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痛經,這是很多女性朋友們談之色變的一個詞!到現在我依然記得在高中的政治課上,臉色痛得慘白,然後被老師問起病因的尷尬。可這個情況到了大學時期,更是加重,不止要痛一天,還伴隨著嘔吐,嚴重的時候還去校醫室輸液止痛過!什麼一杯熱水,紅糖水,暖水袋,那都是扯淡!
大學畢業後,偶爾回到家裡,又正好遇上痛經,媽媽在遞上熱水袋的時候總會說一句:等到你生完孩子後,就不會這麼惱火了,痛經就會消失了。這話,在我聽來,完全就是為了誆我早點結婚!不過,在後來自己生完孩子後,月經又開始的時候,我確實是擺脫了痛經!這麼說生孩子確實是治好了我的痛經?可好景不長,月經恢復半年後,痛經又斷斷續續找上了門!
一、生孩子治好痛經,可信嗎?
生完孩子後,確實有部分女性的痛經得到緩解或消失。痛經是由於子宮的異常收縮與缺血所致,而子宮的異常收縮又與其腎上腺素能神經密切相關。「懷孕近10個月時,子宮支配平滑肌細胞的腎上腺素能神經幾乎全部消失,子宮去甲腎上腺水平也降低。」女性在產後的一些神經末梢僅部分再生,子宮去甲腎上腺素水平不能恢復到產前水平,這種懷孕10個月後子宮神經肌肉活性的改變,可以用來解釋足月產後痛經減輕或消失的原因。
有一些女生的痛經是因為經血不能流暢的排出體外而引起脹痛,往往經血出來後就不疼了;還有些女生是因為先天的子宮後位或是子宮位置不正常致使經血堆積造成痛經。這兩種情況的女生如果選擇順產的話,分娩過程中,胎兒可以幫助媽媽完成擴張狹窄子宮頸管的作用。同時,懷孕過程是有可能改善子宮位置異常現象的,這兩種類型的女生在順產分娩後確實可能欣喜地發現自己痛經現象消失的。
從以上的角度來說,生孩子能治痛經的說法並沒有錯,但也有不少女性依然沒有擺脫掉,甚至是產前沒有的,產後卻出現了痛經,這又是為什麼呢?
二、為什麼產後依然痛經甚至加重?
其實痛經是一種女性常見病,跟女性的身體素質有關,據調查發現,10%的女性有明顯的痛經,而30%的女性帶有一般性痛經。痛經的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痛經,原發性就是指女性在月經初潮時就伴隨著劇烈的痛感,主要原因是由於子宮口過於狹小,或是子宮發育不完全,生完孩子子宮條件得到改善,自然痛經也緩解甚至消失了。
繼發性則是由於一些疾病、飲食習慣等原因造成的,例如如果是生育或人工流產後才出現的痛經,而且痛得無法忍受甚至到了想自殺的程度,這問題就嚴重了,產後痛經症狀需要警惕,因為很可能是患了「子宮腺肌病」。
當新媽媽發現有痛經後,決不能一味地忽視,而是要考慮到子宮腺肌病的可能:
1、子宮腺肌症
子宮腺肌症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患者的主要症狀就是痛經,而且疼痛程度會一次比一次劇烈,通常在月經來潮的第2-3天時更加明顯,有些患者的痛經,甚至會從經前幾天持續到月經結束後的數天,會感到腰骶部疼痛、不適、下腹部痙攣痛等。
2、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典型表現就是痛經,由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病灶內部出血刺激局部組織炎性反應引起,患者常在月經來前的1-2天就會出現明顯的痛經,在經期的第1天最劇烈,之後逐漸減輕,至月經乾淨時消失。
3、宮腔或宮頸的粘連
如果分娩時進行了宮腔操作,比如因為胎盤粘連而進行了清宮,就可能引起宮腔或宮頸的粘連等,而這些可能會引起來月經時,經血或內膜碎片不能順利排出,這種情況下,可能之前並沒有痛經,但生完孩子後反而出現痛經。
4、氣虛血瘀
如果在坐月子的時候沒有好好調養身體,以致於身體出現了氣虛血瘀的情況,很可能就會引起產後痛經現象,另外,產後的淤血沒有完全排除乾淨,再加又受了涼,造成血寒凝滯,進而引發痛經。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子宮腺肌病的發病年齡段大約是30~40歲。處在該年齡段的女性如果發現該症,最好到醫院接受一下檢查,防患於未然。
最後,小編提醒新媽媽們,為了不再痛經,在生產完之後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子宮受寒,保持私處清潔。月經期間記得勤換內褲,不要穿緊身塑身衣,不要同房等。產後過早同房,容易引起陰道炎、子宮內膜炎、宮頸炎等婦科疾病,順產後的新媽媽應在兩個月以後再同房,剖腹產的時間則更長一些,具體的還要根據個人的恢復情況酌情調整,並且做好避孕措施。
家有寶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圖片源自網絡。
家有寶寶,接地氣的科學孕產育兒經,關注我們,一起做快樂孕媽媽,一起分享養育道路上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