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省郎溪縣堅持「生態立縣」的發展基調,牢固樹立「兩山」理念,積極探索「三美」模式,推進郎溪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以美麗公路拉動地域經濟發展,促進鄉村振興,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帶動美麗經濟發展,把綠水青山建的更美,讓金山銀山做的更大。
美麗公路奠定脫貧底基
「要想富,先修路」,家住飛鯉鎮湖濱村的李祥賢親眼見證了村子裡那些泥濘的小路變大、變寬、變平整,如今,從郎溪縣城一直通到到南漪湖福壽島的「彩虹路」又經過了他的家門口。
村民們口中的「彩虹路」,名為清新飛鯉通湖綠道,是郎溪縣聚力打造的美麗公路中的示範路之一,為充分發揮農村公路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作用。
「因為路,村子裡所有年輕男女都外出打工、只留下老人小孩的現象改善了;因為路,村子裡陸陸續續有人買了車;因為路,建房起屋的人家也不再擔心找不到人拉材料;因為路,村子裡的特產走出了小鎮,大家終於不再窮了……」
2016年至2018年,郎溪縣持續開展了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和農村道路擴面延伸工程,總投資2.4億元,修建裡程近700公裡農村道路,極大改善了村民出行。2019年,該縣編制了美麗公路五年規劃,規劃建設裡程249公裡,計劃投資約16億元。目前,已先期啟動跑飛路、環龍鬚湖旅遊廊道、姚村盛村至柯村旅遊道路等6條縣級「美麗公路」創建工程69.7公裡。
現在,郎溪縣正在努力補齊一批「末梢路」,打通一批「循環路」,建設一批「產業路」,實現以路為景、串景成線,「快進慢遊」,全力打造美麗公路的「郎溪樣板」。
集體產業帶旺美麗經濟
5月3日的《人民日報》頭版,報導了郎溪縣「美迪花世界」扶貧產業基地舉辦的大型花卉展,該報導中提到的「美迪花世界」扶貧產業基地位于濤城鎮,是該鎮近年來積極發展鄉村旅遊產業,助力貧困村集體經濟提升的最好見證。目前,濤城鎮像美迪花世界這樣的產業扶貧基地有22個,總共帶動貧困人口842人增收。
五一期間,濤城鎮慶豐村的大佛山養心谷裡也是遊人如織。黃茶剛剛過了採摘期,漫山遍野的黃茶樹隨著微風輕輕擺動,到處一片金黃,為大佛山養心谷內開放的「一場兩館」增添了一抹亮色。「鎖扣把它扣起來,然後這個一提,這個就是最古老的飯盒,很有意思的。」該景區的策劃人李森亮正在給記者展示館內藏品,館內部分藏品來自各鄉鎮及村莊,是郎溪縣農耕文化發展和演變的歷史見證。
大佛山養心谷的「一場兩館」分別為民俗文化廣場和農耕文化展示館、紅色革命紀念館。兩館不僅僅用於展示物品,還可以親身體驗,在農耕文化展示館中,茶文化體驗區可以手工做茶、學習茶藝;花轎體驗區可以換上傳統婚嫁服飾,體驗坐花轎的樂趣……
美麗鄉村照亮致富夢想
在郎溪,越來越多的村子滿懷著激情與夢想,期待著在「鄉村振興」的大潮裡弄潮而立,十字鎮的新和村的村民們如今就充滿了希望和幹勁。
近年來,新和村在抓住農村「三變」改革契機盤活了資產,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後沒有就此停住發展的步伐,他們思想活了,步子也邁大了,新和村發展鄉村旅遊的想法在村民的支持下落地生根。2018年3月,村裡舉辦的首屆櫻花節就吸引了3萬多遊客,農家樂家家爆滿,不僅給村民帶來了收入,也讓村裡看到了鄉村旅遊的希望。新和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陶義明說:「我們在傳統產業基礎上,發展鄉村旅遊業以及一些新的產業,新的業態,通過產業的發展,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也帶動我們群眾,實現增產增收。」
如今,新和村一方面以千畝油茶基地為依託,大力發展種植加工業;另一方面結合村集體產業的苗木花卉資源優勢,打造「千畝櫻花」品牌,發展鄉村旅遊業,建設「美麗鄉村」,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
在廣袤的郎溪大地上,讓群眾「住上放心房,摘掉窮帽子」的南東村,「發展特色種養,鞏固脫貧成果」的周家村,「腳踏實地謀發展,走出貧困奔小康」的李村村,「村美民富產業旺,穩定增收不返貧」的松林村,「集體經濟百花開,強村富民金門開」的大義社區。一個個脫貧致富的典型村莊正在湧現。郎溪這個作為安徽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的前排小城,正在沿著「三美」的路子,向著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邁進。(闞訸)
(責編:劉穎、金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