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裡有個小魚缸,我爸養了好幾條魚,出差後就沒人餵魚了。好幾天後發現魚也還好好的,沒死。魚難道「餓」不死嗎?
我們知道,作為生物一定要有能量的來源,也就是要有食物和水源,不然身體沒有足夠的能量來支撐生存,而魚在水中遊來遊去,也必然要消耗能量,那魚的能量從哪裡來呢?
魚是會餓死的
魚並不是餓不死的,只是魚比我們想像中更抗餓,可能一兩個星期不給魚食物,魚還能生存下來,但是如果是幾個月不給魚吃東西,那魚很可能是會餓死的。
魚吃什麼
除了人們自己養魚給魚吃的魚餌之外,其實魚缸裡也有一些我們意想不到的魚兒的食物。比如一些非常微小的藻類,如青苔,在水中不僅可以進行光合作用,還能夠充當魚兒的食物。
而且隨著魚在水中生活,通過排洩等方式也會導致水中的營養物質增加,微生物滋生也會導致一些水生藻類的生長,可以作為魚的食物。
水在靜止的條件下是很容易長青苔的,因為在空氣中就有很多綠藻的孢子。在陽光的照射下,水中的微生物發生了光合作用就生成了青苔。但是如果水中的青苔太多的話,可能會導致水中的含氧量變少,可能會對魚的生存帶來問題。
魚消耗能量很低
魚是一種變溫動物,體溫能夠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不斷改變,因此不需要為了要保溫而消耗自身的熱量。所以魚類消耗能量的水平比哺乳動物多多了,所以即使魚只吃了很少的食物,有夠它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消耗了。
而且魚在水中也不一定是要遊來遊去的,對於比較飢餓的魚來說它們同樣可以減少自身的運動來減少能量的消耗,把自身運動水平降到最低,只要能夠確保氧氣的供應就足夠了。
如果真的是在食物非常緊缺的環境下,部分魚也可以直接消耗自己內部的脂肪來維持生命,簡單來說就是直接把自己餓瘦了。對於一些體型比較大的魚來說,忍飢挨餓的能力也更強,即使飢餓了數月之後也仍保有極大的活力,然後體重會呈現出緩慢降低的狀態,即使如此,對機體的損傷也不會很大。
烏龜的生命在於靜止
另一種感覺餓不死的動物就是烏龜了,感覺烏龜的一生在於靜止。烏龜和魚一樣也是一種變溫動物,而且烏龜的代謝水平非常的低,在溫度低於15度的條件下,烏龜就基本上不用消耗能量了。而且烏龜非常的嗜睡,一年12個月有10個月都在睡覺,睡覺也不怎麼消耗熱量,新陳代謝就更加緩慢。
所以烏龜不吃也餓不死的秘訣就在於靜止和睡覺。只要吃飽過一頓,感覺好久都餓不著了。
小結:
食物是所有生命的生存來源,如果沒有食物所有的生物都是無法生存的。但是對於有的動物來說,它們能夠將自己生存所需的能量降到最低,所以只要吃過一頓,就可以很久都不再進食。
對於魚來說,是因為在靜止的水缸中,空氣中的綠藻孢子會在水裡生存,包括魚排洩物中的微生物提高了水的營養化水平,導致水生藻類滋生。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