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郎溪向您問好
【家和萬事興】
那為數不多的星星點點,告訴我們祖輩生活的遺蹟,這江南之美,不是城市的雄偉,而是這喧囂下,我們還可以回歸一種恬靜的生活,追尋歷史的遺蹟!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郎溪古橋————吳家橋
吳家橋位於郎溪建平鎮吳家橋自然村北,與鍾橋、下楊橋、吼兒橋一起依次橫跨在鍾橋河上。鍾橋河水流至東夏鎮,匯同郎川河,一起奔流入南漪湖。吳家橋長約55 米,中寬5 米,兩端各寬 8米,是我縣現存跨度最長的一座古橋。 吳家橋為三孔石拱橋,橋體有兩個橋墩相接,橋孔的分布是中間高兩邊低,呈半圓形橋洞,橋影在落日的餘暉裡顯得波光粼粼,靜與動的美,在這條河上蔓延開來!
郎溪古建築————侯村祠堂
位於安徽郎溪縣凌笪鄉的侯村,是該縣唯一現存的規模宏大的古建築。它糅徽派和本邦文化於一體,因其建築古樸,風格獨樹一幟,更以它殿堂、民居兼具的地方建築特色,為研究明清皖南建築多方面的特點,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1998年5月,侯村祠堂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郎溪古橋——飛鯉橋
飛鯉橋位於郎溪縣飛鯉鎮飛鯉街,橫跨飛鯉河(原蘇大溪)之上,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由徽州人童念忠建造而成,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冬重建。飛鯉橋是一座長25米、寬5.5米、中孔跨徑達4.7米的石拱橋,歷盡300多年來的滄桑,該橋至今仍在為當地群眾生產、生活中使用,並能車輛通行。
郎溪古建築————鎮妖塔
獨山磚塔又名鎮妖塔,位於郎溪縣凌笪鄉獨山水庫東畔。該塔建於清光緒七年(1881年),磚木結構,六面兩層,塔高七米。塔內南壁原嵌有碑記,碑文曰:「此地多疾疫,又匪患不斷,恐有山妖作祟,故建塔以鎮之。」惜現已不存。1981年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郎溪古橋————花橋
花橋位於姚村鄉妙泉中心村盛村,是我縣保存橋——「青碧橋」又稱「花橋」。「青碧橋」南北向,橫跨在盛村河上,為單孔石橋,四周藤蔓掩映,古色古香。橋長約17米,寬約4.7米,高約4.55米,是進村的主要通道。遠觀此橋,給人以「初月出雲,長虹飲澗」的美感愉悅。橋面用附近山上出產的花崗巖鋪就,雖經百年歲月的打磨,依然平坦寬闊。
郎溪古橋————吼兒橋
吼兒橋位於郎溪縣城西行十五裡處,新發鎮東夏村,始建於明代,重建於清乾隆年間。吼兒橋橫跨鍾橋河,該橋為三孔石橋,中孔橋券上陽刻楷書「吼兒橋」。橋下的鐘橋河,亦稱吼兒河,橋墩呈梭子形,兩端尖圓,科學合理的設計減弱了鍾橋河南向水流的衝擊力。橋面用青石鋪就。古橋一直成為東夏通向建平城關的捷徑要道。1999年,水災受損,當地政府對古橋進行了修葺。
文末彩蛋:自駕尋夢
最後圖片中找到紅色愛車
為了讓郎溪的故事傳播得更遠、更廣
敬請關注、轉發和評論
再小的一件事也是為家鄉的傳播做貢獻
我在郎溪向每一個郎溪人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