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再次下架「小黃油」:這一次又是什麼原因?

2020-12-19 觸樂

前幾天,Steam再次下架了一批含有成人內容的遊戲,其中包括「方糖社」Lump of Sugar開發的《Hello Goodbye》、Top Hat Studio的《Cross Love》、Yume Creations的《Imolicious》、セルレ部的《Maomao Discovery Team》等。

下架事件很快隨著Kotaku等媒體「Steam禁止蘿莉臉小黃油」的報導逐漸發酵。這一次,Steam提出的「剝削兒童」話題引發了新一輪爭論。

什麼樣的遊戲算是「剝削兒童」?按照Steam的解釋是,「內含以任何方式剝削或利用孩童的內容」。簡單說,就是成人遊戲裡的主要角色不能是未成年人或形象過於年幼。

1989年通過的《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及附件將兒童色情製品問題定義為「被強迫的色情侵害和性剝削」,2003年,美國國會通過《禁止奴役當代兒童的起訴救濟和其他手段法》(即《2003保護法》),將藝術作品中虛擬的兒童圖像也作為打擊對象。因此可以說,Steam作為一家美國公司,選擇限制展現成人遊戲裡的未成年人形象,是有所依據的。

可是,Steam是不是以此為理由下架遊戲的,情況可能還有點複雜。

Steam的舉報中對「剝削兒童」相關的解釋

是「剝削兒童」還是題材問題?

儘管不少媒體把此次被下架的遊戲歸為同一類別,即「未成年」「角色形象過於年幼」,但實際上它們面臨的問題並不完全相同,在以上原因之外,「題材」也是Steam選擇下架的重要原因。

《Hello Goodbye》是一個半架空的學園戀愛ADV,移植自PSP版本,本身不含成人內容,但發行方Nekonyan曾經承諾以DLC形式加入18禁要素。發行方宣稱,遊戲在公開發布之前就被Steam以不明原因下架,他們嘗試與Steam聯繫,但後者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覆。

《Hello Goodbye》

在Nekonyan與Steam溝通未果之後,許多人猜測這與《Hello Goodbye》的校園背景有關,因為Steam經常對這一題材的視覺小說(VN)一刀切。

發行方Nekonyan在官方推特上用惡搞圖片表達了不滿

與《Hello Goodbye》同樣面臨校園問題的還有《Imolicious》。儘管它是一個「兄弟姐妹之間的愛情故事」,然而在Steam員工寫給開發商Yumi Creation的郵件中,這款遊戲被禁止上架的理由仍然是「涉嫌剝削兒童」。Yume Creation強調他們的遊戲中所有角色都在18歲以上,但無濟於事,他們的帳號甚至一度被Steam封禁,不過很快以「只是一個小問題」的理由解封。

《Imolicious》的題材並不像畫風一般清新

Yume Creation對此發聲抗議,他們指出Steam上還有不計其數的成人遊戲,它們的畫風與《Imolicious》也很相似,如果僅僅因為校園背景就判斷角色未成年,無疑是不合理的。他們還懷疑近期下架的多個校園題材視覺小說都與Steam的兩名工作人員——產品發布經理Jason Ruymen和業務發展助理Arisa Sudangnoi——有關,二人均能直接參與遊戲上架工作,而他們很可能由於不喜歡這一類型的遊戲而刻意找茬。

不過,除了Steam之外,另外兩個貨真價實的成人遊戲網站Nutaku和Mikandi也曾將《Imolicious》拒之門外。Nutaku給出的理由是遊戲中含有「亂倫及自殺情節」,Mikandi則把責任推給了支付平臺。由此可見,或許《Imolicious》確實存在一些爭議。但不論如何,Nutaku和Mikandi的理由看上去還是比Steam的合理一點。

《Cross Love》的題材更加邊緣化,講述了一個穿著女裝的男孩和學校裡的男同學談戀愛的故事。比起《Hello Goodbye》和《Imolicious》,它的畫風並不特別「日系」。遊戲在11月上傳到Steam資料庫,但一直沒有通過審核,開發商最終在12月收到了Steam「涉嫌剝削兒童題材,予以封禁」的郵件。

《Cross Love》涉及了變裝題材

開發商Top Hat Studio表示,他們已經事先聲明《Cross Love》中所有角色的年齡都符合限制,不僅如此,遊戲裡還安排了主人公和其他高中男生閱讀成人漫畫、去書店購買成人書籍的情節,以此進一步證明他們都超過了18歲。以此為理由,Top Hat Studio六度聯繫Steam解釋,但都沒有收到任何回應。

《Maomao Discovery Team》是以貓娘為主角的RPG遊戲,含有一部分成人元素。遊戲曾於11月短暫上架成功,但很快又被Steam下架,此後儘管開發商又準備了一個全年齡版本,但多次審核都未通過。最終,他們只能放棄上架Steam的想法,轉而嘗試其他平臺。

《Maomao Discovery Team》

「反覆無常」的V社

自從將營業重心轉向遊戲銷售平臺以來,V社(Valve Corporation)就一直陷於遊戲數量與質量的矛盾之中。一方面,包括「青睞之光」「直接發行」在內的多項措施讓Steam上的遊戲數量飛速增長,也讓它取得了PC平臺上難以撼動的地位;另一方面,V社也在想方設法限制「垃圾遊戲」,那些惡俗、騙成就、騙卡牌,乃至帶有詐騙金錢性質的遊戲是他們的長期打擊目標。

其中,「帶有成人元素的遊戲」一直處於爭議的中心地帶,尤其是軟色情、擦邊球,以及通過各種方式提供R18補丁的作品。儘管Steam明令禁止色情內容,但也只能做到表面功夫,此類遊戲的廠商和玩家們擁有一系列約定俗成的機制來規避審核與風險。

更重要的是,V社自身對於「小黃油」的態度前後也不統一。從平臺運營的角度看,這其實不難理解,他們既要確保平臺的開放性,又不能讓這些「小眾」遊戲過多地進入普通玩家——特別是未成年玩家——的視野。但這樣一來,許多「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處理方法也給開發者和玩家落下了雙標的口實。

V社從未允許Steam上的遊戲提供真正的R18內容,尤其是未加修飾的色情CG。但在這個明確的標準之外,他們並不拒絕那些經過修改後的「全年齡」遊戲,特別是在「青睞之光」啟動之後。這就給了許多遊戲廠商「曲線救國」的機會,先修改上架、再提供R18補丁的做法成了人人皆知的秘密。如今入選Steam「n大名著」、銷量超過150萬份的《Nekopara》,以及同樣「好評如潮」的《HuniePop》就是其中的代表。

最初的「四大名著」中並不包括《Nekopara》,但後續的其他「n大名著」中都有它在

有了「艹貓」「哈尼炮」的前例,更多良莠不齊的準色情遊戲大規模湧入了Steam。此後的幾年時間裡,V社對這樣的行為沒有太多幹涉,直到2017年10月,才出臺了一份禁止發布R18補丁及DLC的聲明,聲明內容也透露著一股掩耳盜鈴的味道——補丁可以有,只是不能在Steam的頁面(包括評論區)裡出現,至於玩家從別的渠道(比如開發商的主頁)搞到,那就不是V社的責任了。

《HuniePop》開發商也提供過R18補丁

可以說,以這樣的方式禁止R18內容基本上就是走個形式,當然以V社的員工數量來說也實在做不到一一追究,因此,儘管出現過一點異議,廠商和玩家並不十分在意。但實際上,此時Steam對於色情相關內容的審查標準已經開始搖擺不定。2017年12月,全年齡遊戲《家的鑰匙》以「戀童」為由被Steam下架,引發爭議,不過因為遊戲設定確實有可商榷之處,且V社並未將打擊面擴大,所以沒有造成太大影響,就這樣「相安無事」地又過了大半年。

2018年5月,包括「艹貓」開發者NEKO WORKs、「哈尼炮」開發商HuniePot在內的多個開發者收到V社通知,稱他們的遊戲違反了Steam關於色情內容的相關規定,如果不整改就會被下架。

這個消息一度被人們視作一個信號:V社將對上架遊戲進行更嚴厲的審核。還有玩家發現,這一次收到V社通知的都是日系AVG開發商,同樣包含成人內容的3A大作卻全部安然無恙——這讓玩家對V社的質疑進一步加深,不僅僅因為他們專挑小廠、獨立遊戲開發者下手,還有Steam一直以來對於AVG、視覺小說等遊戲類別的忽視(甚至是歧視)。2萬餘名玩家發起籤名抗議活動,反對Steam下架《HuniePop》等遊戲。

玩家籤名抗議Steam下架《HuniePop》等遊戲,最終他們收集了超過2.1萬個籤名

關鍵在於,V社在這次的通知中進一步模糊了關於成人內容的審查標準——他們是如何判斷一部數年前上市,且根據平臺規定修改了內容的遊戲「違規」的?V社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覆。大約2天之後,他們又向此前受到警告的開發者們發出了道歉郵件,但在道歉的同時也宣稱會對遊戲重新審核。

更有意思的是,V社在一個月之後發布了一則新的聲明,稱他們將推出一個新的篩選機制,有成人內容的遊戲開發者需要對Steam進行說明,除此之外,任何不違法、不抄襲的遊戲都可以順利上架。無獨有偶,在6月中旬的俄羅斯聖彼得堡White Nights遊戲大會上,V社的法務主管表示「我們不是口味警察」(We are not the taste police),再次強調他們不會根據內容來判斷或者刪除遊戲。

V社於6月7日發表的聲明

「我們不是口味警察」

9月,V社又公布了「最新進展」,增加了兩個關於成人內容的篩選選項:面向一般作品的「通用成人內容篩選器」和針對以成人內容為賣點作品的「僅限成人篩選器」。此外,遊戲中含有暴力或色情內容的開發者必須對遊戲內容進行說明,當玩家查看某個遊戲的Steam頁面,或是從外部連結訪問某個遊戲時,這些說明就會顯示出來。

「最新進展」中增加了兩種篩選機制

很多人已經被Steam搖擺不定的原則搞得一頭霧水,而「最新進展」似乎總算是給出了一個結論:以嚴格篩選代替直接刪除,不想看到某些類型遊戲的玩家可以預先過濾掉它們,而喜愛這類遊戲的玩家也可以在一個可控的範圍內玩到遊戲並與開發者順利交流——假如這個原則能夠得以順利執行,對於各方而言也都是不錯的。

然而僅僅過了幾天,Steam就又下架了170多款遊戲。被下架的遊戲中包含V社長期打擊的刷成就遊戲、惡意遊戲,以及為數眾多的成人遊戲。鑑於它們確實粗製濫造,「一看就知道是垃圾遊戲」,故而玩家的反饋大多以支持和吐槽劣質遊戲為主,此次下架沒有掀起太大風浪。更何況,11月還有以《Negligee: Love Stories》為代表的遊戲上架,開發者稱它是Steam上第一個「100%未經審查的遊戲」,連補丁也不需要。

9月末至10月初,V社在2周時間裡下架了170多款遊戲

到了今年12月,情況再一次發生了變化。

或許是由於有了新的聲明與篩選原則,V社無法再用模糊的「違反色情相關規定」就讓遊戲直接下架,這一次遭到處理的《Hello Goodbye》《Cross Love》《Imolicious》《Maomao Discovery Team》等遊戲均被告知了一個明確的理由——剝削兒童。對於這一點,V社的判斷標準是:遊戲中的角色都被設計成了學生,而且畫風看上去年齡都很小,僅僅加一個「所有角色都超過18歲」的解釋並不能獲得認可。

——說好的「開發者對遊戲進行說明,通過篩選決定是否顯示給玩家」呢?

到底怎樣才算是「剝削兒童」

隨著媒體的陸續報導,人們對這次下架的討論也逐漸升級。由於涉及「剝削兒童」話題,「畫一個幼女並稱她500歲」的做法是否合理,也成為不少人關注的焦點。反對者認為,「剝削兒童」「戀童」屬於犯罪行為,虛擬作品不是法外之地;支持者則認為,V社並沒有給出他們關於「侵害兒童」的具體標準,遭下架的遊戲中甚至有全年齡作品,因此仍然是一次雙標的裁定,更有V社內部員工刻意針對他們個人不喜歡的視覺小說作品之嫌,這樣的處理方式無疑是給了「我們不是口味警察」一記響亮的耳光。

拋開「V社員工以權謀私打擊視覺小說」一類的沒有明顯證據支持的說法,人們討論的問題明顯仍然圍繞著「剝削兒童」及「戀童」展開——不論喜不喜歡玩這些日系畫風的「小黃油」,肯定不會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是戀童癖。

無論是「違反色情相關規定」還是「剝削兒童」,V社發給開發者的郵件中往往顯得含糊其辭。然而實際上,美國法律關於兒童色情及兒童色情製品有著清晰的定義。

在美國法典中,兒童色情製品的定義為「visual depiction of sexually explicit conduct involving a minor」,即「描繪未成年人露骨性行為的視覺表達」,包括照片、電影、錄像、圖片,以及計算機圖片或可還原為圖片的數據。其中的「未成年人」一般指的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人」,但虛擬形象也並非不受法律控制。2003年,美國國會通過《2003保護法》,規定那些看上去與真人無異,或難以分辨是否真人的虛擬形象也被列入兒童色情的範疇。此外,虛擬作品還要面臨「米勒測試」(Miller Test,美國最高法院用來判斷某一言論或表達是否屬於「淫穢」的測試),假如無法通過測試,它們也可以直接被禁掉。

美國法典中關於兒童色情的規定

「indistinguishable」一詞相當重要,它意味著只有極其接近現實真人的虛擬形象,才會被列入兒童色情

可以看出,美國法律對於虛擬作品中是否涉及兒童色情的管控是相當謹慎的,一般來說,繪畫、卡通、雕塑——當然也包括遊戲在內——不會受到限制,而那些「接近真人的」作品受限的理由,也是出於保護現實中兒童的考慮,避免某些人使用真實受迫害的兒童圖片偽裝成電腦合成的「作品」。

以法律的標準看來,那些有著「二次元」「日系」「紙片人」畫風的成人遊戲反而是明確受到法律保護、不應受到限制的作品。它們可能會讓一部分人感到不快、惡意乃至噁心,然而這並不能成為它們被禁止的理由。當然,這樣的做法也是建立在美國較為完善的遊戲分級制度基礎上的,「小黃油」們可以被自由地創作與消費,但它們仍然需要妥善管理,不能提供給那些不適合消費,或是主動拒絕它們的人群。

由此可見,在「小黃油」的問題上,Steam、開發者與玩家矛盾的焦點仍然在於V社的處理方式上:假如它自始至終都一刀切地拒絕任何成人內容,那麼開發者和玩家都會直接選擇其他平臺——然而那是不可能的;假如它對一部分成人內容放任自流,卻對另一部分態度曖昧,時緊時松,沒有明確標準,那麼開發者和玩家自然有理由譴責它朝令夕改——正因如此,它在9月發布的那套「篩選系統」本可以成為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卻又因為接下來的一系列操作而前功盡棄。

餘話

當然,玩家也不是完全不理解V社的苦衷。作為一個規模大、知名度高的遊戲平臺,Steam不知被多少雙眼睛注視著。在今年5月的下架通知背後,就有美國反性剝削中心(National Center on Sexual Exploitation,NCOSE)作為幕後推手,向Steam長期施壓。這樣正在行動的組織絕對不是個例。

5月,在成人遊戲開發商們收到V社郵件警告之後,NCOSE官方網站上打出了「勝利」字樣

不論如何,開發商與玩家都不希望V社在「小黃油」的問題上繼續拉鋸戰。就V社自身而言,它以往的處理方式都稱不上好,這一次下架爭議再大,恐怕也會導向不了了之的結局。

未來還是個未知數。V社必然不希望Steam與某個類別的開發商和玩家形成對立,而開發商也無法放棄Steam的影響力和流量——這種「動不動吵架,但日子還得過」的狀況或許會一直持續下去,我們只能期待它最終可以達到平衡。

(本文關於美國法律對兒童色情製品規定的內容與截圖來自《也談什麼是兒童色情》一文,感謝作者「nagaoto」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對小黃油區分對待 Steam刪除千款遊戲的操作有點迷
    廉價的喜加一小遊戲、福利滿滿的小黃油、高大上的3A巨作,總有一款舒舒服服對胃口。  而也是因為steam平臺遊戲太多,各種原因下架的遊戲也不少。  前不久,steam又搞了一波事兒——有玩家卻發現不少躺在購物車願望單裡的遊戲突然被下架了。
  • 且玩且珍惜,steam恐再無小黃油
    隨著《絕地求生》的熱度不斷,一部分吃雞玩家逐漸分流到steam 的其他遊戲當中,這當中有不少玩家都沉浸在小黃油的世界中,無法自拔。近日,V社宣布,將會對steam內所有上架的遊戲進行色情內容的審查,凡是有涉及色情的遊戲一律實行下架處理,而且重點提及了《巧克力與香子蘭》(steam史上最優秀的射擊類遊戲)、《Mutiny!!》(整個遊戲全是福利)等銷量與口碑雙豐收的galgame佳作。
  • 適合深夜玩的steam遊戲,竟然面臨黃油危機!
    5、《VR女友》不過最近幾天,Steam突然毫無預兆地聯繫到幾家知名黃油開發商,要求他們限期對遊戲內容做出整改,否則這些遊戲將遭到下架處理。steam打著擦邊球的遊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今來看steam怕是有大動作。
  • Steam首款無修正黃油15日上線?老司機們的春天要來了?
    9月12日,本來大家的關注點都集中在蘋果晚間的發布會上,忽然steam就搞出了一個大新聞。一款叫做《Negligee: Love Stories》,中文譯名為《晨衣小店:愛情故事》的無修正黃油將要在9月15日正式上架steam平臺。
  • ​Steam上的那些絕版遊戲是因為什麼下架的?
    下架的遊戲就只能去社區裡尋找了第二類,則是那些需要現實產品授權的遊戲,例如各類賽車,飛行,以及育碧的那票軍事遊戲。世嘉的《Outrun 2006》下架,直接原因就是法拉利的許可到期了;最近的《心靈殺手》下架也是因為音樂版權的問題;《鬼武者3》則據說是明星(金城武)授權到期的原因。
  • steam下架小黃油 央視嚴管B站動漫 肥宅快樂遊何去何從?
    隨著7月16日steam嚴審一批,下架一批小黃油的消息襲來,還沒等肥宅緩過神來,7月20日央視直播間又點名批評了B站的「低俗動漫」,這一波中美聯合的反黃組合拳,打得肥宅臉上的笑容漸漸失去,未來可能再也不能在steam上愉快地玩《巧克力與香子蘭》擼貓了……
  • 在你不知道時,steam的小黃油已經「死」得差不多了
    在steam中國區,或許「真正的黃油」已經徹底消失了。悄然下架故事還得從上周末說起。我在B站閒逛時,突然發現小破站不知何時購買了《殭屍世界大戰》的片源,而在這部電影的某一條友善彈幕裡,提到「這些殭屍比小楓裡的跑得還要快」。
  • Steam解禁 「小黃油」後,紳士們走上了康莊大道
    早在5月中旬,Steam就為平臺上「小黃油」太多而率先給三家「小黃油」遊戲開發商發出了整改通知,威脅說如果不處理其內容就下架他們的遊戲。而這三款遊戲,分別是《Nekopara》、《HuniePop》、《Mutiny!!》。
  • Steam下架黃油態度模稜兩可 最大遊戲平臺地位不保?(3)_遊俠網 Ali...
    有些玩家喜歡玩主流的大作,有些玩家只玩「小黃油」,當然還有像只為了玩《PUBG》這樣一個遊戲而使用Steam平臺的用戶。對於這樣的開放性平臺,出臺一個讓所有人都滿意的政策並非易事,而顯然Valve在這一點上做得還不夠。  這也帶出另一個問題,現在Steam的審查是否雙標?在這些打著擦邊球的「小黃油」以外,大家耳熟能詳的大作中也有著不少的成人內容,而且尺度一點都不比「小黃油」低。
  • 黃油危機:Steam整改成人內容引發的一場幕外戰爭
    在Steam上玩小黃油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且不說老司機們遊戲庫裡肯定都躺著幾個黃油,大名鼎鼎的「艹貓」你就是沒玩過應該也聽說過。Steam平臺其實一直對這些打著色情擦邊球的作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各類小黃油在近幾年也伴隨著Steam發展壯大,創造出過不錯的成績。
  • Nekopara登頂黃油銷量榜首,一半遊戲由中國人購買
    由於某個邪惡的平臺(steam)介入galgame市場,《nekopara》這款遊戲成功登頂銷量榜首。《nekopara》在國內俗稱「艹貓」,也被很多人認為是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不懂)。目前單作銷量超過五十萬份,而系列總銷量已經達到200萬份。其中更令人深思的是,購買這些遊戲的人中,有一半是中國人。
  • WG版怪物獵人被強制下架,玩家紛紛表示我的存檔怎麼辦?
    之前怪物獵人世界PC版出來前,steam版本玩家和wegame版本玩家之間就火花不斷,不是你罵我就是我罵你,雙方掐架可是相當猛烈。但今天,wegame的一則公告讓所有玩家驚呆了:wegame版本怪物獵人世界下架了!
  • 刀塔霸業無法登錄steam怎麼辦 steam連不上解決辦法
    刀塔霸業無法登錄steam怎麼辦 steam連不上解決辦法 由V社自主研發的刀塔霸業現在已經開始全平臺搶先測試,引起了大量玩家注意。由於遊戲的多人模式需要登錄steam帳號才能進行,很多手機平臺的玩家在登錄steam的時候,都登錄不了,一直出現一串英文界面。那麼刀塔霸業無法登錄steam的原因是什麼呢?
  • steam紅信是什麼
    有些玩家會在登錄steam平臺的時候收到一份小紅信,告訴我們遊戲被回收了或者帳號的部分功能被停止使用,很多人都不清楚是為什麼,也不知道除此之外還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本文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紅信的種類、懲罰措施還有產生的原因。
  • 嫩牛五方重新回歸,預測一下,還會再次下架嗎?
    答|百度派 @煮飯飯12應該會再次下架吧。之前回歸的時候,吃了一次,但是並沒有第二次,原因顯而易見,個人不太喜歡,胡椒味太重,裡面的肉的口感也著實不可恭維。如果在口味還是沒有多大改良,再次投入菜單,銷售表現平平,再次下架也是習以為常的。同樣,對於來年再次回歸,也不會感到意外。
  • 歐美獨立黃油麵臨下架危機,我們採訪了幾位開發者
    根據《赫芬頓郵報》的報導,「四間房」創始人認為,今年四月美國通過的「反網絡性交易法案 (FOSTA)」應該是此次內容整頓如此嚴格的原因。儘管稱為「反網絡性交易法案」,該法案最引人注目的焦點卻是對網際網路內容進行法律層面的嚴格監管。在過去,網站通常無需對第三方上傳的違法和侵權內容負連帶責任。
  • 怪物獵人世界wegame版下架後續 wegame版還會上架嗎
    怪物獵人世界wegame版下架後續 wegame版還會上架嗎 鬥玩網(d.chinaz.com)原創:最近騰訊wegame版本的怪物獵人世界稱被大量舉報已經下架,並且最糟糕的是運營的資格都撤銷了
  • steam中國版它終究還是來了
    Hello小夥伴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崽崽。相信在座的小夥伴們很多都是單機遊戲的玩家,那麼steam這個平臺一定多多少少有所耳聞了。沒錯,目前這個全球最大的遊戲平臺已經是遊戲界家喻戶曉的出名人物了。Steam平臺上有很多國內遊戲平臺玩不到的3A大作,因此深受廣大遊戲玩家們的喜愛。
  • steam集換式卡牌有什麼用 steam集換式卡牌在哪裡查看
    steam集換式卡牌有什麼用?steam集換式卡牌系統是steam中十分受歡迎的功能,那麼steam集換式卡牌在哪裡呢?下文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  steam集換式卡牌在哪裡?  steam集換式卡牌是一種可通過在Steam上玩遊戲來收集的卡牌。
  • 色而不膩才是真•小黃油 細數steam上的優秀GALGAME(3)
    SAKURA 系列 奶·即·正·義 只要是比較了解steam 以上就是本期《steam玩什麼》為大家推薦的三款小黃油,感興趣的玩家可以去steam商城看看。適度開車有益身心健康,但小黃油雖好可不要傷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