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文化,民族服飾文化,中國有哪些特色民族服飾呢?

2020-12-04 呀呀呀電競

民謠說:「苗族住山頭,瑤族住管頭,傣族住水頭,漢族住街頭……」住在不同地方的人,看天穿衣,擇地(物產)做服。人們的服飾,依天象地勢之變而千變萬化,形成與自然同構的審美風範。雪域雄奇,康巴漢子袍長袖廣,動則走塵運風,靜則渾厚沉雄;水鄉秀麗,傣家少女袖衫薄,清新靈動,舉手投足,皆如行雲流水;西北高原「胡服」矯健,一披一掛掩去大漠風沙;東南海濱「夷裝」神奇,絲絲縷縷盡藏熱帶雨林的秘密……這既是有關民族服飾藝術的美學描述,也是「自然之子」受於自然的直觀寫照。

「立體」地分布在中華廣闊大地不同高山大漠、草原河谷或濱海平原裡的不同民族,衣服的質地、樣式、圖案、色彩等,差異很大,正是對中國差異極大的海拔、地理、天象、物產等「自然規定」做能動適應的結果。人們觀象制物,因地取材,創造了形式和風格都豐富得令人驚嘆的服飾藝術。在黑龍江省松花江下遊肥沃的三江平原(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和完達山一帶,生活著我國一個僅有4000多人口的民族——赫哲族。

勤勞的赫哲人世世代代過著「夏捕魚作糧,冬捕貂易貨」的生活,他們不僅以魚肉為食,還是我國唯一一個以魚皮為衣的民族,因而歷史上被稱為「魚皮魅子」或「魚皮部」。魚皮衣,赫哲語為「烏提庫」,是赫哲族人以前的常服。過去的魚皮衣主要用鮭魚(大馬哈魚)的皮製作,但是魚逐漸稀少後,胖頭魚、大鰱魚的皮也可以用來製作魚皮衣。魚皮衣的製作,分為熟皮、染色、剪裁、縫製、繡花等步驟,其中熟皮是最重要的環節。熟皮也就是將生魚皮加工成柔軟如布的製衣材料的過程。

之後,就是要將魚皮衣料拼接成大塊的衣料,再剪裁成衣片,用胖頭魚皮做成的魚線縫綴起來,再縫上魚骨扣子,魚皮衣就基本成形了。心靈手巧的赫哲婦女還會在衣襟、袖口、擺邊等處繡上圖案,或者用皮條、彩色布料滾邊。有的還用海貝殼或小琉璃球裝飾衣服的下擺。這樣製作出來的魚皮衣,不僅美觀大方,而且耐磨、抗溼、保暖,非常適合漁業民族的水上作業。除了製作成套的衣褲,赫哲人平時還喜歡戴魚皮帽,穿魚皮套褲和魚皮機鞭。魚皮套褲套在腿上,下水捕魚也不怕浸溼衣褲。魚皮輒粒不僅不怕溼水,走在冰上還不打滑,是赫哲人冬天必備的鞋具。

「有大有小,農民之寶。臉多皺紋,耳朵不少。放下不動,穿上就跑。」這個謎語的謎底就是東北人過冬的寶貝——朝鞭。人參、貂皮、靰鞡草被譽為關東三寶。前兩樣東西就不用解釋了,而靰鞡草則只有地地道道的關東人才能夠明白它的寶貴之處。東北的冬季天寒地凍,但只要有了靰鞡鞋和靰鞡草,人們心裡就有了底:「這個冬天好過啦!」靰鞡又寫作「烏拉」、「兀刺」,是滿語對皮靴稱謂的音譯,指的是一種東北人冬天穿的「土皮鞋」。

這種鞋用全皮製成,裡面絮上東北特有的概粒草,穿在腳上暖烘烘的,走在雪地上還不打滑,是東北山區人民冬天外出勞作必備之物。黃燦燦的大鬥笠,豔麗的花頭巾,曲線畢露的藍色緊窄短上衣,寬大的黑色長褲上配一條銀光閃閃的腰帶,這就是閩南一群特殊的女性——惠安女。惠安縣位於臺灣海峽西岸、福建省東南沿海突出部,介於泉州灣與湄洲灣之間。閩南一帶的城裡人用「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衫、浪費褲」來描述她們獨特的服裝。

「封建頭」指的是她們頭上那頂黃燦燦的大鬥籤和那塊色彩豔麗的方形花頭巾。由於海邊風沙大,光照也十分強烈,為了保護嬌嫩的皮膚不會被風沙和陽光摧毀,愛美的惠安女總是戴上大大的鬥籤,用一塊約66釐米的正方形頭巾把頭部遮得嚴嚴實實,只露出眼、鼻、口。如果風沙太大,方巾的結還可以扎在鼻子底下,只露出眼睛和鼻子。這種裝扮冬天防風沙,夏日擋驕陽,人們很難看清她們的真面目,為她們增添了幾許神秘色彩。

「民主肚、節約衫」指的是她們看上去短得出奇的上衣。這種上衣根據個人身材剪裁,緊緊裹住上身,連袖管都緊綁著手臂,而衣長又連肚臍都不能蓋住。遠遠看去,女性柔和的曲線盡收眼底。「浪費褲」指的是惠安女那條褲管特別寬的黑長褲。其實寬闊的褲管也是為了勞作,即使被海水汗水浸溼,也不會裹住雙腿不能行走,在海風的吹拂下又能迅速乾燥。

相關焦點

  • 民族常識|56個民族服飾——朝鮮族服飾!
    2008年6月7日,朝鮮族服飾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朝鮮族服飾歷史淵源中國的朝鮮族大部分是東北淪陷時期時期陸續被日本從朝鮮半島作為政治移民強制遷徙至東北逐漸形成的一個少數民族。服裝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象徵。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民族服飾,以方便勞作為基礎的服裝造型
    生活條件艱苦,但他們用團結和勤勞創造了美好生活以及獨特文化,至今很多地區還保留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勞作習慣,他們的生活與勞作息息相關,方便勞作的服飾造型也就必然與之關聯。男子上衣下擺一般為兩側短、中間長的三角擺,女子則為圓擺,都為圓領對襟,衣袖為九分袖,側縫處衣長比袖短並開衩,從開衩口開始有沿下擺邊拼鑲的裝飾花邊。這樣的款式造型與方便勞作有一定關聯,衣服兩側裁短並開衩使人們雙手在活動中不被側縫的衣長所牽絆,方便勞作。同時從研究中發現這樣的下擺造型為麻慄坡彝族特有,這應該也是他們與其他民族服飾進行區分的特點。
  • 10月22日昭覺「雲夢彝山」民族服飾,將亮相中國非遺服飾秀
    「錦繡中華——2019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活動,由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牽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遺辦公室、北京服裝學院、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中國國際時裝周組委會
  • ...景洪出臺民族服飾著裝暫行規定,市民:已經準備好自己的民族服飾
    景洪市民族服飾著裝暫行規定第一條 為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民族服飾文化與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全國文明城市、世界旅遊名城深度融合發展,推動穿戴民族服飾常態化、社會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自治條例》等法律法規
  • 雲南百子映福 「科技+民族特色」讓民族文化走得更遠
    雲南百子映福工藝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雲南春城民族玩具廠,於1995年建廠,發展至今已經二十年多年了,至建立以來企業以傳承民族文化「鑄造精品」為理念,著重挖掘中國民族服飾文化,在保留原有的民族特色的基礎上以民族服飾文化產品的研發為目標研發了以旅遊文化、民族文化相關的系列產品。目前為止開發和研製了15個系列,13個品類,單品達到1300餘個。
  • 從民族節慶到推廣窗口 「賽裝節」的民族文化推廣之路
    起源於1300多年前的傳統節日服飾是一個民族特有的文化標識,是穿在身上的歷史。五千多年文明發展造就了源遠流長、輝煌燦爛的中華優秀傳統民族服飾文化,其中,雲南民族服飾文化多姿多彩、內涵豐富、特色獨具,是中華優秀傳統民族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七彩雲南民族賽裝文化節推動雲南民族文化強省建設
    ,再到2017年12月,彝族刺繡、服裝服飾舞臺劇目「雲衣霓裳 炫彩彝風」在上海大劇院成功上演……通過活動的持續成功舉辦,民族賽裝文化蜚聲海內外,讓世界體驗了民族服飾之美,感受雲南豐富獨特的人文底蘊,發出了文化自信的最強音,為雲南民族文化對外展示搭建了重要平臺和窗口,有力地促進了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和特色文化產業轉型升級。
  • 中國-東協服飾展秀:服裝與文化的完美融合
    為期六天的中國-東協服飾展秀上,一百四十多套各國傳統服裝服飾免費向市民展出。讓參觀者感受到東南亞美麗迷人的熱帶文化和風情萬種的民族藝術景致。作為第十二屆亞洲藝術節重頭戲之一的中國-東協服飾展秀10月10日~15日在重慶三峽博物館隆重展出。該展覽集中呈現了中國與東協各國服裝、服飾工藝的發展與成就,展示了各國現代服裝、服飾設計與傳統工藝,並以此編織出一幅彼此交融的錦繡圖畫。
  • 服裝設計師金娜:讓民族服裝服飾大放異彩
    她正在設計、裁剪一套鄂溫克族現代元素生活服飾。金娜是一名優秀的民族服裝設計師、裁剪師,是市級鄂溫克族服飾代表性傳承人。她用睿智而靈動的巧手縫製出一件件鄂溫克族服飾,一針一線間串起了鄂溫克民族文化發展的脈絡。這些華麗而典雅的服飾既傳承著古老的民族工藝,又透露出時尚的現代氣息。
  • 一襲霓裳盡顯民族時尚風 絲路雲裳·民族服裝服飾設計大賽在昆舉行
    符合時代潮流的特色服裝服飾,展現雲南民族特色服飾文化,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雲南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絲路雲裳·民族服裝服飾設計大賽現場絲路雲裳·民族服裝服飾設計大賽現場絲路雲裳·民族服裝服飾設計大賽現場現場,一個個模特身著不同的民族服飾緩緩走出,記者而看到,服飾的民族特徵十分突出,有的加入了東巴文化的元素,有的運用了基諾族的文化,還有展現藏族文化圖騰元素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服飾元素的概念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之前小編就已經提出,對於服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併不是要復原與傳統一模一樣的原型,更多的是要將傳統民族服飾元素運用到現代服飾中,使得現代服飾充滿特色
  • 畲族民族服飾——穿在身上的歷史和信仰
    畲族服飾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畲族群眾聚居的地區,至今還保存著斑斕絢麗的畲族傳統服飾。跟我們日常服裝相比,畲族服飾有什麼特色?它的傳承發展情況如何呢?由縣民族宗教局與縣融媒體中心、龍巖市畲族文化研究會聯合推出的「杭川畲韻」系列報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畲族文化中的服飾文化。
  • 遊牧民族新風格,絲路雲裳設計大賽呈現民族文化新活力
    民族服飾文化是異彩紛呈的,在絲路雲裳·民族服裝服飾設計大賽複賽中,具有遊牧民族風格的民族服飾設計作品《木境-遊》從上百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  曹亞娟表示她就是想通過服飾文化展現傳統文化手作情懷,這也是她此番推出《木境-遊》的初衷。《木境-遊》想表達的某種民族特色並不是直接應用在民族服裝上,更多是從服裝整體風格調性上讓人感受這種民族氣息。
  • 「五彩霓裳·民族瑰寶」海南黎族織錦·服飾精品展海口開展
    「五彩霓裳·民族瑰寶」海南黎族織錦·服飾精品展海口開展。「五彩霓裳·民族瑰寶」海南黎族織錦·服飾精品展海口開展。「五彩霓裳·民族瑰寶」海南黎族織錦·服飾精品展海口開展。「五彩霓裳·民族瑰寶」海南黎族織錦·服飾精品展海口開展。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提煉元素從各層面挖掘的元素
    本文乃作者小姐姐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可謂多種多樣、多姿多彩,因為我們之前就強調了挖掘元素的全面性和深入性,但面對這麼多元素,哪些可以被運用,或運用哪些會更好,這就需要我們對挖掘出的元素進行提煉
  • 你知道各個民族的服飾特點嗎
    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56個民族56枝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國一共有56個民族分別是漢族、壯族、回族、滿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土家族、藏族、蒙古族、侗族、布依族、瑤族、白族、朝鮮族、哈尼族、黎族、哈薩克族、傣族、畲族、傈僳族、東鄉族、仡佬族、拉祜族、佤族、水族、納西族、羌族
  • 貴州福泉原生態民族服飾亮相都勻 驚豔黔南
    此次大賽分為原生態類服飾及創意服飾類比賽。黔南州各縣(市)從初賽中脫穎而出的最精美獨特的民族服飾齊登場。福泉市此次參加大賽的主要有小花苗、東部苗、布依族、畲族、仫佬族等的創意服飾,服飾設計不僅結合了各民族的原始文化記憶和符號,還將少數民族的服飾與現代的審美視角相融合,使各民族的文化和特色得到了進一步彰顯。
  • 西遊緬甸記十六:民間戲劇文化,民族服飾文化,當地飲食及海味
    緬甸與中國,同屬亞洲,並都是佛教國家,有相似的民俗和節日,但飲食、服裝、民間戲劇等文化差異,還是很大的。先說說飲食和緬甸美食吧,吊吊看官您的胃口。其實,人們都有自己的口味的,就如國內北鹹南甜,北葷南淡,相互都會有些吃不習慣。
  • 民族常識|56個民族服飾——黎族服飾!
    古代黎族服飾古代典籍有不少有關黎族服飾的記載,如《漢書》卷28《地理志》載:「武帝元封元年,略以為儋耳、珠崖郡,民皆服布,如單被,穿中央為貫頭。師古曰:『著時從頭而貫之』。」美孚方言黎族婦女有傳統的纈染技術,蘇軾在《峻靈王廟記》所說的「織花黎」指的就是美孚方言黎族。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苗族服飾
    本文乃作者小姐姐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苗族是一個愛美的民族,他們非常講究穿著,尤其是苗族婦女,她們的衣服款式、花色裝飾獨具特色。那麼,他們過去的服飾如何?是怎麼樣發展到這樣豐富多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