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全面收官之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是一場必須打贏打好的硬仗,是我們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作為農村金融服務的「國家隊」「主力軍」,農業銀行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為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堅定扛起金融扶貧的政治責任,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行動員,全面行動,最大限度投入各項政策資源,最大力度發揮國有大行系統優勢,為全力以赴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貢獻農行力量,各項金融扶貧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和顯著成效。
全力以赴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扶貧貸款投放力度明顯加大。今年前三季度,累計投放金融精準扶貧貸款2,279.5億元,帶動服務貧困人口299萬人,9月末貸款餘額4,741.3億元,比年初增加826.6億元,增幅21.1%,高於同期全行貸款增幅9個百分點。截至9月末,832個國家扶貧重點縣貸款餘額12637億元,比年初增加1722.6億元,增幅15.8%,高於同期全行貸款增幅3.7個百分點。
金融扶貧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截至9月末,在貧困地區共設立「三農」產品創新基地36個,2016年以來,共創新推出金融扶貧產品80餘項,總結提煉了政府增信扶貧模式、特色產業扶貧模式等25種金融精準扶貧模式。
基礎金融服務水平明顯改善。自2019年以來,累計新建開業124個鄉鎮人工網點和88個自助網點,共投入43臺移動金融服務車。「惠農通」電子機具對832個扶貧縣覆蓋率達87.9%,比年初提高1.3個百分點。掌銀、網銀、掃碼支付等網際網路服務渠道已覆蓋全部貧困縣。
消費扶貧專項行動取得明顯效果。今年前三季度,累計直接購買貧困地區農產品2.3億元,幫助銷售貧困地區農產品11.6億元,分別是去年同期8.7倍、6.4倍。
定點扶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截至9月末,全面完成中央單位定點扶貧責任書全年各項指標任務。對4個定點扶貧縣累計直接投入無償幫扶資金8,704.8萬元,幫助引進無償幫扶資金1,800萬元。
積極推進貧困地區金融服務網絡建設
2020年12月15日,農業銀行在北京舉辦「貧困地區網點助力脫貧攻堅網點『雲開業』發布會」,向公眾集中展示了2019年以來新建開業200餘個鄉鎮網點風採。新建開業的貴州畢節野馬川支行和四川涼山州螺髻山支行兩個網點,既是近年新建物理網點的代表,也是農業銀行服務貧困地區的近4000個網點的縮影。紮根在脫貧攻堅一線的農行人,攻堅克難,矢志不渝,用貼心的服務和暖心的產品,與當地群眾攜手奔小康,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大行德廣,伴您成長」的誓言。
——農業銀行認真落實脫貧攻堅政治責任。通過建立「人工網點+自助網點+惠農通服務點+網際網路線上渠道+流動服務」五位一體服務渠道體系,有效延伸貧困地區金融服務網絡。農業銀行加大貧困地區網點建設力度,自2019年以來,累計新建開業124個鄉鎮人工網點和88個自助網點,其中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新建38個、未摘帽貧困縣新建22個,網點直接服務和輻射周邊群眾超過1200萬人。經過不懈努力,在西藏雪域高原、在雲南怒江大峽谷、在青海大柴旦腹地,都能看到標識醒目的農行網點和金融扶貧路上辛苦奉獻的農行人。
——農業銀行依託新建網點,推進惠農通服務點建設。惠農通服務點在「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覆蓋率91.7%,村民們「足不出村」就能獲得取款、查詢、消費等基礎金融服務。同時,農行員工走村入戶宣傳國家扶貧金融政策,收集農戶金融需求。因地因情制定差異化金融服務方案,創新金融產品,解決貧困地區農戶融資難、融資貴、農產品銷售渠道單一等問題,助力農戶脫貧奔小康。
——農業銀行以網點為主陣地,構建「網點場景+線上服務」新模式。實施「網點+掌銀」協同策略,廣泛舉辦扶貧商城「愛心購」、特色產品「專場購」、合作單位「消費購」等活動,助力貧困地區農特產品走向全國、打響品牌、賣出好價。今年以來,農業銀行直接購買和幫助銷售的扶貧產品超過14億元,推動形成「消費扶貧」的宣傳示範效應。
——農業銀行以網點為支撐,大力推進移動金融服務。進一步聚焦「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探索通過移動金融服務車,為未設銀行網點的偏遠鄉鎮和行政村提供小額取現、自助繳費、現金匯款、代收代付等上門服務,滿足群眾的日常金融需求,有效打通基礎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自2019年試點以來,共投入43臺移動金融服務車,服務客戶近10萬人次。
——農業銀行努力為貧困地區群眾提供優質、智能的服務體驗。大力推進貧困地區網點智慧化轉型,為貧困地區網點配備超級櫃檯1.06萬臺,網點90%的常用業務均可通過超級櫃檯辦理,業務辦理效率大幅提升。農業銀行在具備條件的貧困地區鄉鎮建設5G智慧網點,讓貧困地區百姓在家門口也能體驗到和城市居民同等品質的金融服務。同時,農業銀行也高度關注貧困地區客戶差異化需求,當了解到涼山州昭覺縣部分彝族群眾因不識字、業務辦理籤名難的訴求,第一時間研究解決方案,研發指紋籤名功能,少數民族客戶「手指輕按」即可成功辦理業務,被彝族群眾點讚。農業銀行還專門研發了網點設備少數民族語言顯示、語音導航等特色功能,目前已開通維吾爾語、藏語、哈薩克語、朝鮮語、蒙語5種少數民族語言,更好地服務少數民族地區百姓。
使命呼喚擔當,使命呼喚未來。農業銀行將認真貫徹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金融服務理念,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地提升金融服務能力,用心用情做好服務「三農」工作,為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做出更大貢獻。
農行雲南鎮雄以勒支行:努力把每一項平凡工作做好
雲南鎮雄,位於雲南省東北、雲貴川三省結合部的烏蒙山腹地,素有「雞鳴三省」之稱,集革命老區、高寒山區、貧困地區於一體,屬全國革命老區縣和深度貧困縣,是雲南27個深度貧困縣和全國52個掛牌督戰縣之一,全縣總人口171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6萬人。
為切實貫徹落實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進一步延伸貧困地區服務網絡,農行雲南分行在鎮雄設立鄉鎮營業網點。2019年12月25日,鎮雄以勒支行正式對外提供金融服務,輻射服務周邊5個鄉鎮30餘萬人。
以勒支行的員工們,始終「把每一項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始終把老百姓的金融服務需求放在第一位,力求把業務做得更細緻、把服務做得更暖心。讓網點跟老百姓的距離更近一點、提供的服務更優一點、服務的範圍更大一點,是以勒支行堅守的根本。
2018年,當地突然遭遇非洲豬瘟,農戶餘光瓊家的300多頭豬在短短幾天之內全部死亡,餘光瓊在幾天之內從人人羨慕的養豬大戶成為人人同情的破產老闆。2020年,她聽說農行在以勒設立網點,並在鄉鎮發放惠農貸款,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到網點諮詢。第二天當以勒支行客戶經理頂著烈日出現在她家門口,她激動地說:「我以為你們不會來的,只是隨口給我說說,現在真的來了,太高興了」。經過調查後,以勒支行向她發放了27萬元惠農貸款。現在的她,修起了新豬圈,養起了100多頭豬,日子越過越有勁頭。
農行雲南分行為獨龍族群眾方便辦理業務,特地在獨龍江鄉設置的惠農支付點。
農行安徽臨泉分行:把基礎金融服務送到貧困戶身邊
安徽臨泉縣,工業基礎薄弱、當地主要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貧困人口較多,大部分人口更是靠外出務工才能謀出路。
今年,農行安徽分行進一步延伸貧困地區金融服務網絡,在安徽北部選擇臨泉縣鮦城鎮、利辛縣望疃鎮、靈璧縣下樓鎮新設人工網點,將基礎金融服務送到貧困村鎮農民身邊。9月份以來,農行臨泉鮦城分理處、利辛望疃支行、靈璧下樓支行陸續開業。三家新網點開業後,農行員工迅速走村入戶,摸排建檔立卡貧困戶信貸需求,進行全覆蓋式的金融知識普及宣講。
「以前想都不敢想,銀行上門辦理貸款服務,手續很簡便,農行服務真是貼心。」走進臨泉縣養殖專業合作社內,養殖戶符國明提起農行辦理的惠農e貸,高興地豎起了大拇指。
符國明是臨泉鮦城鎮的養殖大戶,他的養殖場有300多頭羊和60多頭牛都正處在快速生產期,尚待出欄,但受今年疫情影響,原材料價格普遍上漲,手頭資金短缺。在了解到農行的政策後,符國明向農業銀行鮦城支行尋求資金幫助。農行鮦城支行迅速開展實地調查,不到一周,20萬元「惠農e貸」就進入符國明帳戶。「熬過這一段時間,自己的羊和牛就能賣出好價錢,再進一些幼牛,養殖規模又可以擴大了,自己的發展又上了一級臺階」,養殖大戶符國明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了下來。
在利辛縣望疃鎮,一位剛脫貧的貧困戶開起了養牛場,生意正做的紅紅火火,卻因維修廠棚資金周轉出現困難。農行利辛望疃支行在了解情況後,第一時間組織人員上門調查,為養牛貧困戶發放了貸款。「望疃鎮有了農行,我們這些幹種養殖的老百姓生產經營終於有盼頭嘍」,養牛農戶的眼中泛出了淚花。
產業發展,銷售是關鍵。農行臨泉分行攜手臨泉中原牧場,將臨泉本地土特產上線農行電商平臺——扶貧商城,大大擴大了本地農產品銷路。同時,農行臨泉縣鮦城鎮分理處還設立了網點「智慧貨架」,將當地土特產「搬」到了農行網點展示臺,為農產品的銷售建立了線上線下貫通的銷售渠道。
農行河南南陽馬山口支行:耕耘美麗鄉村創造美好生活
馬山口鎮,位於國定貧困縣河南南陽市內鄉縣,是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鎮,素有「中州名鎮」之稱。農行馬山口支行是農行河南分行在內鄉縣馬山口鎮新設立的營業網點,網點的增設,將為周邊5個鄉鎮約16萬人(包括貧困人口1萬餘人)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
馬山口支行採用農業銀行最新的網點形象標準。功能分區合理,客戶動線流暢,智能化設備一應俱全,突出了網點智慧氣息;網點大廳懸掛了《馬山口賦》橫匾,充分體現了當地文化特色;設置了「三農」扶貧產品展示臺,突出服務「三農」和金融扶貧。新設網點吸引了大量客戶及當地群眾辦理業務。附近村民對農行新網點優美的廳堂環境、全功能智能設備、貼心服務讚不絕口。
馬山口支行自今年9月29日開業以來,網點服務團隊不斷探索適合當地發展的服務模式,深入鎮政府、村委、企業、田間地頭,充分了解村民金融需求,為月季種植戶提供惠農e貸特色產品——「月季貸」,為馬山口鎮數個村支兩委班子成員提供「村委助富貸」產品;同時,馬山口支行以農戶信息建檔方式為專業大戶發放惠農e貸,以政府增信方式為貧困戶提供扶貧小額貸款,利用「抵押e貸」、「納稅e貸」等線上金融產品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充分滿足不同產業、不同類型客戶的金融需求,全面推動金融扶貧、普惠金融在馬山口鎮落地生根。
農行青海大柴旦支行:紮根「鹽澤」助 「脫貧」
在青海柴達木盆地北緣,有一大片鹽澤之地,這裡平均海拔3400米,屬於典型的內陸高原荒漠地區。長期以來,惡劣的環境導致金融服務缺位,金融基礎設施薄弱成了困擾當地農牧民的難題之一。
2019年10月,農業銀行青海分行在大柴旦地區設立支行。以前,當地居民辦理金融業務要去200公裡外的德令哈市,來回坐車需要三四個小時,費時費力、成本很高。如今,現代化的金融網點、乾淨整潔的營業大廳、快捷方便的智能設施、溫暖舒心的網點服務使客戶免於奔波之苦,金融服務的體驗得到了有效提升。
距離大柴旦鎮70公裡外的馬海村是青海唯一的哈薩克族村落,也是距離大柴旦鎮最遠的村落。為進一步延伸服務觸角,大柴旦支行在村裡設立了「惠農通服務點」,使村民享受到「足不出村」就能實現取款、消費、查詢等基礎金融服務,切實改善了當地支付金融環境。如今,一個服務點、一張銀行卡、一部POS機、一臺驗鈔機搭建成的平臺,已基本滿足了馬海村村民的金融需求,農牧民不僅可以實現轉帳、消費、查詢、繳費,還能領取新農保養老金和各項惠農補貼。
馬春燕,是青海省海西分行大柴旦支行的一名普通員工,從大柴旦支行建立之初就在這裡工作。長期的工作經歷讓她了解到,青海很多偏遠地區的農牧民文化程度不高,有些甚至不識字,也聽不懂普通話,農業銀行的移動金融服務車對他們而言是享受金融服務、便利生活的大民生,對促進偏遠地區金融服務均等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茫茫戈壁灘讓大柴旦支行的員工們倍加思念家人朋友,大家的思緒常常飄向媽媽做的家常菜、朋友們在大城市的多彩生活。但是,大柴旦支行的員工們沒有畏難,更沒有退縮,他們紛紛表示,將繼續發揚「胡楊精神」,發揮傳幫帶作用,在農業銀行服務城鄉、助力脫貧的過程中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2019年10月農行青海大柴旦支行開業。
農行四川阿壩分行:雪山草地的金融拾穗人
位於川西北高原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屬於典型的革命老區、少數民族聚集區,以及高原高寒、經濟落後和地質災害頻發地區,全州13個縣市均屬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8.42萬平方公裡遼闊廣袤的土地上,居住著94萬藏羌各族百姓。
為解決該地區部分鄉鎮金融服務空白、當地老百姓對線上金融適應性不足等問題,農業銀行阿壩分行以延伸金融服務為己任,近三年新建金融服務空白鄉鎮網點,先後在州內8個縣建成開業12個空白鄉鎮網點。
「以前去縣城辦業務來回要跑30多公裡,費時費錢費精力,現在好了,各莫鄉家門口有了農行,簡直方便多了。」牧民仲尕甲在農行阿壩各莫支行開業現場說到。今年8月8日,該行轄內6家金融服務空白鄉鎮網點同步揭牌對外營業,最遠的一個網點距離縣城90公裡,滿足了12個行政村、1.5萬農牧民基礎金融服務需求。
在藏寨羌鄉,農行阿壩分行設立1279個惠農通服務點,鄉鎮覆蓋率100%,行政村覆蓋率91.4%,基本實現了農牧民足不出村即能滿足「取、繳、轉、匯、查」以及涉農補貼等服務。
樸實的金川縣鐵基村村民,一半以上都不會說漢語,更不識漢字,新設在海拔4500米金川縣阿科裡鄉的農行惠農服務點,使三個牧場村的農牧民在家門口就完成了原來需要往返180公裡崎嶇山路跑銀行、跑社保的事情,服務點成了當地百姓的金融站、連心橋。
農行的移動金融服務車,在當地老百姓眼裡,是既新奇又喜聞樂見的事。開著流動服務車的農行人,翻過雪山、走過草地,停留在田間地頭、駐足在百姓身邊,將金融基礎服務送到藏寨羌鄉,該行今年2臺流動銀行服務車在全州巡迴出動20餘次。
農行西藏阿里分行為當地農牧民提供流動金融服務。
農行惠農卡進侗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