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三個料理人(id:sanjiangfood),作者:王槍槍。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圖片來源:網絡
中國人向來重視早餐,講究「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
有一種早餐,名字張狂,味道上頭,一大早就能把人喚醒。
那就是胡辣湯。
在不甚了解胡辣湯的外人看來,胡辣湯是河南的一張名片,河南的胡辣湯必然是最正宗、最美味的。
但在河南之外,還有西安的肉丸胡辣湯分庭抗禮。哪怕在河南本地,胡辣湯還有逍遙鎮、北舞渡、開封三大流派之分。大家吵來吵去,都覺得自家孩子最俊俏。
那麼,哪裡的胡辣湯最正宗呢?
胡辣湯,顧名思義,就是胡椒辣湯。據《舌尖上的中國》考證,河南人愛喝湯的習慣,大概與歷史上的流民遷徙有關。顛沛流離中,湯最能哄肚子。
胡辣湯的源起,已不可考。但其基本成型時期應該不會早於明代,這與胡椒的歷史有關。胡椒大規模傳入中國的時間是在唐朝,宰相元載因為貪賄被殺,抄家時便有贓物胡椒八百石。明代永樂年間,胡椒有時被作為薪水發給官員。如此精貴的香料,平民小吃很難負擔。
▲ 圖片來源:網絡
如今,許多胡辣湯店對自家的歷史多追溯到清朝,影視劇中還有這種情節:中華小吃三巨頭之一的慈禧對胡辣湯讚不絕口。但考慮到此類故事多牽強附會戲說嫁接,這些故事也多是博食客一樂。
胡辣湯不上相,陳曉卿蓋章認證過——」無論怎麼拍,(胡辣湯)都是稀糊糊的不上相,我們甚至把攝像機埋在胡辣湯湯底下,但稍微深一點就不透明了,從底下往上飄起來的時候,慘不忍睹。「
愛胡辣湯的人,都練就了從磕磣的皮囊中看到火熱靈魂的本領。愛胡辣湯,就愛它的鮮香麻辣、黏稠順滑。
辣——辣味主要來自胡椒。但西安的肉丸胡辣湯的部分辣味,來自紅亮鮮香的油潑辣子。
香——關隘在料包,每家都有自己的配方,配方也是常見的茴香、八角、砂仁、花椒、草果、肉蔻、桂皮、丁香、香葉等等。如今淘寶上也賣胡辣湯的料包,但很多人親測之後覺得味兒不是很正。
口感——經過長時間熬煮,胡辣湯裡的配料已經達到不需咀嚼即可下咽的程度,但其中一種配料提供了韌韌的口感,那就是麵筋。麵筋是通過「洗面」得到的。所謂「洗面」,就是把麵團放在水裡用力揉搓,再用細網籮過濾,最後留下的一小團黏黏的膠狀物就是麵筋蛋白,也是我們常說的生麵筋。只要活過面,你就一定感受過麵筋蛋白的力量——和面時,我們總會感到麵團有彈性,而產生這種彈性的物質就是麵筋蛋白。洗好麵筋之後,要麼把麵筋抻成薄片,放到湯裡煮,煮好了再切;要麼洗好了直接上鍋蒸,蒸好了再切成塊狀下到鍋裡。
眾所周知,餐飲業是個勤行,早餐是勤行中的勤行,開早餐館子還要洗麵筋,是對早餐人體力毅力的雙重考驗。
黏稠順滑——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胡辣湯最後一步,就是勾芡,勾芡用的就是洗面留下的一盆麵漿水,就是它給了胡辣粘稠的質地和順滑的口感。等鍋沸騰之後,將麵漿水緩緩倒入鍋中,不停攪拌。
這麼一碗湯,看著十分簡單,但真正做起來,才覺出其費力之處。先要用骨頭和肉熬出原料高湯,再下調料和配料——牛肉/羊肉、木耳、黃花菜、海帶、粉條、千張、麵筋、花生米等。鍋沸之後,再將麵漿水倒入鍋中,時時攪拌,要勾得均勻,不能糊鍋。否則那些帶著飯盒、暖壺來裝胡辣湯的街坊可不答應。出鍋後淋上陳醋和香油,放上香菜,下肚後通體暢快、大汗淋漓。
鹹豆漿要配粢飯糰,豆汁都要配著焦圈,中國各地多早餐多是「哥倆好」,不講究單打獨鬥。那胡辣湯要配什麼呢?
胡辣湯的飯搭子,可以列一張長長的清單:
1、油饃頭
▲油饃頭 圖片來源:網友劉傑
麵粉中加入酵母、鹽、水攪拌成麵糊。靜置發酵後,用勺子或是筷子挑入熱油鍋中,就會得到一個「矮子油條」,這就是油饃頭。
油饃頭講究色澤金黃,口感略脆,內部要鬆軟多孔,浸到胡辣湯裡才能充分地吸收湯汁。嚼一口,又油又辣又香。
2、油條
油條是國民早餐,百搭,百吃不厭。我們之前在《油條,中國早餐界的「扛把子」》提到過,油條的雛形在南宋之前就出現了。北魏時期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中有一種油炸食品,和如今炸油條的方子十分相似。
3、水煎包
有句俗語——「生意做遍,不如賣飯。賣飯不如賣包兒,賣包兒不如賣湯兒。」
色澤金黃、外焦裡嫩的水煎包,並不受限於某時某地,在南北都很常見。用到的烹飪技法也多種多樣,包括煮、蒸、煎等。和胡辣湯搭配,可以蘸著醬料吃,還可以泡在胡辣湯裡。
4、菜餃
▲菜餃 圖片來源:網絡
菜餃,就是油炸過的大素餃子,餡料一般以韭菜雞蛋豆腐粉條為主。河南部分地區有二月二、端午節炸菜餃、吃菜餃的習俗。
5、餅子
▲ 坨坨饃 圖片來源:網絡
▲ 圖片來源:網絡
西安的肉丸胡辣湯,需要配「坨坨饃」,有的地方也叫「白吉餅」。羊肉泡饃用的也是這種餅子。
吃的時候,要把餅子提前掰碎了放進碗裡,再澆上一勺胡辣湯。
胡辣湯的輻射範圍,比你想像得要大不少。陝西、山東、河北、湖北、安徽、江蘇等地,你都能看到胡辣湯的招牌。但同一種食物,哪怕只隔著一條河,也可能變化出不同的樣貌。胡辣湯也是如此。
河南內部,主要有三個流派——逍遙鎮胡辣湯、北舞渡胡辣湯、開封素胡辣湯。
逍遙鎮胡辣湯
▲逍遙鎮胡辣湯 圖片來源:舌尖上的中國
逍遙鎮位於周口市西華縣。早在宋代,逍遙鎮就已是中州名鎮,是中原地區重要的水旱碼頭,人們帶著胡辣湯從這裡出發,胡辣湯因此得以盛行。
▲逍遙鎮胡辣湯大賽,評委李金鬥 圖片來源:網絡
逍遙鎮胡辣湯,胡椒是當仁不讓的主角,入口後味蕾就能感受到威力。在逍遙鎮,胡辣湯不僅是人人都離不開的小吃,還是一種產業。逍遙鎮有逍遙胡辣湯協會,鎮上不少老字號胡辣湯店辦起了培訓班,有公司還把胡辣湯做成方便熬製的料包銷往全國。《舌尖3》播出後,逍遙鎮胡辣湯的名聲達到了頂峰。
北舞渡胡辣湯
▲北舞渡鎮胡辣湯 圖片來源:B站up主 - 陽陽生活365
北舞渡位於河南省漯河市舞陽縣。比起逍遙鎮胡辣湯,北舞渡胡辣湯低調許多,很多河南老鄉提起都頗有些遺憾的意味。北舞渡胡辣湯口味偏淡,香料味重但辣度麻度低。
▲胡辣湯和豆腐腦兩摻 圖片來源:網絡
開封素胡辣湯
胡辣湯裡一般都放羊肉和牛肉,喝起來會有油的感覺。素胡辣湯裡不放肉,加的都是素食。
開封人還喜歡一種喝法,胡辣湯和豆腐腦混在一起,俗名「兩摻」。
▲方中山胡辣湯 圖片來源:見水印
方中山胡辣湯
方中山胡辣湯在鄭州非常出名。論口味,很多河南網友未必認同方中山最好;但方中山是少有的能把地方小吃運作成知名品牌的案例。
比起其他胡辣湯,方中山的菜品和賣相,都會更精緻細膩一些,僅胡辣湯就分優質、精品、滋補三個等級,價格也更高。
▲陝西肉丸糊辣湯 圖片來源:街頭美食鬥士
陝西肉丸胡辣湯
河南多是肉丁胡辣湯,陝西則是肉丸胡辣湯。裡面除了丸子以外,還會加大量的蔬菜——白菜、土豆塊、胡蘿蔔、菜花、西葫蘆等,看起來更像一鍋蔬菜牛肉丸子湯。
▲圖片來源:網友 - 吃不胖的眼鏡蛇
肉丸胡辣湯一般會配著坨坨饃吃。饃要提前掰碎鋪在碗底,澆上肉丸胡辣湯,再來一勺油潑辣子。
▲安徽辣糊湯 圖片來源:http://nxyn365.com/
安徽辣糊湯
安徽辣糊湯應該是河南素胡辣湯的變種,配菜一般有海帶、千張、雞蛋花,不放肉,鹹鮮味,口味偏清淡。
飲食,常常涉及地域之爭。同一種美食,哪個地方的更正宗是月經話題。
胡辣湯也不例外,在幾乎每一條關於胡辣湯的視頻下,都有各地的網友爭論誰家的胡辣湯更正宗,更好喝。
Netflix製作的紀錄片《ugly delicious》(《不中看的美食》)中,大廚David Chang對人們執著於正宗有些不以為然:「我覺得正宗像是極權主義的一種狀態,是一種被過譽的概念,但是卻沒有受到足夠的監管。並不是說我憎恨正宗,我憎恨的是人們一心只追求正宗。」
我們回溯食物本源,不是為了用本源去規訓創新、規訓和本源不一樣的東西,而是從食物的源起出發,去探尋地理、經濟、文化、人口流動如何影響它,讓它成為今天的樣子;是為了檢視哪些變化是讓人欣喜的,哪些變化丟失了一些很寶貴的東西;是尋根,但絕不是讓正宗的概念限制食物的發展。
- The End -
文 | 王槍槍
封面圖 | 網絡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籤約帳號【三個料理人】原創內容,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