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紅酒不加貼中文標識,顧客索要十倍賠償被駁回

2021-01-16 法治青島

顧客在高級酒店購買了一萬八千餘元的進口乾紅葡萄酒,發現瓶身沒有中文標貼,遂以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為由向法院起訴,要求判令酒店退還購買葡萄酒的費用,並支付十倍賠償費。酒店則提供了能夠證實案涉葡萄酒具有合法來源的證據,同意退費但不同意支付十倍賠償。那麼,法院最終是如何判決的呢?一起來看一看吧。

2019年12月16日,趙某在青島漁夫花園酒店有限公司處購買柏斯圖爾莊園乾紅葡萄酒48瓶、高雅特莊園乾紅葡萄酒18瓶,費用合計18248元。此後,趙某以購買的紅酒未加貼中文標貼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對紅酒的食品安全造成了影響為由向法院起訴,請求判令青島漁夫花園酒店有限公司退還趙某購買葡萄酒的費用,並支付十倍賠償金。

庭審中,漁夫花園酒店認為,酒店銷售的紅酒履行了海關檢驗報關手續,系通過合法途徑進口,附有中文標籤,不存在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情況。懲罰性賠償對經營者實行的是過錯責任,即經營者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而進行銷售的,存在故意和重大過失。漁夫花園酒店並不是專門銷售紅酒的企業,其提交了海關進口貨物報關單等,證實是通過合法途徑進口並通過海關檢驗,盡到了基本的進貨查驗義務,應認定不存在過錯,因此也不應適用懲罰性賠償的規定。

青島漁夫花園酒店有限公司主張,未貼有中文標籤的涉案葡萄酒系用於自用,並非對外銷售,青島漁夫花園酒店有限公司公司銷售人員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未貼中文標籤的葡萄酒售出,涉案批次葡萄酒具備中文標籤。

漁夫花園酒店還認為,趙某並非消費者,其在查看了貼有中文標貼的紅酒後,刻意找尋到酒櫃中存放的酒店老闆自用的未貼標貼的紅酒,並指定要購置未貼標貼的紅酒。其對於購買的紅酒產品本身,以及通過購買未貼有中文標籤的紅酒能夠獲得何種利益是十分清楚的。事發後,酒店態度積極主動協商,主動同意退款退貨,並明確表示可以親自到北京拉回退貨。但是趙某堅持要求十倍賠償,儼然就要通過這種方式賺取暴利。希望法院能夠查明事實,依法維護合法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不要讓法律成為有心之人牟取暴利的手段。

趙某則主張,涉案紅酒作為進口預包裝食品,沒有中文標識也沒有說明書,系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要求的食品。相關規定中明確說明「消費者主張食品價款十倍賠償金不以人身權益遭受損害為前提」,因此主張十倍賠償金不要求消費者實際受到損害,只要生產、經營者對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安全狀態產生影響即可。漁夫花園酒店未在涉案紅酒上加貼中文標識的行為會對紅酒的食品安全產生影響。

趙某認為,漁夫花園酒店所提交的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等不能證明與涉案紅酒有關,更不能證明涉案紅酒的進口符合國家標準,也不能證明涉案紅酒系安全食品。

法院審理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是漁夫花園酒店應否向趙某支付涉案紅酒價款十倍的賠償金。

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但是,食品的標籤、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本案涉案紅酒沒有中文標籤,但並不能以此即認定涉案商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趙某未提供證據證明涉案商品存在食品安全問題,也未提交證據證明沒有中文標籤對趙某購買涉案商品造成誤導。

漁夫花園酒店在一審提交的海關進口關稅專用繳費書、進口增值稅專用繳費書等證據,能夠證實案涉葡萄酒具有合法的來源。雖案涉葡萄酒未粘貼中文標籤存在不當,但並不應認定為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也不應適用十倍賠償。因此,對於趙某要求的十倍賠償,法院不予支持。考慮到涉案紅酒未標註中文標籤,存在瑕疵,因此判令漁夫花園酒店退還趙某購物款,趙某向漁夫花園酒店退還涉案紅酒。

最終,法院駁回了趙某要求十倍賠償的訴訟請求。

類似的案件近年來有不少,而各地的判決結果也各有不同。其中,以判決商家須十倍賠償的案例為多。本案中,法庭認定未貼中文標識是瑕疵,而在搜索到的很多類似案件中,多數法庭更趨向認為,涉案食品未粘貼中文標籤不僅違反法律的相關規定,而且使消費者對涉案食品的相關信息難以充分了解,因此不屬於標籤瑕疵的範疇。

編輯:董楠

相關焦點

  • 進口咖啡保質期未譯成中文 顧客十倍索賠被駁回
    進口咖啡保質期未譯成中文 顧客索要十倍賠償被駁回  「知假買假」不影響維權,是否意味著職業打假人可以肆無忌憚「一展拳腳」了?看了市民王先生的維權經歷,你會知道並非如此。只有理性的適度的維權才能獲得法律支持。  2012年10月29日,市民王先生花672.8元在建鄴區某超市購買了27瓶星巴克咖啡。
  • 北京:進口紅酒未貼中文標籤,商家承擔十倍賠償責任
    隨著國際貨物貿易的飛速發展,進口紅酒如今已成為老百姓熱衷的商品之一,許多人甚至認為只有英文標識的進口紅酒才更能體現「國際性」。殊不知,如若進口紅酒未貼中文標籤,可能引起法律糾紛。近期,二中院就審結一起因進口紅酒未貼中文標籤商家被判十倍賠償的案件。
  • 進口紅酒無中文標籤 職業打假人十倍索賠被駁回
    二、被申請人系職業打假人,僅2017年在北京地區以「進口紅酒未貼中文標識」為由起訴商家5起,共計獲得巨額賠償120餘萬元。被申請人利用懲罰性賠償為自身牟利或藉機對商家進行敲詐勒索。此種嚴重違背誠信原則、無視司法權威、浪費司法資源的行為,給社會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 顧客買進口紅酒缺中文標籤 商家被判十倍賠償
    來源標題:紅酒缺標籤 商家判賠十倍張某花13萬餘元購買的48瓶進口紅酒未貼中文標籤,起訴要求退還貨款並十倍賠償。一審法院認定,商場構成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並據此承擔十倍賠償責任,商場不服提出上訴。近日,北京市二中院二審維持了原判。
  • 男子網購問題茶葉索要十倍賠償,索賠頻繁法院不支持
    三湘都市報12月7日訊(記者 楊昱 實習生 熊瑛)男子網購12盒茶葉,以包裝盒上面沒有貼中文標識,且茶葉產自核輻射地區為由,要求商家退款並十倍賠償。遭到拒絕後,將網店起訴到了法院。今日,記者從中國裁判文書網獲悉,長沙市兩級法院均未支持男子「十倍賠償」的訴求,原因是其短時期內存在多起因購買食品提起訴訟索賠。 網購問題茶葉,男子索要十倍賠償2019年10月21日,長沙李先生向吉沢一商行購買了杜仲茶12盒,支付2016元。
  • 進口紅酒為啥要貼中文標識 ?
    明明是進口葡萄酒,為什麼瓶身還貼有中文背標?中文背標一定需要嗎?根據我國《食品安全法》的規定,進口葡萄酒必須有中文背標,否則就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禁止進口和銷售。在進口環節,質檢總局早在2012年就推出《進出口預包裝食品標籤檢驗監督管理規定》的公告,自2012年6月1日起執行。
  • 銷售沒有中文標識的紅酒 商家被判10倍賠償
    央廣網珠海3月19日消息(記者郭翔宇 通訊員黃蘊磊 黃妙姿)日前,珠海香洲區法院審理一起商家因銷售未標註中文標識紅酒而被消費者起訴的案件,商家最終被判返還貨款並按貨款十倍金額賠償消費者。  2015年12月10日,張先生到珠海市拱北福某湘菜館用餐。用餐結束後,張先生在珠海市拱北福某湘菜館購買了5支紅葡萄酒(嘉義酒),共1140元。
  • 駁回食品無中文標籤的十倍賠償請求
    韓付坤當庭出示了全部涉案紅酒,可以證明韓付坤未進行食用,數次進行購買,之後向法院提起本案訴訟。之前,在其他法院提起若干起進口紅酒無中文標識索賠案件,可以認定韓付坤在多美好超市處購買涉案紅酒目的是為了營利,故韓付坤不屬於消費者。爭議焦點之二對於涉案紅酒是否為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條「進口的預包裝食品、食品添加劑應當有中文標籤……。
  • 以案釋法 | 進口商品未張貼中文標示,退還貨款並十倍賠償
    ,要求退還全部貨款並按照貨款的十倍進行賠償。裁判結果經審理查明,原告在被告處購買進口紅酒18瓶,紅酒瓶身均無中文標籤,原告向被告支付了貨款,被告為原告開具了發票。被告辯稱其經銷的進口紅酒有合法的進貨渠道,且有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被告具有銷售該貨物的資質,已經辦理了營業執照和食品許可證,該經銷的紅酒是合格產品,不屬於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產品並且原告在被告處購買的紅酒是具有中文標籤的,只是因為買賣過程中被告依據顧客的購買習慣選擇是否粘貼標籤,原告購買時未要求粘貼中文標籤,這並不影響紅酒的食品安全,更沒有對原告造成任何傷害,因此不同意賠償。
  • 購買無中文標籤進口奶粉,欲索取十倍賠償?法院:不支持!
    「職業打假人」  購買無中文標籤進口奶粉,  法院不支持十倍賠償  隨著貿易全球化和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進口食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但進口食品真假難辨,特別是沒有中文標識的。於是一些人以打假為幌子,以索賠為目的,專門到商店購買無中文標識的進口食品,然後十倍索賠。
  • 進口紅酒到底是加貼中文標籤的正宗還是不貼的正宗?
    關於中文標籤的說法,在進口紅酒國內市場上現在有兩種聲音,1是:不貼中文標籤的進口紅酒才是正宗進口的紅酒;2是:貼了中文標籤的才是正宗的進口紅酒。到底哪一種說法才是真的?一種原因是受到國內分裝紅酒的影響,覺得 在國外生產的紅酒,應該都是外文標籤的,因為很多老外不懂中文,不會把中文標籤設計的這麼好,或者壓根不會貼中文標籤,所以覺得有中文標籤的進口紅酒都是假冒進口的,或者是有問題,這種說法似乎很有道理的樣子,加上傳的人不懂,聽的人也不懂,大家都不懂,最終形成了一種默契;另一種原因則是國內的有些終端經營者(代理和經銷商)怕信息洩漏,因為中文標籤上有進口商的具體電話、地址、
  • 代購商品無中文標籤 多名海外代購遭同一「客戶」十倍索賠
    同時,近兩年來,吳寶用其父親身份以購買境外奶粉無中文標籤、不符合國內安全標準為由,向杭州餘杭法院、杭州網際網路法院起訴大量案件,以退一賠十的訴求向淘寶、天貓平臺及商家索賠,其性質已非為生活所需的普通消費者行為,牟利目的明顯。因此,法院未支持吳寶十倍賠償的訴求。但法院認為,作為進口產品,朱先生銷售的澳洲奶粉沒有隨附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要求的合格證明材料,朱先生應該返還吳寶貨款及運費。
  • 職業打假人獲十倍賠償,走紅判決書引熱議
    隨後韓先生發現這些紅酒瓶身沒有粘貼中文標籤,他認為根據我國《食品安全法》規定,這些紅酒屬於禁止進口的產品,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標準。於是,韓先生將這家批發超市告上法庭,要求商家返還他花出去的20160元,並十倍賠償他201600元。
  • 代購商品無中文標識 不能退一賠十
    收到被告所郵寄的貨物後,楊小姐發現她所購買的食品均沒有中文標籤、中文說明書及進口食品的批文號。 楊小姐認為陳某的行為不符合法律規定,其銷售給自己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陳某作為該網店實際登記註冊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而淘寶公司沒有盡到嚴格審查義務,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 進口食品沒有中文標識,退款並承擔十倍賠償
    半島記者 王洪智原告陳某在被告某店處餐飲消費4044元,其中包含2瓶單價880元/瓶的某品牌清酒和1瓶單價1680元/瓶的某品牌清酒,以上清酒均無中文標籤和中文說明書,也無國內經銷商的名稱、地址、聯繫方式等內容。
  • 海外代購產品無中文標識 淘寶店主一審被判10倍賠償6萬元
    近日,成都商報記者獲悉,法院以涉案產品未加貼中文標籤,作為普通食品違規添加輔酶Q10為由,支持了謝科的訴訟請求,判決孟源支付謝科賠償金59240元。孟源不服一審判決,上訴至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中文標籤,該不該加? 雙方說法不一買家謝科認為,該產品無中文標籤,違反了食品安全法。在起訴書中,他援引了食品安全法的規定,稱產品在入境前須加貼中文標籤。
  • 買「洋」玩具沒中文標籤 工商提醒:無中文標識可要求退貨
    不過,吳先生直言這位顧客在此之前就已經以各種理由投訴過,動機不詳,「但是如果這位顧客需要退換貨,我們也會接受的。」昨日,記者在該店購買了一款「哆啦A夢」玻璃水杯,包裝盒、商品內部均不見中文標識。此外,包裝盒上面並沒有印生產商、生產日期、質量合格證等要素,連「made in 」字樣也沒有,只有包裝盒底貼有郵票大小的標籤,上面印有條形碼、「型番:B70-2用途:食品級」字樣。
  • 進口產品無中文標籤 被索十倍賠償
    北京晨報訊(記者 顏斐)網上購買日本保健品,收貨後發現沒有中文標籤,且產地為日本核輻射地區。李先生為此將商家訴至法院,要求退貨並十倍賠償。近日,經通州法院調解,李先生將產品退還店主王女士,且對方賠償李先生1.7萬元。
  • 市民超市購買餅乾內含抗氧化劑 起訴超市獲得十倍賠償
    因超市購買的「自然之顏」蘇打餅乾外包裝上的標籤註明成分含有抗氧化劑(維生素E),鄭某將北京華聯精品超市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要求退款並索要十倍賠償。一審認定涉案商品屬於餅乾類,其添加維生素E屬於超範圍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情形,故確認系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
  • 1478份判決告訴您進口食品「無中文標籤」是否應支持十倍懲罰賠償
    ,進口食品的數量與日俱增,因進口食品中文標籤問題提出請求適用食品安全懲罰性賠償的糾紛層出不窮,而中文標籤問題與食品安全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何種情況下可以判決適用《食品安全法》中十倍價款的懲罰性賠償開始引起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