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沒有想過。」
「我在這裡找到了希望。」
「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我們。」
「我在這三年,沒有白學。」
近日,2019屆李錦記希望廚師畢業典禮上,一條《最美的時光留在了李錦記希望廚師班》的視頻感動了參加畢業典禮的很多人——這是即將畢業的希望廚師們準備的一份小禮物:通過視頻表達了對李錦記和希望廚師班的留戀和熱愛。
2011年,李錦記啟動希望廚師項目,9年來,該項目在「扶志+扶智」的精準扶貧公益之路上投入千萬,惠及四川、貴州、雲南、甘肅、黑龍江等20個省市,資助641名經濟上有困難的青年入讀國家重點職業高中中餐烹飪專業,讓希望廚師們通過學廚改變命運。
李錦記希望廚師項目,也因為其「思利及人」的社會大愛,榮獲「首批精準扶貧示範項目」等多個大獎。
畢業典禮上的不舍和期待
「在北京,我也有家人,他們就是勁松職高,就是李錦記,感謝你們過去3年裡帶給我家般的照顧與關愛。」畢業典禮上,來自甘肅渭源的朱麗華代表即將畢業的希望廚師,感恩李錦記的資助和學校的培養。
每年6月底,李錦記希望廚師都會在北京、成都兩地為即將畢業的希望廚師舉辦畢業典禮,對李錦記來說,有不舍,也有期待。不舍,是因為李錦記和這群孩子們相處3年,培養出了很深的感情;期待,是因為他們已經掌握了一技之長,正是展現才華、回報社會的時候,李錦記希望他們憑一己之力成為中國餐飲業的未來之星。
說起希望廚師的「一技之長」,多會讓人眼睛一亮,他們中有的善雕刻,有的好刀工,有的愛熱菜,有的喜面點……不少希望廚師還拿到了國際大獎。
然而,成為希望廚師之前,很多學生連勺都不怎麼會顛,他們多輟學在外,如蒙塵的珍珠,散落在社會的角落。
2019年6月,第六批李錦記希望廚師順利畢業,正式走上工作崗位
陳明立,是李錦記希望廚師項目2016屆的畢業生,現在擔任廣州某連鎖高端餐廳的冷菜房副主管。陳明立來自廣東茂名,父親身患高血壓和糖尿病,全靠母親幹農活和打零工維持家庭。
2013年,通過當地的統戰部,陳明立知道了希望廚師公益項目,當他得知李錦記可以全額資助家庭困難的孩子學習一技之長的時候,他不敢相信。「哪裡會有這樣的好事?不僅不用交學費,每月還給我們生活補助,寒暑假回家還有資助我們路費。」陳明立說:「我內心充滿了渴望,希望得到這個三年免費學廚的機會。」2013年9月,陳明立通過面試,順利成為希望廚師北京班的一員。
在今年5月28日的廣州亞洲美食節上,他製作的食雕作品「騰飛新時代」,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談及未來,他有了更多的抱負,「是李錦記給予了我機會為餐飲界出一份力,我將憑自己的努力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當天參加廣州亞洲美食節的,還有一位來自甘肅隴南的叫馮良義的小夥子。2015年,馮良義通過李錦記希望廚師項目來到北京市勁松職業高中,他在校期間刻苦努力,在專業技能方面表現突出,2016年他代表希望廚師在上海李錦記大廈落成儀式上獻禮,表演的食雕技藝受到嘉賓的一致好評;2017年,他在北京市中職烹飪技能大賽上榮獲冷菜三等獎。如今畢業一年的馮良義在廣州網紅餐廳「摩打食堂」擔任出品實習經理,憑藉自己的勤奮踏實,正一步步邁入更高的臺階。
陳明立(右二)和馮良義(右一)在廣州亞洲美食節展示技藝
「希望廚師」蘊含的希望
從李錦記希望廚師項目創立以來,近年來,每年都有約100位有志青年加入李錦記希望廚師的大家庭。
但並非每個人都可以加入李錦記希望廚師的大家庭,希望廚師的選拔也是非常嚴格的。經調研,李錦記結合實際設計了一套資助希望廚師的標準——家庭人均年純收入低於4000元,年齡在15-19歲,具有初中學歷,身體健康,熱愛烹飪……還要經過筆試、面試、家訪等嚴格篩選後,被選拔上的青年才有機會進入李錦記希望廚師的合作校——北京市勁松職業高中或成都市財貿職業高級中學校學習烹飪,李錦記將全額資助提供學雜費、交通補貼和生活補貼等。
烹飪學習中,孩子們共同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希望廚師。
之所以叫「希望廚師」,這背後承載著李錦記企業寄予有志青年人的四個希望——「託起個人的希望:掌握一技之長,個人就業,改寫命運;託起家庭的希望:帶領家庭脫貧致富;託起家鄉的希望:回鄉創業,帶動家鄉發展;託起中餐業的希望:為中餐業培養未來之星」。
李錦記設立希望廚師項目,是社會需求和企業理念相結合的結果。一方面,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對於飲食越來越注重,所以對廚師的需求越來越大,中餐業的發展急需人才;另一方面,中國的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很多孩子上不起學,初中畢業後只能外出打工,但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李錦記作為一家百年企業,肩負著「發揚中華優秀飲食文化」的使命,希望通過資助經濟上有困難的有志青年學廚的方式,讓他們能夠掌握一技之長,為其帶來希望,同時為中餐業的發展培養未來之星,助力中華優秀飲食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希望廚師在學校快樂學廚
響應國家政策,「扶貧、扶志、扶智」相結合
9年來,李錦記與希望廚師們的連結,絕非單純的資助,而是陪伴式成長。
據了解,多數希望廚師來自偏遠山區,剛來到大城市入校的時候,往往顯得羞澀、不愛說話、不自信,李錦記工作人員及學校老師對學生們做耐心引導,還通過社會徵集的方式,把媒體人、公益人、美食達人及其他行業的專業人士等社會不同行業代表引進來,通過在學校舉辦公眾交流會的方式,引進優質社會資源,讓希望廚師們和社會產生連結。
為讓希望廚師建立自信、掌握紮實技能,李錦記利用自身資源為希望廚師搭建多元化的實踐平臺,通過讓其參與各種國內、國際烹飪大賽等方式,讓他們走出去,開闊眼界,鍛鍊膽識。
為培育希望廚師們的家國情懷,李錦記會帶領希望廚師們觀看愛國主義電影,組織他們去參觀故宮、頤和園等文化古蹟,通過歷史文化讓學生們了解到國家的發展;今年5月,為致敬新中國成立70周年,李錦記組織北京、成都兩所學校的希望廚師以「建國70周年」為主題,用廚藝展示慶賀祖國70華誕;為啟迪希望廚師的公益之心,李錦記與多個公益機構聯動,倡導希望廚師們通過公益健走、慈善義賣、社區服務等方式關愛弱勢群體……
2019年4月,希望廚師參加慈善健步走活動,為血友病兒童籌款,傳遞愛心
教育脫貧中,李錦記始終響應國家大政方針,踐行「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李錦記中國企業事務總監賴潔珊女士說:「我希望每一個希望廚師都有遠大的夢想,承擔起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展現中國青年良好的精神風貌,成為中國餐飲行業的未來新秀。」
「我的理想是當一名廚師長」、「我想把中國菜推廣到海內外」……3年的學習時光,絕大多數希望廚師們樹立了遠大的志向。截止今年7月,畢業的學生已經有396名,遍布全國各地,他們也帶來了一個接一個的好消息。例如,來自四川雅安的2013級李錦記希望廚師朱子翔,雅安地震後報名希望廚師項目,被成都班錄取。在學校期間,朱子翔就立志做餐飲事業,經過3年的系統學習,2016年畢業後回到家鄉雅安創業,如今已有了自己的「休閒山莊」,連續創辦了3家餐飲店,已經成為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創業達人,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朱子翔(左一)向來訪的嘉賓介紹自己休閒山莊的經營情況
「思利及人」的李錦記精神
李錦記的希望廚師和其他廚師不一樣。從希望廚師入學的第一天,有四個字始終鐫刻在他們心中——思利及人。
「思利及人」是李錦記的核心價值觀,來自於一幅古代的楹聯,原句是「修身豈為名傳世,做事惟思利及人」,反映的是關注民生、服務社會、造福社會的儒商理念。
李錦記集團核心價值觀
李錦記成立伊始,就踐行著企業社會責任。在李錦記,流傳著一個燒帳簿的小故事。早在李錦記創始人李錦裳在南水開茶寮的年代,常有鄉鄰的漁民們出海打漁,卻因天災而再無返家。每逢歲晚,李錦裳將這些遭遇意外家庭的賒帳本一把火燒掉,希望能讓這些不幸的鄉鄰沒有負債的壓力,可以開開心心地過上一個好年。這種樸實的價值觀代代相傳,到李錦記第三代傳人李文達掌舵時期,延伸擴展出「思利及」』的共贏價值觀和從商哲學。
在李錦記131年發展的漫漫長路中,「思利及人」的初心從未改變,從而促使李錦記從當初一個只生產蠔油和蝦醬的小作坊,發展成為如今擁有220多款產品、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跨國醬料集團。
一批批成長起來的希望廚師,他們也受到李錦記文化的影響,成為「思利及人」的踐行者。2012級希望廚師劉華棟,目前在哈爾濱經營一家三層樓的燒烤店,生意火爆,月營業額9萬元左右。目前,他正在悄悄醞釀一個行動,「希望廚師改變了我的人生,我打算資助一個學生,我也想像李錦記一樣改變農村孩子的命運……『思利及人』將鞭策我一生。」
今年5月4日,李錦記希望廚師項目啟動了全國報名;7月中旬,李錦記將深入全國多地,對希望廚師進行面試、筆試;9月,約100名有志青年將戴上廚師帽。
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發展的驅動力,李錦記希望與希望廚師們一起踐行「思利及人」的核心價值觀,用實際行動回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