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之——茶禪文化

2020-12-17 九品墨

安化的佛教、道教也與安化茶一樣興盛,據老人回憶,歷史上安化有各類寺廟、庵堂70多處,古建築飛簷翹角、琉璃瓦、紅粉牆、金碧輝煌,大雄寶殿,眾神千姿百態,栩栩如生。

經歷史之長河演繹,形成了安化特有的茶禪文化。用茶開光,安化民間叫「賜茶」,普及到每個家庭,至今仍保留著菩薩「賜茶」的習俗。有小孩生病了,父母則一片誠心到寺廟拜佛,禪師將人導入禪境,賜茶一味帶回,喝了這種賜茶就能祛邪除病,長命富貴。大人喝了能消災保平安。歷史上安化的每一條茶馬古道上,有著多處寺廟庵堂。

茶禪文化是一種境界,禪是人生與之的本性,是人類心理的原態。本色做人便是符合禪之要旨,而禪的要旨也是茶人的追求。禪宗主張以坐禪修行的方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說的是心裡清靜,沒有煩惱,此心即佛,這種辦法有利於養心,淨化自己的思想。茶禪一味已經成為了一種茶禪文化,茶至靈來卻又是另一番境界了,品茶、品味、品心、品人生。

茶性清涼,可伏心中燥熱,可滌體內沉濁。茶味清淡,可去名利之欲,可息奔競之心。讓人進入無限廣大、清朗空明。入此境者,即茶即禪。紅塵裡,看得破、想得通、拿得起、放得下,情不被境轉,心不被物迷,榮辱在所不計,惠譽無動於衷。心靜茶至,靈來神往,禪現其中。這些體驗,才是安化茶禪文化境界的體現。

相關焦點

  • 白沙溪安化黑茶盛裝參展2020全國(上海)惠明茶禪博覽會
    白沙溪安化黑茶盛裝參展2020全國(上海)惠明茶禪博覽會11月22日,為期7天的2020全國惠明茶禪博覽會在上海世界手工藝產業博覽園盛大舉行,湖南省白沙溪茶廠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安化黑茶標杆企業受邀參加此次盛會,具有八十一年歷史的白沙溪藉此機會向全世界禪茶文化愛好者展示白沙溪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品牌魅力
  • 宜興雲湖茶禪文化藝術節上「見識」茶禪素食之美
    4月28日下午,首屆雲湖茶禪文化藝術節茶禪素食比賽頒獎儀式在西渚鎮氿悅沐心香村心然別院舉行。宜興市西渚鎮人民政府、宜興市旅遊園林管理局、宜興市廣播電視臺、宜興市烹飪協會等相關單位領導以及各參賽酒店、廚師代表出席了此次活動。
  • 安化走筆|安化的一個人與一首歌
    開完紅辣椒時評研討會,作別安化已有時日。回到單位,年底工作忙碌些,但安化的一個人與一首歌卻揮之不去,常常縈繞腦海,盤旋耳際,讓美好安化印象時常滋潤我心。   一個人是安化宣傳部長黃瑛,從歡迎儀式上端正的颱風,到時評討論會上正襟聽講,乃至親陪參觀採風,一路宣講安化,甚至每頓工作餐上,都未缺少她的身影。
  • 湘江文化之安化,中國黑茶之鄉,最美小城!(4)
    安化擂茶部以北的安化一帶傳襲。其色味、功效、製作方法,以及飲茶習俗等,無不讓途經於此的人感受到山鄉古樸濃鬱的擂茶文化。安化擂茶品種很多。安化臘肉:正宗的安化臘肉,色澤金黃,不同於一般市面上的臘肉。安化有習俗,過年殺豬,所得肉全部醃製掛於灶上,煙火薰染長達數月。所以味濃味厚,合湖南、四川人口味。無論蒸、炒、煮,都好吃;炒辣椒、做土缽,都是上佳美味。臘菜本來就是湘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安化山民的土製臘肉又更是地道。
  • 安化茶人⑤丨鄧秀:茗品百味 安化茶人的文化「美」
    【編者按】茶人,謂之精於茶道或採茶、制茶之人。在「黑茶之鄉」安化,堅守著這樣一群人,他們,致力於安化黑茶的傳承與創新,執著於安化黑茶文化與品牌推廣;他們,因安化黑茶而創造出豐厚的生命意義,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稱謂「安化茶人」。
  • 安化黑茶21世紀健康之飲高峰論壇在廣州隆重舉辦
    11月28日下午,由安化縣人民政府主辦,縣茶旅產業發展服務中心、縣茶業協會承辦的安化黑茶21世紀健康之飲高峰論壇暨廣東感恩答謝會隆重舉行,這是安化黑茶繼10月份在北京舉辦的「兩展一節」活動後的又一重大推介活動。
  • 石門蜜橘與安化紅薯
    下班時讀書,安化紅薯作充飢之用。必須展示一下老董帶來的石門蜜橘,漁夫的安化黃心紅薯。,可充當小吃食之。安化紅薯 外表並不光滑若品永豐細茶再嘗此安化紅薯,豈不美哉!滌之兄多次於長沙返北京,未有合適之土特產,今此安化紅薯,品之必贊。
  • 洪漠如:領讀彭先澤《安化黑茶》「安化黑茶的品類秩序」
    「道地茶」即為安化境內所產的本地茶,外路茶就是境外其它茶區的茶。「道地茶」一級料如今安化黑茶產業內有不少從業者比較推崇「道地茶」,也就是他們默認了安化本地原料要優於外地原料,並且聲稱彭先澤是這一標準的訂立者。事實上這還是對彭先澤研讀不深之故。
  • 讓新基建變成「金扁擔」,安化正上演一場「數字之戀」
    在安化,黑茶已不再僅僅是一種茶葉,已然成了一個傳統與現代融合的產業,一條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坦途,一個屬於所有安化人的「千年夢想」,而新基建正是挑起安化人夢想的這條「金扁擔」。這是2019年安化縣委書記劉勇會在農業農村部匯報時所勾勒的「安化24小時健康茶生活」,也是安化現在和未來的常態。▲安化黑茶展示館中端茶的人工智慧機器人。相 逢5月12日,安化集中開工了9個重點項目,總投資30億元。
  • 安化黑茶是二十一世紀的健康飲品
    安化黑茶是我國六大茶類中黑茶的代表,茶葉烏黑油潤,因產自湖南安化而得名。安化黑茶產業是湖南省政府重點扶持的三農產業,在十大支農產業中排第二位。安化黑茶是利用安化境內的原材料並且通過一些複雜的工藝,比如殺青、揉捏、渥堆發酵、烘焙等等獨特的工藝,首先加工成粗製的黑毛茶,然後再以粗製的黑毛茶為原料進行精細加工,包括人工後發酵,自然成化等等,最終形成具有獨特風味的安化黑茶產品。因黑茶特殊的保健功效又被喻為二十一世紀的健康飲品。"世界只有中國有,中國只有湖南有,湖南只有安化有」,安化黑茶世界獨有。
  • 2018湖南茶葉「十大創新產品」之安化三針:用歷史之水,泡一杯玉葉...
    為適應茶葉教學需要,十年後遷至安化黃沙坪,這,便是褒家衝茶場的前身。 1928年,湖南省茶葉講習所因經費緊缺奉令停辦,改為湖南茶事試驗場。馮紹裘任第一任場長,在黃沙坪白泡灣租佃山地,著手開荒種茶,並從上海引進5臺制茶機械和研發木製揉茶機、A型烘乾機,開創了湖南茶葉製作機械化之先河。
  • 「安化黑茶 21世紀健康之飲」高峰論壇暨廣東感恩答謝會隆重舉行
    「安化黑茶 21世紀健康之飲」高峰論壇暨廣東感恩答謝會在廣州隆重舉行2020中國(廣州)國際茶業博覽會於11月26日至30日在廣州琶洲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白沙溪、中茶安化、雲上等30餘家安化黑茶企業參展。
  • 湖南著名特產——安化臘肉
    湖南臘肉以安化臘肉最為出名,色彩紅亮,煙燻鹹香,肥而不膩,鮮美異常。真正的安化臘肉,以山養黑豬肉為原材,採用古法秘方醃製,文火燻烤50天以上,成品肉質緊實,肥肉肥而不膩,瘦肉緊實不塞牙。安化山養黑豬,在深山放養,吸新鮮空氣,吃野草蔬菜,喝山澗清泉,自然生長。湖南安化臘肉是您的居家美味,也是您送禮的上上之選。
  • 神韻安化|讓生活更簡單一點
    「現在安化發展的理念好先進」和一個剛剛從外地回來的朋友聊天,他說的這句話令我感到十分驕傲。畢業就回到了家鄉,當時許多人都對我當時的選擇表示惋惜。但在家鄉呆得愈久,便愈發能感覺到這座小城的生機與活力。乘著國家和時代的東風,安化這座縣級小城正在抓住機遇不斷向上攀登。
  • 做客安化人家,品味擂茶,聽主人家講敘我們所不知的安化優質綠茶
    做客安化人家,品味擂茶,聽主人家講敘我們所不知的安化優質綠茶拜別老先生,離開安化一中。驅車行駛大約十來公裡,當車穿過一片茶園,上坡轉過一個大灣後,老家在安化的朋友用手向左手邊一指說道,那就是我的老家。我雙手接過他遞來的擂茶碗,一看碗中所盛之湯有點象廣東的皮蛋瘦肉粥的稠度,湯色呈灰白之色。一聞撲鼻的香味迎面而來,熟炒花生、芝麻和米香中含有清新的茶香和淡淡的鹹姜香味。喝上一口,花生、芝麻的香味頓時在舌尖的味蕾中飛舞。薑絲的鹹香味,茶葉的澀甜味也滲淅出來,最後是有一點嚼味,真是回味無窮。大家是一邊轉動著碗小口喝著,一邊嘖嘖稱讚。
  • 安化松針功效與作用
    安化松針是產自湖南安化的綠茶,安化松針外形挺直秀麗,形似松樹針葉而得名,是中國特種綠茶中針形綠茶的代表,由安化縣茶葉試驗場生產。安化松針茶飲用功效多,可降脂減肥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是不可多得的好茶。那麼接下來詳細介紹一下安化松針茶的功效與作用。
  • 怎樣辨別安化黑茶品質看看茶人怎麼說
    而隨著茶文化的不斷發展,安化黑茶近幾年更是深受茶人喜愛。那怎麼才能辨別安化黑茶的品質呢?據白沙溪第一茶市營銷總監李豔豔介紹,從物理特徵看,幹茶色澤黑褐油潤,條索緊卷,香氣純正,湯色明亮(陳茶湯色如琥珀),滋味醇厚、回味甘爽、清心。新茶湯色橙黃微澀,耐衝泡。有自然陳化的特性,保藏一定年份,品質得到升華,「未見僅因貯存時間太長而品質下降者」,陳化有陳韻、越陳越香,色香味俱佳。
  • 為安化黑茶,他俯首甘為孺子牛
    擔起職責謀復興  安化縣種茶歷史悠久,鼎盛時期曾出現「茶市斯為盛,人煙兩岸稠」的繁華景象,清代安化縣誌曾以「唯茶甲諸州縣」描述安化茶史,上世紀初在西歐曾有「無安化二字不買」之說,安化也是萬裡茶道的重要起點。茶葉是一項富民產業,在安化農村自古流傳「三個月茶陽春吃一年」的說法。
  • 深圳以茶為主題的中式古鎮,田園風光很美,充滿嶺南茶禪文化氣息
    深圳雖然是最年輕的一線城市,但是仍然保留著一些很有特色的古鎮,在深圳鹽田大梅沙東部華僑城茶溪谷景區裡面,以茶為主題的中式小鎮,茶翁古鎮充滿了嶺南茶禪文化氣息。古鎮的風光的確很不錯,感覺可以拍拍古裝戲了,入口也有電動車直接買票坐過來,古鎮上還有賣茶葉的,並且有小吃和餐廳,餐廳菜品味道還可以,中規中矩,古鎮通向景區各個方向,應該是必經之地。其實茶翁古鎮往上走,有一條鐵索橋,超想安安靜靜地在橋上拍照,可惜天不從人願,一堆又一堆的人,死勁在橋上搖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