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把定點扶貧縣當作親戚、親人,有好事了,就想著他們,他們有啥困難,我們就幫幫忙,搭把手。」2020年10月13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王蒙徽在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開展定點扶貧調研時語重心長地說:「開展定點幫扶工作一定要用心用情,盡心盡力。」
2020年9月4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王蒙徽帶隊在湖北省麻城市龍池辦白塔河「共同締造示範帶」調研
按照中央定點扶貧結對工作安排,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從2012年開始,定點幫扶湖北省黃岡市麻城市、紅安縣和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以下簡稱「4縣(市、區)」]。部黨組高度重視定點扶貧工作,將定點扶貧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深入推進,特別是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以來,部黨組持續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成立由部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部扶貧攻堅領導小組,研究制定《關於做好「十三五」期間定點扶貧工作的通知》《定點扶貧三年行動計劃》以及年度幫扶計劃等系列文件,創新組團幫扶機制和部縣聯席會議制度,多措並舉支持定點扶貧縣脫貧攻堅工作。王蒙徽同志反覆強調,要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凝聚行業力量,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真落實各項幫扶舉措,助力定點扶貧縣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多次赴4縣(市、區),走村入戶,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工作,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其他部領導也多次帶隊赴定點扶貧縣調研,結合分管工作,研究推進幫扶舉措。部各司局、直屬各單位、行業協會和湖北省、青海省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單位,聚焦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盡銳出戰,持續幫扶,4個定點扶貧縣(市、區)如期實現脫貧摘帽,深入推進脫貧成果鞏固,促進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創新機制
聚焦難點精準發力
2020年9月3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倪虹在湖北省紅安縣主持召開定點扶貧部縣(市、區)聯席會議,與紅安縣主要負責同志共同研究脫貧攻堅成果鞏固的思路和舉措,指導定點扶貧縣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菊花已經成為麻城市脫貧攻堅的重點產業。圖為菊農正在採菊
用這種聯席會議方式,逐項跟蹤去年協調的重點事項落實情況,部縣(市、區)一起研究討論確定一批今年重點協調解決的事項,一項一項協調、一項一項推進、一項一項落實,效率高、責任實、成效好,深受地方同志歡迎。其中,幫助紅安縣引進的海通建設集團,今年上半年已完成40多億元產值、3000多萬元稅收。
「堅持發揮單位、行業優勢與立足貧困地區實際相結合,健全工作機制,創新幫扶舉措,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定點扶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創新建立定點扶貧組團幫扶機制和定點扶貧部縣(市、區)聯席會議制度,聚焦難點精準發力,為定點扶貧縣脫貧攻堅和成果鞏固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9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創新建立定點扶貧組團幫扶機制,由部扶貧辦公室牽頭負責,成立了4個「1+1+1」幫扶工作組,每個幫扶組由1個主要業務司局作為組長單位,1個直屬單位和1個行業協會作為成員,集中力量對口幫扶1個定點扶貧縣(市、區),壓實責任,形成合力。
根據這一機制,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和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組成麻城幫扶「戰隊」,部住房保障司、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和中國建築業協會組成紅安幫扶「戰隊」,部房地產市場監管司、中國建設報社、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組成大通幫扶「戰隊」,部標準定額司、中國建築出版傳媒有限公司、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組成湟中幫扶「戰隊」。4支勁旅分兵突進,集中優勢兵力,鎖定4縣(市、區)貧困「堡壘」精準發力,助力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盡銳出戰
派最強力量「啃」最硬「骨頭」
2018年12月28日,湟中縣上新莊鎮黑城村天氣陰冷,空中還飄著雪花。聽說部掛職幹部、湟中縣副縣長王鋒堂要結束掛職返回北京,鄉親們冒著嚴寒,早早聚集在村廣場,獻哈達、送鞋墊、裝蠶豆、遞烤餅……大家圍著熟悉的王副縣長,訴說著無盡的不舍情。
在鄉親們眼中,這位副縣長早已是村民中的一員,2年多來,王鋒堂不知跑了這個小山村多少次,他和大伙兒一起清運垃圾、整修道路、栽種樹木,發展產業,讓一個偏僻的窮山村變了模樣。
在場的人無不被這個場面所感動,部人事司一位同志寫道:「這是一次沒有準備的黨課、一次生動的黨性教育,是黨群感情血濃於水的真實寫照。」
王鋒堂只是部定點扶貧掛職幹部的一個代表。「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在人,在人的觀念、能力、幹勁。」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導,2016年以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精心選派13名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的幹部到4縣(市、區)掛職、駐村,他們走遍了4縣(市、區)的山山水水,進村入戶,體察民情,掌握貧困群眾致貧原因,尋找脫貧致富良策,與當地幹部群眾同甘共苦,察實情、出實招、求實效、打頭陣,為4縣(市、區)脫貧摘帽立下汗馬功勞。
派最強力量「啃」最硬「骨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派駐定點扶貧縣掛職幹部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確掛職扶貧幹部管理要求,強化掛職幹部扶貧責任,量化扶貧調研任務,確保掛職幹部主要精力放在推動貧困村、貧困戶精準脫貧上。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青海省舉辦中藥材技術培訓班,學員們在實地觀摩教學中,對靈芝產生了濃厚興趣
2018年,部掛職幹部、大通縣副縣長王虹航2年掛職期滿,50多歲的他本可以回北京過安穩生活,可他卻說:「我負責的許多項目還沒完工,許多工作剛剛有了眉目,再幹兩年,等大通脫貧攻堅取得最後勝利我再走。」近4年來,他隨身帶著小藥瓶,跑項目、找資金,想方設法為鄉親們脫貧致富做實事。眼花了,頭髮更白了,但他從沒有一句怨言。去年9月,王虹航被青海省評為「2018年度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近期,王虹航已入選2020年中央和國家機關脫貧攻堅優秀個人候選名單進行公示。
西寧市委常委、大通縣委書記宋晨曦表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派駐的扶貧幹部懷著滿腔熱忱,真扶貧,扶真貧,傾注了大量心血,我們要為他們點讚。
共同締造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走進麻城市閻家河鎮石橋垸村,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幅美麗圖景:乾淨寬敞的主幹道旁,綠樹紅花;蒼翠茂盛的林帶間,房屋錯落有致;簡潔大方的村部前,五星紅旗迎風招展……這些無不在向人們講述著「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給該村帶來的華麗蝶變。
為幫助4縣(市、區)探索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2018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紅安縣柏林寺村大塘黃格壪、麻城市石橋垸村、西寧市湟中區黑城村和大通縣土關村4個村確定為試點村,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示範。組織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中建設計集團、中國建設科技集團、北京建築大學4家單位分別駐村幫扶,幫助4個村建立「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鄉村治理機制,激發基層幹部與貧困群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在「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實施之前,石橋垸村面臨著道路狹窄、民房質量差、亂搭亂建現象嚴重等問題,為改變這一現狀,切實改善石橋垸村人居環境,定點幫扶團隊中國中建設計集團因地制宜,通過組織發動村民投工投勞等形式參與「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廣泛聽取群眾意見,聚民智匯民力,推動了村民從「要我幹」到「我要幹」的思想轉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目前,麻城市已在全市196個村莊(社區)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大通縣已擴大到10個村,湟中區擴展到24個村,紅安縣已在全縣160個村推廣「共同締造」理念,重點建設9個村。部標準定額司、房地產市場監管司、離退休幹部局、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部信息中心、中國建築出版傳媒有限公司、中國建設報社、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等一批司局、單位黨組織與定點扶貧縣(市、區)貧困村黨支部結對共建,支持貧困村黨支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推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工作,助力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目前,「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已在全國各地蓬勃開展。
戰「疫」戰「貧」
我們在一起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麻城和紅安成為疫情異常嚴峻的地區之一,部扶貧辦密切關注兩縣(市)疫情防控形勢,深入了解疫情監測、醫療救治、物資保障、社會穩定等方面情況。當了解到麻城市有上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無法外出務工,面臨「因疫返貧」風險的情況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立即行動,協調國家鐵路集團支持開通務工專列事宜。
3月20日,首趟由麻城至深圳的務工人員復工專列開通,當天麻城市983名因疫情滯留的外出務工人員順利返崗。隨著12趟麻城至滬廣深復工專列開通,1.2萬名農民工被「點對點、一站式」安全輸送回工作崗位。
「非常之時」要有「非常擔當」。疫情防控期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心繫貧困群眾,積極協調行業資源和社會力量,多渠道籌措幫扶資金和防疫物資,向湖北麻城和紅安兩個定點扶貧縣(市)捐贈抗疫資金1300餘萬元,捐贈食品、蔬菜、乳製品等價值200餘萬元,捐贈醫用外科口罩2.2萬個、防護服1000套以及護目鏡、消毒液等防護用品,幫助銷售滯銷農副產品2000餘萬元,有力支援了定點扶貧縣(市)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烈火煉真金。疫情最緊張時刻,部掛職幹部、麻城市委常委、副市長王大港主動向市委、市政府請戰,農曆正月初七就克服重重困難回到麻城參與一線疫情防控指揮工作,上演「最美逆行」。他不僅深入社區、村、醫院,與基層黨員幹部一起站點值班、宣傳防疫知識、看望醫護人員、慰問貧困群眾,還走遍全市19個鄉鎮,深入農產品扶貧基地、扶貧車間一線,積極聯繫農產品銷售公司,對接電商平臺,暢通銷售渠道,解決雞蛋、土豆、香菇等農產品積壓難題,幫助村民解決燃眉之急。
產業扶貧
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金秋時節,麻城菊花再次盛開。
麻城菊花栽培歷史悠久,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麻城福白菊2008年被農業農村部登記為全國首批「地理標誌農產品」之一,近些年來,由於福白菊品種退化,抗性、產量、品質等都在走下坡路,嚴重影響了農民種植的積極性。
2016年以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指導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菊花分會組織技術力量,指導麻城市推進福白菊原產地保護、品種提純復壯、菊苗脫毒等項目,為麻城市發展菊花會展經濟、促進菊花扶貧產業發展出謀劃策。目前,麻城菊花種植面積已達到10.19萬畝,各類菊花市場主體已達到800家以上,可帶動2.8萬名農戶致富奔小康。2019年,麻城市被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授予「中國菊花創新發展之城」稱號。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湟中區黑城村村民參與「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投工投勞後合影
建築業是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是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助力脫貧致富的重要力量。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始終將建築業產業扶貧作為重要幫扶舉措,深入調研摸清定點扶貧縣實際情況,協調中國建築業協會組織中國建築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等建築業企業,與4縣(市、區)企業在分包工程、勞務用工、人才培養、技術交流、諮詢指導等方面進行對口幫扶。幫助定點扶貧縣引進海通建設集團、東南網架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建築業企業,推進定點扶貧縣經濟發展,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
支持發展中藥材扶貧產業。
中藥材產業是大通和湟中重點發展的扶貧產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持續給予支持和幫扶。2017年,捐贈幫扶資金支持大通縣鑫隆板藍根種植營銷專業合作社中藥材加工基地建設。持續舉辦中藥材產業扶貧培訓班,邀請國家知名專家,對大通和湟中中藥材產業致富帶頭人和實用技術人才進行「定製」培訓。組織中藥材採購商上門採購,精準對接市場需求。2020年9月27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湟中舉行了定點扶貧中藥材採購籤約儀式,組織有關市場主體從湟中和大通採購400萬元中藥材,支持兩縣(區)中藥材產業發展。
眾志成城
凝聚行業攻堅合力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在政策、資金、項目、技術等方面全方位支持定點扶貧縣(市、區)脫貧攻堅,交出了一份亮麗的定點扶貧成績單:
——支持貧困戶實現住房安全有保障。2016年以來,安排中央補助資金4億多元,支持4縣(市、區)3.5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等重點對象改造危房,助力定點扶貧縣實現了「危房不住人、住人無危房」的目標任務。
——支持城鎮棚戶區改造和老舊小區改造。2016年以來,安排中央補助資金8億多元,支持4縣(市、區)實施城鎮棚戶區改造2.1萬套,改造城鎮老舊小區8000餘戶。
——支持傳統村落保護和人居環境改善。2016年以來,將4縣(市、區)26個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村莊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每個村給予300萬元支持,共計支持7800萬元。將西寧市湟中區卡陽村列入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範村,安排100萬元中央財政資金給予支持。安排有關專家指導湟中區探索高寒地區生活汙水治理模式和飲水安全技術路徑。協調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將大通縣確定為糞便暴露治理示範縣,安排援助資金支持衛生廁所示範項目。
——2016年以來,累計向4縣(市、區)捐贈和引進幫扶資金4億多元,分別支持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農牧民居住條件改善、「共同締造」示範村建設、產業扶貧、光伏扶貧、貧困村黨員活動場所修繕、貧困學生資助等項目。
——2016年以來,舉辦專題培訓班和各類技術培訓等,幫助4縣(市、區)培訓基層幹部1500餘人次,培訓技術人員近千人次,幫助提升基層幹部和技術人員能力水平。
好風憑藉力。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持續不斷的幫扶推動下,4縣(市、區)相繼摘掉了貧困的帽子,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將和全國一道如期邁入富足文明的小康社會。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定點扶貧工作不僅得到了4縣(市、區)幹部群眾的高度認可,也得到有關部門的積極評價,2018年,部村鎮建設司被評為中央和國家機關脫貧攻堅先進集體。2019年,在中央單位定點扶貧成效評價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被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評為「好」,被青海省委、省政府評為「中央定點扶貧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