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麗丹
一百年不短,歷經滄桑,褒家衝茶場數遷其址,幾易其名;
一百年不長,堅守初心,一條茶業之路源自歷史,繼往開來。
百年後的今天,在一個明媚的早晨,品一杯安化紅針,它滋味甜醇,暖胃養心;午後犯困打盹,飲一杯安化松針,它風味獨特,醒腦提神,消除困意;晚餐過後,夜幕降臨,喝一杯安化黑針,任它茶香四溢,喝過降脂消食,解一身疲乏,讓人通體輕鬆。
遠眺窗外,資水悠悠,安坐室內,茶香嫋嫋。說起褒家衝茶場,說到安化三針,李俐,湖南省褒家衝茶場有限公司董事長——這位一席古風長裙的「茶鄉阿妹」便如說書人一般,向我們娓娓道來。
褒家衝茶場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俐女士
風雨兼程,發展百年茶業
1917年,在湖南省主席譚延闓的支持下,中國第一所茶葉學校——湖南省茶葉講習所在長沙嶽麓山成立,招收茶商茶農子弟,在國內最先開展茶學專業教育。為適應茶葉教學需要,十年後遷至安化黃沙坪,這,便是褒家衝茶場的前身。
1928年,湖南省茶葉講習所因經費緊缺奉令停辦,改為湖南茶事試驗場。馮紹裘任第一任場長,在黃沙坪白泡灣租佃山地,著手開荒種茶,並從上海引進5臺制茶機械和研發木製揉茶機、A型烘乾機,開創了湖南茶葉製作機械化之先河。1928年—1932年,馮紹裘任場長期間,創製了功夫紅茶精製加工工藝流程70多道工序和拼配技術,顯著提升了安化紅茶的品質和效益。
1938年,由湖南茶事試驗場變更而來的湖南省第三農事試驗場,與湖南省農業改進所合併為茶作組,並更名為湖南省農業改進所安化茶場。聘技師黃本鴻主持紅茶精製示範,側重於制茶機械的研究與創製,是湖南茶葉精製機械之始祖。
而後,彭先澤任湖南省農業改進所安化茶場技正兼主任,成功首創土法熬茶素咖啡鹼,致力安化黑茶的研製、經營,並出版了《安化黑茶》等著作。
1950年3月,新的中國茶葉公司湖南省茶葉公司接管戰後步履維艱的安化茶場,定名為中國茶葉公司安化實驗茶場,由該公司副經理楊開智兼任場長,並將安化實驗茶場從酉州遷至安化縣城南岸褒家衝。
1950年3月中國茶葉公司安化實驗茶場成立紀念(第二排中楊開智)
1958年,安化茶場定名為安化縣茶葉試驗場(又稱褒家衝茶場)。在這裡,最早成功研製出的分級紅茶(即紅碎茶),在我國茶葉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徹底推翻了「湖紅無好茶」的論調,並成為國家出口茶產品(紅碎茶)的重要基地之一。
1959年,楊開智帶領技術團隊,創製出安化松針,作為國慶十周年獻禮茶品,敬獻給毛主席。
2015年10月,褒家衝茶場改制為湖南省褒家衝茶場有限公司。
一百年櫛風沐雨,砥礪前行。談到這些茶業界響亮的名字,敘述這段風雨歷程,李俐如數家珍,臉上流露出的顯然是驕傲的神情。
但褒家衝茶場的腳步並未停歇,如今公司主打安化三針、精品紅茶、精品黑茶等符合顧客需求的褒茶系列產品,並逐步在全國大中城市,建設集品茶、休閒、購茶、茶文化傳播推廣融於一體的褒茶文化體驗中心。
未來,在位於安化黑茶古鎮黃沙坪白泡灣——原褒家衝茶場舊址和原生態茶園基地上,將建設集原生態茶園觀光、褒茶文化體驗中心、褒茶文化博物館、褒茶文化廣場、標準化茶葉精製加工車間等融合為一體的「安化三針茶旅產業園」。
「褒家衝茶場所在區域以前都是茶園,我17歲來茶場工作,在這裡收穫了愛情,以後我將收穫更多的成功和希望」。對於未來,李俐信心滿滿。
安化三針茶旅融合發展產業園
內質天成,匠心鑄造精品
褒家衝茶場的品牌標誌是一個形似茶農的「褒」字,被一輪象徵著紅紅火火的粗線條圓圈包圍,好似褒茶朋友圍坐一圈品飲好茶。
李俐告訴我們,「褒」,意為誇獎,褒茶就是消費者誇獎的好茶。而第一位誇獎安化松針的是毛主席。
解放以後,安化實驗茶場場長楊開智帶領褒家衝茶場科技人員,於1951年4月成功研製出綠茶新品種「安化玉露」。1957年,湖南省農業廳號召向建國十周年獻禮,對褒家衝茶場下達了試製名茶的光榮任務。褒家衝茶場在改進安化玉露工藝和提升茶葉品質的基礎上,歷經兩年多的試製、總結、提高、定型,於1959年成功地創製出綠茶珍品「安化松針」,作為國慶十周年獻禮茶,敬獻給毛主席,主席品飲後非常喜愛,並稱讚「此茶好喝,要大力發展」。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要形容安化松針的超凡意境和安化松針的幽深神韻,這一句唐詩最為恰當。把安化松針置於透明玻璃杯中,用沸水冷卻至80度後衝泡,一時間可見群針翻舞,萌芽吐翠,繼而從容聚合,翠綠勻整。看,水淨茶鮮;聞,香氣馥鬱;品,滋味甜醇,可謂松風玉露一相逢,勝卻人間無數。
但如此獨特的品質並不易得,安化松針採用安化高山生態雲霧茶葉為原料,用清明前一芽一葉初展的幼嫩芽葉,要求沒有蟲傷葉、紫色葉、雨水葉、露水葉,此外為保證成品茶齊整,不能有節間過長及特別粗壯的芽葉。
正因為安化松針對原料要求如此之高,李俐說,清明前後,一天最多的時候有將近三千茶農為褒家衝茶場採茶,一人一天只能採兩到三斤鮮葉原料,近五萬個芽頭才能製作出一斤松針。
而安化松針的製作也極為精巧,用獨特的傳統工藝手工製作,主要分為:鮮葉攤放、殺青、揉捻、炒坯、攤涼、整形、乾燥、篩揀等工序。其中,手工搓茶整形是決定性的關鍵工序,「圓、緊、直」是基本標準。圓緊不能散開,直似銀針,才叫做到了極點。這道工序完全無法用機械替代,必須手工製作,並一直沿襲至今。
安化松針也曾因其獨特的品質風格享譽海外。1985年日本豐茗學會理事長松下智和日本愛知大學副教授佐野先生,專程到褒家衝茶場參觀訪問,在品飲了安化松針之後,讚揚其香氣超過了日本國家級名茶「玉露」,並邀請褒家衝茶場將安化松針帶去日本展銷,擴大國際知名度。松下智回日本後,在報刊上發表了讚譽安化松針的署名文章。
現在褒家衝茶場有40多個制茶技師能達到安化松針製作的較高水準。其中,現今已69歲的夏付明,從事茶葉科研、生產40多年,是安化松針傳統手工製作技藝第三代傳承人,並榮獲首批「中國制茶大師」稱號。
中國制茶大師、安化松針傳統手制技藝傳承人夏付明
提質創新,成就安化三針
「源頭抓質量、匠心鑄精品」是褒家衝茶場一直以來秉承的經營理念,安化松針正是這種理念指導下的成果。近六十年後,在褒家衝茶場榮譽榜上,我們看到了一長串璀璨奪目的榮譽稱號:「烏蘭巴託國際商工貿博覽會金獎」、「國家商業部名茶」、「農業部優質農產品」、「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金獎」、「湖南省十大名茶」、「『中綠杯』中國名優綠茶評比金獎」等,這些都是安化松針歷經輝煌的最好證明。
但品質獨特,質量上乘,製作工藝精巧繁雜,這就註定了安化松針產量有限,不可多得,甚至一段時間成了江湖傳說。而安化的多數茶企業製作出來的黑茶大多為磚狀,不方便攜帶,不便於衝泡;紅茶則多為捲曲狀,特色不夠鮮明。
為了突破這些困境,2016年,褒家衝茶場有限公司在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化松針傳統製作技藝」的基礎上,創製出「安化紅針」、「安化黑針」,與安化松針並稱「安化三針」。
相對於安化松針,安化紅針同樣是採用清明前安化高山雲霧一芽一葉的嫩芽為原料,結合安化松針傳統技藝和安化紅茶工藝,匠心製作而成,既具有安化松針「細直秀麗,形似松針」的特點,又具有安化紅茶的匠心品質,條索緊結,青紅烏潤;香氣高長,湯色紅亮;滋味甜醇,葉底紅嫩。
安化黑針則是在相同原料的基礎上,將安化松針與安化黑茶天尖的製作工藝有機結合,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烏黑油潤;香氣醇和,湯色橙黃,滋味醇厚。
安化紅針、安化黑針一上市,便同安化松針一樣獲得了消費者的喜愛。其中安化紅針更是榮獲2017年第十二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一等獎、第二屆「瀟湘杯」湖南名優茶評比金獎、2018年第三屆「瀟湘杯」湖南名優茶評比紅茶類金獎。安化黑針也因其獨特的風味和方便攜帶、便於衝泡的優點,深受廣大黑茶愛好者的青睞。
今年,褒家衝茶場的安化三針產量達兩萬斤,安化松針早已銷售一空,安化紅針和安化黑針也所剩不多。
李俐說:「安化的茶企業大多做黑茶,而在褒家衝茶場可以同時買到一個品牌、匠心品質的紅茶、綠茶和黑茶。安化三針的組合產品,也符合健康飲茶的消費理念」。
「紅黑湘茶於斯為盛,松針安化再鑄輝煌」,湖南省茶葉學會理事長蕭力爭教授題詞祝賀褒家衝。百年褒家衝茶場的輝煌不會被歷史塵封,未來褒家衝茶場的前途同樣星光燦爛,而在「創新與傳承」道路上,「安化三針」為褒家衝茶場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褒茶人期待著下一個璀璨百年。
健康三寶 安化三針
安化三針高山生態有機茶園
湖南省褒家衝茶場有限公司
地址:安化縣城南區褒家衝
[責編:周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