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程昱、劉曄、賈詡,看曹操的謀士們如何評價劉備!

2020-12-21 小凡讀史

公元198年,劉備被呂布擊潰,妻兒都被呂布抓了,劉備不得已前往許都投靠曹操。後來就發生了《三國演義》裡「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橋段,這段描寫並非杜撰,史料記載見於《三國志·先主傳》:曹操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

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白,論天下英雄來說,只有你劉備和我曹操,像袁紹這些人,不值一提。劉備當時正在密謀衣帶詔,所以聽見曹操這麼說嚇得筷子都掉地上了。後來衣帶詔事發,曹操東徵劉備時,諸將認為應該先抵擋袁紹。曹操卻說:「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可見曹操是真的認為劉備是個英雄,那麼曹操手下的謀士如何看待劉備呢?

程昱

還是開頭說道的,公元198年劉備被呂布擊潰,來許都投奔曹操,當時程昱就勸曹操說:「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意思很明確,程昱認為劉備有雄才,而且能得人心,終不為人下,所以勸曹操早點殺了他。曹操回答程昱,現在正是收天下英雄的時候,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能這麼做。

郭嘉

當年劉備來投,程昱勸曹操殺了劉備,曹操問郭嘉的意見,郭嘉說現今劉備有英雄名聲,他在窮途末路時投靠我們而我們將他殺害,這是殺害賢士的惡名,不應該殺劉備,但是也不能放任劉備,郭嘉想的是軟禁劉備。他對曹操說:「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宜早為之所。」

董昭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派劉備去徵討袁術,董昭勸諫說:"備勇而志大,關羽、張飛為之羽翼,恐備之心未可得論也!"董昭認為劉備勇猛,而且志向遠大,又有關羽、張飛輔佐,現在讓他去討伐袁術,無異於放虎歸山。曹操說,我已經答應他了。果然劉備到了下邳,殺了徐州刺史車胄,宣告反叛。

在讓劉備去討伐袁術這件事情上,程昱、郭嘉也表示了反對意見。當時恰好郭嘉、程昱不在身邊,曹操就同意了劉備的請求。待郭嘉與程昱回來,得知此事後一起勸阻曹操:「放走劉備,會生變數了!」但此時劉備已走,而且奪取下邳,舉兵對抗曹操,曹操悔恨不聽郭嘉之言。

劉曄

劉曄其實一直是曹魏陣營中被低估的一個人,他的計謀才能其實非常厲害。公元215年,劉曄跟隨曹操徵張魯,拿下漢中後,劉曄建議曹操趁機進攻劉備新佔的益州。劉曄對曹操說:「劉備,人傑也,有度而遲。」現在不乘勢進攻蜀地,讓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穩定人心,據守險要,那日後就難以徵服,但曹操不聽。劉曄認為劉備是人傑,有度量但是稍微有些遲鈍。

賈詡

公元220年,曹丕繼位稱帝,封賈詡為太尉。曹丕問賈詡:「我想統一天下,應該先伐吳呢,還是縣伐蜀。」賈詡認為應當先治理好國家,積蓄力量,他對曹丕說:「吳、蜀雖蕞爾小國,依阻山水,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孫權識虛實,陸議見兵勢,據險守要,泛舟江湖,皆難卒謀也。」

賈詡對於天下大勢的把握是非常精準的,不論從東漢末年還是三國初立之時。賈詡分析,吳蜀兩國都有地理屏障,吳國有長江之險,蜀國有山川屏障,這是地利;人和方面,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於治國,孫權知道虛實,陸遜善於用兵。所以魏國想要伐滅吳蜀,現在還不是最佳時機。曹丕不聽,最終受挫而回。

通過上面的分析,其實不難看出,曹操手下的謀士程昱、郭嘉、董昭等人都認為劉備是人傑、是英雄,而且又有關羽、張飛和諸葛亮的輔佐,肯定不會甘於人下,日後必定會和曹操爭奪天下。其實曹操本人也看出了這點,然而冥冥之中卻還是眼看著劉備一天天成長為自己的對手,或許這就是命運的安排!

參考資料:《三國志》裴松之注

相關焦點

  • 三國歷史:曹操手下謀士眾多,為什麼唯獨器重鬼才郭嘉
    在東漢末年這段混亂的歷史上,生靈塗炭也是人才輩出、建功立業的時代,就像曹操就是當時崛起的一代英雄,曹操志在天下,招賢納士為己用,使得其帳下猛將如雲、謀士無雙。其中謀士就有:荀彧、荀攸程昱、賈詡。那麼為什麼曹操在眾多謀士當中對鬼才郭嘉最為器重?
  • 此人是曹操手下謀士,幾次易主,被評價謀略不下於二荀,不是賈詡
    看過三國演義或者三國志之類的書籍或者影視劇的朋友們都知道曹操手下可以說得上是猛將如雲、謀臣如雨。但大部分朋友可能只知道最知名的幾個人,如: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幾人。其實曹操手下還有大批能力十分出眾的謀士,他們絲毫不比以上幾人遜色,只是由於各種原因而不被人們所熟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戲志才和劉曄。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最容易被人忽視的頂尖謀士:董昭。
  • 正史中曹操帳下四大謀士排名,郭嘉最次,此人第一毋容置疑
    曹操集團湧現了很多足智多謀的謀士,比如郭嘉、程昱、賈詡、荀攸等,那麼在正史中,郭嘉、程昱、賈詡、荀攸,誰才是曹操集團第一謀士呢?TOP4郭嘉有人會說,俗話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有「鬼才」之稱的郭嘉為何只能屈居第五?在《三國演義》中,郭嘉第一謀士的稱號是當之無愧的。然而,在正史中,郭嘉的表現就不足以稱為第一謀士了。在《三國演義》中,官渡之戰前,郭嘉提出著名的「十勝十敗」論,然而「「十勝十敗」論最先出自傅玄的《傅子》,在《三國志》等史書中並未記載。
  • 荀彧PK賈詡,到底誰稱得上曹操手下最厲害的謀士
    就比如老兵今天要說的荀彧和賈詡這兩個人。為什麼要拿荀彧和賈詡比呢?因為在《三國志》中,陳壽將荀彧、荀攸、賈詡歸為一傳,而在民間比較被看好的郭嘉、劉曄、程昱、董昭、蔣濟等人則被放到了第二梯隊。所以說,在至少在原作者陳壽的眼裡, 荀彧、荀攸、賈詡這三人是一個檔次的。按陳壽的意思,荀彧和賈詡通權達變,是張良陳平的水平。
  • 郭嘉與荀彧誰更厲害?其實看正史就知道,他倆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三國志》評價曹操的用人之道時,說了十六個字:「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曹操在統一北方之前,身邊有五大謀士:荀彧、郭嘉、荀攸、賈詡、程昱;結合文章題目,郭嘉和荀彧誰更厲害?結合正史為大家分析一下。
  • 赤壁之戰時,曹操擁有四大謀士,為何都沒有發揮作用呢?
    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通過赤壁之戰擊敗曹操,孫權和劉備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 三國時期十大頂級謀士,袁紹孫權劉備各得其二,其餘皆在曹操帳下
    曹操曾問過手下謀士程昱:徐庶之才比你如何?程昱回答到:十倍於我。從沮授的四大謀略來看,他的戰略眼光絲毫不輸司馬懿、諸葛亮等人,因此被排在十大謀士之一也是理所應當。第八位:郭嘉史書上對他的評價是「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也常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 三國時期謀士按史料最新排名
    先看曹操勢力部分,曹操手下公認著名的謀士有:荀彧、郭嘉、毛玠、荀攸、程昱、司馬懿、董昭、劉曄、蔣濟以及後來的賈詡等等。再看袁紹麾下和其他勢力部分:田豐、沮授、許攸、郭圖、逢紀、審配、辛毗、陳宮等等。荀攸、程昱、董昭、劉曄、蔣濟都是曹魏集團重要謀士,但都是戰術層面,荀攸在此五人中最優。司馬懿嚴格來說可以剔除出謀士隊伍,他一直隱忍,是為自己的司馬氏家族圖謀天下,不算「士」。
  • 三國演義十五位謀士排行榜,周瑜排名第五,郭嘉排名第二
    與蜀國締盟,抗擊曹操有重大貢獻 11程昱 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曹操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後來這件事被藝術加工,「身在曹營心在漢」、「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被廣為流傳。而徐庶也成為孝子的典範被稱讚。 7賈詡
  • 盤點三國時期四大謀士,賈詡排第二,名聲不大的李儒排第四
    Top3 程昱程昱是三國有名謀士。公元192年,投入曹操集團,從此為其出立下汗馬功勞。程昱是投奔曹操的第二個謀士。曹操創業初期,身邊可用之人只有荀彧、程昱。當時是曹操最困難的時候,程昱多次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他的功勞僅次於荀彧,而高於郭嘉、荀攸、賈詡等人。
  • 《三國志》正史中的第一謀士究竟是誰,諸葛亮壓根排不上號!
    《三國志》正史中的第一謀士究竟是誰,諸葛亮壓根排不上號!想必大家現在基本都知道,在《三國演義》中為了凸顯諸葛亮神機妙算的程度,作者把很多原本不屬於他的功績都強行安在了他的頭上。那麼在正史中,真正的第一謀士是誰呢?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一看吧!
  • 賈詡和郭嘉,誰更厲害?
    曹操麾下有兩個天才智囊——賈詡與郭嘉。兩個謀士都智略非凡,屬於三國最頂尖的謀士。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兩人常被放在一起比較,賈詡與郭嘉孰高孰低呢?單比較謀略,未免太過片面,也不能拉開二人的差距。下面筆者就從智力、家世、處世、壽命、君臣之道五個方面綜合比較賈詡與郭嘉。
  • 赤壁之戰前後,荀彧與賈詡等謀士有沒有勸諫曹操?有,但曹操沒聽
    由於劉琮羸弱不堪,他在章陵郡太守蒯越及東曹掾傅巽等本土士族的勸說下,放棄了聯合劉備,佔據荊州以抵抗曹操的打算,而是接受了荊州本土士族的勸說,出城投降了曹操。而劉備得知曹操南下的消息時,曹操已經到達宛城附近。無奈之下,劉備只能放棄樊城而向南逃走,打算佔據江陵以拒曹軍。為了不讓劉備佔據江陵,曹操不顧奔波的勞累,他當即派出五千虎豹騎追擊劉備。
  • 三國第一謀士之爭,郭嘉與諸葛亮,誰是第一
    三國時期多英雄,多猛將,也出傳奇謀士,無論是在課本上,還是後世人的記載中,對於諸葛亮的評價最多,但其實在歷史中,有非常多的才人謀士,比如郭嘉、賈詡、荀彧、司馬懿等人,但在這幾人當中,只有郭嘉和諸葛亮是真正的謀士,全心全意為了主公。
  • 曹操曾經問過賈詡一個棘手的問題,賈詡的回答令曹操十分欣賞
    關於這件事曹操也遇到過,而他也詢問過自己的手下賈詡,賈詡非常聰明的回答了曹操,既沒有觸犯曹操,反而讓曹操對其更加的欣賞。提到曹操,我們會想到的有很多。比如他說的那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可以說充分地體現了曹操梟雄的一面,東漢時期就有人評價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間奸雄」。
  • 三國時期頂級謀士排名
    隱忍到最後被曹操託孤,耗死了三代魏帝,之後發動政變,獨攬朝政,其孫司馬炎取代曹魏江山建立西晉,追尊司馬懿為晉宣帝。果然是苟到最後方為王。第二名、天嫉英才—郭嘉:魏國頂尖謀士,人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一出,誰與爭鋒」潁川陽翟大才。
  • 新三國中有哪些謀士和武將?
    十二謀士:1、程昱有勇有謀有脾氣,兗州敢擺「空城計」,曹操評價:「程昱之膽,過於賁、育。」2、賈詡出身涼州,多次易主。為人老練,處事圓滑。曾兩敗曹操,而又歸於曹魏。曹操評價,是使他信重於天下的人。3、荀彧曹操評語:「此吾之子房也。」荀彧就是這樣,集政治家、軍事家於一體,張良、蕭何於一身。4、郭嘉坊間流傳,郭嘉不死,諸葛不出。長期跟隨曹操,出謀劃策,算無遺策。
  • 三國十大謀士排行,誰是你心中的第一?
    其實,漢末三國的人物中,不少人不算謀士,或者不僅僅是謀士。郭嘉為軍祭酒(即軍師祭酒,避諱司馬師,去掉師字),主要職責便是為曹操的軍事行動出謀劃策。荀彧、諸葛亮、周瑜、陸遜,他們算不上謀士,荀彧是曹操的文官系統之長,周瑜、陸遜是東吳的軍事長官(倆人更偏重軍事職責),諸葛亮則文武一手抓,四人不做排名。
  • 赤壁之戰曹操為何慘敗?他的四大謀士沒看出?
    三國熟讀《三國演義》的都知道,荀彧、荀攸、程昱、賈詡是曹操四個著名的謀士,曹操對於他們也十分信任。但是赤壁之戰前,這四個謀士為什麼沒有看出周瑜、諸葛亮的合謀,避免曹操的慘敗呢?首先,據《三國志》記載,赤壁之戰前,賈詡就提出一條建議,不打赤壁之戰,而是養精蓄銳,經營荊州。因為此時曹操剛得了荊州,迫切需要休養生息。等時機成熟,再克東吳。假若曹操聽了賈詡此計,不打赤壁之戰,可能就沒有後面的三分天下了,東吳可能被曹操一人就滅掉了。
  • 三國最強十大謀士權威排名,不黑不吹不偏愛,這才是最正確的所在
    曹操得知此事後問程昱:徐庶的才能比你如何?程昱回到到:十倍於我。然後徐庶悲劇的一生就此開始了。曹操納程昱之計,模仿徐母的筆跡偽作家書騙取徐庶投曹。到許昌後徐庶被其母痛責,徐母並在氣憤之下自殺身亡。從此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終生不為曹操投一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