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投竿的特性是由竿的總長和鉛墜兒負荷來表示的。標準的投竿長約1.0~1.2米,這個長度幾乎在日本所有釣場都能找到。下面小編就向你介紹一下投竿的特性和種類。
如果不遠處都是暗礁或者波濤洶湧的海灘,為了防止母線掛礁或海砂磨線,釣者一般會採用4.5~4.8米的長竿。另外,在遠投掛餌和釣組時,最好也選用有一定長度的釣竿。
長竿的竿頭與鉛墜兒的距離相對較遠,遠投時可以緩和對釣餌的衝擊,防止釣餌斷掉。相反,如果是在燈塔等狹窄的海域,就選用1.6米以下的短竿。
投竿的鉛墜兒負荷表示該竿能夠投出的最大鉛墜兒號。不過在實際操作中,幾乎不會有人看到鉛墜兒負荷標註了40號,就算真的採用40號的鉛墜兒,還是要把釣竿的硬度考慮在內。一般賣家只是通過鉛墜兒負荷大概來區分一下投竿。
投竿分為振出型和並繼型兩大類,市場上同一品牌、同樣的鉛墜兒負荷會有兩類投竿。同等鉛墜兒負荷下,振出型比並繼型釣竿的柔軟度更大(反彈力弱)。
所以,在需要遠投、用到40號以上的鉛墜兒時,多數人會喜歡用並繼型釣竿。一般在沙灘上釣少鱗嬉時,更多的人選用並繼型釣竿,理由是釣少鱗嬉時,釣者拿著一根魚竿走來走去,邊走邊看,有很多適合遠投的場所。
相反,釣比目魚時更多的人選用振出型魚竿。因為釣比目魚時,釣者要準備多根魚竿同時海釣,振出型釣竿易於攜帶(可以同時將多根釣竿放在便攜行走箱裡),同時,跟釣少鱗鰭相比,釣比目魚對遠投的要求相對較低。
不少初學者認為「竿越硬,飛得越遠」,雖然不能全然否定,但該說法必須基於「那根竿得有反彈性」的前提之下。
也就是說,釣竿就算再硬(鉛墜兒負荷再大),如果它不具備反彈性(彎曲度),那跟一根木棒沒什麼區別,不會產生飛出距離。所以,初學者還是選用柔軟的釣竿練手,等能夠靈活操控釣竿的反彈力後,再逐漸採用硬點的魚竿。
看完小編的這篇文章,投竿的特性和種類,你都了解了嗎?下次投釣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