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旗人的夏天美食

2020-08-28 奇稷講壇

在北京第N次進入春天失敗後,

我們成功的迎來了夏天。


要說咱北京的夏天確實不涼快,

一到三伏天,就跟進了桑拿房似的。


即使這樣,

也擋不住咱北京人對「吃」的喜愛!

今兒就讓小編給您總結總結

咱夏天常吃的那些吃食吧~


老北京有句話叫: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1.餃子


2.麻醬麵


3.扁豆燜面


4.三合油


5.茄丁面


6.烙餅攤雞蛋


7.韭菜合子

夏天的韭菜新鮮便宜,

做成韭菜盒子更是好吃。


8.糊塌子


9.荷葉粥


在咱北京人夏天的飯桌上,不可少的還有涼菜。


10.花毛一體


11.拍黃瓜


12.拌涼粉兒


13.扒糕


14.撥魚兒


15.涼拌西紅柿


16.心兒裡美


17.茄泥


18.麻醬拌豇豆


19.櫻桃蘿蔔

20.小蔥拌豆腐

21.拌豆腐絲


22.老虎菜


23.涼粉


24.香瓜兒



上面的這些是不是有點太素了,您別著急,肉來了~


25.銅鍋涮肉

還在平房住的那些個夏天,

在院裡支上銅鍋,

再來上二兩紅星二鍋頭

光著膀子邊吃邊喝邊侃大山,

起勁著呢!


小時候的夏天,

放學回家,書包都來不及放下,

就得直奔冰箱。


26.袋兒淋


27.北冰洋汽水


28.黑加侖


29.光明冰磚


30.紅小豆冰棍


31.大紅果

32.雪人雪糕

每一次開袋的時候,

都不知道它這次又會醜成什麼樣!


33.雙棒兒



34.糯米涼糕

糯米涼糕是一道適合夏天食用的老北京特色傳統糕點,節日食俗。涼糕也是佳節美味,在北方的山西、陝西、內蒙古西部地區,流傳著過端午節吃涼糕的習俗。清香軟糯的糯米,裹著沙甜的豆餡,吃上一口棉軟不粘牙,沙甜而不膩口。


35.雪花酪

冰塊打碎成末,

和上蜂蜜、酸梅汁、果脯,

吃一口,心裡美滋滋的!


36.杏仁豆腐


37.宮廷奶酪


38.豌豆黃


39.果子乾

果子乾用杏幹、柿餅、鮮藕和葡萄乾等乾果做成。果子乾,柿餅呈琥珀色,大甜杏幹呈橙紅色,加上雪白的藕片,上澆糖桂花汁,放在果盤裡用冰鎮著,吃到嘴裡涼絲絲、脆生生,甜酸爽口,特別解暑。


40.奶卷


41.小豆糕


早些年,在馬路上還能看見拉著馬車賣瓜的人。

小時候跟著大人出去買西瓜,

還得學著大人的樣子拍拍西瓜,聽聽聲。


42.西瓜

43.桃兒


44.李子


45.杏兒


46.蓮蓬


夏日納涼,

怎麼能少得了一壺老北京人最愛的茉莉花茶


47.茉莉花茶

不是吃食,但也得算上。

端著茶缸喝上一口,瞬間暑氣全消。


48.冰啤酒


49.瓷瓶酸奶


50.酸梅湯


51.綠豆湯


52.豆汁


53.炒紅果


54.暑湯

北京的夏天天氣炎熱,所以這防暑降溫的「暑湯」是不能少的。暑湯是六七十年代的老北京冰食,種類繁多。百姓家裡自己熬製的綠豆湯、街市上賣的冰鎮飲料或者什麼解暑的藥湯可是稱之為暑湯。如今所說的暑湯主要用中藥調配的,為的是清熱驅火祛暑散熱。


55.冰碗兒

是北京地區特色傳統名點之一。曾是什剎海荷花市場特有的應季消夏鮮品。把果藕(白花藕)切片、去芯鮮蓮蓬子、鮮菱角、鮮雞頭米(芡實)、核桃、紅杏用天然冰冰鎮後摻在一起,再放入煮好冰好的冰糖水中。鮮甜美味,冰涼消暑。


苦夏漫長,

但這些吃食卻給日子增添了不少滋味和樂趣,

也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


眼看這天兒一天比一天熱,

您出門在外也注意防暑降溫。

可也別為了圖涼快,

就天天開著空調,

真給吹出空調病可就不好了。

相關焦點

  • 《旗人風華》:老北京旗人風俗全紀錄
    《旗人風華》是一本詳細介紹老北京旗人風俗的作品,由正白旗滿人羅信耀的英文版作品《小吳歷險記——一個北京人的生命周期》回譯而成。正因為這本書最初的目標讀者是外國人,所以羅信耀在介紹老北京人日常生活時非常仔細,甚至可以說是事無巨細,幾乎涵蓋了老北京人生老病死、四季節慶、信仰活動、吃喝玩樂的全部細節。這樣不僅給當時的外國讀者全面展現了老北京生活的原貌,也給後人留下了當時北平日常生活的真實記錄。
  • 聽聽老北京旗人怎麼說,太有道理了
    大家都知道北京是歷史非常悠久的一座古城,而除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之外,北京還有一個十分顯著的特點,就是擁有各種各樣的美食。其中的北京烤鴨更是這些年來非常受歡迎的一道菜,很多人去到北京旅遊都是專門想要去品嘗一下這些美食。
  • 說起老北京的旗人生活,您真不一定全知道
    今兒咱來聊聊旗人!對吃的講究 旗人一日三餐都是非常講究的先說說每天的早點。在過去,旗人早晨起床漱口後,先沏上小葉茶或高碎高末,喝完茶才能做事,至今北京城老旗人家裡還保留著這樣的習俗。旗人吃完晚飯要上時令瓜果,差不多的人家都存有紅果醬。為的是吃的「順口兒」。 在吃方面,旗人十分重視應時節令開春,要吃豆芽菜卷餅;初夏時是「糊塌子」;酷熱時吃過水涼麵;秋天吃豬肉小碗炸醬,面碼非有七八種不可。
  • 老北京最愛的「滷煮」火燒,啥時候吃最好?聽聽旗人怎麼說
    曾聽一位老北京的旗人說:吃「滷煮」的最佳季節,必須得是在冬天,天上飄著雪花,飢腸轆轆的窮漢子們走在街上,老遠就聞見「滷煮火燒」的香味兒。滷煮的背景其實稍微懂些歷史的朋友,會發現老北京的這些吃食,大都與窮人脫不開關係:食材廉價,味道奇妙,例如炸醬麵、驢打滾、炸灌腸等。
  • 聽聽老北京旗人怎麼說,太有道理了
    曾聽一位老北京的旗人說:滷煮的背景其實稍微懂些歷史的朋友,會發現老北京的這些吃食都說「美食來源於生活」,滷煮這種盛行市井的食物,可謂是名副其實。本文由@輕肥食譜原創,專注美食多年,歡迎關注,讓您吃個明白,吃個痛快!
  • 旗人&老北京餐桌文化
    滿洲旗人家庭吃飯規矩和忌諱,滿洲旗人飲食有滿洲八大碗,它們是雪菜炒小豆腐、滷蝦豆腐蛋、扒豬手、灼田、小雞珍蘑粉、年豬燴菜、御府舂魚、阿瑪尊肉。旗人請客吃飯一般都在炕桌請客盤腿而坐或八仙桌吃飯,且桌子得有四鹹菜壓桌四角,旗人壓桌碟傳說和清太祖努爾哈赤青年打獵有關。旗人請客吃涮鍋子,煮餑餑(煮餃子、蒸饅頭、窩頭旗人都叫餑餑)都是很有檔次的的家宴。
  • 旗人不一定是滿人,但滿人一定是旗人
    自努爾哈赤創建八旗制度到大清入主中原後,旗人的身份似乎就要比漢人高貴很多。也有很多特權。如在旗旗人由朝廷終身贍養。不需要付出任何的體力或腦力勞動。這一政策讓許多漢人羨慕不已。且不知漢人也是可以變為旗人的。
  • 老北京的重口味
    享盡美食的慈禧太后也好這一口兒,將其列為御膳小菜,因為覺得臭豆腐的名字不雅,還將它改為「青方」這個名字。臭豆腐拌麵這絕對算是老北京的黑暗料理了,臭豆腐本身有鹹味,適合拌麵,拌臭豆腐的麵條必須是鍋挑,也就是說麵條不能過涼水,要熱燙的面。
  • 從口述史中尋找老北京的風貌
    在這些年「懷舊熱」的潮流中,有關老北京的事物重又激起人們談論的興趣,比如胡同、遛鳥、茶館、廟會、鬥蟈蟈、琉璃廠、四合院、冰糖葫蘆等等,可是大多數談論往往停留在相對表層的符號層面,缺乏對老北京歷史內核的闡發與論述。當代人談論老北京,總會不自覺地帶有現實意識和情感,以致或多或少偏離真實境況,而要想講清楚老北京的歷史內核,某種程度上非真正的「老北京人」莫屬。
  • 老北京人夏天是這麼吃的,看得我都餓了……
    天氣的炎熱,讓人們心生煩躁甚至到飯點也沒有多少食慾熱到拒絕美食不知不覺人都消瘦了,這可怎麼辦?北京人夏天喜歡吃這些食物,清熱解暑有你喜歡吃的嗎?炎熱的夏季,來碗冰冰涼涼的雪花酪,價格便宜,口味酸酸甜甜,是小孩子們的夏天的最愛。
  • 老滿洲旗人講究的人情
    其實,撂筷子罵廚子,早前老滿洲旗人就不待見。這話在遼東鳳凰城老滿洲旗人故地不卑服,因為沒有那事兒。就是民風再強悍的這個溝子,那個坎子,擴邊展沿新歸化的邊外野老滿洲旗人,那人家旗人自己佳之間那也一樣熱乎。都說山裡旗人不好親近,早前有軍人住堡子里,天淨天的大早上起來給房東挑水,掃院子。頭場雨下過了,當兵的發現屋後坡有漏雨的,天剛放晴就執梯子上房給苫新草,修房蓋。您猜怎麼著,上屋裡老太太親個端著熱乎乎的牛奶,送到西房,給在炕上養傷的傷病員喝。
  • 《星夜故事》之旗門大爺 地道老北京的下酒菜
    《星夜故事》之旗門大爺  搜狐娛樂訊 即便是流火的炎炎夏天,也總有一些在胡同口納涼的老大爺穿戴整齊,裡兒面兒都講究!最純正的老北京,最講究的旗門大爺。5月12日19:35北京電視臺文藝頻道《星夜故事》之旗門大爺,敬請期待!  英達:旗門大爺的奇葩「下酒菜」  一說起旗門大爺,我們腦海裡出現的形象一定是左手提一鳥籠,右手揉倆核桃,地道的老北京!這些旗門大爺平日裡喜歡泡茶館、侃大山、最愛的就是約上三兩知己喝上一盅。
  • 老北京豆汁兒,被外地人稱為最「難吃」的京味,卻是老北京的命根
    如今護國寺小吃店依舊賣著豆汁兒,成為老北京緬懷兒時味覺記憶的的懷舊之地。有種說法:「北京豆汁兒,旗人的命根兒」。很多去北京旅遊的人也慕其名品嘗豆汁兒,咱們在這裡實話實說,單從豆汁的滋味口感來說,再糙的外地漢子喝一口豆汁都得噴,有人直接就把它形容為「豬潲水」,「好變態」的食品。
  • 不可錯過的美食——老北京炸醬麵
    不可錯過的美食——老北京炸醬麵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京城美食——老北京炸醬麵。說起這老北京啊,想必每個人心中第一瞬間就能想到很多東西,像天安門,故宮,毛主席紀念堂,北京烤鴨,老北京炸醬麵等等。今天呢,小編就跟大家聊聊這老北京,聊聊這老北京炸醬麵。這麵條俗稱「面」,「水面」,「麵條子」;古代時候稱為「湯餅」,「奢面」,「不託」等,而我們現如今經常叫的「麵條」是後來才有的。
  • 夏天,在家做份老北京煎餅當早餐,營養美味又簡單
    夏天,在家做份老北京煎餅當早餐,營養美味又簡單。大家好,我是美食翻譯家。夏天到了,天氣一下就變熱了,很多小夥伴們也都沒有了胃口。早餐吃些什麼成了一個頭疼的問題。既要有營養,能維持一上午的體力消耗,又要好吃,不像牛奶雞蛋千篇一律的味道。
  • 老北京平民的一日三餐還記得嗎?作為少數族群這種吃法已不多見
    當年的兩百多萬北京人,應該大部分是北京土著,其中就有一些滿清遺留下來的旗人,雖然許多旗人在清王朝垮臺後恥於或羞於承認自己是旗人,甚至為此更改了民族,但是,幾百年留下的生活習慣還是伴隨著他們,並影響著後代。而今,傳統意義的老北京人,在這座城市已經被稀釋得成為了「少數族群」。這些「少數族群」的許多習俗並沒有被湮滅在塵埃裡,它們還在影響著生活在這裡的人們。
  • 古代夏天沒有冰箱和空調,老北京人卻有獨特的避暑方法
    02現在正值夏天,我們現代人在夏天了出了一身汗,一般會在外邊買瓶冷飲,回到家先把空調打開,這是今天的民俗。對節氣的一種最直觀的認知,便是從身體來感受。而我在這本書裡記了這麼一段:老北京作為都城,每年大暑前後,皇上都要給各位大臣發冰解暑。那時候領冰得憑冰票,老百姓可沒有這個待遇。
  • 漫談| 橫掃「小飢餓」,咱老北京有餑餑鋪啊!
    老北京的旗人不僅把糕點稱作「餑餑」,把水餃稱為「煮餑餑」,還把烤烙的面墩叫「硬面餑餑」、「墩餑餑」。北京城的漢民們把蒙、滿餑餑又叫「達子餑餑」。據說過去北京城講究的老字號餑餑鋪必須在門外懸掛的漆金木牌上用漢、滿、蒙三種文字書寫,缺一不可,以示其正規。
  • 舌尖味蕾:老北京家常菜雖然簡單但是足夠完爆你的味蕾
    吃麵條時,北京人還習慣配上各種「面碼」,春天有香椿、菠菜段、青蒜絲等,夏天有黃瓜絲、小蘿蔔,冬天有豆芽菜、白菜絲等數碟小菜佐餐。老北京家常菜中的副食也是極具有特色的。主要是以肉和蔬菜,以及穀物農產品為主,畜牧漁獵物為輔的飲食結構,烹調方式和北方人差不多,也會因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經濟等有所差別。
  • 傳統老北京奶酪,做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少!
    傳統老北京奶酪,做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少!北京每年迎接來自全世界的遊客達千萬,外國人姑且不問,試問國人們,你們真的覺得北京美食好吃嗎?哪些真正美味?最懷念北京哪種小吃?因此,無論從歷史原因,還是現在世面流傳下來的,北京——這座古都並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美食文化。當唐宋盛世我國四大菜系形成時,此時的北京還是塞外荒涼之地。所以我們不能責怪北京美食不美味。那麼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地道老北京甜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