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關於家鄉、親人、故土的思念,常常緣於美食而終於美食。每個人的心裡魂牽夢繞的土地就是故鄉,我們會把故鄉某種味道的食物當作故鄉的化身,無論離開多少年,嘗過多少美味,始終想念的是故鄉的味道。在湛江,對於很多吃貨而言,家鄉的美食是他們念念不忘的味道。端午節,湛江有一種粽子叫做「鴨乸粽」,你吃過嗎?鴨乸粽,端午節湛江人的傳統味道!
在湛江,每年端午節,擅長編織蒲蓆的雷州人,都會用熟稔的編織技巧,編織出各種造型活潑的粽子。因為主要像鴨子,並且鴨子的模樣活靈活現,所以這種粽子被雷州當地人稱作「鴨乸粽」。在雷州、徐聞、遂溪、麻章等地的農村,都有「五月五,提鴨母」的習俗。
「鴨乸粽」是小時候過端午必吃的粽子,因為製作工序複雜,近年做「鴨乸粽」的人越來越少,會編織「鴨乸粽」的人也越來越少了。用來製作「鴨乸粽」的簕古葉一定要新鮮,用新鮮的簕古葉不僅可以保住粽子的原味,吃粽子的時候還能嘗到簕古葉的清香。
「鴨乸粽」的製作過程比較複雜:首先準備好的簕古葉去刺後洗乾淨,挑選軟硬適中的葉片進行浸泡,將葉子沿著葉骨撕成同樣大小的兩片,在葉子頭部打一個結,然後用四片葉子開始交錯編織成「鴨乸」形狀。另外還要把蛤蔞葉洗乾淨切碎,乾鍋炒香,再拌入米裡,就可以連同其他餡料一起填「鴨乸」了。據悉,熟練的人三五分鐘就可以編織好一個「鴨乸」。裝餡料前,要先把「鴨乸」焯水,然後從「鴨屁股」往「鴨肚」裡填充餡料,根據口味的不同,可把鹹蛋黃、香菇、醃製的五花肉、蛤螻葉,加上糯米一層隔一層均勻地塞滿。最後封口就可以放進鍋裡蒸或煮了。煮熟後的「鴨乸粽」味道濃香,且餡裡多用一種蛤螻葉作配料,吃起來清香可口,味道更美味。
【來源:湛江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