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與景觀相融合的玉湖公園,是萍鄉市海綿城市建設的第一個示範性公園。
萍鄉市一家企業利用廢棄陶瓷做成的生態透水磚,這種磚像海綿一樣吸水性很強。
全國首個海綿小鎮——萍鄉市安源區五陂鎮。
一桶水潑在用透水混凝土鋪就的路面上,一秒鐘便不見了。
借海綿城市建設契機,萍鄉市加大了對河道清淤治理工作,增強河道蓄水、淨化能力。2017年5月,疏浚後的湘東區淥水河上中斷了十幾年的龍舟賽又重現。
市民在安源區五陂鎮中國(萍鄉)海綿城市創新基地內的展示館參觀。
工人正在屋頂上的花園進行水滲透施工,完工後這裡將具備蓄水和淨水等功能。
2010年7月,暴雨後的萍鄉市公園路和登岸路交叉口一片汪洋。建設海綿城市,「看海」之景將終結。
市民在萍鄉市湘東區雲程公園散步。雲程公園內的下沉式綠地,可調蓄和淨化雨水。
海綿城市什麼樣?
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作為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萍鄉市經過近3年的建設,市區排水防澇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海綿城市建設是一項複雜、龐大的系統工程。萍鄉市按照「城市澇災30年一遇、幹流洪災50年一遇、支流洪災2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先後出臺相關規劃、標準和行政管理、技術管理、資金管理等制度,確保海綿城市建設順利推進。
南正街改造、麻山生態新區建設、鰲洲書院改造、玉湖新城建設……萍鄉市把海綿城市建設與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老舊小區更新相結合,與城市綠地、公園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將試點建設範圍從32.98平方公裡,擴展到全市範圍3802平方公裡。
萍鄉市在海綿城市建設中,利用新建屋頂花園、下沉式綠地、植草溝、蓄水池等,使雨水收集利用率從不足1%提高到8%;汙水幹管等改造後,懸浮物去除率達到50%以上,主要河湖水質達到或接近Ⅳ類水標準;通過對萍水河、玉湖、萍水湖等進行保護性整治,全域性的「山、水、林、田、湖、城」海綿空間管理格局在萍鄉全面鋪開,取得實效。
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萍鄉市不僅全面改善了城市環境面貌,還依託生態資源,在安源區五陂鎮打造出全國首個海綿特色小鎮,建立了海綿產業孵化園,吸引了32家大型企業落戶。該市在建設海綿城市中的技術創新、產品開發、人才培養等方面積累的經驗,可為全國海綿城市建設提供有益的借鑑。
海綿城市建設也為萍鄉的企業轉型帶來了全新機遇。在萍鄉市龍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新建的兩條生態陶瓷透水磚生產線,每天都在滿負荷生產,產品供不應求。
為推動陶瓷、管道等傳統產業向海綿產業轉型,萍鄉市率先出臺了16條支持海綿產業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設立了10億元海綿智慧城市建設引導基金。該市還整合試點建設中的科研設計、施工、製造、金融等企業,組建了海綿產業集團,壯大海綿產業新動能和新興產業集群。
如今,萍鄉市100多家海綿城市建設相關企業生產的透水磚、透水混凝土、滲排管等海綿材料,不僅滿足了本地市場需求,而且暢銷省內外,產值超過80億元。
(通訊員李運球、李桂東)
本報記者楊繼紅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