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海竿,主要是進行大水面的遠點垂釣。要把帶有魚餌的鉤和墜拋到距岸邊幾十米乃至上百米以遠的釣點,一要靠釣者的臂力和投竿的技巧,二要藉助與竿尖軟硬配置適當的鉛砣重量。兩者缺一都不可能將鉤餌拋遠。
目前,我國釣魚愛好者使用海竿垂鉤,有的配旋壓式繞線輪,有的配叉齒形手撥繞線輪。不論使用哪種繞線輪,投甩的要領和基本姿勢都大同小異。
投甩的方法大致有上投法、側投法、斜投法幾種。初學者可以通過實踐,逐步掌握,以適應在不同的釣場、不同的環境和條件的需要。下面我們就來分別介紹一下這幾種常見的投甩方法。
一、上投法
又叫直投法、頂投法、劈投法。是從身體的上後方揮竿,完成投竿的動作。其基本姿勢和要領是:
1、雙腳並步站立,如練功練拳的預備姿勢。
2、左手握住竿柄尾部,右手握住竿體固定繞線輪支座的部位,繞線輪朝下,扳起拔線架,用食指壓住釣線(叉齒形手投輪用食指壓住轉動軸),將竿舉過頭頂,左手肘部完全伸直。
3、左腳向前跨半步,右腳腳限指起,一面把身體重心移至左腳,一面揮竿,用臂力向正前方投甩。
4、當揮竿甩至身體前方約45°角時,右手食指隨即鬆開釣線(叉齒形用手撥輪,鬆開食指所控制的繞線輪旋轉軸),鉤、砣落水後,扳回撥線架(叉齒輪用手指撥輪),適當收線,將釣線繃緊,將魚竿固定在竿架上。
上投法的優點,是投擲點比較準確,初學者容易掌握。特別是在參加釣魚比賽或海釣的舟釣時,左鄰右舍的釣位都很擁擠,下面的空間很少,而上面的空間卻比較開,用上投法揮竿拋甩,不容易幹擾他人垂釣而犯規。缺點是釣竿的彈力不能充分發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拋遠的距離。
二、側投法
又叫平投法、掄投法。是從身體側後方的下面,舉竿過肩,在身體的前上方完成投竿的動作。
側投法雙手握竿的部位、左右腳站立的姿勢,都和上投法相同。只是在投甩時,將竿伸向右後側,竿的前端略向下方傾斜,身體隨竿稍向右側扭轉,然後用臂力向側上方揮竿,將鉤、砣拋甩出。
這種投竿方法的優點是,揮竿的幅度大,鉤、砣拋甩的距離遠。特別是在廣闊的海濱、巖礁地帶和大水庫、湖泊等開闊的環境,側投法能充分發揮遠投的效能。缺點是投竿時松線的時間不容易掌握,松線早,釣線會偏向目標的右方,松線晚會偏向左方。在擁擠的釣場或近旁有人的地方,不宜採用,以避免鉤、墜飛行的方向把握不準而發生意外事故。
三、下投法
又稱撩投法。是從身體的側後下方完成揮竿動作。左右手提竿和站立的姿勢與前相同,只是採取低位投甩方法。投竿時,釣者側站釣位,將魚竿斜執於腰部,並儘量使竿尖低垂接近地面,鉛砣與鉤餌儘量收至竿尖處。投竿時,從身體後面的側下方向前拋甩,並在適當的時候,鬆開手指控制的壓線或輪軸,將釣餌投向遠釣點。
上述三種投竿方法,是海竿垂釣常用的投竿方法,釣者可根據釣場的環境條件,選擇使用。
四、注意事項
不論採用哪一種投竿方法,也不論使用哪種海竿,都要注意以下幾點。
1、善於掌握爆發力。在投竿時,兩隻手要向欲投目標相反的方向用力,使鉤、砣能投出較遠的距離。
2、掌握松線松軸時機。過早松線、松軸,會造成輪線高拋,見高不見遠的現象;過遲則會出現鉤、砣早落水,有低無距離的弊病。
3、掌握拋遠拋準技巧。海竿垂釣,不能像手竿那樣打窩子誘魚,要靠拋遠、拋準,才能多釣魚、釣大魚。大魚不往邊上來,拋得遠,就有較多的機會釣到。海竿無法打窩子,拋得準,每次換餌都拋在同一個釣點,不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海竿餌團大,幾副竿拋幾次,就可在水底形成一大片窩子,誘魚上鉤。
熟練地掌握拋遠拋準的技術,要靠平時不斷地練習,方可「熟能生巧」。諺語云:「磨刀不誤砍柴工」,練竿也不誤釣魚工。平時勤練,臨場時技術才能得到充分發揮,不致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