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社會,磨去稜角

2020-12-19 沐沐熙霖

曾經年少無知,憧憬長大步入社會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才發現不知不覺已被社會磨去了稜角...

相信每個人小時候都會有自己的夢想還有喜歡做的事情,但是迫於現實都選擇按部就班的生活,可悲麼?沒有物質的支持,任何你喜歡的東西都不可能得到。很多以前在學校是風雲人物,組樂隊,玩滑板,打電競,跳街舞...出了社會都一個個變成了上班族,而之前的特長只能變成業餘愛好,有些在長期生活工作中漸漸被遺忘了...沒有人生來就是富二代,出了社會經歷過很多事情才明白個性在社會上不認同,除非你能靠這個吃飯要麼都是荒謬,立足實際情況,還是往前看,或許青春只能回憶但是內心的美好還是要靠自己去實現的。

而你們步入社會幾年了?曾經的愛好還在不?

相關焦點

  • 踏入社會的我們,慢慢被磨去了稜角,變成圓滑而世故的社會人!
    在《漢謨拉比小姐》裡講敘了許多不公平的社會現象。初入社會遇到的種種無奈,往往都會讓步、妥協,最後我們被改變 。一份穩定的工作不容易,你能隨便就放棄一份你奮鬥已久的工作嗎?就好像熬夜幾天認真做好的教學課件,卻被他人拿走去參賽,得了二等獎;就好像學校裡寫的論文被導師拿去出書;就好像職場上寫的策劃被領導直接拿走去邀功;然而我們卻要笑著說恭喜,表現出一副榮幸之至樣子,這就是所謂的社會性!一腔熱血瞬間就涼了,這才是最真實的社會。
  • 成長中總會有些稜角會被磨去,只為你可以走得順一些
    漸漸地,一些個性的稜角被磨去了一些。有些梭角是自己主動磨去的,因為想要改變,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改變待人接物,為人處事的方式,改變自己都覺得厭煩的脾氣秉性。無論是誰,只要走向社會,總會收斂起自己的一些個性,總會有些稜角被磨去,誰又能說,經歷滄桑歸來仍少年呢?那只是人們美好的祝願!
  • 當你明白是什麼磨去了你的稜角,你便成熟了
    當你明白是什麼磨去了你的稜角,你便成熟了人總是在成長中接受現實的打磨,學會生活有一個朋友問,是什麼磨去了你的稜角。人就是這樣在一點點被磨平的,磨出了耐心,也磨出了佛性,做事就變得穩重了。這或許就是人們常說的成長,既是在成長中接受現實的打磨,學會生活,又是在生活中接受著成長的磨練,還是在磨練中好好生活,健康成長著。仿佛這就是一個人成長的過程,精彩卻又十分苦澀。
  • 周國平:許多人的所謂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了稜角
    周國平說:「許多人所謂的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了稜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個性的夭亡。」周國平關於成熟的這段話,透徹犀利,入木三分。難道不是這樣嗎?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當他深度介入社會生活,當他在複雜、混亂的社會生活中遭遇挫折、磨難,他對許多問題的是非感模糊起來,對善惡的判別糊塗起來,對美醜的界定含糊起來。他被複雜的、混亂的社會裹挾著,心靈變得複雜起來,對理想的堅持變得動搖和迷茫起來,甚至漸漸摒棄或者淡忘了當初的理想,變得越來越自私、世故、圓滑、油膩、平庸,甚至猥瑣和醜陋。
  • 30歲的我已經被社會磨平了稜角
    當時第一反應就是我管你是誰,我要開懟了,就在0.01秒反應時間,我去道歉,因為我在打工,我在一個對自己還不錯的老闆手底下打工,所以不能惹麻煩!然後道歉,被懟,道歉,被懟,顧客憤憤不平而走,其實怨顧客嘛,不怨,怨自己,自己沒有注意態度!人家說的很對,人家是來買東西的,不是來受氣的,人家是消費者!
  • 生活小感慨:成長,在歲月中磨去稜角
    畢業之後,經歷了5種職業,呆過4座城市,不停地更換讓我一直很迷茫,習慣性在兩年之癢的日子裡去考慮下一個出路。直到結婚生子,結束了躊躇不決的日子,安靜地呆在了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人生似乎一下有了確定的目標:為了父母和孩子而努力!這種還在學生時代就讓我不屑一顧的日子還是最終變成了現實。
  • 學會拒絕且有脾氣,不要被生活磨去稜角
    在這個社會,不要太逢迎別人,顯得沒有底線,到頭來,哭的一定是自己。做自己就好,人生很短,儘量讓自己開心!為什麼要做別人喜歡的人而不是做一個自己喜歡的人呢?去為了迎合別人,而做自己不想做的事,真的不值得!你越沒有脾氣,別人就好越放肆;你越沒有脾氣,在他人眼裡你就是一個沒有原則的人。
  • 生活總會一點一點的去磨你的稜角,要麼變平,要麼變利
    要麼被生活磨去稜角,處處忍讓,要麼就用生活去磨稜角,越磨越利。希望我們在一切安康下,都擁有一顆寬容的心。
  • 如何才能不被生活磨去稜角?
    坦白講,如果你想保持自己身上的稜角,很難,年輕的時候,你還可以任性,你還可以為所欲為,你還能夠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但是一旦你開始自力更生,你發現太難了,我們遲早有一天都會變成鵝卵石,圓滑的面對生活。年輕的時候誰不是心高氣傲呢?誰不曾想過自己未來會是一帆風順的呢?
  • 《陳情令》:「忘羨」成長不是被磨去稜角,而是源於生活的沉澱
    有句話這樣描述沉澱,我覺得甚是不錯,從大的千載山河到自我的寵辱不驚,都需要去沉澱,方得始終。沒有一番沉澱,哪來的大器晚成,功成名就,一切皆有所積累。若非沉澱,何來寂靜山河,悠悠千載?對比16年前後的忘羨,是有一種被磨了稜角的感覺,但我更傾向於把這種狀態叫做成熟,這段時光稱作沉澱。屬於少年的稜角並未被磨平,只是換成了成熟穩重的模樣。
  •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不是被生活磨沒了稜角,而是學會放下
    曾己何時,我們已早淡去了當初我們選擇的理由了,但媳婦告訴過我:「沒有什麼比活著更快樂,也沒有什麼比活著更艱辛。」早年,大學畢業的我,現狀確如此,生活的壓力與快樂並存。一路風塵僕僕的走向死亡(一天天的老去)。
  • 大張偉告訴我們,再尖銳的石頭也會被磨去稜角!喜劇的背後是悲劇
    如今你們綜藝節目中看到的大老師其實是已經被磨去稜角的大老師,大老師:「那些都不是我」喜歡熱鬧,愛鬧騰大張偉喜歡熱鬧,喜歡燥,從他的作品和在綜藝節目的表現大家肯定都可以看得出來,這其實和他小時候是有關係的大張偉1983年8月31日出生於北京的一個大雜院裡
  • 殺馬特們最終還是被社會現實磨平了稜角
    不再殺馬特的羅福興中國社科院農村社會問題研究中心秘書長李人慶曾到多位「殺馬特」青年的故鄉調研。他發現,他們身上有諸多共性。李人慶認為:「殺馬特」就像青春痘一樣,是一個社會正常、必要的部分,它構成了「二代農民工」歷史的一部分,也是一種尋求自主意識的表達。也許李一凡的一句話能夠概括殺馬特文化的存在,那就是:社會應該讓他們有說話的機會。
  • 尼採經典名句:成熟不過是個性被磨去了稜角,變得世故而圓滑了
    8、許多人浪費了整整一生去等待符合他們心願的機會。 9、溼透的衣裳,終究會幹。可以遺忘的,都不再重要。 10、成熟不過是個性被磨去了稜角,變得世故而圓滑了。
  • 從退賽歌手到選秀奪冠 李友廷:這些年把稜角磨順了
    「這些年把稜角磨順了」2012年,李友廷就在歌唱節目《華人星光大道》中嶄露頭角,憑藉一首原創的《給我把音量轉小》技驚四座。後來,他因為覺得「創作不應該拿來比賽」瀟灑退賽。現在回頭看,當年的他年輕氣盛、滿身稜角,有才華卻無法自洽。
  • 95後的你,有被社會磨平稜角嗎?
    我去年畢業,因為我一畢業就留校做行政老師,所以也不算是真的踏入社會。工作以來,我總覺得我還沒有畢業的感覺,原因是你每天對著的還是我自己熟悉的校園,熟悉的老師,熟悉的學生。唯一不同的可能是自己的同學都離開了,只剩自己一個人。一個人住的宿舍,一個人走在獨自上班的路上,一個人去圖書館。
  • 讓生活磨平了自己的稜角,生活大有學問!
    年少的時候無憂無慮,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不管不顧,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就是惹出麻煩也有家人給你自己收拾爛攤子,覺的生活得很灑脫,沒錢就問家裡人要,不給就向家人耍脾氣,總覺得這樣好開心,上學時期一直是這個樣子,覺得自己混得還可以,沒考上大學就去當了兵,退役之後自己就像變了個人。
  • 弗德裡克,懦弱者被磨去稜角,勇敢者將意志磨礪得更為堅強
    在"西部淘金熱"和"加拿大淘金熱"正值興起時,機會來了,弗德裡克沒有盲目跟風去淘金,看著更多的人想要把金子裝進口袋時,他另闢蹊徑把目光放在了對金子有著狂熱的淘金者身上,懦弱者被磨去稜角,勇敢者將意志磨礪得更為堅強。
  • 消失的殺馬特,事實證明被社會磨平稜角只是時間問題
    消失的殺馬特,事實證明被社會磨平稜角只是時間問題 而今迅速被社會祛除的,是這些流連於各個工廠的殺馬特少年們,他們在經濟與社會面前,再也不能通過賺點辛苦且微薄的工資來維護自己的稜角標榜。而更多的還有內心中擁有「殺馬特」心理的90後們,也將逐漸被剪去自己所認為的個性,社會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讓所有年輕人們將稜角收縮,重新融入社會。
  • 被時光磨平了稜角
    漸漸的我們都被時光磨平了稜角,好像是原有的模樣又好像不是;漸漸的我們被時光磨平了稜角,收斂了年少時的鋒芒,學會了成年的人偽裝;漸漸的我們被時光磨平了稜角,為了生活學會了隱忍。我們還有原來的模樣了麼?想必在時光的齒輪中,我們早已被磨掉了當初的光芒,學會了收斂自己的鋒芒,學會了偽裝,學會了什麼叫「槍打出頭鳥」,更學會了人情世故。於是,有的人昂首挺胸地走著走著,慢慢地開始低頭走路;有的人伶牙俐齒,慢慢地開始不語。這我們當初的模樣或是少年應該有的模樣麼?我們還是原來的我們嗎?想必在時光的大染缸中,我們早已被染滿了各種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