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脫貧攻堅戰深入推進,一塊塊難啃的硬骨頭被拿下,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路,越走越寬廣。
讓貧困群眾早日過上好日子,是全國人民的共同心願,大家也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很多城裡人把貧困群眾當成了「遠房親戚」,「親戚」們田間地頭的農產品,大家幫忙帶貨搶著買。
北京的一位記者,在河北一個貧困村掛職第一書記,這個村子的主要經濟作物是秋葵。一到秋葵收穫季節,這位記者的微信群、朋友圈裡,就成了秋葵的「大賣場」,不僅同事朋友們搶著買,還幫忙把信息擴散到更遠。
看看大家的朋友圈,扶貧農產品一年四季都有「供應」,買買買根本停不下來:紫皮大蒜、軟籽石榴、黃桃、蘋果、蘑菇、烏雞、鹹鴨蛋……大家買得熱心、吃得開心,貧困地區農產品也打開銷路,可謂兩全其美!
廣東珠海與雲南怒江,也是這樣的「親戚」關係。
怒江西紅柿滯銷,珠海人熱心購買了150噸;怒江玉米大豐收,25噸甜玉米在珠海大受歡迎;核桃熟了,怒江10萬斤愛心核桃在珠海上市;珠海對口幫扶怒江「百企幫百村」農特產品展銷會,更是將500多種高原特產帶到珠海,受到珠海市民熱捧……每逢元旦、春節、端午、中秋,珠海都會組織運輸怒江的農副產品到珠海銷售,每場展銷會都是人頭攢動,產品銷售一空。
有人說,怒江與珠海,是「山珍」遇上了「海味」。消費扶貧,讓珠海人的餐桌更豐盛,讓怒江群眾的錢袋子沉甸甸。
怒江農民種的菜,進入了粵港澳大灣區市場
雲南怒江是全國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這裡山高谷深、層巒疊翠,風光雄奇壯觀,不僅孕育了被譽為「世界物種基因庫」的生物多樣性資源,也造就了怒江農產品綠色環保、生態有機的高品質。
盛夏,瀘水市老窩鎮老窩河口養蜂基地山花綻放,蜜蜂飛舞,蜂農們正忙著將一箱箱蜂蜜運往珠海、昆明等大城市;冬日,貢山縣捧當鄉閃當村田疇裡,一朵朵棕色的仿野生種植羊肚菌從泥土中冒出頭來。村民們忙著採摘、包裝、搬運,豐收的喜悅掛在每一個人的臉上……
但長期以來,因為交通條件限制,怒江的優質農特產品鮮為人知,「長在深閨人未識」,當地貧困群眾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各種困難,大都缺乏銷售渠道,投入多,產出少,基本沒有什麼經濟效益。
產品要走出去,貨品質量是核心。珠海積極探索「分散組織生產、集中規模經營」的模式,在有條件的地方和領域開展規模化種養殖,選擇發展了中華蜂養殖、高原和冬早特色蔬菜種植等特色優勢產業。
近年來,珠海注資1226萬元在雲南省蘭坪縣通甸鎮建設了怒江州最大的蔬菜種植基地,面積2738畝;投入幫扶資金286萬元在瀘水市上江鎮建設了750畝蔬菜基地,引入雲南蔬菜批發大戶陳石良到怒江開展種植和批發。現在,陳石良直接和間接帶動1500多名怒江農民種菜,產品快速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市場。
蘭坪蔬菜基地。
餘麗萍是怒江州貢山縣捧當鄉的一位「創業巾幗」。2016年起,珠海開始在怒江州組織發展羊肚菌產業,餘麗萍獲得幫扶資金,成立了合作社。2017年,合作社種了308畝羊肚菌,帶動種植戶170餘戶;2018年,種了1080畝,帶動了425戶,這裡也被評為雲南省「巾幗脫貧示範基地」……
怒江群眾種植羊肚菌
自2016年珠海對口幫扶怒江以來,兩地深入挖掘怒江農特產品潛力,多措並舉助推消費扶貧,為怒江的產品建立起一個穩定的銷售渠道、穩定的消費市場,幫群眾把農產品銷售出去,讓群眾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截至2019年底,累計投入資金1.96億元開展131個產業幫扶項目,涉及特色糧食、蔬菜水果、中藥材和中華蜂、家禽水產等種養殖產業,以及農產品、民族服裝和手工藝品加工車間、鄉村農家樂等服務產業,6萬多人受益。
珠海傳媒「主播帶貨」,為怒江特色農產品促銷助力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要切實解決扶貧農畜牧產品滯銷問題,組織好產銷對接,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利用網際網路拓寬銷售渠道,多渠道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
「怒江的花椒雞在原生態環境下進行飼養,良好的生長環境,造就了畜禽產品的優異品質,煲湯味道香鬱。」「羊肚菌香氣濃,味道美,富有營養,歡迎大家品嘗訂購!」
直播帶貨
6月23日晚8時,一場別開生面的「主播帶貨」活動在雲南怒江舉行——本次活動由珠海傳媒集團、人民日報粵港澳大灣區融媒體工作室、珠海市婦女兒童福利會共同主辦,通過觀海APP等平臺展開精彩推介,助力羊肚菌、貢山火腿、百花蜜、金絲皇菊、金耳、香軟米等十多種具有代表性的怒江特色農產品走出高山深谷,「飛」進千家萬戶。
「買買買,快把原生態農產品帶回家!」珠海傳媒的主播們當起了農產品的「義務推介員」,他們一邊介紹怒江的特色產品,一邊和參與現場活動的嘉賓交流互動,通過在線視頻直播、美食體驗、現場互動等形式,為怒江特色農產品促銷助力。
短短的2小時,觀看人數近10萬人,點讚、評論互動量居高不下,通過網絡直播,怒江特色農產品與全國各地實現互聯互通,部分產品多次出現搶購一空現象。火熱的「直播帶貨」為扶貧產品拓寬了銷售渠道,展現出消費扶貧的強大能量。
「這是我第一次參與網絡直播帶貨活動,切身感受到網絡銷售帶來的巨大魅力,通過直播帶貨,不僅提升了怒江農特產品的知名度,還幫助了眾多商家打開銷路,滿足不同網絡消費新需求。」前來參與直播帶貨活動的怒江瀘水市怒姆美客來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壽英一邊實時查看直播平臺銷售數據,一邊興奮地說。
「常說山珍海味,怒江有山珍,珠海有海味。現在,怒江交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特產品源源不斷輸往外地。通過本次網絡直播帶貨,希望能讓怒江更多的山珍走出去,促進消費、助力脫貧攻堅。」負責本次直播帶貨的珠海傳媒集團主持人魏磊說。
「今年春節以來,我們持續發力推進消費扶貧,用好廣東消費扶貧月網上行活動、珠海扶貧超市、珠海『海貝商城』等線上線下銷售平臺,發揮好珠海農控集團的渠道優勢,分批集中採購推廣怒江特色農副產品。」據怒江州委常委、副州長葉真介紹,截至5月底,珠海已累計採購、銷售怒江農副產品1283.89萬元。
產品要走出去,渠道是關鍵因素。三年多來,珠海引導怒江企業、合作社與州外企業和市場開展產銷對接,協調相關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開展「以購代捐」,並通過舉辦怒江農產品展銷會,設立怒江扶貧產品館,建設「蘭坪O2O農產品」體驗店及電商平臺等,開展消費扶貧。珠海還組織「扶貧產品進超市」,珠海市民可通過「農控菜籃」微信商城直接訂購怒江農產品。
一頭連著貧困地區,一頭連著廣闊市場。珠海農控集團利用下屬企業物流園公司、菜籃子公司和市場集團的力量,為怒江搭建「直播帶貨」平臺,建立扶貧市場怒江主題館,構建起了線上線下、展示展銷綜合立體性幫扶平臺,拓寬怒江農產品外銷渠道。
「這不僅幫助怒江實現了現代農業『零的跨越』,並第一次將怒江農副產品與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和全國市場對接起來。」怒江州委副書記張曉鳴表示。
(來源:珠海傳媒集團 作者:鍾夏 攝影:鍾凡 李建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