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協作」守望相助 廈門精準幫扶臨夏州壯大扶貧產業

2020-12-20 廣西新聞網

央廣網廈門12月8日消息(記者陳庚)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自2010年6月起,廈門市對口幫扶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記者近日跟隨廈門市委宣傳部組織的媒體團到臨夏實地採訪發現,按照「臨夏所需、廈門所能、協作見效」的原則,廈門精準引進、建設了一批扶貧車間、工廠和園區紮根臨夏,讓當地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脫貧的同時,也助推臨夏扶貧產業持續發展壯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廈門市聯合援建的布楞溝村「巾幗」扶貧車間,主要製作當地特色油餜餜(央廣網記者 陳庚 攝)

眼下,山大溝深的臨夏州東鄉縣天寒地凍,位於拱北灣村的扶貧車間裡卻熱火朝天,五六十名縫紉女工正在緊張加工趕製防護服、棉服,這個由廈門市湖裡區投入120萬元幫助建設的扶貧車間,位於易地搬遷安置點中心區域,勞動力相對密集,方便當地貧困戶婦女就近就業、穩定脫貧。車間負責人李銀芳告訴記者:「我們現在都是實行的計件工資,像防護服這一塊兒,咱們的女工一天已經最多能掙到125塊錢。咱們這兒的員工多數都是在新農村住,就很近。」

廈門市投入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1000萬元,在臨夏東鄉縣建設生態經濟林(央廣網記者 陳庚 攝)

產業興則就業旺,就業旺則脫貧穩。自東西部扶貧協作以來,廈門市把握產業梯度轉移的規律,通過政策引導、國企帶動、以商引商,把廈門及周邊地區勞動密集型企業引進到臨夏州落地。尤其是近5年來,累計引進59家企業,援建扶貧車間258家,共吸納近1.9萬名當地貧困人員就業。許多人從農民轉變為產業工人,拿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資。

  工人包月芳在加工百合(央廣網記者 陳庚 攝)

廈門市思明區國有企業投資設立的臨夏縣思明全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工人包月芳就是其中之一。她介紹說,正常每天工作7、8個小時,一天的收入就是80塊錢,加班的話有100塊錢,「對家庭收入還是有改善的,帶著孩子嘛,生活費能保持住。」

看好西部勞動力資源優勢,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也追隨國企腳步,在臨夏投資設廠。位於和政縣的吉美包袋生產基地是臨夏州首個東部民企購地建廠項目,由廈門市集美區招商引進。公司總部位於福建泉州,主要生產軍用警用功能性包具和民用特種箱包,產品遠銷歐美。目前,該公司購地30畝、投資5000萬建設的生產基地一期已經投產,共吸納就業約25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65人。

  拱北灣村扶貧車間裡,工人在趕製防護服(央廣網記者 陳庚 攝)

「我們在泉州前幾年招工不是很好招,訂單挺多就是生產不出來,來這邊就是要擴大生產,把產值做上去,把銷量做上去。」公司負責人周金敏說,預計臨夏生產基地每年產值能夠達到3000萬元。

相隔不遠的廈琳鞋業產業園,則是由廈門國企和民企合資購地45畝建設,已累計生產成品鞋20多萬雙,產品坐上了中歐班列遠銷歐洲。廈琳鞋業董事長李勇介紹說,產業園落地後做整鞋出口,使和政縣乃至整個臨夏州的工業布局實現了突破,產品通過蘭州走「一帶一路」中歐班列出口到歐洲,儘量減少物流的成本。「通過國企帶民企的方式,國企出資,民企提供訂單保證,質量、信譽優先,小步慢跑,把和政縣打造成西部鞋都。」李勇信心十足。

  廈琳鞋業產業園裡,工人在製造鞋子(央廣網記者 陳庚 攝)

記者了解到,在廈門市對口幫扶下,臨夏州初步形成了以鞋帽服裝、戶外用品、農業產業、文化旅遊等為主的經濟產業,一大批廈門企業紮根臨夏、茁壯成長,帶動高原夏菜、食用菌種植基地等本土特色產業在臨夏生根發芽,正在實現從扶貧車間到扶貧工廠、再到產業園區的轉型升級,廈門企業已成為助力臨夏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顯著提升了臨夏州區域經濟發展質量。

相關焦點

  • 廈門市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 助力臨夏州脫貧攻堅
    -臨夏東西協作高原夏菜生產基地    打一場「攻堅戰」,謀一局「精準棋」,匯聚「商」力量,扶貧出實效!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在這一關鍵時期,廈門市商務局主要領導帶領商務系統扶貧攻堅隊伍,遠赴甘肅省臨夏州,通過一系列活動多元幫扶,出實招、謀實效,傾力推動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幫扶,多措並舉支持臨夏州企業及產品走出臨夏、走進廈門。
  • 精準幫扶山區縣 廈門集美7年實施援建項目百餘個
    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深度參與東西部扶貧協作與省內山海協作,用心用情開展產業合作、勞務協作、教育幫扶、消費扶貧、醫療支援等工作。尤其是產業協作方面,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助甘肅省臨夏州和政縣、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成功脫貧摘帽。
  • 對口幫扶臨夏州 廈門扶貧車間轉產防疫物資
    昨日,首批由廈門援建扶貧車間生產的500件防護服抵達廈門。這是由福建銀田集團在臨夏州積石山縣投資設立的積石山拓奇公司轉產生產的,在支援臨夏州的同時,也不忘補充廈門防疫物資。拓奇公司成為甘肅省第一家生產防護服的工廠,也是全國首家轉型生產防疫物資的扶貧車間。
  • 經濟特區牽手「三區三州」: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廈門探索
    如今,廈臨扶貧協作正結碩果:行走在長期難脫貧困「魔咒」的臨夏州,曾經閉塞保守的山村小鎮裡,一座座產業園區拔地而起,扶貧車間、扶貧工廠流水線上生產如火如荼,貧困戶脫貧致富鬥志高昂,地方營商環境持續向好。一幅東西相牽、陸海相連的扶貧協作壯美畫卷已然繪就。廈門援建臨夏的廈臨遠達服飾扶貧車間。
  • 福建音樂人臨夏採風 聚焦廈門臨夏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果
    [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12月23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福建音樂人採風團一行人,昨天在臨夏州開展 「構築山海情誼·高歌美麗臨夏」原創歌曲採風活動。
  • 脫貧路上 山海是一家——廈門海滄與臨夏積石山縣結對幫扶紀實
    在結對幫扶過程中,海滄更是發揚敢拼會贏的投資區優良傳統,以產業優勢拓荒開路,與兩千多公裡外的積石山縣一同書寫了跨越山海、二次創業的輝煌新篇。以商引商產業協作掘開突破口2017年,廈門確立「國企帶民企」的東西產業協作新思路。
  • 堅持精準幫扶,魯渝殘疾人扶貧協作取得顯著成效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韓曉婉 通訊員 李英傑 陳紅光 陳旭 實習生 楊月2018年以來,山東省殘聯與重慶市殘聯積極開展對口幫扶協作,對口幫扶重慶市14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區縣,以「真金白銀付出、真情實意支持、真抓實幹克難」的理念,全力以赴做好幫扶工作
  • 石獅與永春開展山海協作對口幫扶 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石獅市與永春縣山海協作對口幫扶工作座談會於1月23日下午在永春縣蘇坑鎮政府舉行。石獅市委書記張永寧,市委副書記、市長張貽山,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龔志陽,副市長張鴒翔;永春縣委書記林錦明,縣委副書記、縣長蔡萌芽,縣委副書記鄭顯章,副縣長王超萬,以及石獅市、永春縣的有關部門、鎮(街道)負責人等參加了會議。  張永寧表示,永春山清水秀,人傑地靈。
  • 廈門市・臨夏州東西部扶貧協作——圖途戶外捐贈防疫物資支援...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秋冬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廈門市委統戰部和市工商聯組織愛心企業給臨夏捐贈防疫物資,圖途戶外作為紮根廈門的企業,積極響應黨中央及政府的號召,支持臨夏州防疫衛生工作。9月1日,廈門市・臨夏州東西部扶貧協作防疫物資捐贈儀式在臨夏州人民醫院舉行。
  • 動 態丨長汀縣黨政代表團到晉江開展山海協作對口幫扶互訪活動
    長汀縣黨政代表團到晉江開展山海協作對口幫扶互訪活動【9月16日-17日,長汀縣委書記廖深洪帶領長汀黨政代表團一行到晉江,開展山海協作對口幫扶互訪活動。】晉江與長汀結緣7年,兩地對口幫扶從最初的資金幫扶,拓展到產業協作、園區共建、精準扶貧、幹部交流等全面幫扶,推進了一大批項目,打造了一系列平臺,讓企業、群眾有了更多實實在在獲得感。
  • 《山海情深 圓夢小康》杭恩扶貧協作匯報片與歌曲《築夢萬水千山...
    兩地人民在危難時刻,袍澤與共,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結下山海深情。 恩施州著名詞作家談焱焱、曲作家楊軍聯袂創作歌曲《築夢萬水千山》以表達恩施人民對杭州人民傾心傾情傾力援助的敬意,也為杭恩東西部扶貧協作加油喝彩。
  • 晉江舉辦山海協作特色農產品展銷對接活動
    晉江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舉辦此次活動目的是為進一步深化對口幫扶合作關係,貫徹落實消費扶貧政策,實現資源信息共享,加快形成山海協作產品互通、互惠互利、互補互促的良好格局,搭建起一個匯聚晉江、長汀、上杭三地優質特色農產品銷售新通道。
  • 幫扶見真情!天津東麗區與甘谷縣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
    甘谷,甘肅省人口大縣、農業大縣、教育大縣、勞務大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相距數千公裡的兩地,因東西部協作結緣。1996年10月,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天津市對口幫扶天水市,全面展開扶貧協作工作,其中東麗區對口幫扶甘谷縣。從此,讓遠隔千裡的兩地,心心牽掛,緊緊相連。
  • 泉州市舉辦山海協作優質農產品展銷對接交流活動
    農產品展銷現場 (林勁峰 攝)泉州網10月20日訊 (記者許雅玲)為進一步深化對口幫扶合作關係,昨日,泉州市舉辦晉江、長汀、上杭三地山海協作優質農產品展銷對接交流活動。本次活動以「山海合力·協作共贏」為主題,在位於晉江內坑的福建省力豪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省級現代蔬菜產業園展示中心設置60個展位,三地農產品供銷商帶來自己的特色農產品,其中,長汀特色農產品有河田雞、燒大塊、紅菇、茶油、豆製品等,上杭特色農產品有貴妃雞養生湯、烤乳鴿、海鮮菇、通賢烏兔等,晉江特色農產品則有牛三寶、靈水菜脯、衙口花生、拳頭母、肉粕等。
  • 《光明日報》聚焦中山與昭通扶貧協作:知心幫扶補短板 加力築牢...
    講述人:雲南昭通永善縣人民醫院副院長 陳超傑堅持精準聚焦 強化人才支援——廣東中山與雲南昭通開展對口幫扶工作的經驗啟示精準扶貧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的核心內容,對於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明確重點,精準聚焦。
  • 福建:深化山海協作 增強協調發展
    2012年以來,福建省石獅市與政和縣兩地過產業協作、資金幫扶、人才交流、智力支持、鄉鎮結對等方式,細化協作幫扶措施,深入推進山海協作,助力區域協調發展。新華社發(顏華傑 攝)本文轉自【新華網】; 12月4日,來自政和縣的村民楊珊在石獅一家服裝加工廠車間包裝西褲。 1998年,福建提出「推進山海協作,在發展中努力縮小山區和沿海地區之間差距」。
  • 二十三載山海情!青島產業扶貧: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效果好
    二十三載山海情 產業扶貧結碩果——青島產業扶貧聚焦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效果好1996年,青島紅星化工集團響應市委、市政府東西部扶貧協作號召,從青島膠州到貴州安順建廠這項精品綠色扶貧產業精準實現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使紅星發展成為青島在安順產業扶貧的「旗艦」企業。青島市與貴州省安順市結對幫扶以來,緊緊扭住產業扶貧這個關鍵,鼓勵入安青企結合實際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深化扶貧協作,助力安順脫貧攻堅,不斷擴大帶貧益貧實效,把貧困群眾緊緊地納入產業化經營鏈條中,讓他們從一二三產持續獲得收益,真正地拔掉窮根,實現脫貧致富。
  • 臨夏170多種特色生態農產品亮相廈門農展會 東鄉羊肉受歡迎
    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持續加大幫扶資金投入,重點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去年財政幫扶資金達5.7億元。不僅如此,我市還高度重視產業扶貧、科技扶貧、消費扶貧等工作,努力增強幫扶地區的自身發展「造血」功能。今年的新春走基層大型新聞系列報導活動中,本報派出一組記者深入採訪我省我市脫貧攻堅幫扶項目,連線堅守幫扶一線的工作人員,在吹響全面打贏脫貧攻堅的號角聲中傳遞廈門聲音,以饗讀者。
  • 山海協作 溫州實踐丨平陽-樂清念好山海經 夯實小康路
    平陽與樂清的山海攜手,經過多年的演繹,愈發成為溫州的一個獨特旋律。根據2018年浙江省提出的打造「山海協作」升級版的部署要求,兩地錨定「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目標,共同「掀開」新一輪、深層次的協作發展。這邊是「山」,那邊是「海」,平陽與樂清的「山」呼「海」應,不是簡單的輸出與接納,而是依託自身優勢,圍繞產業合作、平臺建設、精準幫扶、體制機制等方面,讓合作不斷「加碼」升級。
  • 東西部扶貧協作,崑山碧江攜手打贏脫貧攻堅戰 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2017年10月,崑山市和碧江區正式建立東西部扶貧協作結對幫扶關係,這兩個相距1400公裡的城市,跨越千山萬水攜起手來,矢志打贏脫貧攻堅戰。2013年,根據中央部署,江蘇省蘇州市與貴州省銅仁市結成對口幫扶城市,蘇州10個市(縣)區板塊與銅仁10個縣區「一對一」結對精準幫扶。六年多來,蘇銅兩市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西部扶貧協作系列會議和講話精神,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和蘇黔兩省系列扶貧協作會議和重要政策文件要求,不斷加大工作力度,扶貧協作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