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花開 墨語飄香
——《墨語·王家大院拓片選輯》序言
秦彩焰
牆基石·琴棋書畫
王家大院「三雕藝術」於2014年5月入選《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以磚、木、石為主的雕刻藝術,作為裝飾構件,分布在大院建築群的每個層面,是總體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凝固的史書」。
建設一流品牌景區,就必須深度挖掘景區的文化內涵;提升景區軟實力,就必須有與景區相稱的文獻資源。近年來,各級黨委宣傳部門對文物保護工作高度重視。尤其是晉中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任秀紅,靈石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楊根俊多次深入王家大院實地調研,對景區三雕藝術的合理保護提出實際要求。靈石縣王家大院管理處也從保護「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責任出發,本著「與古為徒,簡策以外,無過金石。吉金樂石不特補經證史,亦為翰墨之一助」的理念,重視古代雕刻作品的保護和傳承,為今後的學術研究服務而彙編《墨語·王家大院拓片選輯》一書。
古來的金石學證明,製作拓片是原汁原味地長久保護金石文化唯一可行的科學方法,這種方法不但可留存金石作品的本真,而且是金石研究中堅持科學性和嚴謹性的必然要求。為此,今年5月,王家大院景區特邀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金石傳拓技藝」傳承人劉皓天團隊,開展了為期五個月的拓印留史工程,用紙墨和拓包,真實記錄下這些金石藝術的原貌,讓拓片向世人訴說悠久的中華文明和獨具特色的建築裝飾藝術。
拓片忠實地複製了王家大院的影壁、牆基石、門枕石、過門石、門頂石、御路石、石門框、看面牆、楹聯、匾額、家訓、族規、碑誌、藏翰等銘文和圖飾,具有史料、書法、藝術、文物等多方面的重要價值。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王家大院建築文化、三雕藝術和厚重內涵的實錄,是最真實的史料文獻。尤其在現代環境下,文物的自然風化急劇加速,拓片工作還帶有搶救性保護的性質。
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王家大院對外開放22周年之際,王家大院精心選輯260件套拓本,以三雕藝術、楹聯匾額、家訓族規、碑誌藏翰四卷,圖文並茂地彰顯了王家大院的文化底蘊,展現了拓片的文物價值。觀覽拓片,如見原物。可以說,這些拓片從歷史角度來看,體現了一個時期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盼和理想;從藝術角度來看,有置身於山水自然情趣中養情怡神之效;從人類學角度來看,還起到了建築吉祥文化向後世傳承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珍貴資料多為地方志書中所從來沒有記錄過的,具有補缺歷史和教化當代的現實作用。
本書以《墨語》為名,拓墨能語。王國維云:「賞鑑之趣味與研究之趣味,思古之情與求新之念,互相錯綜」。蓋金石無珠玉之氣,無照人晶光,只碑誌藏翰,只墨打朱拓,先哲的往世性情,前賢的不滅魂魄,不由讓人思接千載,懷抱高古。七百年時光荏苒,三千間瓊樓遺世,依稀可見,美哉輪焉,美哉奐焉!
我自主持王家大院工作以來,置身於「古」,獲益良多,蓋世間事,多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而努力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