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韓曉婉 通訊員 李英傑 陳紅光 陳旭 實習生 楊月
2018年以來,山東省殘聯與重慶市殘聯積極開展對口幫扶協作,對口幫扶重慶市14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區縣,以「真金白銀付出、真情實意支持、真抓實幹克難」的理念,全力以赴做好幫扶工作,近三年來,共投入資金近2000萬元,實施幫扶項目20餘個,幫扶貧困殘疾人20000餘人,貧困殘疾人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2020年,山東省為重慶市及區縣殘疾人事業提供省級幫扶資金480萬元,市縣級幫扶資金728萬元,捐款物折款166.49萬元,近2萬名殘疾人受益,魯渝殘疾人扶貧協作取得顯著成效。
假肢適配項目幫殘疾人走向新生活
「貧困殘疾人假肢適配項目」是2020年山東省扶貧協作省級援助資金市級投資計劃之一,為重慶市14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肢體功能障礙殘疾人免費實施假肢適配,共落實省級財政援助資金168.978萬元,完成288人(301例)假肢適配項目,項目的實施讓常年坐輪椅的殘疾人站了起來,不但不需要家人照顧,還能自食其力,勞動增收。
今年35歲的曹賢輝,是奉節縣羊市鎮紅旗村4組人。7歲那年,因一次意外失去了右腿。2014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當年,曹賢輝找親戚東拼西湊了2萬元,購買了33隻波爾多山羊。但因為身體不便,既不能出門學習,又不便出門幹活,對養羊技術可謂一竅不通,導致羔羊的存活率幾乎為零。通過實施魯渝協作貧困殘疾人假肢適配項目,曹賢輝免費安裝了假肢。此後縣殘聯工作人員又幫曹賢輝爭取了駐村工作隊、村上的指導和金融扶貧貸款扶持。有了資金和可以動起來的「腿」,曹賢輝潛心鑽研養殖技術,羔羊的存活率越來越高。目前,曹賢輝的羊圈已達600個平方,存欄羊可達300餘只,全年養羊的純利潤預計可達10萬左右。
今年40歲的萬州區餘家鎮千銀村村民周小琴(因病左小腿截肢),通過魯渝協作貧困殘疾人假肢適配項目,也走向了新生活。「現在,我可以行走自如,過去做不了的事情,現在又能做了。」目前,周小琴在萬州區餘家鎮政府辦公室從事脫貧攻堅信息收集工作,每月有1850元的收入。此外,周小琴還養了雞鴨百餘只,全年總收入接近3萬元。「安上假肢後,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周小琴說:「人生最辛苦的那段路,已經過去了,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
周小琴利用空餘時間餵養雞鴨
電動輪椅項目幫殘疾人「走」出家門
「電動輪椅項目」是2020年山東省扶貧協作省級援助資金市級投資計劃之一,共投入省級財政援助資金31.022萬元,為重慶市今年剛摘帽的4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87名重度下肢貧困殘疾人免費配發電動輪椅。
今年60歲的張維幫是受益者之一。張維幫家住酉陽縣小河鎮茶園村12組,肢體二級殘疾,腦梗重度後遺症患者,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戶。張維幫說:「政府免費配發了電動輪椅後,還進行了輪椅車駕駛及養護知識培訓,現在我可以「駕駛」電動輪椅自主出入,有時還去社區參加活動,生活更方便了,也對未來充滿了信心。感謝黨委政府的關心,感謝山東人民的深情厚意」。
精準幫扶,助力殘疾人精準脫貧
重慶市各區縣精準使用幫扶資金,根據殘疾人不同需求,開展殘疾人救助、集中供養、家庭無障礙改造、危房改造、養殖業扶持、技能培訓、輔助器具適配、肢體矯治手術、康復、藥物救助、購買殘疾人意外傷害保險等工作,有力助推貧困殘疾人擺脫貧困。
巫溪縣殘聯共接收幫扶援助資金250萬元,其中省級援助資金150萬元,市縣級幫扶資金100萬元,主要用於探索貧困重度集中供養服務30人,改善了30個貧困殘疾人生活狀況,釋放其家庭勞動力發展生產,增收脫貧;開展殘疾人技能培訓100人,幫助貧困殘疾人掌握就業技能,促進殘疾人就業增收;培育殘疾人產業基地4個,帶動扶持殘疾人30餘人;為200戶有條件飼養土雞的殘疾人貧困家庭每戶提供種雞苗200隻,為100戶貧困殘疾人家庭每戶扶持仔豬2頭,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實施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130戶,提高了建卡貧困殘疾人家庭生活質量;實施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20戶,切實保障貧困殘疾人住房安全。項目的實施,受益貧困殘疾人家庭達到了550戶。
巫溪縣殘疾人產業基地
秀山縣殘聯今年接收山東省級援助資金130萬。一是開展殘疾人技能培訓,以培訓促就業,開展家政服務、創業知識、電工、廚師廚藝等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投入資金42.8萬元,培訓貧困殘疾人211人。二是扶持殘疾人創業大戶通過大戶申報、鄉鎮審核、縣殘聯現場核實的方式,投入資金34.08萬元,扶持殘疾人創業大戶38戶,帶動了貧困殘疾人產業發展,解決貧困殘疾人就近務工,有效發揮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是抓康復促脫貧。制定貧困肢體殘疾人矯治手術實施方案,明確有資質的3家醫療機構開展此項工作,投入資金45萬元,實施髖膝關節置換手術40例,取得「救治一人、脫貧一戶、幸福一家」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