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到細處感情老」。海南省臨高角管委會主任李祥生先後在臨高4個村莊開展扶貧幫扶工作,數年來,其「用心用情扶真貧」的扶貧工作經驗在臨高全縣被進行推廣。
用心調查,精準識貧群眾滿意
2016年10月16日,李祥生第一次帶隊來到博厚鎮洋大村,他深知識貧工作如果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黨的扶貧政策就達不到真正的價值和意義。於是,李祥生在識貧工作上立下敢於「動真碰硬」的決心,一定要讓老百姓心服口服。
第二天,扶貧日活動後,李祥生帶領單位的同志用一周的時間,深入到所包點村——洋大村進行一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家庭摸底調查,最終發現在47戶貧困戶當中,有10戶不符合識納貧條件。通過政策宣傳和思想攻關,被剔除退出的「貧困戶」不但沒有鬧情緒,而且在電視夜校時間上臺主動表態退出。原來沒有被納入的貧困戶,通過地毯式的排查識別後,達到了應納盡納,洋大村的群眾對黨的扶貧政策感到很滿意。
洋大村的識貧經驗,使李祥生成為了識貧「專家」,被邀請到博厚鎮加六村「傳經送寶」,還被抽調參加當年的國檢第三方檢查工作。
因戶施策,用情幫扶群眾感動
李祥生幫扶的貧困戶,無論年齡大小,都把李祥生稱作「哥」。抱堂村的符振,一家6口人,4個小孩上學,妻子腰椎突出,因學、因缺勞動力致家貧如洗。但符振有養蝦的技術,曾經給別人養過蝦。李祥生因戶施策,通過跟符振召開家庭會研究,認為其可以發展養蝦產業。然而,建設一個高位池需投入10萬元,這對符振來說是個天文數字,扶貧產業發展資金只有3萬元,還缺7萬元。李祥生下定決心「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於是以個人名義向商家擔保了3.5萬元的物資,並通過小額扶貧貸款的方式,幫符振籌備發展資金。高位池建好了,2017年-2018年符振的養蝦收入近20萬元,是臨高縣自我發展最好的一戶。2018年,符振依靠自己的發展收入蓋上了樓房。此後,符振逢人便說:「沒有一個人像李哥那麼好,感謝李哥,感恩黨的扶貧政策。」
三省村的貧困戶彭春光一家兩口,妻子有智力障礙,彭春光是村裡唯一拉牛車的人。彭春光他不相信任何一個人,納貧時還對扶貧政策表示懷疑。李祥生把彭春光當作「攻堅」的「堡壘」,以多走訪、多研究、多談心、多幫扶等「多」種方式開展幫扶,終於打開了彭春光的心門。
彭春光需要發展資金時,李祥生便從自己的工資中拿出錢來,幫助彭春光開發菜園、種香蕉、發展養雞、養豬和養牛產業,還幫助彭春光當上村保潔員。這些年,彭春光從「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變成了「農產品批發老闆」,賣蔬菜、賣香蕉、賣稻穀、賣雞、賣蛋、賣豬、賣牛,一批接著一批,不僅解決了「兩不愁,三保障」,還買了新衣服、電動車,積蓄逐漸多起來,彭春光迎來了生活的新春光,過上了美好幸福生活。
精心研究,利用夜校抓活黨建
「李書記的講話,我最愛聽!」每次電視夜校過後,貧困戶都發出內心的感慨。李祥生在金牌管委會時當工委副書記,貧困戶稱他為「李書記」。
由於大多數貧困戶不懂聽普通話,電視夜校後,李祥生都會把當晚的電視夜校全部內容向貧困戶重新講解,憑著他當過10多年的教師基本功和對心理學的研究,他把整晚的電視夜校講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精彩紛呈,群眾無不叫好。
在扶貧路上,李祥生是很較真的一個人,黨要求什麼,他就做什麼,黨要求怎麼做,他就想做得更好。他不但善於研究黨的扶貧政策,還研究農村脫貧致富的方法和永久性發展思路。李祥生意識到,抓好基層黨建,提高基層幹部素質是脫貧的好辦法。他根據基層黨員村幹部的實際情況,以身邊的事件為案例,以講故事的方式,逐步培養黨員幹部為民服務觀念,提升基層黨員幹部素質。開展幫扶工作以來,每年的建黨紀念日,李祥生都組織本單位和基層黨組織黨員一起以多種方式開展黨建活動,使黨的生活更實在,更接地氣,更有意義。
就是因為「用心用情」,李祥生的扶貧工作讓百姓勤勞、開心、感動、感恩;讓黨員幹部積極、主動、熱情、擔當。李祥生善於學習和思考,他把黨的扶貧政策變成了群眾身邊的精彩故事。李祥生的扶貧事跡先後被中國經濟網、臨高縣電視臺、今日臨高報等媒體宣傳報導。「種瓜得瓜」,因為扶貧工作的顯著成績,李祥生連續三年年度考核優秀,2019年被評為全縣「優秀共產黨員」。(陳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