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學習英語呢,就是在培養英語思考力。教孩子學好英語,並不是說英語有多快。而是在說英語之前,能夠思考清楚,語言表達有序,合理準確地完成溝通。這和日常生活中,家長教孩子說話做事的目標是一致的。不要因為學了英語,就忘記了怎麼去溝通了。思考方法是一樣的,語言是工具,在練習使用工具的時候,也是在具體事物上練的。能夠把事情做好,物體也就得到認知,能力也會提升了。所謂事物,必然是先學會做事,然後結合物體,來完成需求。物體的名稱,就是單詞。課堂上,老師和孩子互動英語,更多的是在教孩子做事。在事情上明白了,然後在語言上訓練表達和溝通能力。如果事情都不明白,只是跟著模仿和互動,學過了又能沉澱和積累什麼呢。在認知物體的時候,就是通過名稱來互動的。名稱呢,就代表了印象中的物體;完成了互動,就學會了做事。其實呢,學習英語,就是要在事上求,而不在單詞上。
少兒英語啟蒙教學,互動中,老師會提問,給孩子思考的時間,這一點是挺好的。如果馬上回答,就可能思考不夠透徹和周全,或完全靠記憶來回答。這樣就容易形成生搬硬套的毛病,前期學習還覺得不錯,隨著知識量的增加,就逐漸跟不上了。所以,學會處理事情,就是要鍛鍊在情景中如何正確解決問題。這個是培養孩子的特色,而不是一刀切的結果。孩子的表現,都是有結果的,不能說是錯誤的。不合理的地方,可以引導,在思維上去完善和糾正,從而更清楚孩子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當事情都弄明白了,就知道怎麼去理解物體了。很多時候,事和物是一起學的;這樣呢,認知了物體,也在學會了做事。這樣會讓自己做事的原則,建立在物體上,最終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去做事了。沒有辦法實踐,是以因為沒有思路。表現是孩子的表現,所以,在面對情景的時候,孩子會從自身體驗去思考。
家長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也是一件事。有時候,孩子學不好,家長就完不成事情。如果在家庭事情都不能完成好,在工作中怎麼能做好呢。有人說,家長工作能力很強,在家庭教育上,相對比較少時間和精力去陪伴孩子。學習和工作,其實是一回事。學習也是一種工作;工作更需要學習。輔導孩子,也是在幫家長自己。家長輔導孩子學習英語,就是在教孩子說話做事。家長自己的表現,也是孩子的榜樣啊。孩子的學習,是基於情感和需求。比如,課堂上,孩子聽老師的話,是家長吩咐的。認真做事情的態度,是從家庭環境中培養的。在課堂上,老師表揚孩子真聰明;就是在表揚家長的培養教育。老師和孩子互動話題,是基於實踐基礎。如果孩子沒做過,就不知道老師在說什麼。沒見過,也不明白。老師會讓孩子明白的是物體,而做事的原則,已經在家庭中培養了。
學過一段英語,要學會沉澱。並不是不前進,而是積累經驗,鍛鍊方法,讓學習更有效率。家長也希望孩子,快樂學習,有效學習,學有收穫。提高單詞量,是經驗的積累。而不是記憶來的。有的人讀英語,讀的是單詞,有的人讀的是意境。當意境越來越清晰,透徹了;那也就能夠明白了,看到單詞就理解了,還用特別去記憶嗎?意境呢,是靠體會出來的;而不是記憶來的。記憶來的,是沒有感覺的。比如,誇老師很美麗,如果美麗是記憶來的單詞,那老師真的美麗嗎。如果忘記了這個單詞,下次老師問的時候,就不知道怎麼回答了。語境呢,就是單詞的根。單詞呢,就是花草樹木,意境是看不見的;通過在實踐中思考,體會得來的。啟蒙階段,雖然比較慢,但是基礎紮實了。後面學科上就輕鬆了。啟蒙階段,看起來是比較笨,就長久來說,是聰明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