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的美食以豐富多彩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在美食界獨樹一幟,大理美食則又是雲南美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理是吃貨們的天下和最愛,許多大理美食成了吃貨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幾道大理美食,看看你都吃過哪幾個吧。
米線,在大理的清晨,你可以溜著狗狗散步,然後走到街邊點上一碗米線,就會看到店裡的老闆接過碗盛上米線,大勺起幾回湯灑下,嫻熟地在上頭依次放好材料,一氣呵成,呈上來熱氣騰騰,吃上這一碗米線,那這真的是太幸福了!
大理的米線會有那麼一些粘牙,不會太發更有韌性,這就是它與其他地方米線不太一樣的地方。而米線也有粗細之分,吃一碗好的米線就像在喝一碗濃湯,所有的味道都在這個湯裡,在大理,有很多米線都很好吃,都值得去嘗試。
土八碗,大理土八碗的食用歷史悠久,據說是大理國皇室段氏用來招待周邊各國國王來訪時所使用的國宴。由於這些國家的國王都信奉佛教,所以製作的土八碗都是葷搭配著素的反搭配製作。後來傳入大理民間,土八碗就成為了招待賓客的地方美食。迄今為止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了。葷素搭配之下的土八碗,不但營養美味,而且老少皆宜。
「土八碗」是白族人民經過千百年的長期實踐而形成的獨具特色的待客食譜,八碗菜各有獨特的烹飪方法。「紅肉燉」選用肥瘦相間的豬肉切塊,然後用白酒浸泡的紅曲米將肉染紅燉熟,紅白相間,富有喜氣。「酥肉」要挑半肥半瘦的豬肉切塊拌上澱粉,用雞蛋糊包裡後下油鍋炸至金黃色,冷卻後再煮,裝碗後撒上些芝麻,黃白相間,香氣誘人。
喜洲粑粑,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在大理不僅有大理古城,在其周邊還有幾個古鎮,喜洲就是一個,這裡最出名的就是「喜洲粑粑」了,口味有甜、鹹兩種。制時皆用上下兩層炭火,上層炭火為猛火,下層炭火為文火,在做好的面胚上刷上豬油之後入鍋烘焙,在烤制過程中繁複刷幾次油脂,烤香直至烤酥。
喜洲粑粑外皮香酥而內在綿軟,倍受人們喜愛,且層次分明,宛若蒼山十九峰十八溪,實為美色可餐。
大理生皮,大理生皮是一道獨特的美味。生皮,白語又叫"黑格",逢年過節,白族人招待客人總會有一道非常特色的家常菜,涼拌生皮。一般生皮生肉有兩種吃法:一種是生皮和佐料不擱一起,吃時就著佐料一起吃;一種是將佐料與生皮生肉拌勻,就是一道涼拌生皮。
蘸過汁水的生肉片吃到口裡,絕對感覺不出平時生豬肉片具有的腥味,感到的只是從未感受過的鮮嫩可口和滿口溢香。
餌絲,餌絲為雲南特有,是大理最著名的特色小吃之一。餌絲是由餌塊切絲而成,形狀不同,口味也不同,白色的餌絲韌勁非常好,口感軟、滑。
一般有煮吃和炒吃兩種吃法,將餌絲在滾燙的開水中燙到熟而不爛,加上燉好的肉、湯汁,撒蔥花、醬油、大紅袍花椒所制的麻油,再添加蒜汁等的吃法是煮吃。
通常叫「耙肉餌絲」,顏色非常豔麗,汁濃不膩,清香回甜。而炒吃也非常簡單,將餌絲與鮮肉片、雞蛋、香蕈、西紅柿等輔料一同翻炒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