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和朋友間的故事,許多流傳至今,特別是與曾國藩的3次交惡

2020-12-19 地平線薦賞

上文,小編介紹了湘軍統帥之一的左宗棠。當年,他考中舉人以後,連續3次考進士都未能如願,而且,當他看到一些平時不如自己的人,都在進士榜上留名,他內心憤憤不平。為此,左宗棠誓言要做一輩子的農夫,還為自己取名為「湘上農人」。

1844年,左宗棠在一個叫做柳莊的地方住了下來,每天穿行於農田之間。不過,他雖然發誓不在入道仕途,但他並不甘心就這樣度過餘生,在此期間,他在此地寫下了「身無半畝、心憂天下」的詞句,很顯然,這才是左宗棠內心深處真實的一個寫照。

這樣一來,坊間就逐漸有了一些流言出來,說他左宗棠因為鬱郁不得志,所以就去投靠了太平天國。而且,這些流言蜚語一直從清朝傳到了民國時期,即使到了前些年來,還有一些學者仍然在孜孜不倦地考證,這些傳言的真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流言?

我們現在來看,當時人們是把另外一個人的故事,強加在了左宗棠的身上。

當年,有一個湘鄉籍姓黃的人,誤以為長沙城下的太平軍營地是清軍大營,就進去獻策說:我可以把太平軍這個逆賊一舉殲滅。當時,太平軍的將領是蕭朝貴,他沒當場點明身份,等姓黃的說完才告訴他,我們是太平軍。這個故事,就是所謂左宗棠投敵的一個藍本。

事實上,歷史的真實情況是,當年太平軍攻打湖南的時候,左宗棠帶著全家跟他的好朋友郭嵩燾,一起跑到深山裡面躲了起來。在《左宗棠傳》裡他自己回憶這段說:有一年,太平軍打下湘陰縣城以後,還準備進山捉拿我。而這時,兩任湖南巡撫都不斷在邀請他出山。

1852年,左宗棠成了湖南巡撫大人門下的一個幕僚,此時他40歲。雖然他出道晚了點,不過幸運的是,他得到了當時巡撫駱秉章的完全信任。駱大人常常對人說,有什麼事情,你們直接去找季高先生(左宗棠),他說行就行,他說不行就不行,找我沒用。

握有一省最高權力的左宗棠,現在有條件來實現自己平生的遠大理想,他大力整頓吏治。一方面,他把政府的一些職權交給了自己信得過的清廉人士,使一些腐敗地方官的權力被架空。另一方面,他強行清理官吏隊伍,在他任內就有20多個州縣官員被罷免。

另外,在湘軍集團有兩個大的後方基地,一個就是左宗棠經營的湖南,另一個就是胡林翼經營的湖北。

在十多年的歷史徵戰當中,湘軍正是憑藉著這兩個牢靠的基地,才得以獲得源源不斷的支持和後勤保障。最終,湘軍集團戰勝了太平天國這個強大的對手,也使湘軍一戰成名、流傳青史。

左宗棠,在湖南輔佐巡撫駱秉章,成就大業。

胡林翼,在湖北跟湖廣總督官文關係非凡,間接掌控大權。

平定太平天國以後,反倒是駱秉章和官文都得到了朝廷封賞,像官文更是在封賞榜上排第一,比曾國藩還高。

小編由衷佩服這個官文,之所以他會做官,因為他就姓官,我們把他的名字反過來,他就叫文官。說到這,大家一定明白了他為什麼會做官了。當然,一些歷史學者也討論過,說駱秉章和官文,實際上二人並沒有幹什麼實事,也不能說二人有多大貢獻。

可也有學者分析,駱秉章和官文二人相當地高明,他們二人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不僅是用人之明,還有自知之明。他們知道,自己在某些才能方面有一定的缺陷。但這些缺陷讓左、胡二人給彌補上了。所以,駱、官二人直接把手中大權交給左、胡,而自己甘願退居幕後。

左宗棠,在48歲時,告別了自己的師爺生涯,成了一名湘軍統帥帶兵打仗。他統領的部隊叫作「楚軍」,是按照曾國藩的要求組建成立。這支5000多人馬的部隊,先是在江西和安徽屢建奇功,很快就擴充至2萬多人。隨後,左宗棠又率領大部隊進軍浙江。

1864年3月,左宗棠率楚軍攻克了被太平軍佔領了2年多的浙江省府杭州。

1864年7月,太平軍老巢天京被湘軍佔領。

1864年11月,左宗棠奉命進入福建,剿滅了太平軍的餘部20多萬人。

我們知道,左宗棠的暴脾氣與他的能力一樣,遠近聞名。他氣傲心高、不懂變通,喜歡認死理,尤其是喜歡跟其他人較真,而且,他一較起真來,那簡直是六親不認,誰都無法勸阻。

湘軍裡頭有一個大人物叫郭嵩燾,他跟左宗棠不但是湖南老鄉,兩人還是親家,特別是當年「樊燮案」,左宗棠遭殺身之禍,是郭嵩燾出面擺平此事。顯然這是再造之恩,但左宗棠較起真來,一點也不念這份情誼。

當年,在兩人的家鄉湖南湘陰,在一座文廟裡長出了一株靈芝,而在這以前,郭嵩燾剛剛升官廣東巡撫,所以,郭家就給他寫信說了文廟裡長出靈芝的消息,並認為這是整個郭家的吉祥之兆。

結果,左宗棠聽說後十分不滿,因為他剛平定了浙江,被授予了一等伯爵。他覺得,這靈芝怎麼成了你們郭家的吉兆?你一個代理廣東巡撫,怎麼能跟我一等伯爵相比。所以,他寫信給郭嵩燾,說這是左家封爵的吉兆。

左宗棠和他朋友的故事,有許多被流傳至今。其中,最令人樂此不疲的是與曾國藩的趣事。

我們知道,曾國藩和左宗棠二人很早就是朋友。並且,在曾國藩極力向皇上舉薦之下,才使得他在仕途一路快速升遷。所以,曾國藩對他來講,應該算是一種知遇之恩。雖然,左宗棠存有感激之心,但對曾國藩同樣非常刻薄,常常不留一點情面。

這樣,在兩人幾十年的交情就出現了3曾左交惡」的情況

兩人第一次「交惡」,是曾國藩在長沙靖港遭遇慘敗的時候,當時曾國藩企圖以跳水自殺來得到解脫。而左宗棠不但不去安慰他,反而尖刻地用語言攻擊他,這讓曾國藩的內心十分難受。

兩人第二次「交惡」,是曾國藩離開江西回家奔喪的時候,當時左宗棠認為他把湘軍丟下不管,是對國家不忠。於是,左宗棠就寫信說:你以為離開了前線,局勢就會越來越壞嗎?,我看不見得。沒有你,我們也照樣行。所以,你這次的行為真使我們恥笑。

當然,好在曾國藩把自身的涵養,修煉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因此,他儘量不去跟左宗棠計較,兩人才不至於徹底翻臉。事情過後,曾國藩還主動去拜訪了左宗棠,最終二人再一次握手言和。不過,他們這一段短暫的友情,也僅僅維持了不到7年時間。

兩人第三次「交惡」,是1864年7月,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率隊,歷經2年多的苦戰,終於打下了太平軍的老巢天京。當天,曾國藩就向朝廷上奏,說洪秀全已死,幼天王也在亂軍之中死去。沒過多久,左宗棠上了一道摺子,說曾國藩所講有誤,幼天王根本沒死。

這令曾家兄弟心裡十分不舒服,因為,按照大清律例,曾國藩的錯誤說輕一點是「謊報軍情」,說嚴重一點這是「欺軍之罪」。如果朝廷想要認真追究的話,曾家有可能會落個滿門抄斬的下場。經此之事,曾國藩心灰意冷,從此,跟左宗棠也徹底斷交。

我們乍一看,左宗棠這個人好像有點氣量狹窄、不近人情,甚至有點恩將仇報之嫌。可也有一些人認為,左宗棠其實是對事不對人,他是那種所謂耿介之人,只為爭一個是非對錯,哪怕是六親不認。

相關焦點

  • 左宗棠和曾國藩為何走向交惡?左宗棠曾孫:兩人這是為了互相保全
    晚清時期,曾國藩和左宗棠是湖南最傑出的代表人物,兩人在當時都有崇高的地位。 曾國藩堪稱完人,弟子對他的評價是: 「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左宗棠的評價也廣為人知,「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兩人如此厲害的人物,同為湖南人,又同屬湘軍,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 左宗棠跟曾國藩交惡是真的還是演戲?
    曾國藩不是那種讓人一眼看上去,就十分驚豔的人,乍一接觸,並不會覺得他有什麼出眾的地方,甚至還會認為他有點笨頭笨腦。如果那個年代能測智商的話,曾國藩肯定是不如左宗棠的。曾國藩的智商可能就比普通人強那麼一點,並不是天才般的人物。左宗棠15歲就中秀才了,曾國藩前前後後考了七次,到了23歲才中(梁啓超說的)。
  • 左宗棠和曾國藩晚年決裂,左宗棠曾孫告訴你,其實這是一場表演
    曾國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四大中興之臣,又都是湖南人,有很多共通之處,兩人曾經是一對好朋友,互相幫助,但晚年卻針鋒相對,老死不相往來,那麼兩人為什麼失和呢?其中以左宗棠的曾孫左景伊的說法最有代表性——這是一場表演!真的是這樣嗎?
  •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誰對國家貢獻大?
    個人認為,三人排序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藩是同光中興的首位功臣。沒有曾國藩,估計大清朝就分崩離析了,是曾國藩又把大清朝攏在一起。曾國藩挖掘的人才,支撐起風雨飄搖的大清。更不用說,曾國藩的治學,立身,對中國文化的傳承作用了。
  • 曾國荃克復天京,左宗棠和曾國藩卻開始互相揭短,到底演戲給誰看
    曾國藩、左宗棠都是湖南人,又同為晚清四大名臣,都是在剿滅太平天國的戰爭中嶄露頭角從而一躍成為清朝的封疆重吏。按理來說,兩人關係應該很好。事實上在一開始,兩人私交確實非常不錯,曾國藩甚至可以說對左宗棠有著不小的舉薦提攜之恩。 然而,等到太平天國被剿滅,兩人卻突然交惡,甚至之後老死不相往來。
  • 曾國藩曾有恩於左宗棠,為何左宗棠卻與之決裂,背後原因令人唏噓
    曾國藩對於左宗棠有過知遇提攜之恩,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沒有曾國藩的提攜,左宗棠很難有機會去建功立業。可是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後來左宗棠居然選擇和曾國藩決裂,成為曾國藩的政敵,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這背後又蘊藏著什麼玄機呢?
  • 晚清重臣曾國藩與左宗棠:真不和還是假不和?兩個細節暴露了真相
    左宗棠愛罵曾國藩是出了名的,左宗棠罵曾國藩罵到什麼程度呢?大庭廣眾之下罵,見著文官的時候也罵,見著武官的時候還是罵;見著上級罵,見著下級還是罵。相比兩人公開的「嘴皮子罵戰」,兩人在其他方面的交惡就更加「火力十足」了。
  • 解讀《曾國藩傳》10、「既生瑜,何生亮」,與左宗棠的一世恩怨
    今天我想和同學們聊的是曾國藩與左宗棠的一生恩怨。兩個都是湖南人,年齡相差僅僅一歲,最後也都身居大清總督之位,而且同為晚清中興4大名臣。這兩個人一輩子的恩怨糾葛非常的戲劇化,特別的有意思。更重要的是,之前我們說曾國藩的人生哲學是尚拙,他天資很一般,而左宗棠正好完全相反,天資卓越,是一個絕世奇才。
  • 曾國藩擁兵百萬,左宗棠送密信勸其稱帝,他冷笑著改一字直接退回
    巔峰時期,曾國藩擁兵百萬,當湘軍攻下南京後,湘軍將領胡林翼、曾國荃、彭玉麟等人紛紛勸說曾國藩擁兵自立,甚至連李秀成被俘後也向曾國藩表示,「願長江兩岸數十萬餘部,擁戴曾國藩為帝。」面對部下們的「熱情」,曾國藩寫下了「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來表露心跡,稱自己無意稱帝自立。
  • 左宗棠曾國藩晚年決裂的背後,是兩人相愛相殺卻又相輔相成的30年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1872年3月12日),曾國藩在南京西花圃散步,突然感覺腳麻,被兒子曾紀澤扶回書房休息,不久便端端正正坐在椅子上去世。當時人們紛紛猜測,左宗棠和曾國藩關係交惡已經近十年了,一定不會前來致祭。
  • 如何評價曾國藩和左宗棠的關係?
    歡迎來到小發談歷史,清代的曾國藩和左宗棠,他們是平定太平天國的兩個功臣,當時人稱他們是「曾左」。之所以曾國藩在前面,左宗棠在後面,有三個原因,一是因為曾國藩年紀較大,二是因為曾國藩考的科名較高,第三是因為曾國藩進入仕途比左宗棠要早。
  • 曾國藩給小妾洗腳,左宗棠用對聯嘲笑他,不料卻被反懟回來
    晚清江山搖搖欲墜,全靠著四大中興名臣鼎力支持,其中曾國藩、左宗棠兩人的貢獻最大,這兩人曾經關係很好,但到後期也經常鬧矛盾,早年時左宗棠是曾國藩的手下,不過兩人並無主臣之別,還經常開玩笑互謔,流傳下來許多有趣的故事。
  • 左宗棠彈劾清官的一封奏摺,維護了大清的版圖,卻因此得罪曾國荃
    左宗棠被譽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與曾國藩、張之洞、李鴻章等人相比,左宗棠是一個頗為奇特的存在。 左宗棠可謂是最能代表湖南人的一個歷史人物了,他的性格火辣剛猛又霸道十足,即便是同樣來自湘鄉的曾國藩也要讓他三分。
  • 左宗棠第一次見到曾國藩 為什麼對他的評價並不高
    曾國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最厲害的湖南人之一,他們的家鄉湘鄉和湘陰,一個在長沙的西南方向,一個在長沙的北方,相距並不遠。那麼,他們在功成名就之前,見過面嗎?當然見過。直到第三次,才如願以償地考中進士,點了翰林,進入官場,做了一名京官。曾國藩當京官時,以軍機大臣穆彰阿得意門生的身份,十年七遷,連躍十級,到1849年時已經官至禮部右侍郎,位居從二品的朝廷大員。那時候的左宗棠,因為屢試不第,已經失去了繼續參加會試的信心,回到老家種田去了。
  • 曾國藩和左宗棠,誰對湖湘文化影響更大?
    追根溯源,首先還要從曾國藩和左宗棠說起。曾左是近代引領湖湘文化的兩位傑出人物,位列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其二。他們相差剛好一歲,一度惺惺相惜,晚年卻宣告絕裂,這事真假難辨,讓人深感困惑,引發後人爭論不休。那麼,他們兩人誰對湖湘文化影響更大呢?
  • 左宗棠為何和曾國藩水火不容,兩人誰更勝一籌?
    晚清名臣曾國藩和左宗棠可謂是絕代雙驕,兩人都才情橫溢,而且功績突出。但鮮為人知的是,兩人卻是水火不容的死對手。下面,就來細數一下他們之間的恩怨。
  • 第二次鴉片戰爭為什麼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不領軍來抗擊英法聯軍?
    李鴻章和左宗棠都因為鎮壓太平天國而崛起,成為清朝的中興名臣,李鴻章帶領淮軍收復江蘇,左宗棠率領楚軍(算是湘軍的一支)平定浙江。但是在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已經接近尾聲了,這二位才剛剛在朝廷和曾國藩的支持下,組建自己的軍隊,那時候李鴻章和左宗棠還沒有成氣候。
  • 曾國藩為什麼肯放左宗棠和李鴻章自組軍隊,獨立成軍?
    文/王國棟 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中,左宗棠和李鴻章都曾是曾國藩的部屬和學生,當左宗棠和李鴻章羽翼豐滿以後,如何擺脫曾國藩的控制就成為了棘手問題。曾國藩成人之美,不但放任左、李二人單飛,還贈與巨額軍費和部隊相助,可謂以國士相待。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左、李二人日後的功成名就,是曾國藩一手栽培的。
  • 左宗棠出對聯,取笑曾國藩給小妾洗腳,機智回應下聯太刁鑽了!
    提起曾國藩大家比較熟悉,但是今天講一個有關他與左宗棠有趣的故事,一起來看看吧!清朝時候曾國藩與左宗棠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但兩人經常被人拿來比較還發生了許多故事。曾經左宗棠在曾國藩手下當過差,有這樣得力的助手,曾國藩才能在很多戰爭中取得較大的勝利。
  • 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誰的官職最高?
    鹹豐時代,有過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也有太平天國之亂也波及清朝全境。清政府無奈之餘,只好在鹹豐帝之後的同治時代,進行一系列改制:這些改革裡面,包括重用漢族官僚,也包括著名的「洋務運動」。個人認為:官職方面在官職方面,「中興四傑」都曾擔任過總督,並且曾國藩和李鴻章還曾擔任直隸總督。雖然直隸總督和其他總督品級一樣,但由於京師在直隸範圍內,因此導致直隸總督的地位略高於其他總督,因此相對來說,曾國藩和李鴻章,單就直隸總督這一點,就要比張之洞和左宗棠略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