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美食欄目《舌尖上的中國》,從開拍至今,已經有八個年頭了。這款由央視大力推廣的欄目,因拍攝全國各地的特色美食,風土人情,而深受大眾的喜愛。因此,《舌尖上的中國》捧紅了許多的美食與餐飲店,如曉宇火鍋,菊英麵館,胡辣湯等等。這些美食與餐飲店,有些是已經小有名氣,有些則是「巷子裡的美酒」僅僅受到當地人的歡迎。但毋庸置疑的是,節目的播出,使這些餐飲店漲了不少人氣。但是,長期在聚光燈的聚焦下,意味著店裡的美食必須經受住全國人民甚至是世界人民的考驗。
很多餐飲店在迅速走紅以後,仍然不忘初心,保持最初對食物的敬意,將最完美的食物帶給消費者。但是有的餐飲店獲得大量流量曝光以後,就失去了方向,開始不知所措起來。因為客流量的急劇增加,需要更多的人力、資金投入到餐飲店的運營中,所以部分餐飲店盲目擴招,用招商加盟的方式,開出大量的連鎖餐飲店。
但是傳統餐飲店並沒有運營連鎖店的經驗,於是出現了管理上的脫節。隨之而來的就是店鋪內部管理混亂,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從而「砸了」自己的招牌。盲目地擴招是店鋪倒閉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因「舌尖」而出名的它,曾門庭若市,現無人問津,卻不是擴招的原因導致的。那它是哪家餐飲店,因為什麼而生意慘澹呢?
這家店鋪的名字叫做「均安蒸豬」,它因」舌尖」欄目組的拍攝而迅速走紅。「均安蒸豬」是來自廣東的一道美食。它的地位非常高,因為它是在村裡酒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佳餚。它經常出現在村裡祠堂的祭祀活動中,在舉行儀式時,獻出蒸豬,祈求祖先保佑,保佑村裡風調雨順,盼望一年能有個好收成。儀式完畢,「均安蒸豬」就會被切成大塊小塊,分給前來祈福集會的村民。村民為了得到保佑,都會或多或少地捐錢給祠堂。
很多人都會好奇,這樣一道「均安蒸豬」是怎麼做的呢?做好一道蒸豬的關鍵在於食材,以及兩個特殊處理方法。首先要選50kg左右的豬,這樣的豬大小適中,有效降低烹飪難度。然後將豬骨剔掉。接著往身上撒上秘制的醬料,放進特殊定製的蒸箱裡面蒸熟。在快要出籠的時候,有個關鍵步驟,就是拿特製的工具,將豬扎出一個個小孔,放出豬油,消除油膩感。接著就是下一個關鍵步驟,往熾熱的豬身上撒冰水,使豬肉變得緊實,增加口感。最後撒上芝麻,香油,香噴噴的「均安蒸豬」就做好了。
這樣一道工藝複雜的「均安蒸豬」,好看又好吃,又得到媒體的大力支持,為什麼會逐漸失去競爭力呢?原來,商家得到了大量的曝光推廣,就開始瘋狂「撈錢」,不斷漲價,使得很多慕名而來的人望而卻步。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媒體的大量曝光,使得人們對「均安蒸豬」的期待值高漲,但是往往宣傳的效果與實際情況是存在差異的。因此很多慕名而來的顧客,來到店裡,品嘗過後,並沒有覺得像宣傳的那樣好吃,從而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難免會有些失落。
因此,導致「均安蒸豬」跌落神壇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內因,一個是外因。所以每個餐飲行業的同行應該吸取教訓,以顧客為本,保持特色菜的「色、香、味」,同時虛心請教,不斷改進自己的服務質量。商家做好了服務,顧客得到了好的服務體驗,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循環,生意才會持續發展下去,而不會導致無人問津的現象發生。衷心祝願每個餐飲行業的商家都能門庭若市,保持生態化發展,勿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