」工程與鄉村振興、精準扶貧,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相結合,加快群眾致富、帶動農村發展。
  • 打造「粵菜師傅」工程之客家力量
    梅州市是「粵菜師傅」工程的主要承載地區之一,梅州市委、市政府迅速制定了《梅州市「客家菜師傅」工程實施方案》,將「客家菜師傅」工程與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相結合,以培養「客家菜師傅」為重點,推廣客家菜和客家菜師傅,扶持打造一批客家菜名師、名企、名店。梅州更是廣東省鄉村振興的主戰場,「粵菜師傅」工程對「世界客都」梅州來說是難得的機遇。
  • 廣東梅州:村裡的貧困戶成了專業的「客家菜師傅」
    中國消費者報梅州報導(記者 裴瑩)說起客家美食,不得不提梅州客家菜。以米麵蒸製而成的蕎粄、發粄;煎炸食品鹹煎餅、炸芋圓、煎散子;特色的梅菜扣肉、鹽焗雞、釀豆腐......聞名遐邇的梅州客家菜是梅州文化中一張閃亮的名片。
  • 廣東「粵菜師傅」這兩年:帶動16萬人就業創業
    2018年4月,廣東提出粵菜師傅工程。2年間,廣東累計開展粵菜師傅培訓5萬人次,帶動16萬人實現就業創業,走出了一條有效促進城鄉勞動者技能就業、技能致富,助推鄉村振興發展的新路子。資料圖:2019年11月29日,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暨粵菜產業發展交流活動開幕式在廣州琶洲廣交會展館舉行。
  • 「客家菜師傅」工程LOGO等你來設計
    本報訊 (記者王玉婷)今天,全球徵集「客家菜師傅」工程標誌(LOGO)活動啟動,面向社會徵集「客家菜師傅」工程標誌。舉辦此次活動,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實施「粵菜師傅」工程和市委市政府實施「客家菜師傅」工程的部署,進一步加強客家飲食文化宣傳推廣,提高客家菜文化品牌影響力。  投稿作品要充分體現客家元素、美食元素、客味飄香,構圖簡潔明了、形式典雅、色彩莊重、特色明顯。此次徵集活動設一等獎1名,獎金10000元;二等獎2名,獎金各2500元;入圍獎10名,獎金各500元。
  • 「廣府菜」「潮汕菜」「客家菜」各領風騷粵港澳頂尖粵菜師傅順德...
    原標題:「廣府菜」「潮汕菜」「客家菜」各領風騷粵港澳頂尖粵菜師傅順德PK廚藝   27日—28日,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暨粵菜文化交流活動在佛山精彩上演
  • 大埔縣第二屆美食旅遊文化節暨「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千人長壽...
    現場表演  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消息:11月23日,大埔縣第二屆美食旅遊文化節暨「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千人長壽宴於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成功舉行。  此次千人長壽宴由大埔小吃文化城以羅秋航師傅為代表的大師工作室引領創新,聯合大埔縣田家炳高級職業學校、瑞錦職業培訓學校的學員共100名廚師同場展藝,採用大埔良好生態種養良好的食材為基礎,以傳統膳食「五味調和」「適時而食」「食治並舉」為原則,將傳統菜品以新穎的烹飪手法與創意的搭配風格呈現,演繹大埔飲食文化的獨特而多彩,為賓客呈現健康、美味的菜餚。
  • 舌尖上的大埔,好山好水好味道!梅州大埔千人長壽宴今日震撼開席
    11月23日,大埔縣第二屆美食旅遊文化節暨「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千人長壽宴在大埔縣西湖公園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食文化研究會支持,大埔縣人民政府主辦,多位頂級大廚、美食專家、民間美食達人齊聚一堂,品鑑客家美食,探索長壽奧秘,共同探討大埔當地美食的發展路徑,推動大埔長壽事業與生態文明共同發展。
  • 「客家菜師傅」工程候選標誌(LOGO)出爐!你中意嗎?
    評委在現場進行評選5日上午,「客家菜師傅」工程標誌(LOGO)評選活動在梅州日報社舉行。11位評委經過三輪評選,從全球徵集的近200個作品中選出了3份「客家菜師傅」工程「官方」候選標誌(LOGO)。據悉,此次活動由市人社局、市旅遊局、市食藥監局、市衛計局指導,梅州日報社主辦,市餐飲行業協會等單位承辦,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市分公司冠名。
  • 舌尖上的美味,龍川客家菜師傅「煉」成記~
    大力實施「廣東技工」「粵菜師傅」「南粵家政」「核級焊培」「無人機培訓」等工程,拓寬就業創業渠道。這些菜式都是傳統客家菜的招牌菜對於想做「掌勺人」的大廚學會幾招客家招牌菜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為培養「客家菜師傅」人才,打造龍川客家菜品牌和龍川客家菜師傅名片。
  • 梅州:「粵菜師傅」助推世界客都美食傳承
    梅州:「粵菜師傅」助推世界客都美食傳承金羊網  作者:危健峰 李秀茹 羅曦  2020-10-08 近年梅州市把「粵菜(客家菜)師傅」
  • 五華開展「客家菜師傅」工程「百店扶千戶」示範點幫扶活動籤約儀式
    本報訊 (記者賴鋒)日前,五華開展「客家菜師傅」工程「百店扶千戶」示範點幫扶活動籤約儀式。  據介紹,五華在推進「百店扶千戶」項目過程中,依據「典型引路、規範提高、分類指導、全面推進」的工作思路,鼓勵全縣每家餐飲企業掛鈎2戶以上貧困戶,扶持一批貧困勞動力客家菜師傅在各鎮區域開設一間餐飲企業,帶動一批貧困勞動力客家菜師傅脫貧致富。「我們幫助他們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同時還提供就業幫扶、跟班培訓等服務,為這29戶貧困戶的脫貧提供幫助。」
  • 舌尖上的廣東梅州大埔,沒吃過這些小吃,不算來過長壽大埔
    在沒有來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的時候,便對大埔的小吃早有所耳聞。大埔常被人稱為潮汕的後花園,客家人的香格裡拉、世界長壽鄉、中國最美旅遊縣。不來大埔,便無法體會到客家人對美食和長壽以及大自然的熱愛。我們所到的大埔小吃文化城老闆娘曾以30秒炒出一盤七星豬大腸而聞名,豬大腸並不只是滷的好吃,老闆娘炒出來的豬大腸又爽又脆,富有嚼勁,咬在嘴裡咯吱咯吱響,吃一次就再也忘不了。老闆娘以此發家,拿下了大埔小吃文化城的經營使用權,並建了一座大埔最好的酒店------瑞錦酒店。
  • 大埔舉辦美食旅遊文化節系列活動
    千人共享客家菜長壽宴,共敘友情鄉情,其樂融融。(吳騰江 攝)  本報訊 (記者劉潤濤 特約記者劉招迎 羅文燕)昨日,大埔縣第二屆美食旅遊文化節暨「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千人長壽宴系列活動在大埔縣城西湖公園舉行。多位頂級大廚、美食專家、民間美食達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客家美食發展路徑。
  • 「粵菜師傅」工程結碩果,我縣兩客家菜品獲獎
    記者從縣人社局獲悉,在日前舉辦的第五屆全國海峽客家烹飪大賽中,我縣選送的秘制茶油雞、平遠阿二牛雜煲兩項客家菜品分別獲得熱菜特金獎和熱菜金獎,這是我縣實施「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以來所獲得又一成果
  • 我市五位客家菜師傅 均獲金獎
    本報訊 日前,2020年廣東省職工職業技能大賽80個比賽工種之一的粵菜師傅專場比賽在廣州琶洲舉行,來自全省21個地市分賽區的76名參賽選手各顯身手。在梅州市總工會的精心策劃下,陳鋼文國家級大師工作室派出專家技術團隊給予技術指導,並選拔5名客家菜師傅參加了比賽,均獲金獎。
  • 潮州成立廚師協會 助推潮州菜師傅隊伍建設
    潮州成立廚師協會 助推潮州菜師傅隊伍建設 2020年10月12日 16:44   來源: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