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夜釣,主要原因有三點,首先是很多釣魚人白天工作,只有夜晚有時間釣魚;其次是炎熱的夏天晚上比較清爽,例如武漢的夏季白天釣魚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再次是因為晚上雜魚少,大魚容易靠邊。那麼為什麼很多釣友夜釣時收穫並不好呢?主要是存在幾個誤區,我們來逐一給大家分析,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
月亮太亮時,並不是很好的釣魚時機
很多釣友認為,夜釣本身光線就不好,如果月亮很大的話,甚至不需要藉助燈光就可以釣魚。但實際上,根據我的經驗,月亮比較亮的時候,釣魚效果並不好,當然也要看對象魚種是什麼。
如果是針對鯽魚鯉魚,通常釣魚的效果一般,我不知道是不是光線造成的原因,但我在多年多次嘗試過月亮很亮的晚上垂釣,幾乎沒遇到過一次魚口好的時候,多數時間都比較差。而且,在初冬的季節,月亮大的晚上要比陰天氣溫要低,這點很奇怪。
那麼如果是釣餐條或者翹嘴鯿魚為主,月亮比較亮的時候相對影響不大,甚至對於白條這類魚,如果非常亮的時候,晚上也可以漁獲不錯。我遇到過多次,大月亮的時候夜釣,水面上層一樣有白條鬧窩,而且也會有鯿魚截口。所以夜釣想要收穫好,要根據自己的對象魚來決定出釣時機,北方地區儘量避免月亮比較大的時候夜釣。
水越深,溶氧量越低,更應選擇淺水
有一點大家要知道,水越深水層交換越緩慢,深水的溶氧量相對淺水就要低,這也是為什麼悶熱天氣時,深水很難釣好魚的原因。那麼夜釣同樣也存在這個問題,尤其是魚都有趨邊性,無論是大魚還是小魚,都會趁著夜色靠近岸邊覓食,有興趣的話可以觀察一下岸邊的水草處,通常可以發現很多小魚,甚至鯽魚鯉魚等。
除非特殊情況,否則一般在野釣時儘量選擇釣近釣淺,深水的食物少,魚不會四處亂轉浪費體力的,天性會促使它靠近岸邊淺水,如果能找到深淺結合的位置更好。在國外有一個實驗,在一個湖泊的一個淺水位置,投放了大量的誘餌。然後將多條鯉魚身上放置了軌跡裝置,通過十多天的觀察,發現這些被監控的鯉魚雖然分散在湖泊的各個區域,但大部分都會在晚上到誘餌處覓食,天剛亮時返回到棲息地消化和休息。
所以尤其是以鯉魚為主的釣友,夜釣是垂釣鯉魚的最佳時機,選擇適合的淺水後做好窩子,尤其是老釣位,通常會有斬獲。
哪怕是夏天,餌料也需要適當加腥
很多釣友看到一些教程,認為夏天餌料要清淡,這點並不完全正確。夏季使用餌料清淡是有前提的。而魚對動物性蛋白的需求是一年四季都存在,並不會因為是夏天就變得非常清淡,有些人會用人來舉例,夏天很多人喜歡清淡涼爽的食物,這些都是想當然的表現,天氣再熱,一盤黃瓜,一盤肘子你選哪個?你不選肘子恐怕是你不喜歡吃肘子,而不是不想吃肉。
動物蛋白對魚的誘惑力非常大,誘魚的速度也比麩類作物要快些,當然在白天可能會更找小魚,但晚上小魚的問題就可以避免了,因此在夜釣時可以適當加大一下腥味餌料的比例,例如我在常規的餌料搭配後,還額外加入一些赤尾青,這類鮮蝦餌料非常適合野釣使用,甚至很多次我都能釣到黃辣丁和鯰魚。
關於最後的總結歸納
釣魚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如果不注重一些細節,隨自己的心情去釣魚,那麼恐怕是碰運氣式釣魚了,漁獲不穩定就很正常。想釣好魚必須要了解魚,了解天氣、水情,在結合自己的基本功,剩下的就交給魚吧,愛吃不吃!
如果覺得我說的不錯歡迎點讚和關注,隨時分享有趣的釣魚小技巧,我是釣魚人烏蘭,一個純粹的釣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