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古道茶馬香 九龍雪峰美

2020-12-27 湖南頻道

陶澍陵園 李健 攝

梅山文化園裡的瑞氣堂 李健 攝

蚩尤故裡風光美 李健 攝

茶馬古道上的洞市 周德淑 攝

茶馬古道上的川巖江峽谷 周德淑 攝

茶馬古道上的永錫橋 周德淑 攝

安化黑茶製作 周德淑 攝

國家級溼地公園、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地質公園雪峰湖 周德淑 攝

  文/本報記者 王愷凝

  她有水的至柔,資水奔騰向前,48條大溪譁譁起舞,1200多條小溪潺潺伴奏。

  她有山的雄偉,72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險峻起伏,「湘中第一峰」九龍池群峰聳翠。

  她有久遠的奇絕,茶馬古道上馬蹄聲聲,六億年前的冰磧巖遍布雪峰湖。

  展開這幅山水畫卷,我們去「旅遊強縣」、「中國最美的縣城」安化——

  洞市、高城、茶馬古道:馬背上的高山峽谷

  經江南,溯資水支流麻溪河而上,遼闊的田野間,安化境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的永錫橋靜臥河上。上行不遠處就是洞市。青石板街巷長達數千米,商號遍布。這裡曾是茶馬古道的重要中轉站,興盛時期,運輸茶葉等商品的竹筏成百上千,蜿蜒數裡進入下一個驛站:高城。一塊四面環山的小盆地,小溪潺潺流過,青瓦蓋頂的木屋沿溪而建。

  過去來來往往的茶商、鹽商、中藥材等馬幫都要在這裡住上一夜。然後沿著崇山峻岭間的青石板小道下資水、過洞庭,給邊疆人民送去黑茶、食鹽等物資。如今,馬幫早已淡出,但高城和周邊村落仍然家家都養馬,依然靠馬匹馱著木材、山貨、茶葉到山下趕集。

  關山峽谷是古茶馬古道的必經隘口。兩旁山形聳立似門,山頂的「將軍巖」扼守村頭,村民視為「守護神」。從峽谷入口進去,全是茂密的杉樹林,風聲、濤聲、鳥語聲不絕於耳。但要出峽谷,得爬上三疊石,塊塊巨石之間架起了梯子,釘上鉚釘。爬上這條空中棧道,頭頂絕壁,身懸半空,腳下就是深潭,瀑布從身邊一瀉而下。

  穿過峽谷,你可走馬川巖江,密林間的古道上馬蹄印仍在。清脆的馬鈴聲迴響山谷,登仙臺上能看到峽谷全景,龍涎池上巨石堆壘,流泉飛瀑忽高忽低,古橋、古民居刻著時光的記憶。

  從茶馬古道下來沿資水東行可到唐家觀,資江流域唯一保存下來的古街和古商業碼頭。一排吊腳樓蜿蜒曲折,曾是「千人拱手,萬盞明燈」的大鎮。現在,繁華遠去,但古鎮上的商鋪、飯莊、客棧、炭行、茶亭等古蹟保存完好,是「中國商業發展的活化石」。

  九龍池、雪峰湖:山高水清黑茶香

  「安化黑茶」世界獨有。據史書記載,目前安化黑茶歷史可追溯到1400多年前唐代的「渠江薄片」。在邊疆,安化黑茶的口味是最受歡迎的。為什麼呢?除了高山、綠水、雲霧等地理、氣候優勢外,與安化擁有世界最稀有的石種之一「冰磧巖」有關,「有冰磧巖的地區必出好茶」。

  資水曾經灘險浪急,直到修建了柘溪水庫(現更名為雪峰湖),萬頃碧波逶迤群山之間,成了集花崗巖地貌、喀斯特地貌、高山平湖和溶洞群於一體的天然地質博物館。就是在這裡,發現了距今6億年、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冰磧巖層。灰褐色的大石頭裡還含著小碎石,生長在這種「石中石」上的原葉製作出來的黑茶,經科學實驗,其微量元素比普通茶葉高出2倍以上,再加上安化人獨創的黑茶加工工藝,口感和功效自然就高出一大截。現在千兩茶的加工工藝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七個大漢一邊吆喝一邊壓」,每年農曆的7、8、9月份,在白沙溪、安化茶廠等老茶廠都能看到這一制茶「舞蹈」。

  從小淹到雪峰湖的沿路都是黑茶店鋪,空氣中瀰漫著黑茶的醇香。沿一條蜿蜒的山路翻過座座大山,一路向西,海拔1622米的九龍池以直聳雲霄的姿態接受你的仰望。山泉飛流直下,進密林、穿亂石、入深潭,縱橫交錯,不知匯成多少溪澗。登頂,耳邊只剩下風的聲音,四周全是千奇百怪的山峰。

  六步溪、秦漢桃源:白雲深處有人家

  彎彎的盤山公路繞著海拔千米的黃風界旋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六步溪就在谷底。

  山高、壑深、壁峭、水清,她是雪峰山北部唯一一處保存完好的原始次森林。楠木、南方紅豆杉、巨紫荊等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隨處可見,還有雲豹、黑鹿、金雞等100多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活躍林間。清澈的溪水歡快地流著,親吻著溝溝澗澗裡千百種植物。吊腳樓散落在溪邊, 600多土家人世世代代在這裡繁衍生息,他們殷勤地招呼你到他家歇歇腳,喝杯茶。

  在與漵浦交界的達坳村能享受到「煮酒烹茶」的悠然時光,離六步溪不遠。一條窄窄的山道蜿蜒,經過鯉魚坡、千古茶亭、分界碑、不二泉等地,穿過一極小的山口進村,豁然開朗。疊翠山巒中圍抱著200多畝田地,村子裡所有的民居依然保持了清代的風格,最老的房子有300多年歷史。30餘戶人家、200餘村民全為南宋理學大師張軾的後代。隨便去到哪家,他們都會給你煮上一碗擂茶。「小娘子葉底花,無事出來吃盞茶」,這個村的青年男女還有吃茶訂婚的習俗。

  文瀾塔、印心石屋、陶澍陵園:歷史在這裡發光

  小淹渡口有一處深潭。江中間凸起一塊巨石,方正如官印。兩岸青山隱隱,北岸的沙灣坪就是「晚清人才第一人」陶澍的長眠之處。

  陶澍幼年讀書的水月庵正對那塊「官印石」,他就稱書屋為「印心石屋」。道光帝親題的「印心石屋」四個字,在岸邊的文瀾塔能看到。

  兩三公裡山道就到了陶澍陵園(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馬、石人、石獸、享堂、御碑亭,他的豐功偉績與享受的皇恩都能在這裡看到。御碑亭裡中間的四塊石碑是道光帝在陶澍去世後親賜的四道聖碑:聖旨、御製文、祭文及祠文。

  「兩江總督」陶澍是晚清湖湘人才群崛起的先導。鹽政、漕運、河工,他主導的三大改革像一場及時雨給當時的中國帶來希望。他去世後,左宗棠為報知遇之恩,來到這山遠水遠的小淹,為陶澍理家,撫養幼子陶桄成人。不止左宗棠,當時的精英賀長齡、魏源、包世臣、龔自珍、胡林翼等也都曾得到陶澍的點化。

  蚩尤故裡、梅山文化園:根深葉茂的蚩尤情結

  一進入思遊界,漫山遍野的怪石嶙峋目不暇接。藏龍壩、張家仙湖、天池、燕子潭等堰塘星羅棋布,清澈無比,漲不溢、旱不涸。所有的民居屋頂都長著兩隻牛角。

  蚩尤到底在哪裡尚無定論,但蚩尤橋、蚩尤溪、蚩尤山等讓思遊人堅信「蚩尤故裡在思遊」。在藏龍壩邊上,有一巨石頭像,思遊人認為那就是蚩尤的神像,他們年年在此祭拜,祈禱平安。在思遊小孩的遊戲中,最常見的就是「祭蚩公」。

  梅山文化到底是什麼?在梅山文化生態園你能找到答案。在這裡,你能看到獨具梅山特色的烽火臺、古戲臺、油榨房、簡車、吊腳樓、風雨橋、16米高的張五郎(梅山人的獵神)倒立塑像等。梅山文化博物館則收藏有陶器、雕塑、獵槍、弓箭、門窗、牌匾等3000多件梅山地區的文物民俗品。

  嚮導提醒

  長沙—安化休閒之旅路線

  ●長沙—唐家觀—洞市—高城—茶馬古道二日遊

  ●長沙—雪峰湖—雲臺山—龍泉洞—秦漢桃源三日遊

  ●長沙—雪峰湖—青雲洞—九龍池三日遊

  ●長沙—蚩尤故裡—梅山生態文化園—陶澍陵園二日遊

  三湘美食

  安化擂茶

  安化的擂茶稠如粥,香中帶鹹,稀中有硬。原料多、製作講究。除了茶葉以外,還有炒熟了的芝麻、花生、黃豆、玉米、大米、綠豆、番瓜子,以及生薑、食鹽和胡椒等。把炒熟的大米等用石磨磨成粉,再把茶葉、生薑和芝麻用擂缽擂成粉狀,和磨成粉的原料一起倒入滾開的水裡煮成糊狀,再使勁攪拌幾下,一碗香噴噴的擂茶就做成了。

  聲 音

  推進茶旅一體

  打造神韻安化

  中共安化縣委書記 楊光鑫

  安化山水生態優美,人文底蘊深厚,是中國黑茶第一大縣。推進茶旅一體化,實現富民強縣,是加快縣域經濟「轉方式調結構」的終極目標。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安化要按照「擴基地、強品牌、提品質」的思路,著力做強茶產業。加快柘溪庫區「百裡茶湖」、茶馬古道「百裡茶廊」核心區基地建設,強力推進縣城東部新區13平方公裡黑茶產業園開發,加快白沙溪茶廠、安化茶廠等骨幹企業技改,完善安化黑茶標準體系,力爭10年內全縣茶園面積擴大到45萬畝,實現年產量10萬噸、產值200億元以上,把安化打造成名副其實的「中國黑茶之都」。

  安化茶文化歷史源遠流長,要全面啟動風雨廊橋、古茶亭、古村落的保護和修繕,加快黃沙坪古茶市、中國黑茶博物館、陶澍文化廣場等文化工程及茶馬古道、梅山文化生態園等景區景點建設,收集整理茶歌、茶俗、茶藝,製作反映安化茶文化歷史的影視劇,積極承辦中國黑茶文化節等節會活動,深入挖掘茶文化內涵,努力提升安化黑茶的精氣神和影響力。

  堅持綠色崛起發展戰略,加快二廣高速、馬安高速及東梅、東茅、東平等骨幹交通建設,致力突破發展瓶頸。以新型城鎮化理念,加快城鎮道路建設、汙水和垃圾無公害化處理,提升小區規劃建設品位,引導人們崇尚生態、文化和宜居。將綠色理念融入產業發展,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快縣內礦業資源整合和深度開發,實現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搶抓二廣高速即將建成通車機遇,加快沿線萬畝珍稀苗木基地建設,加快梅城城區「東擴西延」建設和工業園開發,積極對接城市產業發展和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發展現代物流業,著力提升商貿重鎮人氣。統籌370個項目,精心打造資江兩岸「百裡畫廊」。科學規劃和實施敷溪至柘溪資江沿線城鎮、生態、交通和產業建設,加快六步溪自然保護區、柘溪森林公園、雪峰湖溼地公園等國家級品牌資源保護,鞏固退耕還林和生態林建設成果。積極開發茶藝、園藝、休閒體驗等旅遊產品,促進產業融合。

相關焦點

  • 從茶馬古道走出的安化黑茶,你喝過嗎?
    #安化黑茶安化歷史悠久,地靈人傑,有中國最美麗的縣城之稱,旅遊資源豐富。沿著茶馬古道,安化黑茶源源不斷從這裡走向了大西北,走向了全國各地。走在茶馬古道上,仿佛聽見當年馬幫和背負的馬鈴聲,吆喝聲。腳下發亮的青石板,猶如他們堅毅的目光。傳承了千年的茶馬文化,是馬班用勇氣、智慧、汗水澆灌出來的。
  • 錦繡瀟湘 遇見安化,磨礪千年,只為等你!
    安化 萬事具備,就只在等你。從4月28日至5月5日,以「錦繡瀟湘?遇見 安化 」為主題的旅遊節會將在 中國 黑茶之鄉—— 益陽 安化 舉行,來到這裡,你就可以開啟美茶顏、品茶點、走茶道、遊茶園、食茶宴、賞茶戲、宿茶莊、憶茶事的難忘之旅。空口無憑,有圖為證, 安化到底怎麼美。接下來,帶各位到 安化 縣各鎮去走一走。
  • 遺失的茶馬古道:絲綢之路上的神秘黑茶
    在「一帶一路」倡議在多個領域被延伸的今天,沿著安化茶馬古道在歷史上的腳印尋覓,不難發現,安化茶馬古道和黑茶在歷史長河中所承載的不僅僅是跨區域的貿易往來,更是一種文化的輸出與交流。
  • 深山覓茶香 安化聞馬鈴
    安化茶馬古道。五一期間,佛山一群愛茶的朋友就選擇了黑茶的故鄉——安化,高鐵直達長沙,再專車到益陽,沿著資水往西進入安化,到六步溪國家自然保護區尋找野生的茶園,到高城尋訪安化最後一支馬幫,跨馬越山河,在馬背上體驗真正的茶馬之旅;細品千年滄桑的洞市老街,風雨廊橋永錫橋。
  • 手把手帶你玩轉安化24小時在最美的春天,美茶顏、品茶點、走茶道
    「遇見安化,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任娟高興地說,因疫情推遲上班,宅在家中的她,抽空學習了不少安化黑茶知識,通過網絡視頻自學和練習茶藝。4月初,任娟到單位上班後,因為她懂茶藝,單位一些商務接待、公務往來,領導都會安排任娟「秀」一回,讓不少同事羨慕不已。「茶香,一切都香;心美,一切皆美。」
  • 安化之——茶禪文化
    安化的佛教、道教也與安化茶一樣興盛,據老人回憶,歷史上安化有各類寺廟、庵堂70多處,古建築飛簷翹角、琉璃瓦、紅粉牆、金碧輝煌,大雄寶殿,眾神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經歷史之長河演繹,形成了安化特有的茶禪文化。
  • 安化茶人⑤丨鄧秀:茗品百味 安化茶人的文化「美」
    在「黑茶之鄉」安化,堅守著這樣一群人,他們,致力於安化黑茶的傳承與創新,執著於安化黑茶文化與品牌推廣;他們,因安化黑茶而創造出豐厚的生命意義,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稱謂「安化茶人」。2018年,安化縣委、縣政府明確每年開展「安化黑茶日」活動。
  • 梅國華一行調研伏口鎮湘安古道
    (梅國華一行調研伏口鎮湘安古道)(調研現場)(合影)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顏小紅 吳子良)6月5日,漣源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梅國華一行到伏口鎮湘安村,調研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湘安古道。據了解,湘安古道,與寫入《萬裡茶道申請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文本》中安化的鷂子尖古道、湖北宜紅古茶道、徽饒古驛道婺源浙嶺段相比,是迄今發現的連續分布長度最長的茶葉運輸道路。現存完整古道長度為 7.5 公裡;古道寬度均勻,為 1.3 米;各級臺階:長約 1.3 米,寬約 50 釐米,高度10 釐米。
  • 安化:點葉成「金」 依茶致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9月22日訊 (記者 梁木) 從茶馬古道走來,安化黑茶載於唐、興於宋、貢於明、盛於清,是「萬裡茶道」重要起點之一。而新時代,新徵程,如今的安化黑茶肩負著更重要的使命,儼然成為安化脫貧攻堅戰場上的重要支柱。
  • 安化黑茶博物館成功獲評為國家三級博物館
    12月21日,經過材料申報、書面審查、現場評估、數據比對和綜合評定,並報請國家文物局備案,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了《關於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的公告》,安化黑茶博物館成功獲評為國家三級博物館。
  • 北京第一條登山步道——京西古道
    周末沒事做,跟朋友重走了京西古道,王平-峰口庵-圈門段路線。這段路我前後走過很多次,每一次都會有新發現,這兩年來也見證了京西古道的修繕,這次去最大的感受是整條路線基本修繕完畢,尤其是從進入花溝到峰口庵一路已全部修繕,這是要打造北京第一條登山步道——京西古道的節奏呀。
  • 全國特色茶館「阿香美」安化黑茶品鑑會舉行
    紅網安化10月22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湯紅輝 楊豔)作為第三屆安化黑茶文化節活動內之一,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茶館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全國特色茶館『阿香美』安化黑茶品鑑會」,今晚在湖南安化阿香美中國黑茶文化傳播中心舉行,受到全國愛茶人士關注與參與。
  • 湖南安化景美人美食美,是梅山文化核心區,益陽不好好打造真浪費
    我一直在說,湖南益陽對於安化旅遊開發的支持力度不夠。到目前為止,益陽都沒有特別拿得出手的景區。雲臺山、雪峰湖,在市內還有點名氣,在省內就沒有什麼知名度了。至於在國內,基本上沒有幾個人曉得。益陽在國內有一定知名度的產品,大概就是安化黑茶。此外,益陽的口味王檳榔也有一些知名度,在武漢的很多小商店也能買到。
  • 白沙溪安化黑茶懷化品鑑會成功舉辦
    白沙溪安化黑茶懷化品鑑會成功舉辦11月20日下午,一場以「品味健康黑茶」為主題的白沙溪黑茶品鑑茶會在懷化市茗悅職業培訓學校成功舉行,本次茶會由懷化市茗悅職業培訓學校組織舉辦。安化黑茶有著上千年的歷史,與懷化也有不解之緣,因為懷化是曾經茶馬古道其中的一段,白沙溪成立於1939年,白沙溪黑茶當時作為政治商品穩定邊疆,由於戰亂,要把安化黑茶運送到邊疆人民手中,需要通過一段水路,懷化市就是其中的必經之路,可以說懷化市見證了安化黑茶悠久的歷史與發展路程。
  • 安化黑茶21世紀健康之飲高峰論壇在廣州隆重舉辦
    此次活動旨在深入實施「千億湘茶」戰略,助推安化茶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本年度安化黑茶「北上南下」目標,提升「安化黑茶」在南方沿海地區影響力,進一步拓展銷售市場,推動安化「茶旅文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安化資水明珠璀璨奪目,柘溪水庫風光旖旎,雪峰山脈層巒聳翠,「湘中第一高峰」九龍池巍然屹立,具有得天獨厚的旅遊優勢,「美茶顏、品茶點、走茶道、遊茶園、食茶宴、賞茶戲、宿茶莊、憶茶事」為主題的安化24小時健康茶生活成為來安旅遊的主基調。我們以茶為主題,將茶文化遺址、生態茶園、茶企茶市建成旅遊景區,將茶產品開發成旅遊產品,將茶民宿、茶文化打造成特色旅遊品牌。
  • 安化黑茶:峰巒雲霧裡的千年陳香
    「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旱土和莊園」是安化地貌的真實寫照,這樣的自然環境也催生了一方風物。安化擁有得天獨厚的種茶優勢,是著名的「黑茶之鄉」,自古就是茶馬古道的重要起點之一。安化黑茶,因其茶湯透明潔淨、口感醇厚回甘、香氣濃鬱清正,深受人們的喜愛。安化黑茶品種眾多,其中屬千兩茶最為講究。2008年,安化千兩茶的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安化黑茶十八問,看完你就是半個黑茶專家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中國的黑茶一詞首次見諸文字指的就是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之所以不叫「安化茶」,因為中國「黑茶」一詞源自安化。
  • 湖湘文物新「國保」 | 「渠江薄片」原產地益陽安化渠江茶園
    唐代楊曄(公元856年)《膳夫經手錄》是最早記錄安化茶葉的文獻,所記載「其色如鐵,芳香異常」的「渠江薄片」即為早期的安化黑茶。目前,安化縣境內保存著許多老茶園、老茶行的遺址,以及風雨廊橋、茶亭、茶鍾、茶碑、茶匾、茶印板等諸多茶文物,是數百年來安化黑茶發展滄桑歷程重要的歷史物證。
  • 恰黑茶啵,安化走一個 「湘農薈」雲品一片葉子千年香
    「湘農薈大直播」安化專場直播現場,黑茶、芝麻茶、擂茶、紅豆薏米茶、發餅等精選安化特色美食悉數亮相。安化縣委副書記、縣長肖義走進湘農薈直播間,介紹安化黑茶,並向全國網友發出邀約。湖南省安化縣的崇山峻岭和山澗溪流之間,綿延著一條神秘的茶馬古道,講述著味蕾的故事,記錄著一代代茶人與時代的變遷,走在這條茶路上,清脆的駝鈴聲猶在耳畔,記錄著茶人匠心。有記載,黃沙坪曾是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也是中俄「萬裡茶路」的起點。當有著斑駁牆壁,滄桑雕欄的古茶市遇見新營銷,代表著兩個時代的旋律疊加碰撞,又將譜出怎樣的樂章?
  • 【逐夢新時代·縣市區掃描】以茶為馬,安化茶力今勝昔
    安化黑茶是隨歷史進程而逐漸發展起來的。   安化黑茶興盛於宋明清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裡除了聞名全國的黑茶,紅茶、綠茶也一應俱全。安化作為中國「萬裡茶道」的起點,幾百年以前的茶葉就是從這裡通過馬幫、驛鋪運往莫斯科。現在經過那裡,在蛙聲犬吠之中,好像還可以隱約聽見駿馬嘶鳴,馬鈴叮噹。   整個安化茶葉史,都繞不開一個叫彭國鈞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