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則「剛出生的寶寶就會行走」的視頻又在網絡上小躁動了一段時間。一時間,網上到處充斥著「真的是贏在了起跑線上」,「實乃驚為天人」,「此娃長大必成大事」之類的評論。
但我們一看,這不過就是新生兒的一個正常反應而已,著實和「天人」沒半毛錢關係。在醫學上,我們把它稱之為,踏步反射。
它也叫行下步反射。當寶寶被豎抱起,腳接觸到地面上時,他會做出邁步子的動作。
寶寶會有此反應,是因為寶寶的腳掌和腳背受到刺激,刺激再由神經傳導到脊髓,從而引起反射,使得髖和膝關節彎曲,做出邁步子的動作。但實際上,寶寶要到1歲左右才能真正學會走路。
這個反射在寶寶出生後不久就會出現,等到6~10個周會慢慢消失。
除了這個反射外,醫護人員還會在寶寶出生後,根據寶寶的情況,做一些其他的基礎反射。
1. 莫羅反射
也叫驚跳反射,顧名思義,是指寶寶在受到一種突如其來的外界刺激時出現的一種反射。比如說,當我們把寶寶放在嬰兒床裡、或者周圍突然出現一聲響聲時,都會引起驚跳反射。
出現驚跳反射時,寶寶會因為受到驚嚇而感覺到後方無所依靠,會表現出身體向外展開後又迅速向內收縮。這一點在寶寶的雙手上尤其突出,他的雙手會先張開,後收縮,呈現出一種擁抱狀。
但實際上,驚跳反射並不是一件壞事,它恰好是寶寶的一種自我保護功能。這種反射我們也只有在寶寶仰躺時,才能看的最清楚。
這個反射會在0~3個月時出現,因為這個時間段的寶寶比較敏感。隨著寶寶能夠自主對外界刺激進行控制時,它會在3~5個內消失。
2.抓握反射
又叫握持反射。
我們用手指或者筆桿,輕輕觸碰寶寶的手掌時,寶寶會立即緊緊抓住我們的手指或者筆桿。
這個反射會在4~6個月之間逐漸消失,此時我們會發現寶寶也開始學習抓、握、捏等精細動作的應用。
3.足底抓握反射
這個反射其實和我們上述所說的掌抓握反射類似。我們用手按在寶寶的小腳上時,會發現寶寶的腳趾向我們的手指彎曲。同樣,這個動作也會在6個月後就會消失。
4.巴賓斯基反射
我們最早能在寶寶4~6個月時看到這個反射。當我們用火柴棍鈍的那一頭,從寶寶的腳跟開始,沿著寶寶的足底外側緣向前劃,會發現他的拇指在逐漸往上蹺,而其餘四指則是像扇子一樣,呈扇形張開,然後再蜷縮起來。
出現這個反射和寶寶中樞神經通路(椎體束及大腦皮層)還不夠成熟有關。
此反射消失的時間相對來說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孕育那些事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