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可能是個循環,可能是封閉的曲面宇宙,而不是開放的平面宇宙

2020-12-17 達夫觀察

眾所周知,膨脹理論很自然地預測了平面宇宙,但我們所了解的關於宇宙形狀的一切知識都可能是錯誤的。根據一項新的研究,我們的宇宙可能不是像床單一樣的平面,而是像充氣氣球一樣的曲面。

這種封閉的曲面宇宙可以為這種效應提供一個物理解釋,普朗克宇宙微波背景譜現在更傾向於一個大於99%置信水平的正曲率。在這裡,科學家進一步研究來自普朗克實驗的一個封閉宇宙的證據,表明正曲率自然地解釋了反常的透鏡振幅,並證明它也消除了普朗克數據集中一個眾所周知的張力,即在不同的角度尺度上導出的宇宙學參數的值。科學家認為,由於普朗克功率譜更傾向於一個封閉的宇宙,所以在大多數局部宇宙學觀測中,包括重子聲振動,都會出現比一般估計更高的不一致性。因此,平面宇宙的假設可能掩蓋了一場宇宙學危機,在這場危機中,不同觀測到的宇宙屬性似乎相互不一致。需要進一步的測量來弄清楚觀測到的不一致是由於未被探測到的系統學,還是由於新的物理學,或者僅僅是一種統計波動。

這是11月4日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的一篇新論文的結論,該論文研究了來自宇宙微波背景的數據,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宇宙大爆炸」的微弱回聲。但並不是所有人都相信這一點;這是研究人員基於2018年發布的數據得出的新發現,既與多年來的傳統觀點相矛盾,也與最近另一項基於同一宇宙微波背景的數據集的研究相矛盾。

根據這篇新論文,如果宇宙是曲面的,它只會平緩地彎曲,這種緩慢的曲面對我們的生活、太陽系甚至銀河系的運轉的影響,都並不大。但是,如果超越這一切環境,走出我們的銀河系,深入到太空深處,最終——以直線行進——你會繞一個圈,並回到你的起點,宇宙學家把這個概念稱為「封閉宇宙」。它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但它不符合現有的宇宙運行理論。所以,這在很大程度上被拒絕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平面宇宙」,它向各個方向延伸,沒有邊界,也不圍繞自身循環。但是,根據曼徹斯特大學宇宙學家埃莉諾·迪瓦倫蒂諾、羅馬薩皮恩扎大學的宇宙學家亞歷山德羅·梅爾基奧裡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宇宙學家約瑟夫·西爾克的研究,從有史以來最好的宇宙微波背景的測量數據中,發現的一種異常的現象,提供了確鑿的證據(但不是絕對確鑿的證據),證明宇宙是封閉的曲面宇宙。

在接受《生命科學》雜誌採訪時,梅爾基奧裡表示,封閉宇宙和開放宇宙的概念區別,有點像拉伸的平板和膨脹的氣球。無論是哪種情況,整個宇宙都在擴張。當平板展開時,每一點都在一條直線上遠離每一點;當氣球充氣時,它表面的每個點都離其他點越來越遠,但是氣球的曲率使這個運動的幾何構造,變得更加複雜。

梅爾基奧裡表示:「這意味著,例如,如果你有兩個光子,它們在一個封閉的宇宙中平行移動,它們最終將會相遇。」而在一個開放的、平面的宇宙中,光子在不受幹擾的情況下,會沿著的平行的路徑運動,而不會相互作用。

梅爾基奧裡認為,傳統的宇宙膨脹模型表明,宇宙應該是平面的。根據該模型,回溯到宇宙膨脹的開始,回到宇宙大爆炸後的最初的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秒,隨著空間從那個無限小的點擴展出來,您會看到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指數級膨脹的過程,這種超快速膨脹的物理學指向了平面宇宙。梅爾基奧裡指出,這也是大多數專家認為宇宙是平面的第一個原因,梅爾基奧裡說道,如果宇宙不是平面的,則必須「微調」現有的物理學原理,以使它們全部融合在一起,並在此過程中重做無數其他計算。這篇新研究的作者寫道,這可能最終是必要的。

那是因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數據有異常,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我們在宇宙中看到的最古老的東西,它是由周圍的微波光構成的,當你把恆星、星系和其他幹擾阻擋在外時,它就會充滿整個空間。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關於宇宙歷史和行為的最重要的數據來源之一,因為它太古老了,而且,可以說遍布整個宇宙。根據最新的研究結果,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引力透鏡效應」比預期的要強得多——這意味著引力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曲面影響。似乎比現有物理學所能解釋的要強得多。

宇宙可能是個循環,可能是封閉的曲面宇宙,而不是開放的平面宇宙,該團隊正在利用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數據,是來自於2018年發布的普朗克實驗——歐洲航天局的實驗,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詳細地繪製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為了解釋這種額外的引力透鏡現象,普朗克合作項目剛剛在該團隊設計的宇宙形成模型中加入了一個額外的變量,科學家們稱之為「A_透鏡」,梅爾基奧裡說道:「這是你用手放進去的東西,試圖解釋你看到的東西,這和物理學沒有關係。這意味著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沒有A_透鏡參數,我們發現,你可以用正曲面的宇宙來解釋一個透鏡,這是一種更為物理的解釋,你可以用廣義相對論來解釋。」

梅爾基奧裡指出,他的團隊的解釋也並非結論性的。根據該團隊的計算,普朗克實驗數據指向一個標準偏差為3.5西格瑪的封閉宇宙(西格瑪是一種統計測量方法,意味著結果的99.8%的可信度不是隨機的),這遠遠低於物理學家通常所說的5西格瑪標準。但一些宇宙學家認為,還有更多的理由值得懷疑。

在接受《生命科學》採訪時,史丹福大學的宇宙學家安德烈·林德表示,《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的這篇新論文,沒有考慮到10月1日發表在arXiv資料庫上的另一篇重要論文的結論。(該論文尚未發表在同行評議期刊上。)

在arXiv資料庫上的那篇論文中,劍橋大學宇宙學家喬治·埃夫斯塔西奧和史蒂芬·格拉頓也參與了普朗克實驗合作項目,他們研究的數據比《自然天文學》那篇論文要少。他們的分析也基本支持了一個曲面的宇宙的觀點,但與迪瓦倫蒂諾、梅爾基奧裡和西爾克觀察更大的普朗克實驗數據相比,他們的統計可信度要低得多。然而,當埃夫斯塔西奧和格拉頓將這些數據與其他兩個來自早期宇宙的現有數據集一起研究時,他們發現,總的來說,這些證據都指向了一個開放的平面宇宙。

當被問及有關埃夫斯塔西奧和格拉頓的論文時,梅爾基奧裡稱讚了他們的這項工作的精心處理。但他強調,這兩人的分析依賴的普朗克實驗的數據片段太少。梅爾基奧裡還強調,他們的研究是基於改良版的普朗克數據,而不是600多名物理學家審查過的公共數據。林德指出,這種重新分析表明,埃夫斯塔西奧和格拉頓的論文基於更好的方法。

埃夫斯塔西奧要求不要直接引用,但在一封電子郵件中指出生活科學,如果宇宙是曲面的,它將提高許多問題——這與其他數據集的早期宇宙,在宇宙的觀測率差異的擴張更糟,格拉頓表示同意。

埃夫斯塔西奧要求不要直接引用他的觀點,但在給《生命科學》的電子郵件中指出,如果宇宙是曲面的,它將引發許多問題——這與早期宇宙的其他數據集相矛盾,並且使宇宙觀測到的速率有差異,而且更糟糕的多,格拉頓表示同意此觀點。

梅爾基奧裡也同意封閉宇宙模型會給物理學帶來許多問題,他說道:「我不想說,我相信一個封閉的宇宙,我持比較中立態度。我會說,讓我們等待數據和新的數據會說什麼。我認為現在有一個差異,我們必須小心,努力尋找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

相關焦點

  • 宇宙的形狀是什麼樣子?最新研究發現,可能是一個封閉的三維球體
    天體之所以基本都呈現球體形狀,原因可能是由引力來決定的。當人類走出地球之後,知道了地球的形狀是球體,同時科學家也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宇宙的形狀是什麼樣的?雖然有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宇宙一直處於膨脹當中,它是無邊無界的,沒有什麼固定的形狀,但是大部分科學家還是認為宇宙不可能是無限的狀態,而且也不大可能沒有形狀。
  • 主流扁平宇宙學理論的危機來了,宇宙可能是球形
    科學家分析了一顆死衛星的數據,他們在一篇新論文中解釋說,他們都認為我們的宇宙是一個球形宇宙,而非扁平宇宙,後果可能是引發宇宙學危機。關於宇宙的年齡、大小以及其隨著時間的演變方式的當前宇宙理論,是圍繞扁平時空建立的。
  • 宇宙到底是圓的還是扁的?
    一條直線將延伸到無窮遠;而圖片右邊的封閉宇宙則像球體一樣,表面是曲面。在新的分析中,宇宙微波背景的大量偏折表明,宇宙的密度可能大概要比臨界密度高5%,平均密度約為每立方米6個氫原子,而不是5.7個氫原子。較高的密度會讓引力作用佔據上風,讓宇宙成為一個封閉的整體。普朗克的科研團隊注意到,多年前光線的偏折效應要比之前預期的更大。在去年發布的針對完整數據集的最終分析中,異常現象是最為明顯的。
  • 給宇宙稱重:兩個不同的結果,可能導致宇宙模型崩潰
    如果這種差異不是由測量誤差導致的,那麼物理學家可能不得不修改目前對宇宙的最佳描述——標準宇宙模型。德國波鴻魯爾大學(Ruhr University Bochum)的天文學家昂德裡克·希爾德布蘭特(Hendrik Hildebrandt)說:「如果這真的預示著標準模型的崩潰,那將具有潛在的開創性意義。」
  • 圓周率有可能是宇宙密碼,如果能將其算盡,宇宙可能將不再有秘密
    可能很多人覺得,人類在走進科技時代之後,在數學的研究探索上才真正走上光輝道路。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當然不是,事實上,早在4500年前,瑪雅文明對於數學已經開始探索研究,取得了不菲的成果。數學這門學問中,是由許多的公式和數字組成的,這是研究數學的核心,一個公式有可能就包含著偉大的科學至理。
  • 是否還有另一個宇宙潛伏在某處?平行宇宙終究可能真的存在!
    是否還有另一個宇宙潛伏在某處? 也許我們自己的宇宙,一個起源於大爆炸初期的宇宙,可能不是唯一的宇宙,也可能是與我們的宇宙同時產生了另一個宇宙。
  • 宇宙未解之謎——暗能量,一種可能撕裂宇宙、導致世界末日的力量
    說起暗能量,就必須追溯到愛因斯坦年輕的時候,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1917年他自己根據相對論推導出一組引力方程,通過這個方程,計算得出宇宙是會做永恆動態運動的,這和他自己之前提出宇宙是靜止的觀點相悖,可能是感覺面子上有些掛不住,於是他給自己的引力方程隨便加了一個常數,這個常數如果數值合適,那麼依舊可以讓宇宙維持在一個穩定靜止的狀態。
  • 宇宙常數所引發的多重宇宙觀,世界上可能存在多個重疊的時空宇宙
    其中最具有想像力,且被最多人接受的假說就是有可能存在不止一個宇宙。如果是這樣,以及如果其他宇宙中的宇宙學常數由於某種原因取值和我們宇宙中的值不一樣,那麼我們也就可能測量到任意宇宙學常數的值。即使觀測到的值看起來經過微調,那也可能僅僅意味著我們身處一個相對稀有的宇宙之中,還存在其他很多宇宙,那裡的宇宙學常數取一些更加自然的值。
  • 「它」揭秘了四維空間奧妙,宇宙或許不是無限大,只不過是在循環
    以前,科學界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即宇宙包含著大量的時間和空間,人類也許永遠也無法觸及宇宙的界限,這不是一個技術和距離的問題,而是宇宙自身的結構超越了我們的想像。起初,每個人都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以為宇宙並不是920億光年,只要人類不斷突破速度,在可以看到的距離內,人與人之間還有很長的距離,但後來才發現,原來宇宙的概念也許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人與人的距離並不是位置上的差距,而是本質上的隔離。
  • 浩瀚的宇宙到底是是不是圓形球體的,宇宙的形狀是什麼樣?
    宇宙的形狀其實主要是受限於自己所誕生過程中的條件約束,宇宙的每一部分還有每一次的變遷,以及內部相互的作用互動等等才最終讓我們看到了現在的宇宙形態,那麼具體要怎麼看宇宙的形狀呢,讓我們先來拿掉一個維度,就像是宇宙存在於一個二維的表面,會是一個什麼具體的形態,一般來說二維最形象的就是平面紙張這樣的,將這張紙捲起來就成為了一個圓柱體,然後我們從一側離開從另一側進入不過這仍然是一個平坦的表面。
  • 四個最奇怪宇宙新發現,每一個都有可能顛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趣味探索訊 無限延伸的太空,永遠數不清的天體,還有探索不盡的奧秘,這就是我們通常口中所說的浩瀚宇宙。可以說宇宙空間是無窮無盡,你想它有多大,它便有多大。當然,宇宙中隱藏著奧秘也是如此,我們永遠不會有探索完這一天。即便如此,人類對宇宙探索卻從未放慢腳步。
  • 關於宇宙的瘋狂猜想,人可以重生,修真魔法可能存在!
    因為有條件去暢想:一:人死後是有可能重生的有個名詞叫龐加萊重現,意思是指,力學體系經過足夠長的時間是可以恢復原狀。也就是說,宇宙在經過不斷的膨脹之後,又急劇的收縮。總有一次,一個一樣的全新宇宙誕生,一樣的你呱呱落地,一樣的生活周而復始!就像佛教裡的無量劫,無限循環!二:可能會出現巨大的恆星級意識波爾茲曼大腦假想:宇宙中的量子不斷的漲落。
  • 多元宇宙理論,放飛思想吧
    在我們的宇宙之外,很可能還存在著其他的宇宙,這些宇宙可能其基本物理常數和我們所認知的宇宙相同,也可能不同。一件事的發展過程或不同的決定的後續是存在於不同的平行宇宙中的;這個理論也常被用於解釋一些悖論,像關於時間旅行的悖論,「一顆球落入時光隧道,回到過去撞上了自己因而使得自己無法進入時光隧道」,解決此詭論除了假設時間旅行是不可能外,也可以以平行宇宙作解釋,根據平行宇宙理論,這顆球撞上自己和沒有撞上自己是兩個不同的平行宇宙。
  • 宇宙真的起源於奇點大爆炸嗎?答案可能遠比想像的要複雜
    這一系列的疑惑讓人們不得不懷疑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正確性。所以,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對宇宙認知的不斷提升,越來越的人們對大爆炸理論提出了質疑。認為宇宙的起源可能另有奧秘,並不是由一個奇點大爆炸而來。如果宇宙不是起源於奇點大爆炸,那麼它會是如何來的?
  • 你可能不知道的宇宙十大真相!
    但量子理論又證明了可能存在無數的平行宇宙。於是,從1歲到99歲,每一分每一秒,都有無限的你存在。彼此卻永遠無法接觸,命運卻各不相同。5.所有的人類都可以裝進一塊方糖我們的身體裡面,大約有7,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個原子組成
  • 宇宙之外是什麼?是無限大的空間?是更大的宇宙?是多重宇宙?
    科學家普遍認可的是,宇宙誕生於約137億年前一場奇點大爆炸,並且一直在以超光速膨脹,到現在直徑已有約930億光年,並且仍然在超速膨脹。宇宙之外到底是什麼?科學家們也苦苦鑽研了幾千年,仍然未果。但根據人類幾千年的觀察猜測宇宙之外可能會有以下三大情形:根據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在某一個慣性參照系中兩個同時發生的事件,對另一個高速運動的慣性參照系,則不是同時發生的。所以,宇宙之外,對於我們處在宇宙之中的研究和處於宇宙之外的研究,其結果會是完全不同。1.宇宙之外還是宇宙。
  • 希格斯玻色子可能不是一種,宇宙大爆炸初期反物質很可能被其湮滅
    宇宙大爆炸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因為我們人類一直沒有辦法解開其中的秘密。宇宙大爆炸科學家已經能夠觀測到很接近的時刻,甚至只差最後一秒鐘的時間,可是就是這一秒鐘的時刻,讓宇宙大爆炸產生的原因變得撲朔迷離。要知道宇宙大爆炸開始的時候,產生了物質和反物質,這期間物質留下了一部分,組成了我們的宇宙。可是反物質全部消失了,要知道物質和反物質數量完全一樣,這中間到底出了什麼神奇的事情呢?今天美女小倩和大家探討一下,朋友們可以加我粉絲和關注,就能夠看到美女小倩全面的科學文章,歡迎大家說出自己的意見。
  • 最新研究表明,暗能量可能不是一個常數,這將影響宇宙的最終命運
    暗物質的總質量是固定的,所以隨著宇宙的膨脹和體積的增大,暗物質的密度就會下降,就像普通物質一樣。然而,暗能量是不同的。它不是一種粒子,而是一種空間自身固有的能量。隨著空間的膨脹,暗能量密度保持不變,而不是減少或增加。因此,在宇宙膨脹足夠長的時間後,暗能量開始支配宇宙的能量預算。隨著時間的推移,它逐漸變得比其他組成部分更佔優勢,導致人們今天所看到的加速膨脹。
  • 宇宙在膨脹,人們是怎麼發現的?|宇宙學漫談
    圖1 (左)平面上兩點距離;(右)球面上兩點距離(圖片來源:作者繪製)幾何(Geometry)英文原意為測地術[1],當我們去測量空間中兩點之間的距離,對於圖1左邊的平面,我們只需要一把直尺就可以丈量兩點間距離。但要測量右邊彎曲球面上的距離,直尺就無能為力了。
  • 趣知識;宇宙中有多少個星系、宇宙有多大及宇宙的構成等
    一,英國諾丁漢大學天文團隊認為:宇宙中至少有2萬億個星系,其中90%是人類觀測不到的,迄今為止使用人類最強大的望遠鏡,人類也只能看到極少數星系。(哈勃深空場中的遙遠宇宙;圖像中由7500次單獨攝像組成,包含265,000個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