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錯過界哥的推送?
一例反覆低鉀的腎動脈狹窄。
病例特點
孫某 ,男80歲,以「反覆低鉀血症3年,再發2天」 為主訴入院於2018-11-16 入院。
患者3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全身不適,伴震顫,化驗電解質提示鉀離子低,多次於我院住院治療,給予補充氯化鉀後症狀好轉。2天前患者再次出現全身不適,來我院急診科化驗鉀離子低,以「低鉀血症」收住院。發病以來,患者神志清,精神可,飲食、睡眠無異常,大小便無異常,體重無下降。
高血壓病史20年,最高180/100mmHg,長期使用硝苯地平緩釋片治療,血壓控制差;冠狀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病史10餘年,未正規治療及用藥;喉癌術後3年,目前遺留聲音嘶啞,間斷咳嗽、咳白痰;腦梗死病史1月,未遺留後遺症,近期未服藥。否認糖尿病、結核、肝炎史,否認輸血及獻血史,否認藥物及食物過敏史。
入院血壓:188/120mmHg,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乾濕性囉音,心律齊,心臟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軟,無壓痛及反跳痛,腸鳴音正常,雙下肢無水腫。
輔助檢查:2018-11-25:鉀離子2.53mol/L ,餘未見明顯異常。2018-08-15腹部CT平掃加增強檢查:雙腎多發囊腫,膽囊體積增大。
初步診斷
低鉀血症;
高血壓病3級(極高危);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喉癌術後;
陳舊性腦梗死;
入院後給予補充氯化鉀糾正電解質紊亂。
那麼該患者低鉀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低鉀血症的病因有3大類:
1
缺鉀性低鉀血症
攝入不足;長期禁食、少食,每日鉀的攝入量<3g,並持續2周以上。
排出鉀過多,主要經胃腸或腎丟失過多的鉀;
2
轉移性低鉀血症
因細胞外鉀轉移至細胞內引起,表現為體內總鉀量正常,細胞內鉀增多,血清鉀濃度降低。見於
代謝性或呼吸性鹼中毒的恢復期;
大量葡萄糖液(特別同時應用胰島素);
周期性癱瘓:如家族性低血鉀性周期性癱瘓;Graves病;
急性應激狀態;
使用葉酸治療貧血等。
3
稀釋性低鉀血症等。見於水過多。
結合患者的症狀及資料,以上都不支持。
患者低鉀、高血壓,使用降壓藥物尚控制不好,會不會是繼發性高血壓呢?繼發性高血壓有腎實質高血壓,腎血管性高血壓,庫欣症候群,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鉻細胞瘤等。該患者 上腹部CT平掃加增強沒有發現佔位。
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檢查:提示腎素高,醛固酮高。不支持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增多症腎素是低的。
行腎臟血管彩超檢查:
右腎動脈血流減少,阻力增高(考慮右腎動脈起始處狹窄)。
謝天謝地,謝謝彩超醫師。終於找到了,原來是腎血管問題。ps:那一刻我真想握住彩超大夫的手,說一句太感謝了。
建議家屬進一步行血管造影檢查明確病變情況,必要時行介入治療。考慮到患者高齡,又做過喉癌手術,家屬商議後拒絕,要求保守治療。很快患者鉀離子恢復正常,電解質紊亂得到糾正,好轉出院。
不過,事情並沒有結束。果然很快,11-25日患者又因為低鉀入院。這一次,家屬很積極行血管造影檢查並同意行介入治療。
血管造影檢查為:
提示:腹主動脈輕度狹窄,右腎動脈中重度狹窄改變。
請介入科醫師會診,行介入治療。
過程為:
患者取仰臥位,行雙側腹股溝區 常規皮膚消毒,鋪無菌巾,2%利多卡因100mg局麻下,採用Seidinger技術,穿刺右股動脈成功後,引入7F鞘管及5F豬尾動脈導管,在導絲引導下腹主動脈造影示;右側腎動脈起始部狹窄約95%,更換7F腎動脈導引導管及5F蛇管右腎動脈造影顯示同上,引入0.018親水塗層可控導絲進入腎動脈分支,撤出蛇管,順導絲送入波士頓5mm×19mm球擴支架一枚,擴張良好,造影示,右腎動脈通暢良好。
患者好轉後出院,後續追蹤患者長期口服抗凝藥物,未出現低鉀血症,降壓藥物也慢慢停用,血壓漸恢復正常。
腎動脈狹窄為什麼會導致反覆低鉀呢?
腎動脈狹窄常由動脈粥樣硬化及纖維肌性發育不全引起,在我國,還可由大動脈炎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是最常見病因,約佔腎動脈狹窄病例的80%左右,主要見於老年。
腎動脈狹窄常引起腎血管性高血壓,由於腎缺血刺激腎素,體內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激活,外周血管收縮,水鈉瀦留而形成。約15%的患者因醛固酮增多而出現低鉀血症。診斷腎動脈狹窄的主要檢查有 超聲檢查、放射性核素檢查、磁共振或螺旋CT血管造影、腎動脈血管造影,尤其腎動脈血管造影常被認為診斷「金指標」。
總結:以後臨床上遇到反覆低鉀病因不明的,要行彩超考慮到腎血管狹窄可能。積極行腎血管造影檢查,早期診斷和治療。
本文來源:醫學界風溼腎病頻道
本文作者:任訓雷
責任編輯:椰子匠
版權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