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太白云: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在古代要想成為名士不懂飲酒簡直浪得虛名,李清照心中也駐著一位名士,作為一個古代女子喝酒也不甘落後,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中華酒文化源遠流長,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著名的煮酒論英雄橋段被傳為佳話,不煮酒,怎麼可以論英雄?
我也算是一個飲者,但算不上對酒文化很精到的人,只是在朋友聚會小酌一下,或許也是心中駐著一個名士?縱然沒有,心嚮往之。沒有李太白的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的豪邁。當然,對於我們這種有好酒當然開心,喜不自勝;沒有好酒,光肚沒包裝白酒,也是稱心,酒不在好,關鍵是跟誰喝!
不過對於我這種只喜歡沉醉於酒裡,對酒文化和酒的製作工藝和國家標準不太熟悉的人,前天跟老同學小酌之時破感汗顏,學習心得回報一下。
之前呢,只知道被普及了白酒分什麼香型,眾所周知,白酒分:濃香型、清香型、醬香型、老白乾香型、特香型、芝麻香型、鳳香型等等。
對於普羅大眾來說,喝酒能喝上名酒當然不錯,偶爾聚一下的話尤其當今,2019年國內著名品牌普遍漲幅達20%,尤其是茅臺,普通人是經常喝不起了。但作為對酒有嗜好的朋友,怎麼就能不喝了呢?
老同學,突然談到白酒的國家標準,因為並非名酒,所以先看產品標準號,這種做法讓我這個多年對白酒有所認知的人大吃一驚,感覺多年酒還不白喝啦!
我覺得這種做法非常可取,產品標準號其實就涵蓋了白酒的製造工藝,進而對酒民來說一個區分優劣的好機會,不管是不是名酒,只要買了好工藝,純糧食釀造的酒的話適量飲酒對身體還是非常有好處的。
那我們看看產品標準 :GB10343—2008食用酒精 GB/T1078.1.1—2006濃香型白酒 GB/T10781.1—2006《濃香型白酒》國家標準第1號修改單 GB/T10781.2—2006清香型白酒 GB/T10781.3—2006米香型白酒 GB/T14867—2007鳳香型白酒 GB/T16289—2007豉香型白酒 GB/T20821—2007液態法白酒 GB/T20822—2007固液法白酒 GB/T20823—2007特香型白酒 GB/T20823—2007特香型白酒》國家標準第1號修改單 GB/T20824—2007芝麻香型白酒 GB/T20825—2007老白乾香型白酒 GB/T23547—2009濃醬兼香型白酒 GB/T26760—2011醬香型白酒 GB/T26761—2011小曲固態法白酒
上述GB/T後面編號每隻白酒上都需要有標註的,每瓶酒上都有,倘若沒有那證明這酒有問題,因為這是強制實行國家標準。所以,如果各位酒友出去喝酒,買到名酒當然就不怕酒的品質問題(除非假酒),倘若飲酒並沒有好酒、名酒常相伴也屬於正常,那作為資深飲酒者如何判斷不能喝到酒多傷身的問題呢?我們當然提倡飲酒要適量,良酒有益身體的,劣酒傷害身體,遇到劣酒就儘量少喝或者不喝,倘若純糧食釀造的再差也差不到那裡去!
我們回到主題,上方一大堆編號估計記下來實屬為難人,何況飲者豪邁,因飲酒而費神傷了雅致。那知生就給大家做個總結,白酒按照工藝來分就很簡單區別,帶大家迅速去記憶學習:
一、固態法
二、固液法
三、液態法
什麼是固態法?
固態法白酒是指在蒸煮、糖化、發酵、蒸餾等主要過程中採用固態基質形態生產的白酒。
傳統固態法白酒生產是採用高粱、大米、糯米、玉米、小麥等原料,固態糖化發酵,開放式生產,自然微生物接種制曲,甄桶蒸餾,陶壇或酒海儲存陳釀等一系列獨特的工藝和設備釀製而成。
當然了,作為飲者,酒無論貴賤,能喝到固態法傳統釀造手藝當然是最優選擇。
上面編號一大堆,當然沒法記憶,用一個方法分辨出來了,上面的多種香型都是傳統工藝,都是固態法!
倘若用這種方法來區分,那麼拋去第一行加粗分類食用酒精,液態法和固液法,之外均為固態法傳統工藝,雖然我們編號看上去很多,但液態法與固液法市場上存量依然龐大。拋開香型還要有注意的是,知生手頭有一瓶酒標誌為「綿柔濃香」!所以大家也不要被所謂的什麼簡單的某某香所迷惑,看來也是過來蹭熱點的,在我們所不熟悉的著名香型之外,不確定之時但認真看了一下產品標準號,儘管代碼記不住工藝還是要寫的,赫然寫著固液法白酒!
所以拋開名酒確定為傳統固態法工藝釀造外,大家還是要看一下產品標準號,免得被魚龍混珠。
固液法白酒:以固態法白酒(不低於30%)、液態法白酒勾調而成的白酒。意思很明了了,可以不高於70%的食用酒精勾兌。
液態法白酒是由於液態法白酒的工藝先進,所以又有新工藝自酒之稱,它是採用現代化的酒精;產出符合質量標準的酒精,再加工或改制成的白酒。
當然,固液法白酒、液態法白酒,都符合國家標準可以正常飲用的白酒,但最為我們飲酒愛好者來說,更喜歡原汁原味喝了對身體更健康的白酒,所以固態法白酒是首選,酒癮上來別的喝點也無傷大雅.