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
個人認為,三人排序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
曾國藩是同光中興的首位功臣。沒有曾國藩,估計大清朝就分崩離析了,是曾國藩又把大清朝攏在一起。曾國藩挖掘的人才,支撐起風雨飄搖的大清。更不用說,曾國藩的治學,立身,對中國文化的傳承作用了。
李鴻章是曾國藩的學生,繼承老師的衣缽,以一人之力,苦苦支撐,使大清在列強環繞之下保持相對完整,沒被瓜分,實為一時人傑。但在學識,氣度方面,不如老師來的綜合。
左宗棠師爺出身,身負絕才而又眼高於頂,和曾,李先後交惡,實是個人修養,氣度不高所致。其最大功績在於平定回亂,收復新疆,保住中華版圖。
曾國藩的諡號為文正。清朝二百多年來,得到文正這個諡號的有 湯斌、 劉統勳、 朱珪、 曹振鏞、 杜受田、 曾國藩、 李鴻藻、 孫家鼐八個人。在歷史上,能得到文正這個諡號的人,大多都是當時文人敬仰的對象,如 範仲淹、曾國藩。
李鴻章的諡號是文忠。在清代的諡號中,文忠被認為是僅次於文正的諡號。大名鼎鼎的林則徐,胡林翼,諡號都是文忠。
左宗棠的諡號文襄。在清代,文襄多授予學士背景的同時又有軍功的大臣,文襄諡號排位第二十三位,在級別上遠遠不及文忠諡號。
不過,對於左宗棠來說,能夠獲得文襄諡號,已經很不容易了。 清朝時期,一般非翰林出身者(或進士出身者)),不得授以文字諡號。左宗棠三次進京參加會試,均名落孫山,終生沒有考中進士,照說是得不到文字諡號,更別說文襄了。好在慈禧太后看在左宗棠勞苦功高的份上,賜予他同進士出身,這才有機會獲得文襄諡號。
所以,從諡號上看,朝廷認為三人的功績,是曾國藩大於李鴻章大於左宗棠。
當然,這個評價是基於滿清王朝的,今人對此看法也許大有不同。有人認為,左宗棠平定回亂,收復新疆,僅此一項,已經大大超過曾、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