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謀變 漳州食品產業轉型升級 創新發展

2020-12-27 醒獅解讀

11月27日,「漳州味」組團參加第二屆全球未來食品論壇,片仔癀、天福等21家漳州企業參會。依託強大的全球資源平臺,漳州企業通過和世界各地食品產業間的合作交流,助益食品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龍海市麥得隆食品廠忙出貨。 記者 白志強 攝

論壇選址漳州,除了其具備萬噸級碼頭和進口原材料冷凍及海鏈物流基礎優勢,更與本土成規模的食品軍團息息相關。這背後,也生動詮釋了漳州對做大做強食品產業的決心。

眼下,漳州食品產業年產值已逾千億元。在繼承傳統食品特色的同時,當地食品企業也不斷引進先進技術和理念,研發新產品,把「一糕一點」變成推動食品加工現代化的齒輪,讓「實踐密度」轉化為「創新濃度」。

選材新 不走尋常路

「哧——哧——」在福建嘉榮食品有限公司500平方米的品控監測室裡,工人們忙著對新鮮出爐的休閒即食魚片做最後檢查,這批產品即將參加全球未來食品論壇食品展。

公司市場部負責人李增戍是東山人,曾從事飲料行業,2012年進軍海洋食品的研發加工。

「海洋食品是未來食品發展中重要的一環,創新研發是海洋食品加工行業永恆的話題。」李增戍介紹,由公司研發的蔬菜味魚鬆是本次展覽的拿手好菜。

「以往人們只吃肉鬆,不知魚鬆,因為魚腥味不受待見,且魚肉在炒制受熱後產生顆粒,不易食用。針對老人、小孩,我們研發了沒有顆粒的魚茸,在風味料理後摻入5%的植物粉末,不但好聞好入口,也兼具魚類蛋白和胡蘿蔔素、番茄紅素等營養元素,很受歡迎。」他認為,目前食品行業對海洋資源的利用率還不高,尤其是海藻、軟體動物和貝類,新產品研發前景廣闊。

和李增戍一樣,把企業競爭力放在選材新意上的,還有來自福建森林食品有限公司的李智,他所帶來的「新」是地域風情之新——松茸曲奇、黑蜂椴樹蜜、油雞樅菌等自然的饋贈。

「但不得不考慮的是,有了新食材,如何對標市場需求,讓消費者吃得慣、吃得香?」李智此行目的,在於與來自全球各地的行業佼佼者探討如何創新打造快捷高效的森林食品供應鏈,讓產品走入尋常百姓家。

良好的農業基礎為漳州食品工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原料支撐,而政府的重視則賦予這些敢於嘗試的企業更多政策支持。

早在前些年,漳州在關於食品產業發展的規劃中就提出,大力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保健品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產品,延長食品產業鏈。

打造名副其實的「中國食品名城」,一直是漳州的目標。近年來,漳州出臺的《「大抓工業、抓大工業」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支持食品產業做大做強八條措施》《促進民營企業加快發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中,食品產業始終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關於這一點,食品產業的企業家們也都感同身受。「加強政策解讀,制定申報指南,落實兌現政策,撬動資金槓桿……這些都是我們受過的幫助。」在李智眼裡,政府的支持,給了他們極大的信心。

技術新 未雨先綢繆

當前,漳州食品產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其中關鍵一環,便是技術的更新迭代。

日前,記者走進大閩食品的研發中心,展廳裡擺放著速溶茶粉、茶濃縮液、掛耳式咖啡等各色各樣的飲品,其中不乏消費者常見的加多寶、康師傅、匯源果汁、星巴克等「名飲」。

15年前,漳州沃土上食品企業星羅棋布,而大閩食品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是漳州首個非公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當時,國內茶葉深加工是新行業,但國外1980年前就發行過此類書籍。」企業高層認為,堅持創新是企業謀求發展的必由之路。

羅漢果被譽為「東方神果」,其甜度為蔗糖的300倍,熱量為零,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可攝入的健康甜味。由於市場需求激增,大閩食品引種廣西羅漢果。

「引種種植的羅漢果不但要適應氣候,還得具備甜苷含量高、防蟲性、多年性等特點。」大閩食品研發中心綜合管理組負責人翁淑燚介紹,2013年,畢業於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的鬱軍博士,主持研發的「羅漢果鮮果品質評價方法及其深加工開發研究項目」告捷,通過從種苗培育、種植期管理、肥料、農藥使用控制及採收技術等方面進行全程管控,保證原果的顏色、品質。而後所生產的羅漢果提取物、羅漢果甜苷(食品添加劑)兩個系列產品,在市場均佔有重要份額。

「食品研發創新,不超前就要挨打。」翁淑燚估算,企業全年研發可投入生產量大約佔20%,研發成功率約3%,剩餘的80%屬於提前研發,未雨綢繆。例如,面對速溶茶粉的瓶頸,公司研發在尋求「高精尖」之外,同時發力產品多樣化,包括速溶茶及濃縮液、草本粉及濃縮液、咖啡系列、果蔬五穀、固體飲料以及其他代工服務,產品遠銷世界各地。

一組數據顯示,2006年大閩申報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時的營業額為1.61億元,2018年營業額為7.75億元,產值實現穩步增長。另一方面,作為農產品加工的龍頭企業,大閩每年消耗中低檔茶數萬噸,消耗各類果蔬數千噸,解決了部分中低檔茶和果蔬的滯銷問題。

漳州市政府同樣重視技術革新。在《支持食品產業做大做強八條措施》裡,當地便著重鼓勵企業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對現有設施、工藝條件等進行提升。

思路新 合力穩雙贏

走進漳州職業技術學院農產品深加工創研工作室,桌上擺滿柚子酒、柚子精油、柚子果醬、柚子果膠……

眾所周知,平和縣被譽為「世界柚鄉」,全縣有40多萬人從事蜜柚相關產業,種植面積達70萬畝。然而,在市場飽和、整體價格逐年下滑的背景下,高山蜜柚的生存空間備受擠壓,每年有幾十萬噸蜜柚滯銷。

獲悉這一現狀後,漳州職業技術學院食品與生物工程系副教授謝建華如坐針氈。經過考察,謝建華帶領的社會實踐團隊以全果利用為目標,對琯溪蜜柚的精深加工進行研究開發,以此提高蜜柚利用率。

「柚子外表皮部位為原料,可提取出作為食品香精與化妝品使用的香油;柚皮內層的海綿體可提取出柚子果膠,用作食品添加劑;在柚子中提取黃酮類物質,開發製作成保健品。果渣經過無糖提取後,又可以回歸農田作為化肥。」謝建華介紹,柚子之所以利用率低,與其二次加工後食用有苦味有關,因此,提取果肉後發酵,可生產蜜柚白蘭地酒。

如今,每公斤賣3元的蜜柚,經加工能漲到9元,殘次果的利用率也大大延展。謝建華很是興奮地算了一筆帳,一果多用投產後能為10萬噸蜜柚增加產值約6億元。

「產學研深度融合,關鍵在於調動科研人員參與科研成果轉化的積極性。這方面,漳州有關部門出臺鼓勵機制、允許機制,恰逢其會。」謝建華說,他切身體會到政府支持鼓勵創新創業的環境,隨著校企合作加深,既有利於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又能形成推動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

學術成果落了地,校企共享科研碩果。今年,漳州職業技術學院派出22名教師入駐14家企業掛職,每位掛職人員至少都幫助企業解決一個難題、同企業開展一個科研合作項目、對企業組織一次員工培訓。

「生產走向機器代工,企業最缺乏技術精英。比技論英雄,校企合力培養人才,同時也在培養創新創意。」福建吉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薛從福是校企合作的忠實擁護者,在他看來,這是雙贏的模式。(記者 黃如飛 杜正藍 通訊員 莊曉玲 胡志超 吳劼)

相關焦點

  • 「泡」好漳州茶 漳州加快茶產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漳州茶產業遵循「保護生態、注重質量、做響品牌、著力創新」的發展理念,加快茶產業轉型升級,全力做好做足茶文章,不斷「泡」好茶,打響了「漳州茶」品牌。  創建於1996年的福建哈龍峰茶業有限公司,集種植加工、營銷拓展、文創科研、生態旅遊、休閒觀光、產業文化等為一體。據介紹,該公司成功創立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現代農業產業化綜合體,通過與茶農籤訂合同,在茶葉達到規定標準質量後給予收購。「產業要升級除了企業自身的發展外,還需要與農戶共同合作。我們就是通過茶農和企業牽手,以基地為軸心,輻射周圍的茶農。」該公司董事長劉火城說。
  • 德州食品產業發揮資源優勢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綜合利用效率偏低、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也是這一產業發展面臨的瓶頸,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德州市輕工行業管理辦公室主任侯生傑:「我們德州是農業生產大市,原材料特別是是果蔬、糧油等方面具有相對優勢,但是綜合加工率不是很高,我們深加工能力佔整個(食品工業總產值)的比例在40%左右,國際上相對加工水平要達到70%以上;再就是我們產業的創新能力不足,我們的科技投入不足,我們的新產品、新技術不多、不夠,新成果的轉化率也不高。」
  • 創新發展讓廚具產業站上轉型升級的「風口」
    博興縣廚具協會會長範曰光說,廚具行業在鈑金加工中由於板材邊緣非常鋒利,經常導致工人受傷,還存在時間久了工人體力不支從而影響產品的質量等問題,廚具機器人的應用必將為廚具產業帶來一場革命。斯諾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與全球著名機器人公司德國庫卡、瑞士ABB、日本安川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在進口國外先進「裸機」的基礎上,由公司研發團隊研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智能應用與集成系統。
  • 永城:轉型升級助推食品產業更加璀璨
    近年來,我市把轉型升級融入麵粉食品產業發展的全過程,調結構、轉方式,聚合力、促升級,有力促進了麵粉食品產業又好又快發展。2005年永城榮獲「中國麵粉城」稱號,2015年榮獲「全國食品工業強市」稱號,2016年被國務院確定為「促進麵粉食品產業健康發展試點」。全市已發展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83家,年加工小麥87.2億斤,是全國縣域規模最大的麵粉生產加工基地,永城麵粉被認定為「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 安平絲網轉型升級再造產業發展新優勢
    安平縣以五大新發展理念為指導,抓住「一帶一路」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立足傳統絲網產業,將產業轉型升級作為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推動「安平製造」向「安平創造」轉變,通過科技引領、扶優劣汰、創新提升等舉措,再造產業發展新優勢。
  • 潮州市潮安區規劃食品陶瓷發展 助推支柱產業轉型升級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洪展偉、魯利韋、記者羅勉報導 12月9日,潮州市潮安區政府召開食品、陶瓷支柱產業及應急救援產品發展規劃解讀會,為加快推動產業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數據支撐和意見參考,區委副書記、區長張廣賢參加會議並講話,區領導曾旭、吳錫鈿、黃斐淳、謝楚群、唐惠濤、呂瑩參加會議
  • 食品「滿天星」 漳州探求食品工業良性發展
    他們沒有經過系統培訓,沒有清晰的發展定位,盲目跟著市場走。同時,商家也會主動找到企業,幫他們『倒騰』新品。」漳州立興集團董事長林解本表示,對於食品小企業來說,他們還有一些煩惱:食品產業技術門檻不高,企業很難通過「技術革命」呈現爆發性增長。另外,他們在把握政策指標方面也很迷茫。例如含糖量、含鹼量等指標,相關部門一直在修訂和完善中。
  • 凍乾食品大咖齊聚漳州,共商行業發展大計
    峰會以「創新引領」為主題,通過主題演講、互動交流、產銷對接、直播帶貨和產業考察等精彩紛呈的交流活動,邀請地方政府、凍乾食品領域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機械設備廠家的重要嘉賓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凍乾食品產業發展趨勢、產業升級的創新模式,助力行業走健康可持性發展之路。漳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蘭萬安、我社副社長李紅文出席峰會並致辭。
  • 濰坊市食品加工產業轉型升級 做大龍頭企業步伐鏗鏘
    2014年濰坊市規模以上食品企業517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25億元,同比增長6.4%;實現利稅113億元,增長7.3%;實現利潤80億元,增長7.1%.為進一步推動濰坊市食品加工產業轉型升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日前濰坊市對食品加工產業發展進行了全新謀劃,制定推進措施,力爭今年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00億元。
  • 第二屆全球未來食品論壇在漳州開發區開幕
    論壇為期兩天,旨在促進食品產業產學研方面的國際合作和資本對接,助力全球未來食品產業發展,也為漳州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邵玉龍在致辭中表示,漳州是福建最大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和農業出口加工基地,良好的農業基礎為當地食品工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原料支撐,當前漳州食品產業正處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未來將著力延伸食品產業鏈條,促進三產融合發展,打造中國食品名城升級版,讓「舌尖上」的產業更加安全、更加美味、更有營養。他歡迎與會嘉賓多到漳州走走看看,尋找合作商機,共同助力食品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 張曉強到陸豐和海豐調研:加快產業聚集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原標題:張曉強到陸豐和海豐調研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時強調 加快產業聚集發展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努力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 食品行業專家相聚冰城研討食品產業轉型發展
    東北網9月12日訊 (記者 葛金鑫)12日,由哈爾濱市工信委、市食藥監局、市食安辦、市文明辦指導,哈爾濱市食品工業協會、哈爾濱市食品產業聯盟主辦的「第二屆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高峰論壇在哈爾濱市成功召開。本次論壇以「秉承綠色安全·引領產業發展」為主題。
  • 美麗城鎮 | 加快轉型升級 王江涇規劃打造紡織產業創新園
    搏樂(嘉興)非織造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作為嘉興市秀洲區王江涇鎮產業轉型升級的典型代表。企業實力雄厚,發展勢頭迅猛,不僅在紡織產品上邁出了向終端化、高端化轉型的第一步,更在把握後疫情政策窗口期,逆勢而上、化危為機上做出了表率。王江涇鎮是浙江紹興中國輕紡城、盛澤東方絲綢市場等國內專業市場的面料原產地,也是中國薄型面料的生產基地,歷史上就有「日出萬匹,衣被天下」的美譽。
  • 中國休閒食品名城龍海市食品產業推介會在蓉舉辦
    3月17日,由福建省龍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國食品報社聯合主辦,龍海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丹夫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休閒食品名城」龍海市食品產業推介大會在成都舉辦。活動以「新時代 新徵程 再跨越」為主題,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共塑品牌、抱團發展」的運作方式,助力「中國休閒食品名城」再發展。
  • 打造和諧發展新高地——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創新紀實
    主動求變:在轉型發展中尋求新支撐新優勢  作為兵團建設的第一個國家級開發區,進入新世紀,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方面先行先試,果敢地衝破傳統思維的禁錮和舊體制、舊機制的束縛,堅持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形成了競爭力強大的紡織、食品、機械裝備、氯鹼化工(600618,股吧)四大支柱產業。
  • 烏海市產業轉型升級規劃2018-2022
    我市作為自治區西部「小三角」地區最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既面臨著進一步加快發展並提升質量和效益,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矛盾,提升全市人民福址的歷史重任,又承擔著引領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建設國家重要的煤焦化工、氯鹼化工生產加工交易基地的責任擔當。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是我市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落實新發展理念、擔當國家和自治區新任務的必要舉措。
  • 弘茂湘蓮絕地重生記:以科技創新促產業轉型升級
    戰略重組推進轉型發展包餡、成型、烤餅、刷蛋液……在弘茂湘蓮的月餅製作車間,身穿白衣、頭戴白帽的工人們正盯著生產設備,仔細觀察月餅生產的每一道製作工序。弘茂湘蓮副總經理賀海翔介紹,自公司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後,工人們在生產線上只需負責添加原料和刷蛋液,自動化生產不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還減少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 科技創新支撐雲南省新材料產業轉型升級
    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和科技部的指導下,雲南省新材料產業將在「十二五」發展基礎上,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力求在功能材料精細製造關鍵技術、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方面有所突破,加快新材料相關產業轉型升級
  • 凍乾食品大咖齊聚漳州 共商行業發展大計
    峰會以「創新引領」為主題,通過主題演講、互動交流、產銷對接、直播帶貨和產業考察等活動,邀請地方政府、凍乾食品領域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機械設備廠家等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凍乾食品產業發展趨勢、創新模式,助力行業走健康可持性發展之路。漳州市副市長蘭萬安、中國食品報社副社長李紅文出席峰會並致辭。
  • 海南日報數字報-食品產業創新發展讓世界感知海南味道
    作為我省唯一的「國字號」高新產業園區,我國面向東南亞的高新技術產業門戶、海南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引擎,近年來,海口國家高新區堅持以產業升級、品牌化建設為重點,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以創新舉措驅動園區食品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