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卡式爐,很多人都不陌生,因為使用方便,許多燒烤店、火鍋店、野營場地常能看到它的身影。8月4日,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透露,今年該院就收治可攜式液化氣灶(實為可攜式丁烷氣灶)爆炸致傷病例9人。
「這9人是親戚關係,在一家餐廳聚餐,因餐桌上可攜式液化氣灶爆炸,被滾燙的油湯燙燒傷而住院。」長沙市中醫醫院相關負責人說。
由於患者不接受媒體採訪,記者沒能聯繫上出事的餐廳。目前,可攜式液化氣罐在長沙使用比較多,這種可攜式的液化氣罐爐也叫便攜爐或者卡式爐。
記者聯繫到一家卡式爐生產廠家。技術人員說,使用便攜爐,要保證氣罐是首次使用,點火前檢查接口是否漏氣,嚴禁將罐體傾斜、倒置。
便攜爐一般在什麼場合下不可以使用?該廠家技術人員說,不可以把便攜爐當作暖爐使用,或者在密不透風的場合下使用。不可在強風或熱風下使用,因為強風會吹滅火焰,而熱風會使氣壓上升從而引起爆炸。便攜爐不能在靠近易燃物或窗簾的地方使用。也不能在烈日下或附近有明火或其他熱源的地方使用。
商家 可攜式丁烷氣灶銷量不錯
8月4日下午,記者走訪高橋市場幾家廚具店,店家反映這種可攜式丁烷氣灶銷量不錯,「很多飯店、大餐館都在用」。
貨架上展示的品牌有巖谷、金宇、福美葳等,價格在85到160元不等。
「那個材質是鐵的便宜點,這個是不鏽鋼的貴點,這個質量好。」店家說,氣灶上的丁烷氣罐是單獨銷售的,8塊錢一罐。
記者以顧客的身份致電「福美葳」所屬的中山亨泰燃氣具有限公司。技術人員解釋說氣爐設置了壓力感知安全裝置,當氣瓶內壓力過高時,閥門會切斷氣瓶通道,阻斷火焰燃燒。
可是怎麼判斷氣爐壞不壞呢?技術人員說,這個就只能自己判斷了,打不開火的時候就是出問題了。技術人員一再告訴記者不必擔心安全問題,產品出廠的時候都是經過檢驗合格的,並且稱即使爆炸威力也是很小的。當記者問到氣罐是否需要用與氣爐相同的品牌,福美葳的技術人員說,氣罐的大小和型號是有國標規定的。
如果卡式爐氣罐裡面的氣體沒有用完的話,隨意丟棄還是不安全的。建議用戶可以藉助卡式爐,打開開關,不要點火,把氣罐裡面的氣體排空再處理。一般卡式爐氣罐裡裝的是丁烷,雖然對使用年限沒有明確的規定,但建議在2-3年內使用,太長時間不用,不建議用戶再使用。
餐廳 吃火鍋時一般會用便攜爐
8月4日,中南大學附近一家使用可攜式丁烷氣爐的餐廳老闆說,這種爐子方便持久,也比較乾淨。
由於是去年才買進的一批爐子,並沒有發現什麼質量問題。但是在使用過程中,會讓服務員嚴格按照說明書來規範操作,並且告訴消費者除了調節火的大小外,不要因為好奇打開卡槽觀看,更不要隨意拆卸氣罐,使用完的空瓶也會集中處理,避免接觸火源。
當被問及有沒有消費者擔心安全問題,餐廳負責人說,剛開始的時候確實會有消費者覺得放一個氣罐在餐桌上不安全,但是我們了解到這種產品是符合國家規定的,我們在購買爐子和氣罐的時候也會注意它的品牌和商品標識是否齊全,來吃飯的大都是熟客,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
[背景] 卡式爐爆炸傷人曾是央視「3·15」晚會案例
卡式爐爆炸事故,1990年代中期比較集中。
1995年3月5日,北京宣武區某餐廳,放在廚房操作間內的卡式爐燃氣罐發生爆裂,氣體遇火「轟」的一聲,使操作間發生爆燃,大火將整個22平米餐廳及冰箱、冰櫃、餐具等燒毀。
1995年3月8日晚7時許,17歲少女賈國宇與家人及鄰居在北京市海澱區的春海餐廳聚餐時,遭遇卡式爐爆炸,賈國宇容貌被毀,並喪失30%勞動能力。賈國宇一家將卡式爐的生產廠家告上了法庭。法院判決賈國宇獲得治療費等17萬餘元以及包括精神損失賠償在內的殘疾賠償金10萬元。此案經1996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一度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
1996年6月3日,國家技術監督局等七個部委聯合發通知,要求加強對該產品的安全管理,同時提出了幾條要求,如丁烷氣瓶只能一次性使用,不能重複灌裝;瓶內氣體應為丁烷氣;要求便攜灶不能漏氣等。
1996年6月,國家技術監督局標準化司下達了《可攜式丁烷氣灶》及《便攜灶用丁烷氣瓶》兩項標準制定任務,當年12月18日國家強制標準《可攜式丁烷氣灶》(GB16691-1996)和《便攜灶用丁烷氣瓶》(GB16692-1996)批准發布,定於1997年4月1日起實施。
2008年12月29日,新修訂的《可攜式丁烷氣灶及氣瓶》(GB16691-2008)頒布,對1996年的兩個標準進行了部分修訂,自2009年12月1日起實施。
但是,近年來卡式爐爆炸仍然時有發生。2012年10月,杭州西溪太美農場一場幼兒園親子活動上發生卡式爐爆炸,四個大人準備煮水餃被炸傷;2014年5月,江蘇武進西太湖燒烤區一卡式爐爆炸,一年輕女子被送往醫院救治。(紅網滾動新聞記者 劉少龍 實習生 韓建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