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雲南的過橋米線,怎麼就成了東北小吃?

2020-11-28 三個料理人

說起米線,尤其是過橋米線,絕大多數人都知道,這是正兒八經的雲南美食。

不過,在幾千公裡外的東北,當地人同樣為過橋米線的美味而沉醉。

在東北,不管是大學、中學,附近大概率會有米線店,多年以後,它也會成為很多人的共同回憶,遠離家鄉的東北人,甚至也會因為吃到一碗家鄉味道的米線而感動流淚。

一般來講,南方人吃米線更多。而東北的「過橋米線」不過是近20年的產物,它怎麼就成了東北人的「鄉愁」?

01米線從哪兒來?

早在七千年前,中國長江流域的先民們就開始種植水稻了。

將稻穀去殼、碾去米糠便得到了大米,大米是中國人最日常的主食之一。

除了米飯和白粥,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也不斷精進研究大米的食用:年糕、米線、餈粑、腸粉、鍋巴……陸續成為中國人餐桌上的美味。

米線,在魏晉南北朝或者更早的時期就已出現。中國古烹飪書《食次》中,曾將米線記為「粲(càn)」。

《食次》原書現已不存,但南北朝時期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中,引用《食次》的內容,多達20餘處。

《齊民要術》中還詳細的記述了當時米線的做法:將米磨成粉後,加入蜜和水調至稀稠適中,灌入底部鑽有孔的竹勺,粉漿流出來成細線,掉入鍋中煮熟。這便是早期的米線了。

到了宋代,米線被稱為「米纜」,並且已經出現幹制的米線。明清時期,又被稱為「米糷(làn)」。

在今天,兩廣、湖南、江西等地稱之為「米粉」,而雲南以及北方部分地區(尤其是東北)則稱為「米線」。

從原料上講,米粉和米線沒有本質的區別,出現名字的差別,一是因為各地的語言習慣不同,二是不同地方的製作工藝也有不同。

北方以前是很少吃「米線」的,叫「米線」很大程度上是受「過橋米線」這個明星單品的影響。

在螺螄粉爆紅之前,過橋米線算是米線(粉)界最大的IP了。

豬裡脊片、雞脯肉片、烏魚片、韭菜、豌豆尖、玉蘭片、豆皮絲……令人眼花繚亂的配菜,再加上妻子為苦讀丈夫每天辛苦送餐的傳說,使得過橋米線力壓小鍋米線,成為外地人眼中雲南米線的代表。

02東北人改造了過橋米線

離開雲南,最喜歡過橋米線的,是數千公裡之外的東北。

以「過橋米線」為關鍵詞搜索,昆明有2150家餐館,同處西南的成都不足1000家,貴陽不到500家。

而到了東北,瀋陽、長春、哈爾濱三個省會的「過橋米線」餐館數量都在1300家左右。

儘管東北也是著名的大米產地,但並沒有食用米線的傳統。東北主產粳米,不太適合用來做米線,因為它支鏈澱粉含量比較高,做成的米線韌性差、容易斷。

一般米線主要還是用秈米,直鏈澱粉含量高,再加入少量支鏈澱粉比較高的粳米或是秈米,做出的米線既有韌性,口感也比較柔軟。

過橋米線進入東北是在21世紀初。人口的流動和文化的交流,使它跨越大半個中國來到了東北。與此同時,投資小、門檻低的米線店,也成為許多下崗工人謀生的手段。

最開始,東北的過橋米線與雲南並沒有什麼差別。2002年,在大連,一碗10元錢的米線包括雞湯、綠豆芽、油菜、豆皮絲、鵪鶉蛋、雞脯片和米線,吃法也與雲南相同。

10塊錢在現在看來是白菜價,但在當時,對於定位於街頭小吃快餐的米線來說,價格還是太高了。

東北人開始對米線進行本土化改造。首先,捨棄了過橋米線那些繁瑣的小碟子,將米線、青菜、豆皮絲燴於一碗,出現類似於拉麵的「減配版」米線,再搭配肉醬或是辣肉醬等澆頭食用。

在2008年前後,或許有店家從麻辣燙中汲取了靈感,僅保留原版過橋米線的鵪鶉蛋,捨棄對食材新鮮度要求更高的裡脊肉片、雞脯肉片和豌豆尖等蔬菜,大量加入午餐肉、魚糜澱粉丸子、肥牛片等等,既降低廚房的操作負擔,相比於原版過橋米線,價格也更加平民,這種砂鍋米線,開始成為東北米線的主流。

到這時,東北過橋米線與雲南的相比,除了名字還一樣,基本沒有什麼相似之處了。

03東北過橋米線和雲南差在哪兒?

米線,一種陌生食材,給了東北人新鮮感;砂鍋,一種熟悉的烹飪方式,又給了東北人亂燉般的親切感。

每一鍋米線,都有青菜、豆芽、豆皮絲、鵪鶉蛋和米線等固定搭配,不同價格的米線,可以選不同的湯底以及葷菜。當然,說是葷菜,其實還是以各種丸子為主。

在米線店的後廚,幾乎已經達到了流水線操作。幾個灶頭同時在燉煮著砂鍋裡的濃湯,師傅將豆皮絲、青菜、海帶結、丸子和米線一股腦的扔進鍋裡,小火咕嘟著將湯的鮮香煨進米線中。

出鍋時,再撒上花生碎、香菜、辣椒、蒜末、陳醋,最後淋上一勺錦上添花的麻油(花椒油),香味濃鬱的米線就這樣端上餐桌,裡面的湯汁和食材還在咕嘟咕嘟的冒著小泡,足以勾走任何人的魂魄。

吃的時候,將米線和湯盛到小碗中,在根據個人的口味加入陳醋、辣椒和麻油。蔬菜與丸子搭配,再加上彈牙的米線,最後連湯也不會放過,既暖胃又暖身。

除了平民的砂鍋米線,米線還與東北本地的食材深度融合。比如在大連,就有商家開發出了生蠔米線,甚至還成為了知名小吃。

和麻辣燙一樣,米線店「霸佔」學校、小吃街、市場等重要位置,只要客流量大的地方,必有米線店。

尤其是學校附近的米線,下了晚自習之後,吃一鍋熱氣騰騰的米線,若干年之後,往往會成為一座學校的共同回憶。

而許多奔波在外的東北人,在吃到這鍋熟悉味道的米線之後,從滿身寒意到徹底暖透,帶來了最大的滿足。

東北的過橋米線與雲南的過橋米線,基本只披著看似相同的外殼,卻有著幾乎完全不同的內在。

首先是米線。雲南有幹漿米線和酸漿米線,幹漿米線與南方絕大多數地區米粉的製作方法和口感類似,而酸漿米線,是雲南特有的,製作工藝比較複雜,大米需要經過發酵,所以吃起來有淡淡的酸味。

一般來說,米線(粉)的原材料只有大米和水,有時也會加入少量玉米澱粉,幫助米線成型。

而在東北,除了大米、水和澱粉以外,往往還會加入麵粉,甚至我還曾遇到過主料為小麥粉的「東北米線」。並且,做出來的米線也比較「粗壯」,有調侃說,應該叫「米繩」。

其次是配菜和湯頭。配菜之前已經講過,而湯頭,雲南過橋米線會用雞湯,並且比較清淡,而東北米線的湯則是濃香的,湯的香氣甚至會飄到店外,吸引那些飢腸轆轆卻又不知道吃些什麼的人們。

而且,東北米線會搭配一種特殊的調料——麻油,也就是花椒油。當然,雲南米線也會放點花椒油,但那不過是眾多調料中的一種。而在東北,花椒油和醋、辣椒一起擺在桌面上,趕上能吃的,加麻油跟不要錢似的,一頓米線能消滅大半瓶。

加入麻油的米線,吃起來多了一份清香,並且回味綿長,尤其吃完米線後,嘴唇周圍一圈麻麻的感覺,令人上癮。

04被東北人改變的,不只是米線

東北是一塊特別有魔力的土地,很多文化在傳入東北之後,都會迅速地被解構,並與這塊土地的物產與人文重新融合。

美食,自然也不例外。

除了米線,另一個被徹底改造的對象,就是麻辣燙。

四川現在是沒有麻辣燙的,但有一種說法認為,上世紀90年代,麻辣燙在四川曾短暫流行過一陣,但後來被市場給淘汰了。

遠在千裡之外的東北人,卻緊緊抓住了這個轉瞬即逝的美食。不過,紅油湯底燙出來的蔬菜和肉類,顯然不符合東北人的口味。

經過東北人改造之後,紅油湯底變成了大骨湯,牛肉、毛肚變成的墨魚丸、撒尿牛丸、甜不辣等等澱粉丸子,並且還多出了粉絲、粉條、寬粉、土豆粉、方便麵、麵條等等各種碳水。

「麻辣燙」這三個字也接近名存實亡,麻變成了麻醬,辣由自己加多少辣椒決定,只有燙還沾邊。

到了遼寧撫順,當地人乾脆連「燙」都捨棄了,將食材從湯中撈出,撒上白糖,做成酸甜口兒的麻辣拌。

除此之外,煎餅果子裡捲入火腿腸和生菜;朝鮮族的冷麵給做成烤冷麵;紅腸從東歐遠道而來,融合哈爾濱一帶的飲食習慣,成為當地的特色食物……

這其中的很多食物,不僅融合了東北的人文和物產,也是多年以前東北人那段艱難日子的見證。

其實,在食物傳播過程中,會出現不少類似的現象,比如沒多少中國人吃過的美式中餐,或者炸豬排、羅宋湯等中式西餐。

這些食物,或許會顛覆很多人心中「正宗」美食的定義,但也正是這種不同文化、物產之前的碰撞與融合,為新的美味的誕生創造了可能。

- The End -

文 | 衛奕奕

本文圖片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從雲南派生的過橋米線如何成為東北零食?
    說到米線,尤其是過橋米線,大多數人都知道這是正兒八經的雲南菜。然而在東北數千公裡之外,當地人也被美味的過橋米線所陶醉。在東北中,東北周圍可能有米線商店,多年後,他將成為許多人的共同記憶,遠離家鄉的人甚至會因為吃了一碗家鄉風味的米線而感動落淚。
  • 雲南小吃,過橋米線!
    雲南小吃過橋米線!雲南作為一個少數民族的集中的省份,其中的地方風俗習慣也是各式各樣,特色小吃也十分多,比如臭豆腐、過橋米線等等,其中過橋米線也是十分有名的。相傳在古代的時候,雲南有一座湖心島,地方上的秀才都基本上在那裡上課。
  • 雲南必吃美食,為什麼「米線」到了雲南就成了「雲南過橋米線」?
    雲南非吃不開的美食,為什麼「米線」到了雲南就成了「雲南過橋米線」?原來源自一個愛情故事,來雲南旅遊千萬不要錯過正宗的過橋米線「王記菊花過橋米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01過橋米線簡介過橋米線是將米線(選用優質大米經過科學配方製作而成)、湯料(熬製4小時以上的高湯)、配料(十幾種配料葷素搭配,營養均衡)分別製作
  • 東北的過橋米線被鄙視了,雲南人看到後,差點笑出聲
    當雲南的過橋米線風靡全國的時候,東北也不甘示弱,積極引入了這清淡暖胃的美食。東北的過橋米線選擇以砂鍋做載體,因為砂鍋聚溫,能夠給米線源源不斷的輸送熱量,確保在寒冷的東北,哪怕是喝到最後一口湯,依舊是暖的。與其說是過橋米線,不如說它是砂鍋米線更為貼切。它通常開在人流密集的大學城附近,是小吃一條街的扛把子。
  • 品嘗每一口湯汁,每一根米線,十秒到雲南過橋米線源自雲南的味道
    沒有一份美味,會像雲南過橋米線那般,具有儀式感,又讓人難忘!於是越來越多的米線品牌出現在市場上,卻並不那么正宗。【十秒到雲南過橋米線】是一個源自杭州的餐飲連鎖品牌,傳承雲南特色過橋米線的精髓,風味獨特,地道正宗,令人讚嘆不已。
  • 雲魁過橋米線I一道讓味蕾與記憶完美重逢的雲南米線
    雲南遠在中國版圖的西南邊,在那裡有著"一山分四季,十裡不同天"的美景,也有著"一天吃四季,十餐不同味"的美食。悠久的歷史、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造就了雲南千百年來獨樹一幟的美食文化,雲南的美食種類多的如同那裡的鮮花,雲南的小吃不僅融匯了雲南人民的智慧與對生活的風情,也把濃濃的地域飲食特色融入其中。
  • 在雲南,一碗過橋米線是濃濃的鄉愁
    對於土生土長的雲南人來說,米線是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雲南的米線花樣繁多,而最有新意也最有名當屬過橋米線了。過橋米線起源於蒙自地區,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傳統的過橋米線運用大米發酵過後磨成的米漿製成。工藝雖然複雜,但是製作出來的米線筋道爽口,細滑美味。加上用大骨、老母雞、火腿經長時間熬煮而成的濃湯,口感鮮嫩爽滑。
  • 雲南過橋米線為啥這麼受歡迎呢?
    雲南的美食有很多,竹筒飯、汽鍋雞等等,但是最先發展到全國的是雲南過橋米線。現在不管在全國各地的街頭巷尾都有雲南過橋米線的身影。很多人喜歡米線的美味,也被他的獨特吃法所吸引。
  • 雲南過橋米線的典故
    過橋米線是一道特色的風味小吃,原先起源於雲南,現在已經紅遍大江南北。故事要從清朝談起。當時的雲南蒙自有一位秀才,為了應考,他決定頭懸梁錐刺股,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他把自己關在南湖中的一個小島上,日夜苦讀。
  • 好的雲南過橋米線最正宗的吃法是什麼?
    雲南的美食有很多,竹筒飯、汽鍋雞等等,但是最先發展到全國的是雲南過橋米線。現在不管在全國各地的街頭巷尾都有雲南過橋米線的身影。很多人喜歡米線的美味,也被他的獨特吃法所吸引。傳說蒙自城的南湖舊時風景優美,常有文墨客攻書讀詩於此。
  • 介紹的是雲南一個著名的小吃,也是大家通常聽到的雲南過橋米線
    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的是雲南一個著名的小吃,也是大家通常所聽到的雲南過橋米線,雖然大家通常都能夠吃到米線,但是雲南過橋米線卻有一番獨特的風味,今天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雲南過橋米線的做法。首先我們需要準備好食材,過橋米線必不可少的就是米線,首先我們要準備400克的幹米線,50克的幹豆腐和豆芽,以及適量的火腿腸,魚丸,油麥菜,來增加過橋米線的味道。
  • 雲南過橋米線
    雲南人愛米線就像老鼠愛大米,一日不吃米線就想得很。來雲南10多年了,雲南的食品留下印象的不多,唯有這「過橋米線」印記太深。雖然吃過的次數不多,一般也都是外地朋友來了陪同吃,但是每吃一次都會有一些小的變化,我也會有更新的認識。
  • 品嘗雲南正宗過橋米線,點了6份小吃,這家店還是百年老字號!
    還記得前段時間,小吳去到了雲南那邊旅遊,雲南的美食也是有很多,如果說來雲南如果只能吃一種美食,你會選擇什麼?當然是是雲南特色小吃過橋米線了。而且正宗的過橋米線也是非常講究的,想要吃到最正宗的過橋米線,這些食材少不了。
  • 雲南五種特色小吃,過橋米線上佳,你最喜歡的是哪一種?
    文章《雲南五種特色小吃, 過橋米線上佳,你最喜歡的是哪一種?》系百家號美食日計原創,未經允許,抄襲必究。文/花花雲南地處中國西南部,氣候宜人,尤其是昆明,被稱為「春城」,每年是除了新疆,西藏,第三個被討論到的地方。雲南有很多可口的小吃,一起來看一下。
  • 雲南過橋米線秘制湯底配方過橋米線利潤如何
    雲南過橋米線教學、街頭小吃技術、水盆羊肉做法、牛羊肉泡饃配方,西安小吃忒色培訓 正宗小吃培訓就來陝西大品 過橋米線是雲南滇南地區特有的食品,已有百多年歷史。這些年在城市各地都很流行,尤其是很多專門賣過橋米線的店,生意往往都很不錯,人頭攢動!
  • 我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東北正宗大米,雲南過橋米線!
    我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東北正宗大米,雲南過橋米線。我做的這個過橋米線吧,做完之後呢,家裡人吃的連湯都一絲不剩,說實話,我們這個東北小店上,雖然招牌上寫著正宗的雲南過橋米線,實際上的他其實只是雲南的細米線,但是呢,東北那是大米的處理線,況且那雲南又分為過橋米線和小鍋米線,但是東北就不一樣了,東北就是自創的小鍋米線,然後呢,再加上自己改良的一些方法,吃完真的是會愛上他的腰。
  • 中華美食故事,雲南,過橋米線
    文/新新【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過橋米線是屬於雲南的一種特色的小吃,到現在為止已經大概有100多年的歷史了。而且這個過橋米線現在已經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了,我們在吃米線的時候,吃的的不僅僅是一碗米線,更是一種文化上的享受。
  • 雲南人早餐不可缺的過橋米線
    過橋米線是雲南滇南地區特有的小吃,屬滇菜系,起源於蒙自地區,已有百多年歷史,五十多年前傳至昆明,由湯料、佐料、生的豬裡脊肉片、雞脯肉片、烏魚片及五成熟的豬腰片、肚頭片、水發魷魚片製作而成。吃米線是雲南人多年來形成的飲食習慣,尤其是早餐。當然作為平常生活的過橋米線的吃法不可能如此複雜。
  • 過橋米線還得到雲南吃,最貴的一碗過橋米線可以賣到200元
    米線,作為一種傳統風味小吃,在全國各個地方都是小吃排行榜的前列,但是真正好吃的米線還是得到雲南吃,吃正宗的過橋米線。米線是雲南著名的地方小吃,他們把米線的吃法幾乎發揮到了極致,雲南人做米線的方法有涼、燙、滷、炒,而米線的配料更是數不勝數,大鍋米線還有燜肉、脆哨、三鮮、腸旺、炸醬、鱔魚、豆花等。正因為做的極致,所以雲南米線分過橋米線、鱔魚米線、大鍋米線、豆花米線、砂鍋米線等幾種。
  • 享譽國內外的實力品牌,十秒到雲南過橋米線人氣鼎盛
    最近又被安利了一家十分有特色的美食店——【十秒到雲南過橋米線】,這是一家源自杭州本土的米線連鎖店,隱沒在杭州的大街小巷,以及各大商場,光杭州就開出了50多家加盟連鎖店,更別提全國,乃至全球了,粗略估計一下,當國內就有2000餘家連鎖店吧!是一個十分具有實力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