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年首,我們原有的生活節奏,被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按下暫停鍵。
在全國擁有 367 家門店、年營收超 53 億元的西貝莜麵村董事長賈國龍代表餐飲業率先發聲:「西貝帳上的現金流撐不過三個月」;外婆家餐飲創始人吳國平也表示「天一亮就要支付 250 萬元」;海底撈內地所有門店暫停營業;星巴克中國目前也已臨時關閉 2000 + 門店……
一時之間,餐飲龍頭紛紛主動休市。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鵝」,不止餐飲,各行各業都收到不同程度的衝擊。線下經濟更是被「狠狠錘了一拳」,經濟重創,波及方方面面。
單單一個春節,電影票房就損失了 70 億;
零售餐飲和旅遊服務各損失了 5000 億;
全國旅客人次,同比去年下降至少 8 成……
幾乎所有行業都在遭遇重創。如果說 2019 年大家是「勒緊褲腰帶」,那麼 2020 年大家可以「啃草皮」了,中國企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大災變」。
同樣是傳染性肺炎,也同樣正值春運這樣一個人口大規模流動的冬天,人們很難不將這次「新型肺炎」和 2003 年的非典進行比較。
每次面對疫情,都是「兵馬交接」之時。相比之下,不少行業大佬都在非典時期經受了煉獄般的生死考驗,重溫往事,我們試圖窺見行業品牌在困境中突圍的秘籍。
何以突圍 破局有術
時間回到 2003 年。
那一年,眾多行業遭遇寒冬,網上購物,還是一件讓人心存疑慮的事。
彼時,馬雲創立阿里巴巴僅四年,正是「打地基」的關鍵時期,阿里員工卻出差感染非典,全員被迫隔離。此時,正在高速發展階段的阿里承受著巨大壓力,但其業務不僅沒有中斷,反而「搞了個大動作」。
阿里全員在線辦公,確保公司正常運轉的同時,在阿里現有的 toB 業務上,儘快推出 toC 網購平臺。一個月後,淘寶上線。
後來,阿里前 CEO 衛哲評論說:「沒有遇到『非典』,可能阿里巴巴就沒了,『非典』給阿里巴巴作了最大的推廣,當時是每個人被迫都必須要用網際網路。」
鳳凰須在烈火中涅槃,可見,任何一家偉大的公司都必須在非常殘酷的形勢下經受洗禮。
危機,危機,「危」與「機」是對孿生兄弟,如影隨形的影響著行業的重塑與發展。而每一次危機,都會加劇行業的重新洗牌。
如果說,2003 年的非典,帶動線上門戶網站、電子商務、物流產業的快速崛起。那麼,這次疫情,再一次將中國企業逼向行業變革和商業創新的牆角。
沒有退路之後 是絕地反擊
2020 年的這場疫情,與非典一樣,眾多行業遇冷,也同樣引發中國企業的變革。可以說,此次疫情,為眾多網際網路相關行業發展產生強大推動力的同時,也為企業品牌開闢了新的營銷模式。
針對疫情期間最為關注的醫療行業來說,2.45 萬名醫生通過微博在線義診,受疫情影響,網際網路醫療行業成為市場焦點。而疫情中影響最直接的線下零售行業遇冷,在一定程度上也為新零售的長遠發展創造了契機。由此可見,大家的需求從線下轉到線上,各大行業也通過網際網路緩解疫情帶來的緊張局面。
再以智慧型手機為例,受疫情影響,手機與眾多行業一樣面臨著「供」「需」兩大難題。
近期小米 10 的發布,成為疫情期間手機行業為數不多的亮點。而小米召開純線上發布會的決定一經公布,便引起全民關注。這是小米乃至國內手機廠商首次採用純線上的形式發布產品。發布前後,在微博上 #小米 10 來了#、#小米 10#、#小米 10 開售# 三個合作話題的累計閱讀達到 18 億 +,累計討論 140 萬 +,企業高管、行業 KOL、媒體、紅人紛紛發聲,實現快速的破圈營銷。小米在微博上發起的 #休想打敗我的生活# 話題,營造了一場在疫情時期不服輸的挑戰,吸引了 10 萬 + 討論和 5 億 + 閱讀。一場純線上的發布,一場以社交平臺直播為主的發布會,收穫了不亞於線下發布會的效果。這是線上社交平臺為企業營銷帶來的巨大威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各行業遭遇倒春寒的寒冬時分,小米能夠將危機轉化成契機,是品牌應對能力的體現以及企業革新帶來的機遇,也充分揭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營銷和渠道規則。
一直以來,小米持續不斷藉助社交媒體與粉絲互動,並成立「米粉團」在社交媒體上發力,建立品牌影響力。豪不誇張地說,小米公司和米粉共創了商業傳奇
正如早前新浪微博曾提出過的「Social Bank」概念,對於小米來說,米粉就是這銀行的財富,而小米正是通過多年來對「社交銀行帳號」的經營,不斷積累粉絲這一財富,危機時刻,發揮重要作用,成功上演了教科書式的神操作。
那麼我們如何像小米一樣,提升社交銀行價值?社交銀行帳號的儲備金又從何而來?
我們把企業比作家庭,在家庭中,提早儲蓄備用金,可以提高自身抵禦風險的能力。同理,企業如能提早建立社交銀行帳號,日積月累儲蓄越多,銀行帳號價值也就越高。
以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社交營銷平臺新浪微博為例,企業建立企業藍 V 帳號,進行自身社交營銷網絡建設:深度滲透微博平臺社交營銷,借勢平臺優勢資源,全面布局觸點,鎖定挖掘潛在用戶,再以優質內容沉澱有效用戶,助力企業全方位品牌營銷。
只有企業不斷進行自身社交營銷網絡建設,在疫情危機時刻,社交銀行才能迸發出巨大能量,甚至成為企業活下去的有效途徑之一。
借勢破局 拒絕做沉默的大多數
王小波曾說「在一個喧囂的話語圈下面,始終有個沉默的大多數」。
一場舉國戰「疫」的病毒,不僅對消費行為產生了重大影響,也對商業模式、行業發展趨勢產生進一步影響。對於企業而言,及時調整身姿,找對方向,當發令槍響起時,才有一馬當先的可能性。
隨著在社交網絡用戶流量持續增長,多樣化營銷正在重塑格局,社交營銷無疑成為企業營銷的重要模式之一,也成為企業為自己的「社交銀行帳號」儲備資金的重要方式之一。
新浪微博就在疫情期間通過社交展現了其重要的價值。微博的社交屬性,使得眾多企業藉助其天然的傳播優勢,使用企業藍 V 放大企業聲量、擴大傳播、提供服務、連結用戶。
許多原來在微博上深耕社交的企業,儲備了大量社交銀行「資本」,這些「資本」就是度過寒冬的物資儲備,如果冬天一直沒來,資本可以一直良性的自我增值,而一旦冬天來臨,這些資本又可以快速被利用。我們看到了太多深耕微博此類社交營銷平臺的企業,在危機來臨時刻,有著更強的適應性,來應對挑戰。
比如丁香醫生,在疫情期間,發揮專業優勢,製作疫情地圖,解答粉絲相關疑問,在微博上增粉超過 36 萬。滴滴出行組建了志願者車隊,護送「抗疫」醫護人員出行。這些在深耕社交的舉措和行為,不僅盤活了企業的運營,還建立了企業的口碑。
在當下,多數企業集體遇冷,中小企業發展面臨著巨大壓力。作為用戶和內容的強聚合社交平臺,新浪微博以平臺助企業,聯合人民日報發起 #中小企業共度難關# 話題,同時開通中小企業主的快速認證通道,為中小企業提供發聲通道,集思廣益。
抗疫尚未結束,企業力量仍在凝聚。微博也以通過持續點亮榮譽卡片,開通綠色通道的方式,展示企業力量,傳遞企業聲音。以平臺之力,將所有援助發聲集結成信號,將企業公益匯聚成信心,轉化為行動,為品牌營銷效果可見保駕護航,為打贏這場抗疫阻擊戰凝結出希望。對企業而言,也應拒絕做沉默的大多數,借勢破局。
隨著「網際網路 +」的深入,移動網際網路發展逐步細分,增量紅利逐漸消失,線下轉戰線上的「社交 +」將成為下半場改變話語權首當其衝的核心模式,而誕於微博平臺,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企業藍 V,依託於天生社交營銷優勢的全面升級,其社交銀行價值,也將成為企業社會化營銷的重要方法論,落地生根。
結語
縱觀企業成長之路,不難看出,不管是淘寶的誕生,還是小米公司的絕地反擊,都源自於企業對市場的綜合判斷,及時變革。線上營銷已經逐步成為企業營銷的「主戰場」,而社交銀行帳號則成為企業營銷的必備法器。
越是「逆風」之時,越考驗企業的應對能力。誰能扛過最艱難時刻,誰能在危機中尋找機會,誰才能獲得疫情之後騰飛的可能。
時也,勢也,危機不僅僅是一種威脅,在其背後更是隱藏著潛在的商機和可能的發展機遇,當下把握時機,提早做好營銷,別讓企業破產,別讓員工失業,才是企業在這個特殊時刻的真正職責,是贏得未來的「不二法寶」。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至暗時刻,擔得起責任、抓得到需求、經得住淬鍊的企業家及其公司,才能走得更遠,更富生命力。
筷子幫幫溫馨提示
危機也是機遇,屹立不倒的原因在於自身拼搏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