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億光年!人類所知最古老最遙遠的星系,被北大團隊確認

2020-12-19 大洋網

我們宇宙的年齡大約為138億年,而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江林華領銜的國際團隊確認了一個星系遠在134億光年外,是人類至今發現的最遙遠天體。

這意味著,這個名為GN-z11的星系在宇宙大爆發後約4億年就已經形成,它發出的光經歷了134億年的穿行才抵達地球上的望遠鏡,十分古老。該成果對理解宇宙早期星系和恆星形成有重要意義,為研究宇宙極早期天體打開了一扇窗口。

兩篇相關論文於12月14日發表在《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雜誌上。

遙遠與古老

正如美劇《生活大爆炸》主題曲的歌詞開頭,宇宙一度又火熱又稠密,大約140億年前終於爆了炸。大爆炸後約38萬年,光子和重子物質退耦,質子和電子結合成穩定的中性氫原子,宇宙中暫時沒有了發光物體,陷入一段「黑暗時代」,直到大爆炸後約1.5億年,宇宙大尺度結構在暗物質作用下開始顯現,帶來了第一代恆星的誕生。第一代星系則在之後的1億年左右形成。這些天體發出的光子電離了附近的中性氫,重新「點亮」宇宙,即宇宙再電離。

這些早期天體發出的「第一縷曙光」,是宇宙歷史學家們非常感興趣的研究對象。但是,地球上時時刻刻都在接收宇宙中四面八方來的光,如何知道哪些光是「新」的,哪些光是「老」的?

生活中有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當一輛救護車鳴著笛由遠及近向你迎面駛來的時候,你會聽到警笛聲變響,音調變高;而當車從近而遠離去的時候,聲音變輕的同時,音調變低。物體輻射的波長因為波源和觀測者的相對運動而產生變化,這就是「都卜勒效應」。

光波在宇宙膨脹的影響下,也會出現類似的「紅移」效應。要知道,在可見光中,紅光的波長是最長的,向光譜的紅端移動,就意味著波長變長。通過測量光的紅移(通常記為z),科學家們可以判斷星系的年齡。

紅移數值越大,星系就越古老,距離也越遙遠。大爆炸後38萬年對應著紅移1100左右,而大爆炸後4億年對應著紅移11左右。這個星系名為GN-z11,其實就是紅移11的意思。

紅移11

早在2016年哈勃望遠鏡發現GN-z11的時候,就通過圖像初步判定它的紅移可能達到了10以上。哈勃的近紅外觀測設備發現一處紅移值約為11.09的斷裂。不過,此前國際上普遍認為,現有的望遠鏡很難測量出該星系的準確紅移值,需等待詹姆斯·韋伯望遠鏡等下一代旗艦平臺。

要知道,即使不考慮星系的亮度因距離增加而呈平方反比衰減,在同等距離下,一個紅移11的星系亮度也要比紅移0的同樣星系暗上144倍。

與此同時,古老的光波在宇宙膨脹的因素下早已紅移到了波長比紅光還要長的紅外波段,而地球本身就是個巨大的紅外汙染源,要讓望遠鏡探測紅外光,就好像戴著眼鏡在蒸籠裡看東西一樣。

2017年4月,江林華團隊利用世界上最先進的地面紅外望遠鏡之一——夏威夷山上十米口徑的凱克(Keck)望遠鏡,對GN-z11進行了深度光譜觀測,基於光譜分析出該星系的準確紅移為10.957,證實其為134億光年之外的星系。

這項工作表明,現有大型天文設備有能力探測到部分像GN-z11這樣的早期星系的光譜。

最古老伽馬暴?

當然,下一代紅外天文觀測設備有望對GN-z11這樣的星系進行深入理解,甚至是GN-z11的前輩星系們。

原來,研究團隊不僅從光譜中讀出了準確紅移,也讀出了其他信息。光譜顯示有三條發射線,由碳和氧的二次電離氣體發出,表明該星系中已有豐富的非氫非氦元素。宇宙中一開始只有氫元素,隨著演化進程逐漸聚變出更重的元素。這個信息說明,GN-z11並非宇宙中第一代星系。

此外,研究團隊還探測到來自該星系方向的一次爆發,呈現為一明亮的近紅外光譜。這個星系在不到3分鐘的短短時間裡,亮度似乎增長了數百倍。經詳細分析,基本排除該爆發信號來自地球上人造物體和太陽系天體等來源。

理論計算表明,該光譜可能本來來自於GN-z11的一次伽馬暴(伽瑪射線是一種波長很短、能量很高的光波),為伴隨該伽馬暴的紫外輻射。

伽馬暴是宇宙中最為劇烈的爆發形式,極其罕見。目前,人類已知最古老的伽馬暴發生在宇宙大爆炸後5億年左右。若GN-z11光譜上的這一「驚喜」成立,江林華就在發現最古老、最遙遠星系的同時,還發現了最古老、最遙遠的伽馬暴。

來源:澎湃新聞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黃捷慧

相關焦點

  • 北京大學發現最遙遠的宇宙天體 達到134億光年
    近日,由北京大學領銜的團隊證實, GN-z11星系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距離最遙遠天體,達到了恐怖的134億光年。  哈勃太空望遠鏡此前觀測到的數據顯示,GN-z11星系的宇宙學紅移可能在11左右——所謂宇宙學紅移,是指由宇宙空間自身的膨脹所造成的紅移,它的存在為宇宙膨脹的觀點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距離地球最遙遠的星系是什麼?它可是宇宙級「元老」
    引言:地球只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的一顆,太陽系只是銀河系無數恆星系中的一個,銀河系又是本星系團中無數星系中的一個,那麼距離地球最遙遠的星系是什麼?有多遠呢?它可是宇宙級「元老」。人類真正開始利用專業的天文觀測設備去探索深空宇宙,應該是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了。經過了將近七十年的探索,人類在宇宙中的可探測範圍在不斷擴大,目前宇宙的可探測直徑在430億光年左右。但實際上人類無法觀測到430億光年處的現象,主要原因是觀測技術有限。那麼人類能夠觀測到最遠的星系是什麼呢?它距離地球又有多遠呢?
  • 比138億年的宇宙還要古老,「瑪土撒拉」恆星為何困擾天文學家?
    所以星系中主要是由恆星和星際氣體所組成,其中最老的恆星誕生於一片相對較小的天空之中。這片天空被稱為「哈勃超深空」得名於哈勃太空望遠鏡,它包含了一萬個以上的星系,一段時間以後,第一顆已知的系外行星終於誕生了。它非常古老同時運行在兩顆恆星的軌道上,距離地球有12500光年之遠而這時候地球還未形成。
  • 宇宙最美五大星系排行!銀河系墊底,10萬光年的戒指上榜
    第五:銀河系銀河系是我們所在的星系,它屬於一種棒旋星系,是由2500億顆恆星、大量的星團、星雲以及各種類型的星際氣體、星際塵埃組成。銀河系的體型巨大直徑有10萬光年,如果從我們地球上看夜空中的銀河系就像是環繞整個天空的銀色環帶。
  • 宇宙中最大的星系IC1101頭銜能保持多久?
    它的直徑是400萬光年,如果將IC1101移到銀河系和仙女星系之間的話,它將同時包括同時吞沒銀河系、仙女星系和三角座星系,因為銀河系距離比較遠的三角座星系也不過295萬光年!最左邊就是銀河系,它的直徑大約是15-20萬光年,IC1101是一個橢圓的透鏡狀星系,對著地球方向是其變平面,它的直徑達到了銀河系的20倍!
  • 人類星際移民最理想的地方,「金鳳花」星系,或是最理想的家園
    人類探索宇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尋找類似地球的星系,為我們找到一個新的家園,居安思危或許有一天太陽系就不適合人類生存了,那麼一個候選目標就變得非常重要了!「金鳳花」星系一個全新的目標!美國NASA曾經發布了一個K型橙矮星,命名為「金鳳花」,這是一顆比較特殊的恆星,要知道「金鳳花」早在2011年就被人類發現了,經過了長期的觀測,我們的科學家又有了新的發現,這個星系中擁有一顆宜居星球,很有可能是人類至今為止,發現過最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了!宜居星球都要有哪些宜居條件?
  • 120億光年外的古老天體似乎電磁常數更大
    這些地球上的物理常識都經過了無數次檢驗,但是,宇宙這麼大,這麼古老,有無數形形色色的天體,地球上總結出來的物理定律全宇宙通用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John Webb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在過去20年裡一直在觀察遙遠的類星體。類星體是一類可以釋放出極高能量的天體,已知的最遙遠的類星體距離我們大約120到130億光年。宇宙總共存在了138億年,因此,研究來自這些類星體的光,實則是在研究宇宙才剛剛誕生10億年左右時的特徵。
  • 宇宙中最炫麗的五個星系,你認為哪個星系才是最漂亮的?
    人類發明望遠鏡以來就發現宇宙極其浩瀚無垠,在920億光年的直徑範圍裡其中包含的星係數量甚至比地球上的沙子還要多,人們曾經驚嘆銀河系的美麗,然而從後來觀察到的星系中有許多星系也有著極其炫麗的外觀,下面就是人們認為所有發現的星系中最漂亮的五個星系。
  • 拉尼亞凱亞的羽毛橫掃5億光年天區 讓你感受宇宙的廣袤
    銀河系:這是一個漩渦星系,是一個約有20萬光年直徑,不到2光年厚的圓盤狀天體,邊緣薄中間厚,擁有1000億~4000億顆恆星,總質量約太陽2100億倍。這個漩渦星系由4個旋臂組成,太陽就位於獵戶臂這個支臂上,距離銀河系中心約26000光年。以上都還是銀河系以內的天體結構,以下就出了銀河系了。
  • 人類肉眼能夠看到的星系有哪些?科學家給出的解釋,讓人刮目相看
    現在我們知道地球位於太陽系中,而太陽系在銀河系當中,銀河系非常浩瀚,因為它裡面包含了上千萬顆恆星,而且銀河系還不是宇宙中最大的星系,目前人類能夠觀測到的星系大約有50多個,不過和銀河系最近的星系就是仙女座星系了,對於銀河系來說,仙女座星系和它的距離是最近的,大約有254萬光年,但是對於地球來說,這樣的距離根本沒有辦法觸及,就算是用光速飛行也是需要254萬光年才能夠到達
  • 美科學家:人類乘雷射帆12年可到人馬座星系
    南方網訊  羅伯特·弗裡斯比是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先鋒推進概念」研究項目的負責人,他在NASA從事的主要工作和畢生追求的夢想,就是發現一個最可行的方法讓人類能在有生之年進行「星際之旅」。到目前為止,「先鋒推進概念」研究小組已經發現了可以讓人類用少於50年的時間抵達4.4光年遠的人馬座星系的方法。
  • 5億光年外傳來的重複信號到底是什麼?難道真的是外星文明?
    被稱為「文明名片」的旅行者一、二號如今已經穿越柯伊伯帶,是人類飛得最遠的探測飛船。只不過,科學家對旅行者號飛船的期望越來越低,原因就是太陽系的範圍遠比過去探測的要大得多,如果算上奧爾特雲,太陽系的直徑達到了2光年以上。以旅行者號的速度恐怕要飛上幾萬年才能走出太陽系,而幾萬年之後,人類有可能早已成為強大的星際文明,根本用不著這些古老探測器跟外星文明接觸。
  • 美科學家稱人類乘雷射帆12年可到人馬座星系
    羅伯特·弗裡斯比是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先鋒推進概念」研究項目的負責人,他在NASA從事的主要工作和畢生追求的夢想,就是發現一個最可行的方法讓人類能在有生之年進行「星際之旅」。到目前為止,「先鋒推進概念」研究小組已經發現了可以讓人類用少於50年的時間抵達4.4光年遠的人馬座星系的方法。
  • 瞄準宇宙最古老星系,哈勃太空望遠鏡最新探測任務「新」在哪?
    第一批觀測對象將包括阿貝爾370星系團(Abell 370)和圍繞它的一系列光芒被引力波放大的星系。了解宇宙中最早星系的形成和進化過程對我們認識和理解宇宙至關重要。雖然哈勃太空望遠鏡已經探測到一些人類已知的最遙遠的星系,但是它們的數量還很少,讓天文學家們很難確定它們是否代表整個宇宙的狀況。
  • 宇宙空洞是什麼,MCG+01–02–015星系所在的空洞又是怎樣的呢?
    它是孤立而存在的,如果人類在這個星系中而不是在我們自己的星系中,並且以同樣的速度發展天文學,那麼直到20世紀60年代,我們都不會發現我們自己星系之外的第一個星系。(ESA / HUBBLE&NASA和N.
  • 趣知識;宇宙中有多少個星系、宇宙有多大及宇宙的構成等
    一,英國諾丁漢大學天文團隊認為:宇宙中至少有2萬億個星系,其中90%是人類觀測不到的,迄今為止使用人類最強大的望遠鏡,人類也只能看到極少數星系。(哈勃深空場中的遙遠宇宙;圖像中由7500次單獨攝像組成,包含265,000個星系。)
  • 跨越百億載歲月,來自太初鴻蒙的星系
    星光漫漫無歸路,回望已是百億年。眾所周知,宇宙誕生至今已有138億年光陰,然而人類至今也未解開宇宙的創世之謎。此番,上仙帶你等探查的是一個無限接近宇宙起源的星系——GN–z11。這是人類迄今為止能夠觀測到的最遠的星系,距離地球足有134億光年。也就是說,人類接收到的這束光已經在茫茫宇宙中漂泊了134億年之久,而發出這束光時候的GN–z11年僅4億歲。
  • 圖片上星系的顏色真的是它們本身的顏色嗎?這些顏色意味著什麼?
    一些星系的顏色呈現會受到距離影響,一個極其遙遠的星系由於宇宙膨脹帶有很高的退行速度,導致它的光向紅色偏移(百度「相對論的都卜勒頻移」)。距離遠到能夠產生這種現象,並且對圖像顏色有明顯影響的大部分星系,看起來都非常模糊。例外的情況被稱作「類星體」,它們產生的輻射非常多,因而即使距離遙遠也能夠被看見。
  • 一光年有多遠?可以繞地球2億圈!
    >≈9.46*10^12公裡;也就是9.46萬億公裡,如果我們太陽系以奧爾特云為界的話,太陽系的半徑大約就是1光年,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值,我們來看幾個數據比較:(1)一光年的長度,可以繞地球赤道2.365億圈;(2)一光年的長度
  • 138億歲的宇宙卻有920億光年的直徑
    宇宙誕生至今只有138億年,但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顯示宇宙的直徑卻有920億光年,如果從宇宙誕生算起,不應該也只有138億光年的距離嗎?這又是怎麼回事,是不是科學家們搞錯了呢?而宇宙膨脹所帶來的效果就是,星系間的距離在不斷的增加,這一點早在上世紀20年代就被天文學家哈勃所證實,他通過觀測發現,距離地球越遠的星系,其退行速率越快,大約是每隔326萬光年,速率就會增加每秒70公裡左右。為什麼會是920億在宇宙大爆炸38萬年之後,第一批光子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