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動鄉村振興的進程中,通過產業鏈扶貧建設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產業鏈扶貧既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也能為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注入新的動能。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隨著今年11月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摘帽成功,中國的鄉村振興也進入到嶄新的歷史時期。
「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也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在推動鄉村振興的進程中,通過產業鏈扶貧建設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產業鏈扶貧既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也能為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注入新的動能。
「扶貧絕不是送點錢、送點物就完了,最根本、最持久的還是要把產業扶起來,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把錢賺了。」10月15日,第七個國家扶貧日前夕,中國農業銀行舉行金融服務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發布會,農行派駐四川涼山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組組長閔雲忠的在會議上發言表示。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產業幫扶早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但如何引產業、扶產業、壯產業,仍是一個重大課題。
四川大涼山是中國脫貧攻堅徵程中的貧中之貧、難中之難,四川省尚未脫貧摘帽的7個縣全在涼山州。從去年5月入駐至今,農行浙江分行東西部扶貧協作涼山工作組和「雙百」幹部將心血和汗水揮灑在此,把智慧和激情播種在此。
深秋時節,循著閔雲忠的講述,筆者專門前往大涼山這片脫貧攻堅「最難啃硬骨頭」的土地,探尋大涼山深處的「農行力量」。
浙江分行派出「雙百」掛職幹部到涼山州,他們發揮自身專長,不但幫助所在行創新金融服務,還聯村聯戶開展扶貧掛點,為脫貧攻堅注入動力、做出貢獻。資料圖。
閔雲忠不僅要牽線,還得幫忙張羅打點落地的逐項事宜,這讓浙商張建國很感動。
從事油脂行業半輩子的張建國過去一直在老家浙江衢州做榨菜籽油,年產值兩個多億。他為何要從浙江千裡迢迢遷徙到蜀地?
故事還要從去年5月講起,農行董事長周慕冰在涼山州考察時發現,核桃是涼山州的第一大產業,近1200萬畝的種植面積,豐產期產量達50萬噸,幾乎家家都有種。可由於地處偏僻,加上缺乏加工,當地吃核桃以鮮食為主,經常豐產不豐收,就連掉地上都沒人撿。
周慕冰將幫助涼山州農民解決核桃銷路問題的任務交給了浙江分行。
接到任務的閔雲忠連夜向浙江省分行行長馮建龍作了匯報,按照省分行的部署,閔雲忠首先帶隊到州、縣林草局、鄉鎮、核桃產業協會等相關部門調研,走村入戶搞調研,隨處可見發黑髮黴的核桃小山。
調研之後,閔雲忠的計劃是引進核桃加工企業,打造一條種植、加工、銷售的產業鏈。
一個星期後,農行浙江分行專門組織11家浙商企業赴涼山實地考察,其中就有張建國。他是浙江國豐油脂有限公司董事長,公司具備核桃加工生產能力。張建國這些年一直試圖轉型,消費升級背景下品質化是大勢所趨,核桃榨油是一片新藍海。
看到了商機的張建國6赴大涼山考察,閔雲忠都全程陪同。
但是,張建國與涼山的「婚姻」也並非一帆風順,今年8月,由於東西部的文化差異讓項目推進過程出現停滯,首次跨省創業的張建國有些動搖,甚至一度想退出。但在閔雲忠的幫助下,在企業註冊、選址用地、訂購設備、建設廠房等過程中,扶貧工作組參與陪同,當地領導現場辦公。阻點逐個被破除,一個月後,項目終於順利完成了所有手續。
農行涼山分行的司機至今記得,有一次閔雲忠為了項目,一天內就在西昌和成都之間跑了一個來回。投入那麼多錢,何時回本?銷路在哪?閔雲忠總耐心地給張建國打開心結。
去年9月,張建國和當地政府正式籤訂總投資5億元的核桃油加工合作協議。今年11月,項目正式開工建設。整個項目全部投產後,預計可年產核桃油2萬噸,年消耗幹核桃20萬噸以上,年銷售收入將達20億元。聽說核桃有了銷路,在家門口能掙到錢,當地不少老百姓再也不愁了。
產業扶貧路線上,政、銀、企各有明確的分工:政府負責農民的組織化,今後,去皮、清洗、剝殼、烘乾等中間加工環節交由各地完成;農行通過推出「核桃扶貧貸」,為這些主體提供金融支持;張建國則負責定標準、下訂單、搞加工、走市場。
「我們一直在倡導從輸血到造血,轉變的關鍵在建機制,怎麼去賦予造血功能,又如何將千家萬戶的小生產串聯起來?未來,張建國的國豐榨油項目,以及這些產業鏈中端將織成一張網,真正讓血液活起來。」閔雲忠說。
由浙江農行引入的浙商企業正對涼山洲的茭白進行收購。資料圖
核桃是本土產業,被譽為「美人腿」的茭白則是近年在涼山的「舶來品」,也是在農行浙江分行的牽線搭橋下引自江浙地區,生產出來的茭白也銷往浙江的千家萬戶。
「往年這時候進村,全是煙氣騰騰,各家各戶都在烤菸。最多一年,村裡種下了8000多畝菸葉。」涼山州會理縣小黑箐鎮白沙村村黨總支書記蔡貴山當了13年村幹部,一邊說一邊比劃著,「你看那瘌痢山頭,就是過度砍伐留下的,3噸柴火只能烤一畝菸葉。」
現在,白沙村已經成為當地種植茭白面積最大的村,擁有佔地3000立方米的茭白冷庫和農產品加工場所,茭白主題公園正在施工建設。
曾在農行涼山分行擔任行長的農行退休幹部阿卓哈布在彝族威望很高,他是彝族的土司,在當地頗有威望。
他發動涼山州能種植茭白的縣種茭白脫貧。阿卓哈布說:「涼山的茭白拔出來洗一洗就可以吃,味道是甜的,而且上市時間比浙江的茭白要早,剛好打了一個時間差。」
由於病蟲防害技術落後,2019年茭白種植區大面積爆發銹病,極大影響了質量和產量。此外,茭白銷路不暢也令人頭疼。很多種植戶欲哭無淚!
閔雲忠老家在浙江德清,正好是有名的「茭白之鄉」,他立即聯繫當地一家茭白收購企業浙江朝華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公司老闆姚軍華翌日便趕到,考察一圈後,當場承諾包銷,並且投資創建「植物醫院」,提供用肥、用藥等一攬子技術支撐。
去年7月,朝華生態農業公司就幫助銷售茭白4000多噸,為當地種植戶帶來收入近2000萬元。其中通過農行兌付資金近800萬元,涉及貧困戶茭農170餘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00餘人,帶動就業萬餘人次。
為優化茭白種植技術,扶貧工作組還聯繫浙江茭白種植專家到涼山做講座。在扶貧工作組牽線下,浙江朝華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在會理縣鹿廠鎮建立了一家「植物醫院」,為農戶提供種植、病蟲害防治、銷售一條龍服務,不僅提升了茭白產量和品質,效益還提升了50%。
筆者在掛牌已有一年的「植物醫院」看到,針對茭白各類病蟲害的藥劑分門別類擺上貨架,一旁還堆有茭白的專用肥。據悉,這是全縣首家茭白「專科醫院」,今年服務面積就達到了4000多畝,今後有望超過2萬畝。
「植物醫院」工作人員張洛熙說,「散戶遇到種植難題只要發照片到微信群裡,浙江那邊的技術專家就能提供實時技術指導」。
農行諸暨支行交流到四川會理支行擔任黨委副書記、副行長的陳偉科介紹,農行專門向當地種植戶推出了惠農貸款產品,十分方便。王澤虎就是向農行貸了20萬元承包土地種植茭白,收入越來越高,還買了礦車。像王澤虎一樣靠種茭白致富的村民,在當地比比皆是。
「以前外出打工,一年收入一兩萬;現在靠承包土地種茭白,一年收入15萬」,坐在大涼山會理縣小黑箐鎮白沙村村委會辦公室裡,王澤虎算了一筆帳,笑得合不攏嘴。
經過科學指導和統防統治後,今年,涼山州茭白大豐收,個頭大了,病害沒了,產量提升了,價格還翻了一番,各地生態環境也變得更好了。在深秋的會理縣大山深處,山頂上雲霧繚繞,山谷邊是潺潺流水、層層梯田,田裡栽滿了茁壯成長的茭白。這一片片茭白,讓當地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了。
這兩年間,姚軍華幫助當地銷售茭白8000多噸,為種植戶帶來近4000萬元收入。嘗到甜頭後,很多茭農擴大了種植面積,鎮裡的茭白現代農業產業園還專門製作錦旗感謝扶貧工作組。
茭白產業是在農行浙江分行扶貧幹部的幫助下發展起來的,除了茭白,扶貧工作組還把湖州安吉的茶葉、長興的葡萄、德清的繅絲等產業引入涼山州種植和建廠。
農行浙江分行東西部扶貧協作小組成員走村入戶,走訪涼山州生產核桃的貧困戶。資料圖
「金融活水怎麼精準灌溉?如何來發揮最大效能?這裡頭大有門道:首先,得形成一定產業鏈條;其次,要尤為關注帶動能力強的新型主體和龍頭企業;最後,再根據產業特徵,量身定製金融產品。如此,便能事半功倍。」走在田埂上的陳偉科說。
陳偉科來自農行諸暨支行,是東西部協作「雙百結對」交流幹部,去年到崗後,他便借鑑浙江經驗,創新性地根據會理縣的三大農業主導產業,推出了烤菸、石榴、茭白三款「惠農e貸」產品,不僅利率優惠,還快捷方便。
王澤虎告訴筆者,以前農民貸款缺乏抵押物,只能「多戶聯保」,現在有了「茭白e貸」,金額高了、方式變了,去年他就貸款20萬,用這筆錢又流轉了15畝土地,用於茭白擴面和藥材種植。
看到效益後,就連年過半百的劉兵,也按耐不住改行,從賣摩託變賣茭白。去年,他與幾個朋友共同投資,建了個農產品初加工冷藏庫。劉兵直言:「以前沒冷庫,茭白大批成熟後,只能著急出貨,時常被壓價。眼下好了,冷庫能儲存1000噸茭白,茭農有了議價權。」
從來沒貸過款的劉兵,通過「茭白e貸」,獲得30萬元的貸款。接下去,他準備跟茭農籤訂購銷合同,為了提高使用效率,還計劃豐富冷庫功能,帶動更多農產品銷售。
「我們進駐涼山後,在產業幫扶上,尤為注重引入企業主體,不斷完善產業鏈和提升市場競爭力。這些龍頭壯大起來了,有了效益,自然就能帶著農民一起致富,扶貧才能可持續。」閔雲忠告訴筆者,這樣的案例已有不少。
在冕寧縣宏模鎮山河村,來自浙江長興縣的葡萄產業在這裡扎了根,領銜者是長興葡萄種植協會的會長高福明。其流轉了1000多畝土地,模式就是「公司+農戶」,預計可惠及該鎮200餘戶貧困戶,帶動2000餘人就業。
在甘洛縣平壩鄉,扶貧工作組今年引進了湖州安吉茶葉種植專業戶王順平,在涼山州甘洛縣平壩鄉成立公司,首期種植白茶1300畝,「無中生有」出了一個白茶產業,目前流轉土地已達5300畝。
會理縣的馬鈴薯經過農行牽線搭橋,引入企業訂單後,搖身一變成了休閒食品的加工原料;涼山有「中國繭絲之都」美譽,去年,寧南縣錦泰絲業投產後,為當地繭絲業再添重碼。
「工作組14名掛職幹部,幫扶時間雖然只有兩三年,但我們希望,能夠把企業留下來、扶起來。只有把產業鏈建起來,扶貧鏈才能鑄得穩,百姓增收致富才能可持續。」閔雲忠說。
既要授人以魚,讓產業活起來,百姓富起來,更要授人以漁,農行的扶貧幹部還深入支持當地的教育事業,把發展觀念從根子上轉過來。
今年8月底,涼山州冕寧縣的考生孫川被清華大學錄取。在拿到錄取通知書的前幾天,孫川還在工地打工。閔雲忠帶領「雙百」交流幹部到孫川家裡,捐贈5萬元支持他讀完大學。在浙江分行支持下,扶貧工作組還開展「小書包、大夢想」助學活動。
進駐涼山後,扶貧工作組相繼幫助涼山分行開展中層幹部、客戶經理等專題培訓,幫助轉變經營理念、提升業務管理等能力。2019年,涼山分行年度績效考核全省第一名。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農行服務的客戶大多是少數民族,不會漢字籤名或者籤名不規範。在扶貧工作組幫助下,櫃面業務電子指紋籤名功能成功研發,籤名難問題迎刃而解。
「思路不一樣,結局就不一樣」,阿卓哈布說,農行浙江分行的扶貧幹部往往都是「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狀態,帶著一股認真勁兒、懷著一腔真情來做事,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也讓他很佩服。在他看來,浙江幹部給當地幹部群眾樹立了真抓實幹、敢於創新的榜樣。
扶貧工作組成員鍾衛新介紹說,來到涼山扶貧,不管是當地幹部還是浙江幹部都很有壓力。一方面,當地幹部要動起來,把事情做好,不想落在浙江幹部後頭;另一方面,浙江幹部要積極融入當地團隊,輸出先進管理經驗和辦法,解決一些問題,把好作風留下來。
農行的所為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稱讚。今年5月5日,涼山彝族自治州相關領導批示:「感謝農行浙江分行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組所做的工作,真情付出、真心幫扶、助農增收、發展產業,給涼山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勁動力,作出了突出貢獻。」涼山州相關領導也批示:「派駐工作組用心、用情、用力幫扶涼山,做了不少工作,深表感謝!」
返回21經濟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