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美食再次亮相央視 水八仙葫蘆鴨登上《舌尖3》

2020-12-07 安徽門戶網站

2月22日,大年初七。對於上班族而言,這是春節之後的開工首日。在蕪湖,一場關於《舌尖上的中國》的美食談資,正在坊間被津津樂道。對於江城市民而言,家鄉美食繼《舌尖2》與《一城一味》後,能夠再次亮相央視,無疑是新一輪對味蕾的「挑逗」,與家鄉情結的別樣釋放。彼時,剛在頭一天晚上的節目中出過鏡的童春年和四季春的「掌門人」張東昌,正用手機翻看節目在蕪拍攝的花絮照片,一邊回憶,一邊侃侃而談。》》》推薦閱讀:合肥5人包廂裡吃火鍋煤氣中毒 春節期間一氧化碳中毒病例真不少

背後故事耐人尋味

在美食中嘗百味人生,在影像中品味道中國。《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以下簡稱《舌尖3》)千呼萬喚始出來,於春節期間火熱開播。而在2月21日晚間播出以「宴」為主題的節目中,蕪湖一場生日宴背後的饕餮美食與餐飲文化則得到影像式的傳播。作為節目的「參與者」,相比大家在電視上看到的鏡頭,《舌尖3》在童春年和張東昌看來,則更加立體飽滿,甚至妙趣橫生。

在兩位「知情人」的記憶裡,《舌尖3》在蕪的拍攝更似一場「美食尋味記」,貫穿了2017年盛夏至初冬近半年的時光。2017年7月,童春年接到節目組工作人員的電話,對方向他詳細打聽蕪湖美食,表達了來蕪拍攝的強烈意向;8月,一行人至蕪,與童春年當面商議,並四處走訪江城啟動籌拍工作;10月,再至蕪湖開拍武術大師張修林的生日宴;11月,前往蕪湖街頭補充取景,「銀杏大道」由此入鏡;12月,童春年與張東昌赴京進行棚拍……密集的行程裡,既有攝製組的「匠心」和「精益求精」,也不乏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童春年告訴記者,節目組來蕪之前,就已經定調開拍「宴席」主題,張修林也是確定好的主要人物。籌拍過程中,最令童春年和導演大傷腦筋的其實是生日宴的「菜單」。「當時,導演強調菜單一是要反映地域特色,食材必須取自本土;另外,要去掉奢華,還要保持傳統。」四季春的「掌門人」張東昌回憶稱,菜單最後能被導演認可,其間也是歷經反覆商議。起初,童春年和張東昌確定的菜單,並沒有被導演一眼相中,兩個人只能又反覆琢磨,童春年甚至拿出早年拍過的菜餚照片,邊進行講解邊向節目組推薦。最終,26道菜上了壽宴菜單,其中就有《舌尖3》著重拍攝的「水八仙」和「八寶葫蘆鴨」。

「葫蘆鴨」差點被「砍」

正如節目中介紹,「水八仙」是分別由八種水生植物經各種烹飪手法烹製而成的八道涼菜,上桌以後色澤豔麗清嫩,配合擺盤,煞是好看。「節目組對『水八仙』特別滿意。」童春年介紹稱,其實「水八仙」的名稱並非是蕪湖僅有,很多地方都有,但是在烹飪手法上則是各有千秋。當時考慮到蕪湖地處沿江,水產品豐富,最初他想向節目組推薦全魚宴,但是最後徵服節目組的卻是符合江南特色、同時又討口彩的「水八仙」。而令很多觀眾垂涎欲滴的「八寶葫蘆鴨」,童春年透露,差一點就被「否決」了。原因說來也十分有趣,節目組有人將之前拍攝的「三套鴨」和「葫蘆鴨」記混了,生怕同一檔節目出現重複菜餚,最後調片回看,確定不重複才將「葫蘆鴨」放進了拍攝計劃。

令童春年和張東昌頗為遺憾的是,當時雖然拍攝了「八寶葫蘆鴨」整個制鴨過程,但是剔骨的環節最後卻被剪掉。「其實那特別能反映製作的技藝,也是需要傳承的。」深諳美食之道的張東昌,顯然將美食製作的每一個環節都視作瑰寶。童春年則告訴記者,短短的蕪湖片段,能夠呈現這麼多的內容,他已經覺得很不容易,尤其是參與了拍攝,更讓他感動於節目製作的「用心良苦」。而在以分鐘論長短的蕪湖片段外,排除取材時間,不管是「水八仙」還是「葫蘆鴨」的製作流程,至少都要三個小時。

「和味」才是蕪湖味道

有人說,時間是最好的答案。在美食製作上,時間釀出了最美的味道;而對於城市而言,時間也積澱出了深沉的美食文化和內涵。節目的旁白介紹中,對「和味」作了如下的闡述:「和味的和字,是中國宴席的奧秘,也是中國人的人生理念。」對此,童春年在採訪中又進行了進一步的闡釋:「蕪湖食材豐富,在八大菜系中又屬於中心,所有就有了『三個中心』,分別是豐富鮮美的『材中心』、地理位置上的『位中心』和菜系中的『味中心』。」於是,包容四方和改進創新就成為了蕪湖的飲食「性格」,甜不過江浙、鹹不過京魯、辣不過川湘、淡不過閩粵。

臨江塔、蕪湖六郎、赭山公園、鐵山賓館、鏡湖、星隆國際城的涼粉……在《舌尖3》裡,不僅聽到了蕪湖鄉音,還看到了眾多身邊的美景美食。當它們以另一種方式呈現在熒幕上時,似乎就凝結成一種濃濃的鄉情。如同節目解說詞中所說「家宴,是我們歸回又出發的地方」,其實家鄉也是。》》》推薦閱讀:渝皖間架起「生命橋」:兩顆腎臟從重慶到合肥 安徽倆尿毒症患者獲新生

相關焦點

  • 蕪湖美食「水八仙」「葫蘆鴨」春節亮相央視螢屏
    蕪湖美食春節再現央視螢屏 「水八仙」「葫蘆鴨」結緣《舌尖3》 2月22日,大年初七。對於上班族而言,這是春節之後的開工首日。在蕪湖,一場關於《舌尖上的中國》的美食談資,正在坊間被津津樂道。
  • 蕪湖「葫蘆鴨」差點落選《舌尖3》
    中安在線訊  據安徽商報報導  春節期間,《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以下簡稱《舌尖3》)正式開播,在2月21日播出的以「宴」為主題的節目中,蕪湖美食繼蝦籽面亮相《舌尖2》後,再次登上螢屏,「水八仙」、「葫蘆鴨」等名菜又開啟了新一輪對味蕾的「挑逗」。
  • 廈門元素登上央視《舌尖3》 出鏡廚師揭秘幕後故事
    原標題:廈門元素登上央視《舌尖3》 出鏡廚師揭秘幕後故事   沙茶牛肉(本報記者 席愷攝)   《舌尖3》第三集《宴席》展示的面線製作場面。   春節期間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3》,再一次把全國人民的視線拉到美麗的廈門!這段9分多鐘的「廈門時間」,充滿本地元素的人、景和美食,在一場涵蓋閩南特色的國際宴席準備前後紛紛亮相,巧妙融合。   廈門美食因何出名?它們身上又有怎樣的歷史故事?紀錄片拍攝過程中,一些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也令人好奇和感動。昨日,記者專訪《舌尖3》上鏡廚師陳智靈,為您揭秘幕後故事。
  • 蕪湖美食走進《舌尖上的中國》
    原標題:蕪湖美食走進《舌尖上的中國》   蕪湖美食再次走進央視。記者4月15日從央視《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首映式現場獲悉,江城著名小吃蝦籽面被主創團隊選中,將出現在第三集,時長約5分鐘,播出時間在5月2日。  2011年,一部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讓國人「眼淚與口水齊飛」,在螢屏和網絡上創造了空前的收視奇蹟。
  • 廈門元素登上央視《舌尖3》 廚師揭秘幕後故事
    《舌尖3》第三集《宴席》展示的面線製作場面。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席愷)春節期間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3》,再一次把全國人民的視線拉到美麗的廈門!這段9分多鐘的「廈門時間」,充滿本地元素的人、景和美食,在一場涵蓋閩南特色的國際宴席準備前後紛紛亮相,巧妙融合。  廈門美食因何出名?它們身上又有怎樣的歷史故事?紀錄片拍攝過程中,一些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也令人好奇和感動。昨日,記者專訪《舌尖3》上鏡廚師陳智靈,為您揭秘幕後故事。
  • 這一道菜上了《舌尖上的中國》,已成為來安徽蕪湖食客必點的美食
    安徽蕪湖,中華老字號四季春酒店裡的這一道菜,自從上了《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中後迅速爆紅,已成為來安徽蕪湖的食客必點的美食,你有沒有吃過?《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中的第三集《宴》,曾經在這裡拍攝取材尋找到當地的美食佳餚,其中的一道菜被作為90歲太極武術張大師壽宴上的主菜驚豔亮相。近日,攝影師隨同《大美安徽》探秘《舌尖3》蕪湖考察團,在中華老字號四季春酒店裡親眼見識到了這一道名菜「八寶葫蘆鴨」的製作過程。
  • 蕪湖文旅資源推薦系列
    蕪湖自古以風味美食聞名,主要體現的是沿江菜系的特色,以烹調河鮮、家禽見長,講究刀工,注重形、色,善用糖調味。極度負盛名的「蕪湖三鮮」,即盛產於長江蕪湖段水域的刀魚、鰣魚、螃蟹。不說那些名目繁多的煎炸煨燉、糖醋溜絲、清蒸魚的烹調口味,單是多次上榜《舌尖上的中國》的蝦籽面、小籠湯包、渣肉蒸飯就能讓你一飽口福。
  • 南京七家灣牛肉鍋貼亮相"舌尖2" 鹽水鴨出局(圖)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將於18日在央視和優酷同步開播,昨天該片舉行首映式。雖然節目組對具體內容三緘其口,但本報記者昨天獲悉,除了江蘇美食獅子頭、烏米飯,南京美食七家灣牛肉鍋貼亦「上榜」,且將在下周五播出的第二集《心傳》中亮相。  七家灣牛肉鍋貼亮相第二集,攝製組走遍南京訪正宗  《舌尖》第一季中沒有南京美食,讓不少南京人很不服氣,《舌尖2》中七家灣牛肉鍋貼的亮相將令市民不再遺憾。
  • 《舌尖上的中國》姊妹篇《一城一味》蕪湖美食受追捧
    作為《舌尖上的中國》姊妹篇,央視的美食巨作《一城一味》已經開始陸續和觀眾們見面。目前《一城一味》的播出時間已經敲定,紀錄片將會在央視記錄頻道10點獻映。昨日播出的《一城一味》蕪湖站,受到了不少觀眾的熱捧。作為江南小吃的特色美食城,蕪湖的街邊小店。百姓家庭以及餐廳酒樓的美味都讓人垂涎欲滴。
  • 看舌尖上的中國 遊指針上的中國 安徽蕪湖六郎鎮
    「指針上的中國」是由《指針自由行》手機APP行為大家獻上的一部集各地美食與美景於一身的系列報導。如果你的身邊也有極佳的景色或者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歡迎你下載並註冊《指針自由行》手機APP,參加正在進行中的「拍美景 領現金」活動。水八仙是蘇南浙北地區的傳統食物,指慈姑、蓮藕、菱角、荸薺、茭白、蓴菜、水芹、芡實八種水生植物。是蕪湖菜系中較為常見的基礎食材。
  • 舌尖上的蕪湖:這些有名的蕪湖美食小吃,帶你品嘗地道的徽菜味道
    蕪湖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江城,大街小巷中有著許許多多特色的美食小吃,我稱之為蕪湖最初的味道。隨著時間的發展,很多外地的小吃都進駐蕪湖,或許它們也很好吃,但是相信大家還是忘不了那蕪湖最初的味道。這就來看舌尖上的蕪湖:這些有名的蕪湖美食小吃,帶你品嘗地道的徽菜味道!
  • 貴州這道美食登上央視《美食中國》
    貴州這道美食登上央視《美食中國》 2020-09-05 11: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橋墩美食登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白草燉鴨,你嘗過嗎?
    《舌尖上的中國3》在橋墩取景拍攝  時隔四年,吃貨們翹首以盼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終於在今年正月暖心回歸。蒼南橋墩傳統菜「白草燉白鴨」在2月25日晚上8點,在CCTV-1綜合頻道《舌尖上的中國》第七集《節氣》中播出。
  • 雅安傳統美食再次登上央視
    本報訊10月12日晚上10時,中央國際頻道(CCTV-4)美食中國欄目紀錄片《一城一味》之食藏雲間播出。節目中,用了近26分鐘的時間介紹了雅安的把肚、天全豆腐乳、罈子肉、熊貓筍四種美食。讓全國各地的觀眾了解雅安美食的製作過程及食用方法。節目中,首先出場的是「把肚」,看上去很簡單,但是其製作步驟卻很複雜,需要很細心。「小時候吃過這種食物,味道很巴適。
  • "舌尖2"第二集推淮揚菜刀功 三鮮脫骨魚亮相(圖)
    "舌尖2"第二集推淮揚菜刀功 三鮮脫骨魚亮相(圖) 視頻截圖  昨天,記者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官方微博看到,「舌尖2」第二集《心傳》花絮曝光,淮揚菜大師、揚大旅遊烹飪學院副院長周曉燕再次入鏡,展示三鮮脫骨魚、三套鴨的刀功。這也引發眾網友猜測,《心傳》會不會是淮揚菜「刀功片」?
  • 太原:「風火流星」再次登上央視
    10月26日從太原市晉源區傳來消息,該區的「風火流星」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賈天倉及其團隊,參加了央視國際頻道《非常傳奇》第三季節目錄製,這是繼《2019我要上春晚》之後該團隊再次亮相央視舞臺。  「風火流星」始創於明末清初,是融民間雜技與中華武術、音樂舞蹈為一體的傳統社火表演藝術。《非常傳奇》欄目是以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為主,帶領觀眾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和傳承的精髓。
  • 泉州美食亮相央視《舌尖2》 廈門商家擬推蘿蔔飯
    泉州蘿蔔飯亮相《舌尖2》海西晨報訊(特派泉州記者 曾婧琦)「無論腳步走多遠,在人的腦海中18日晚上9點,《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以下簡稱《舌尖2》)在央視播出,第一集《腳步》中所呈現的各地美味讓人垂涎,而在這一集中,泉州的潤餅和蘿蔔飯先後亮相,其中蘿蔔飯的介紹以「記憶中的古早味」為主線貫穿始終。
  • 舌尖上的蕪湖——蕪湖美食小吃
    以巢湖麻鴨為原料,→般選用當年4斤以上的肥鴨,配以J卻掛、八角、花椒、丁香、小茴香等約30種中藥和調料,先燻後滷,色澤金黃油亮,皮脂厚潤,肉質鮮嫩,醇香味美,回味雋永,聞名全國。16、酒釀水子有人說蕪湖最有名的小吃是小籠湯包,但是我在別的地方也見過,雖然味道不如蕪湖,
  • 樂山麻辣燙上了央視「舌尖3」次日外地食客就慕名而來
    2014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國2》,讓全國人民知道了樂山美食嫩豆花。時隔4年,2018年2月20日《舌尖上的中國3》第二集《香》的播出,讓所有人再一次將目光聚焦樂山美食,麻辣燙、涼糕,這些樂山人耳熟能詳、不可或缺的美食,登上央視,以誘人口味吸引著所有食客。「舌尖再次打CALL樂山的麻辣燙、手工紅糖涼糕。」
  • 國瓷永豐源國宴瓷亮相央視《舌尖3》
    在近日熱播的央視《舌尖3》中,「宴」以單集形式進行了重點解讀。這其中,最吸引觀眾的就是國宴。對於國宴,自古以來都尤為重視——畢竟國宴象徵著大中華熱情的好客之道。在封建王朝的更迭中,始終不變的是國宴的奢華。這種奢華直到清朝的滿漢全席達到了頂峰,甚至成為嚴重鋪張浪費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