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丨扶貧項目「牽手」石榴產業生態農業觀光讓遊客「榴」連忘返

2020-12-19 魯網

走進位於山東棗莊的嶧城區大理峪石榴休閒莊園,一排排整齊的智能溫室大棚映入記者眼帘,這裡是嶧城區榴園鎮與底閣鎮「聯鎮共建」的扶貧項目。

一棵棵石榴樹,從育苗到種植再到採摘,種植戶們接受著專業技術人員的悉心指導,石榴產業帶動兩鎮近四千人實現了穩定長久脫貧。

「決勝2020——脫貧攻堅看山東」網絡主題活動記者一行來到大理峪自然風景區,這裡位於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榴園鎮境內,是依託區位生態資源優勢,建設的以自身人文環境、山水環境和周邊風光環境為基礎,發展以生態觀光為目的,以山色為主景點,以水上運動、遊樂、休閒觀光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旅遊項目。

大理峪特殊的地形構造,造就了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天然的生物群落。這裡擁有著罕見的1000餘畝、2萬餘株石榴古樹群落,石榴樹齡均在200年以上,具有很高的旅遊觀賞和研究保護價值。

近年來,當地先後整合2017年入資豐源集團等11個產業項目資金602.4萬元,統籌2020年各級扶貧資金181萬元、扶貧協作資金150萬元,共計933.4萬元,採取「國企託管運營」模式,委託資金雄厚、理念先進、技術過硬的國企棗莊榴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設「旅遊+」現代農業休閒觀光型綜合性園區,推動產業扶貧項目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由單一到多元,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動鄉村振興。

堅持「依榴而興、為農而行」的思路,石榴樹正成為當地種植戶的「搖錢樹」。負責人介紹,大理峪石榴休閒莊園已經建成了高標準的石榴繁育中心、石榴標準化種植基地,蓋起了玻璃溫室大棚2座、薄膜溫室大棚1座、冷棚11個、農家樂1處,發展了高標準石榴新品種種植50畝,石榴扦插試驗種植5萬株,生產優質石榴100噸,實現年銷售額350萬元,年提供扶貧收益58萬元,帶動2個鎮86個村1785戶3895人穩定長久脫貧。

為讓科技助力脫貧成果提升、提高園區產業發展水平,石榴休閒莊園還充分運用智能溫室、鋼架大棚等先進設施,將這裡建設成了「智慧園」。農業物聯網、水肥一體化、綠色病蟲害防控等設施的建設投用,實現了石榴良種繁育工廠化,打造成了引領全國石榴良種擴繁方向的示範基地,有力地帶動嶧城區石榴產業發展。

圍繞「農業+旅遊」,融合休閒農業元素,榴連忘返、盆景佳苑、五穀嘉園、戶外拓展營等20處旅遊版塊正著力將石榴休閒莊園打造成「歡樂谷」。「我們這裡投入經營的高標準農家樂「榴寶餐廳」,還有正在建設醉花堂榴芽茶炒制工坊,輻射帶動起採摘園、農家樂、高標準民宿數十家,吸納周邊貧困群眾務工100多人。」石榴休閒莊園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以石榴為主題的科普基地、研究中心、培訓學校、實習基地等正在建設推進,未來建成的玻璃連棟溫室石榴科普研學主題館,年培訓石榴種植戶將達到1000人次,可接待周邊研學團隊近兩萬人次。

一整套脫貧致富「組合拳」打下來,大理峪的區域近郊遊品牌不斷做靚,脫貧攻堅成果得到了全面鞏固。正因選擇了一條以石榴產業為中心,石榴產業和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發展特色產業的道路,大山裡的小鎮群眾不需要背井離鄉就能增收致富。(據海報新聞)

相關焦點

  • 「決勝2020」山東棗莊:生態農業觀光讓遊客「榴」連忘返,葫蘆上雕...
    扶貧項目「牽手」石榴產業 生態農業觀光讓遊客「榴」連忘返圖為棗莊嶧城區榴城文旅消費扶貧產品展館內展示的石榴。孫汝 攝榴城文旅公司打造的「榴禮」品牌系列產品,通過深度挖掘當地文化內涵,創意開發包裝石榴系列產品,發揮商貿流通等物流服務網絡和綠色通道作用,向全國統銷統供特色扶貧產品。嶧城區大理峪石榴休閒莊園是嶧城區榴園鎮與底閣鎮「聯鎮共建」的扶貧項目。
  • 大型農業觀光生態餐飲園建設項目
    結合現代商務賓館與自然園林相配套的建築群落設計,把大型高效生態農業觀光園區打造為以休閒度假和群眾性娛樂設施為重點,融休閒、度假、會議服務、旅遊觀光、餐飲娛樂為一體的具有時代特色和山村田野風光、生態農家體驗的度假旅遊綜合區。  三、項目背景  洛陽市是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入選福布斯中國內地最發達旅遊城市,2012年全年接待遊客776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02.7億元。
  • 脫貧攻堅看山東|石榴煎餅銷全國,這裡的扶貧新模式讓農民富起來
    棗莊市嶧城區變「輸血」為「造血」,充分發揮中國石榴之鄉、魯南「菜籃子」基地優勢,探索「1231」扶貧消費模式,打造「一個平臺」,健全「兩支隊伍」,暢通「三個渠道」,嶧城區通過建設創新平臺、健全推廣銷售隊伍、打造產品品牌,暢通了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促進了貧困群眾增收,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產業是脫貧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
  • 綠色生態農業成扶貧產業新亮點
    原標題:綠色生態農業成扶貧產業新亮點 春夏之交的蘭州,鄉村裡一派繁忙的景象。一片片田野鋪展大地,一棚棚蔬菜青翠碧綠,一座座新宅錯落有致,一條條道路四通八達……金城大地,處處生機勃勃,活力彰顯,好一派產業興旺、和諧繁榮、物阜民康的喜人景象。 4月29日,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永登縣、榆中縣、玉門市、平川區等18個縣市區退出貧困縣序列。
  • 紅石榴成大產業
    加大以石榴為特色的產業招商力度,投資1.2億元的同興食品項目正在加速推進,計劃年內基本建設。 二是在招引人才上出實招。深化校地戰略合作,助力產業全面發展,與南京迷你矽谷、常州大學、棗莊學院等高校合作,做深做強石榴產業,使石榴產品更加多元化;與山東旅遊職業學院籤約,學院將為嶧城區旅遊規劃開發、品牌打造、產品策劃、人才培養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智力支撐。
  • 安化縣原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園項目
    二、項目背景  1、產品概述  生態觀光農業是一種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的新型生態旅遊產業。隨著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現代農業不僅具有生產性功能,還兼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人們提供觀光、休閒、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 臨清市青年路街道:扶貧農場引遊客觀光採摘 貧困戶「甜在心頭」
    大眾網·海報新聞臨清6月2日訊(記者 王瀟通訊員 賈桂強)正值初夏時節,臨清市青年路街道朱莊居牧青農場的蔬果進入了採摘期,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觀光採摘。5月31日,臨清市青年路街道貧困戶賈秀英正在棚內採摘甜瓜5月31日,山東省臨清市青年路街道貧困戶正在對甜瓜分揀、包裝作為臨清市重點扶貧項目,牧青農場積極吸納本村及周圍村居的村民務工,優先聘用建檔立卡貧困戶,帶動170餘名貧困戶順利就業,每年人均增收5000餘元。
  • 農業觀光生態旅遊開發項目
    五、項目市場分析及效益分析:該項目實施後,可解決並完善旅遊區內的基礎實施,擴大景區的接待遊客能力,年收入3962萬元,同時,還可帶動旅遊區附近其它地區相關產業的形成和發展,解決農民就業400餘人,社會效益顯著。
  • 日本山形縣將開展農業觀光推進項目 中國遊客期待
    日本山形縣將開展農業觀光推進項目 中國遊客期待
  • 鄭州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之產業扶貧專場
    我們的主要做法是:一、堅持因地制宜,培育發展脫貧產業一是發展農業特色產業。近年來,我市制定了一系列扶持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的政策措施,通過實施「菜籃子」工程、現代農業示範園、產業扶貧、到戶增收等農業項目建設,引導、推動貧困村因地制宜發展蔬菜、林果、花卉、中藥材、畜禽、水產、食用菌等農業特色產業,促進了貧困群眾就業增收。
  • 淅川縣盛灣鎮:「生態+旅遊」趟出扶貧新路徑
    該鎮堅持生態立鎮戰略,按照「三化引領、三線結合」的總要求,堅持「鎮有主導、村有特色、點面結合、百花齊放、整體推進」的思路,重點發展軟籽石榴、薄殼核桃兩大主導產業,兼顧發展中藥材、獼猴桃、大櫻桃、食用菌、小龍蝦、黃粉蟲等高效生態產業,擴大產業帶貧覆蓋面,打造「一條長廊」「兩條產業帶」。 旅遊為核,扮靚美麗鄉村。
  • 山東招遠:大秦家街道著力打造生態農業產業引領鄉村振興
    山東招遠:大秦家街道著力打造生態農業產業引領鄉村振興 2020-12-05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甘肅銀行支持海升串番茄項目發展綠色生態農業
    原標題:甘肅銀行支持海升串番茄項目發展綠色生態農業   該項目對促進平涼市的農業
  • 雲霄縣棪樹村:推進「生態+現代農業+鄉村旅遊」,打造生態產業樣板村
    五年前,棪樹村仍是一個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環境髒亂、產業滯後的窮村。「早前,村裡遍地雞糞,部分村民有隨手丟棄垃圾的壞習慣,村容村貌髒亂。如何守住美景?美化環境、護住生態是關鍵。」村支部書記說道。近年來,棪樹村著力強化人居環境整治、推進生態農業轉型發展,積極創新生態旅遊模式,以生態文明建設助推扶貧摘帽,實現生態紅利最大化。
  • 省屬高校精準扶貧二十大典型項目掃描
    湖南農業大學科技扶貧項目組經過充分調研和產業診斷,啟動了基於整合茶葉和電子商務兩大產業協同創新的「網際網路+品牌」產業扶貧計劃,修訂了《古丈縣茶產業發展規劃》和《古丈縣電子商務發展規劃》,通過規劃引領和模式創新推動產業發展。同時,積極整合資源,協調各方力量,推進項目實施。
  • 濟寧市中區都市型生態農業產業提質增效
    和「城裡人」牽手,讓像杜萍、趙三國一樣的眾多村民實現了致富夢想。近年來,該區按照「四心兩區」戰略定位,積極打造都市型生態農業產業體系,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觀光休閒農業,加速建設都市型生態農業示範區,實現了農民由「靠城吃飯」到「靠城發展」的新轉變,拓寬了致富路。2012年,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620元,比上年增長18%。
  • 張家界生態農業觀光園
    園區位於張家界市城區至核心景區的旅遊黃金通道兩側,總面積 17.33平方公裡,其中核心區面積7.28平方公裡,計劃投資1.79億元,劃分為綠色長廊、觀光農業和家庭旅館三大主體工程,經過四年多的開發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完成總投資10500萬元,引進在建項目16個,生態農業觀光園已初具規模。
  • 天峨:生態扶貧實現「綠富」雙贏
    近年來,天峨縣堅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生態建設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有機結合,探索生態扶貧新思路、新途徑,實現生態扶貧帶動脫貧攻堅,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築牢基礎。▲群眾正在天峨縣向陽鎮周皇柿子基地分揀包裝柿子。潘樹紅 攝護綠增綠,築牢脫貧靠山。該縣按照「縣建、鎮聘、站管、村用」原則,制定生態護林員選聘方案,選聘工作人員。
  • 一項目用「公司+產業+農戶」精準扶貧模式,惠及7村貧困戶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諸城市密州街道藉助鄉村振興東風,將農業項目扶貧作為重要一環,用好各級產業扶貧政策,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將更多貧困戶納入到脫貧攻堅長效機制中來。諸城市新博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項目實施以來,就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輻射帶動東山社區新調整流轉土地1000餘畝,種植起高效經濟作物,促進了本地現代高效農業的快速發展,鞏固了脫貧成效。
  • 四十集電視連續劇《故土榴鄉》有望8月在河南滎陽開機
    每年,總會有眾多遊客從世界各地來到河南滎陽,不僅想看看楚漢對壘的鴻溝,品品劉禹錫、李商隱的經典詩句,感受嫘祖文化;河陰石榴,也成為多數遊客來滎陽的必嘗美食。7月17日上午,一場關於「石榴」的項目座談會在中原智谷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