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行雲南省分行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系列決策部署,用心、用情、用力幫扶掛鈎扶貧點——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佛山鄉轄屬溜筒江、納古兩個行政村,目前「掛包幫」的53戶貧困戶均實現德欽縣2017年底前脫貧出列目標。
在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指引下,農行雲南省分行黨委高度重視「掛包幫」「轉走訪」工作,並長期派出3名駐村幹部,3年來,有幹部41人次實地指導幫扶,駐村工作隊克服山高路險、落石塌方、語言不通等重重困難,積極配合地方黨政推動精準扶貧工作順利開展,著重在產業培育、教育培訓、基層黨建等方面精準發力,佛山鄉納古村、溜筒江村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面貌正在發生根本性改變。根據動態管理要求,經地方黨政和第三方確認,5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258個貧困人口人均收入都達到5000元以上,全部實現德欽縣2017年底前脫貧出列計劃目標。
因地制宜施策 突出產業扶貧
農行雲南省分行找準「貧根」,開準「藥方」,有針對性地實施了「佛山鄉金融扶貧模式」,即以發展股份合作經濟為重點,以合作社為連結點,構建產業扶貧鏈基礎,發展佛山鄉股份合作經濟培育區域產業支撐、壯大區域商品生產能力、帶動藏區貧困人員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具體做法是,根據當地資源、群眾意願、市場供求等實際,由農行雲南省分行為兩個村公所分別出資10萬元、為建檔立卡農戶每戶出資9000元入股,在溜筒江村成立犛牛養殖合作社,在納古村成立生豬養殖合作社,由社員代表選舉村公所負責人擔任合作社理事長,表決通過管理制度。同時,以合作社為連結點,構建「農戶+合作社+村公所+龍頭企業+農行」的產業扶貧鏈,由農行雲南省分行引進省級農業龍頭企業——香格裡拉藏龍生物資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負責農產品收購和養殖技術支持,並發放貸款支持該公司壯大加工銷售實力、拓展銷售渠道等環節,形成「農戶—合作社—企業」的產供銷「一條龍」的良性循環發展模式,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兩個合作社僅用1年多時間就實現了分紅,其中,犛牛養殖合作社分紅28萬元,戶均分紅7000元,生豬養殖合作社分紅4.8萬元,戶均分紅3000元,可持續、良好的金融扶貧格局初步形成,探索出一條「產業造血」的產業化扶貧路子。
據了解,截至2017年11月末,農行雲南省分行對上述兩個合作社已累計無償投入扶貧資金140餘萬元。
扶志扶智融合 引導轉變觀念
抓黨建促扶志。農行雲南省分行強化政策宣傳,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服務功能,充分利用和依託省分行機關黨支部與掛鈎鄉村黨支部微信群,加強對扶貧政策宣導、經驗推廣;工作隊積極主動參加駐村黨支部活動,通過講黨課,引導黨員摒棄「等靠要」思想,帶領貧困戶樹立「幸福不會從天降,好日子是幹出來的」積極觀念;建立黨員活動室,投入8萬餘元給4個黨支部配置電腦、影像設備、影像資料、黨旗黨章、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選編和黨支部工作手冊等。
抓教育促扶智。該行目前資助貧困戶大中專學生學費4.3萬元,惠及16人;資助1人學習挖機駕駛技術,組織貧困戶培訓畜禽技術1次;實地宣傳引導貧困戶外出務工。
推進普惠金融 有力改善民生
生產生活條件落後等民生問題是長期制約雲南藏區脫貧致富的一大「瓶頸」。只有打通這一「瓶頸」,才能將金融「活水」注入扶貧「清渠」。農行雲南省分行根據中央、省委省政府和農行總行的要求,圍繞支持包括佛山鄉在內的整個迪慶藏區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等,制定一系列金融扶貧措施,不斷加大金融扶貧的支持力度。
實施金融精準扶貧。針對每個貧困人員具體情況,優惠貸款條件,整合扶貧資金政策,著力推動建立貧困戶與產業主體、項目主體間的利益聯結機制,做到服務精準、帶動精準、脫貧精準。
創新金融扶貧模式。著力推進「網際網路+」扶貧模式、政府購買服務項目扶貧模式、行司聯動扶貧模式等商業可持續的金融扶貧模式,有效提高金融扶貧產品與貧困人員的匹配和適應程度,使金融扶貧的效率和質量得到有力提升。
抓好金融配套服務。緊緊圍繞產業扶貧、旅遊扶貧、電商扶貧、資產收益扶貧、易地搬遷、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重大生態建設扶貧、企業扶貧重點、貧困地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百萬農村公路等11大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扶貧工程,著力做好配套金融服務,充分發揮金融扶貧「放大器」作用。
據農行雲南省分行相關領導介紹,2013年至今,該行累計向迪慶藏區投放貸款34.3億元,僅2017年1月至9月,就新增交通、電力、水利等項目貸款5.4億元,有力支持了藏區民生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