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宇宙最古老星系,哈勃太空望遠鏡最新探測任務「新」在哪?

2020-12-19 科技工作者之家

▲阿貝爾370(Abell 370)星系團是「跨越超深前沿場和遺產測繪」(BUFFALO)計劃的第一個觀測目標,旨在尋找探尋宇宙中最早形成的一批星系。

據美國物理學網9月13日(當地時間)消息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共同運營的哈勃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最近開啟了一項最新任務,旨在探索和揭示宇宙中那些歷史最久遠的星系的演化過程。這個名為「跨越超深前沿場和遺產測繪」(Beyond Ultra-deep Frontier Fields And Legacy Observations, 簡稱BUFFALO)計劃將對6個巨型星系團及其周圍環境進行觀測。第一批觀測對象將包括阿貝爾370星系團(Abell 370)和圍繞它的一系列光芒被引力波放大的星系。

了解宇宙中最早星系的形成和進化過程對我們認識和理解宇宙至關重要。雖然哈勃太空望遠鏡已經探測到一些人類已知的最遙遠的星系,但是它們的數量還很少,讓天文學家們很難確定它們是否代表整個宇宙的狀況。

像在這張最新圖像中可以看到的、如阿貝爾370這樣的巨大星系團,可以幫助天文學家捕獲到更多這類遙遠的天體。簡而言之,原因在於它們巨大的物質量能使它們成為了人類觀測宇宙的放大鏡——這些物質量會讓其背後更遠天體所發出的光線發生彎曲並將其放大,從而暴露凸顯出這些即使是哈勃望遠鏡本來也無法看到的、光亮微弱的天體。通過利用這種被稱為「強引力透鏡」(strong gravitational lensing)的宇宙學科技,哈勃望遠鏡能夠探索到宇宙中最早、最遙遠的星系。被阿貝爾370的質量所透鏡化的星系不勝枚舉,而最令人驚嘆的引力透鏡現象就存在於該星團中心下方。這個外號為「龍」(the Dragon)的擴展圖像特徵是由位於該星系團之外的螺旋星系的大量重複圖像所組成的。

這張阿貝爾370及其周圍環境的圖像就來源於BUFFALO測繪計劃結果的一部分。該項目是由來自丹麥尼爾斯·波爾研究所(Niels Bohr Institute)和英國杜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的天文學家們所共同主持,目標是繼承和延續之前「前沿場」計劃的矚目成果。

BUFFALO的主要任務是探察宇宙中質量最大、光芒最亮的星系是在什麼時候、如何形成的,以及早期星系的形成過程與暗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和關係。這一結果將使天文學家們能夠確定在宇宙大爆炸後的前8億年間星系迅速形成的速度,而這也將為即將到來的美國宇航局、歐洲航天局以及加拿大航天局(CSA)共同發起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觀測計劃鋪平道路。

在「前沿場」觀測結果的堅實基礎之上,BUFFALO項目將能夠以約十倍於之前計劃的效率去探測觀察這些最遙遠的星系。另外,它還將利用其他太空望遠鏡在這些星系團周圍區域已經取得的觀測結果,這些數據集將被囊括在對第一批星系的搜索任務中。而這一計劃所帶來的觀測視野的拓展也將幫助天文學家們更好地測繪出每個星系團中普通物質和暗物質的三維質量分布映像圖,從而能更透徹地了解充當「透鏡」的星系團的演化過程以及暗物質的本質。

科界原創

編譯:朱明逸

責編:南熙

相關焦點

  • 哈勃太空望遠鏡捕捉到像「宇宙肉桂卷」的螺旋星系
    據外媒CNET報導,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了UGC 12588星系的新圖像。 這個星系有點怪異。雖然它是一個螺旋星系,但它並不像大多數同類星系那樣在其中心顯示任何恆星,也未顯示經典的突出旋臂模式。歐空局(ESA)在周五的一份聲明中稱它看起來像一個「宇宙肉桂卷」。與歐空局聯合運行哈勃的美國宇航局(NASA)也發布了這一圖像。
  • 哈勃公布迄今最詳細宇宙圖譜
    ——「哈勃遺產場」(HLF),這是迄今最完整最全面的宇宙圖譜,由哈勃在16年間拍攝的7500張星空照片拼接而成,包含約265000個星系,其中有些已至少133億歲「高齡」,對其進行研究有助於科學家深入了解更早的宇宙歷史。
  • 天文| 16年、7500張照片、超26萬個星系,哈勃公布迄今最詳細宇宙圖譜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6日報導,哈勃太空望遠鏡科學家於近日公布了最新的宇宙照片——「哈勃遺產場」(HLF),這是迄今最完整最全面的宇宙圖譜,由哈勃在16年間拍攝的7500張星空照片拼接而成,包含約265000個星系,其中有些已133億歲「高齡」,對其進行研究有助於科學家深入了解更早的宇宙歷史
  • 哈勃空間望遠鏡三十年,宇宙科學機器的發展之路
    1993年12月3日,7名太空人登上「奮鬥」號升空進入軌道,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安裝兩個新儀器作為哈勃的「眼鏡」,將模糊圖像轉換為清晰圖像。隨後的四次維修任務(最後一次在2009年5月完成)對望遠鏡實現了改頭換面,使其成為21世紀的科學機器。
  • 阿雷西博望遠鏡正式「退役」,人類為探測太空有多努力?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發射到外太空的空間望遠鏡和空間探測器。  世界上最著名的太空望遠鏡是1990年發射升空的哈勃空間光學望遠鏡,由於在地球大氣層之上,不受大氣影響,成為彌補地面望遠鏡觀測局限的最重要的天文觀測儀器。
  • 哈勃望遠鏡拍到天國照片,科學家:人類或正被高維度生物監視?
    哈勃太空望遠鏡   進入到現代社會以後,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探尋宇宙奧秘的好奇心也隨之高漲。科學家們發明了不少非常先進的天文望遠鏡。
  • 哈勃望遠鏡在萬聖節前夕捕捉到「大南瓜」星系
    哈勃望遠鏡在萬聖節前夕捕捉到「大南瓜」星系2020-10-30 14:09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今年可能不會在電視上播出,但人們可以到宇宙中尋找巨型南瓜萬聖節的樂趣。 哈勃太空望遠鏡近日捕捉到兩個正在碰撞的星系。它們的橙色為它們贏得了 "大南瓜 "的綽號。
  • 哈勃望遠鏡三十周年紀念。這個意義非凡的望遠鏡,曾捕捉到鷹星雲
    三十年前的周五,哈勃太空望遠鏡攜帶著一面出了名的有缺陷的鏡子,在「發現號」上發射升空,開啟了一段不可思議的救贖和科學發現的傳奇篇章。這段歷史用讓人們瞠目結舌,如今家喻戶曉的圖像,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看法。
  • 哈勃今天30歲,它看過每個人生日當天的瑰麗宇宙
    1990年4月24日,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望遠鏡「哈勃空間望遠鏡」被發射升空。到今天,哈勃已經在太空中服役了整整30年。30年來,哈勃辛辛苦苦勤勤懇懇,為天文學界的一個又一個重大發現立下了汗馬功勞。在祝哈勃生日快樂的同時,我們來和大家聊聊這個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望遠鏡。
  • IMAX3D版科普大片《哈勃太空望遠鏡》上海科技館上演
    圖片說明:圖為科普大片《哈勃太空望遠鏡》海報。  東方網記者孫曉菲4月10日報導:銀河系是怎樣的壯觀?太空人是怎樣為「生病」的望遠鏡「治病」的?這些疑問都將在上海科技館最新的科普大片《哈勃太空望遠鏡》中得到答案。該片藉助IMAX3D拍攝技術,讓觀眾得到仿佛置身太空的神奇體驗。    《哈勃太空望遠鏡》再現了自伽利略的原始望遠鏡之後又一重要科學儀器——哈勃太空望遠鏡誕生的神奇歷程。
  • 哈勃拍下「太空華爾茲」 兩星系挽臂旋轉(圖)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哈勃太空望遠鏡拍下一張令人驚嘆的新照片:兩個巨大的星系上演了一場壯觀的「太空華爾茲」。一個星系的「手臂」輕輕地抱著另一個星系的「身體」,這對星系在相互引力的牽引下以優美的舞步緩慢旋轉。
  • 人類所知最古老最遙遠的星系,被北大團隊確認
    我們宇宙的年齡大約為138億年,而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江林華領銜的國際團隊確認了一個星系遠在134億光年外,是人類至今發現的最遙遠天體。 這意味著,這個名為GN-z11的星系在宇宙大爆發後約4億年就已經形成,它發出的光經歷了134億年的穿行才抵達地球上的望遠鏡,十分古老。
  • 人類首次觀測到137億年前宇宙早期最龐大的星系群!
    幾十年來,人類一直試圖儘可能深入到宇宙深處。希望通過觀察大爆炸後不久的宇宙,儘可能地了解宇宙的早期形成及其隨後的演化。所幸多虧了像哈勃太空望遠鏡這樣的儀器,天文學家已經能夠看到宇宙中以前無法到達的部分。
  • 哈勃繼續解開宇宙之謎,失蹤的暗物質和黑洞陰影
    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的高解析度光學成像能力,該團隊能夠觀察到來自鄰近更大質量星系NGC 1035的潮汐幹擾。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米瑞亞·蒙特斯博士領導了這一研究團隊,他說:「我們用哈勃望遠鏡從兩方面發現了NGC 1052-DF4正在經歷相互作用。這包括研究星系的光和星系球狀星團的分布。」
  • 【VOA慢速 11.29】月球上望遠鏡能探測宇宙中最古老恆星
    美國天文學家說有新的證據證明月球上的大型望遠鏡可以觀測到宇宙中最古老的恆星。 A group of international scientists proposed the idea to build such a telescope to NASA in 2008.
  • 星系是怎麼死的?先「五內俱焚」
    據科學日報報導,天文學家首次展示了幾十億年前「死亡」星系裡的恆星形成是如何停息的。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和美國宇航局/歐洲航天局哈勃太空望遠鏡揭示了宇宙大爆炸後30億年,這些星系的郊區仍在製造恆星,只不過星系內部的恆星形成已經停止。恆星形成的猝熄似乎起始於星系核心,並逐漸向外傳播。這項結果被發表在4月17日的期刊《科學》上。
  • 科學流言最強榜: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天堂,前蘇聯科學家發現地獄
    但是在遠古時期就不同了,我們的老祖宗最害怕的自然現象絕對是打雷,想像一下陰風怒號,樹葉之間碰撞颯颯作響,大雨傾盆而下伴隨著電閃雷鳴,他們對於這種無法解釋的事情,為了很好地接受,那麼只能去構造一個故事,因此雷神(雷公)就出現了。但是到了現代社會我們知道電閃雷鳴是一種自然現象,是強烈的空氣對流,是雷雨雲的正負電荷碰撞放電現象,想一下我們的老祖宗還是挺可憐的。
  • 天文望遠鏡為什麼可以觀測太空?哈勃望遠鏡為什麼要在天上觀測?
    上文我們討論了顯微鏡,現在我們來談談另一個極端——天文望遠鏡,它們有的在地面,有的在太空,儘管都是非常大的儀器,卻是由相對簡單的光學成像元件構成,通常只用一個弧形的反射表面和一個簡單的「目鏡」來調整光線,以便與現有探測器充分匹配。這些成像系統的顯著特徵就是它們的尺寸。
  • 為什麼有些哈勃望遠鏡的圖像缺了一個角?是時候揭曉答案了!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得益于欣賞哈勃太空望遠鏡帶給我們許多宇宙神秘的令人震撼的照片,但是有些細心的人可能會注意到,在一些哈勃拍攝的望遠鏡照片中,總是缺了一個角,這些照片被稱為樓梯狀照片,這到底是什麼呢?好問題!其實答案與哈勃的歷史有關。
  • 望遠鏡探測到太空蜂巢狀石墨烯分子存在證據
    石墨烯、巴克球和C70分子存在於螺旋行星星雲中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在太空中發現石墨烯存在的證據  目前研究人員對太空中的石墨烯十分感興趣,希望進一步解析它是如何形成的。理解其化學反應將涉及太空碳元素變化過程,這將為碳元素為基礎的人類和地球其它生命的誕生提供重要線索。  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在銀河系外麥哲倫星雲兩個較小星系中發現石墨烯存在的跡象,它們特別存在於垂死恆星的脫離物質中。同時,該望遠鏡還在該區域探測到叫做C70的相關分子。這是首次在銀河系外探測到石墨烯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